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垃圾黑市重在源頭治理

環境汙染 民生 社會 每日甘肅網 2017-06-12

羅志華

從多地不同醫院流出的骯髒的輸液袋、尿袋,夾雜著醫用手套、棉籤甚至注射器和針頭,被人加工成再生塑料原料,從湖南流向河北等地……6月5日,湖南省高院通報一起典型案例:法院一審認定有140多噸醫療廢物和醫療垃圾在湖南省汨羅市古培鎮一個隱蔽的農家小院內,被犯罪分子仇某等人碾碎後,銷售給其在河北廊坊等地的“下線”。

(相關新聞詳見今日本報AⅡ04版)

醫療垃圾一旦非法流入社會,不僅汙染土壤和水源,還可能傳播疾病。正因如此,我國嚴令禁止倒賣醫療垃圾。

但近年來,醫療垃圾黑市不僅禁而不絕,而且往往涉及的地域很廣、醫療機構很多。此次查獲的這起案件,就涉及到好幾個省市的數家醫療機構,其中絕大部分為公立醫療機構,很多還是三級甲等醫院。這難免讓人感到困惑,醫療機構深知醫療垃圾的危害,為何還讓它們非法流入社會呢?

首先,對醫療垃圾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醫療機構可獲較高利潤。記者調查發現,一些醫院之所以默許醫院護工、物業人員倒賣醫療垃圾,原因竟是醫院給他們的工資不夠,倒賣醫療垃圾成為一種補償。此外,當前醫療垃圾回收價格昂貴,醫療機構要花巨大的處置成本,讓一部分醫療垃圾通過非正規渠道流出,可減少醫療機構在這方面的開支。

其次,倒賣醫療垃圾雖然集中起來的量較大,但具體到單個醫療機構的量往往很小,難以達到立案的標準。去年12月,江蘇曾查獲一起醫療垃圾倒賣案,涉案的醫療垃圾雖多達3000噸,但立案仍頗費周折,因為按照相關規定,僅僅認定具體的汙染源(如針頭)有毒有害,數量不足3噸就不夠立案標準,但要精細到每個部件檢測鑑定幾無可能。最後檢察官提出了進行“整體認定”的觀點,經過估算方才解決立案難。如此大案尚且如此,醫院若通過螞蟻搬家的方式倒賣醫療垃圾,就更加無從查起,案件被查獲後,也極少追查醫療機構的責任。

不搞好源頭治理,醫療垃圾仍會非法流出,即使醫療垃圾不能變成餐具和玩具,但仍會汙染環境和傳播疾病。可見,源頭才是醫療垃圾最重要的治理環節,而大幅降低醫療垃圾的處理成本、強化對醫療機構的問責和處罰力度、化解立案難和跨區域取證難等執法難題,方能實施好源頭治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