北京石景山模式口文保區將建地下管廊

環境汙染 水汙染 環境保護 民生 北青網 2017-04-14

北京青年報記者今日從石景山區獲悉,今年,石景山區啟動模式口文保區修繕改造工程,對該地區道路及市政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提升。日前,在前期拆除違法建設的基礎上,對模式口的10餘條露天排水溝進行了入地填滿,解決了困擾居民多年的排汙難題。未來,模式口還將對地下管線進行統一規劃設計,電線、管道等將全部入地。

模式口位於石景山區中部,是歷史上重要的京西古鎮,佔地約35.6公頃,是北京市公佈的第二批歷史文化保護區。模式口地區主要由模式口村、法海寺森林公園組成,除了現存39處可保留的古民居,還有法海寺、承恩寺、田義墓、第四紀冰川陳列館等眾多文保單位。

然而,一直以來,模式口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部分居民家的生活汙水只能通過道路兩側露天排水溝排入市政管線,隨著周圍的居民增多,生活汙水排放量增大,溝中的水經常堵塞,各種生活垃圾和塑料袋在汙水裡漂浮,並散發臭味,亟待整改。但由於居民私搭亂建等行為,周邊環境提升和改造難度很大。

針對此,石景山區在今年的“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動中,對該區域排汙溝周邊的違法建設進行了拆除,並對該排汙溝進行改造,清掏排水溝中的垃圾和雜物,用混凝土對溝底壁進行整修、加固和防水處理,並用蓋板封頂。露天排汙溝“入地”使該處的排汙問題得到徹底整改,改善了周邊居民生活環境。據瞭解,目前模式口文保區範圍內10餘條露天排水溝已全部“入地”,未來,該區域內還將建設統一的地下管廊,使道路上的各類線路、管道全部入地。

(北青報記者 王曉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