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市委書記龔文密、市長劉事青:督察有時限 環保無盡頭

環境汙染 龔文密 環境保護 水汙染 中國環境新聞 2017-06-14
邵陽市委書記龔文密、市長劉事青:督察有時限 環保無盡頭

邵陽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龔文密到大祥區梅子井就生活汙水直排召開現場辦公會。

◆中國環境報記者霍桃

記者6月4日從湖南省配合中央環保督察工作協調聯絡組瞭解到,截至目前,對中央環保督察組轉辦的環境信訪問題,邵陽市、懷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3個市州已全部辦結。

立整立改,是記者在邵陽採訪時比較明顯的感受。對此,邵陽市委書記龔文密、市長劉事青有何經驗、體會?記者對他們進行了專訪。

■ 環境形勢嚴峻怎麼辦?

在採訪中記者獲悉,邵陽的環境問題突出表現在空氣質量排名靠後,二氧化硫年均濃度為湖南全省最高;市區飲用水水源地還有排汙口;全市還沒有一個工業汙水處理廠建成運行,尚有840萬噸生活汙水沒有收集處理;農村面源汙染嚴重等方面。可以說,邵陽作為湖南省人口第一大市和麵積第二大市,遇到的環境問題不可謂不多,壓力不可謂不大。這在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後集中體現出來。

對此,邵陽市委書記龔文密分析說,這其中既有過去經濟粗放式發展帶來的問題,也有企業和個人不遵守環保法律法規的問題;既暴露了一些黨員幹部環保理念落後的問題,也有黨委政府、相關部門未嚴格履行環保職責的原因。

比如邵陽城鎮汙水納汙管網不配套的問題,有關部門經多次督辦也沒有明顯改善。“有的問題想到了,沒有認真去落實;有的問題發現了,沒有認真去整改。”龔文密說,過去,對於環境問題,一些地方黨委政府抱著拖一拖、放一放的思想,可能就先放到那裡了。

他告訴記者,中央環保督察組下沉後,通過“督黨委”“督政府”,環保壓力層層傳導。現在,大家達成了共識,環境問題早晚必須解決,久拖不決後遺症更大,與其等人拿板子敲著你做,不如自己主動早點做。

記者注意到,在中央環保督察推動下,一批群眾反映強烈或久拖不決的環境問題得到解決。比如瓏湖、梅子井、新渡口、陶家溪、戴家溪5個飲用水水源地排汙口被取締,北塔區新渡口、雙清區陶家溪、大祥區戴家溪排放口完成截流。

■ 有壓力更有動力,督察推動轉型升級

記者5月12日從邵陽縣獲悉,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邵陽縣合山養殖場環境汙染問題,邵陽縣6個直接責任單位被查處,28名失職公職人員被追責,其中誡勉談話2人,黨紀政紀立案26人。

據不完全統計,從2014年2月建成投產以來,合山養殖場就因不正常運行汙染處理設施、廢水超標等問題遭到七八次處罰,罰款金額超過5萬元。邵陽縣政府多次協調處理,但相關措施一直未落實到位,群眾反響非常強烈。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湖南後,將其作為第一批群眾信訪件進行轉辦。

作為邵陽縣招商引資項目,這個本來可以實現地方、企業和群眾多方受益的項目,卻一度演變成養殖場被打砸、數名群眾被拘留、公職人員被問責、地方政府公信力受損的多輸局面。

“中央督察對我們促進經濟轉型、推動綠色發展是一次重大校航和有力鞭策。”邵陽市市長劉事青說,按照從嚴要求落實環保法律法規,大力淘汰落後產能,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可能需要暫時停產甚至關閉一些企業,影響一點GDP。但由此帶來的卻是環境質量的改善,是人民群眾廣泛受益。拿邵陽來說,小造紙廠、黏土磚廠、冶煉廠較多,雖然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就業、增加了收入,但這些小企業帶來的環境汙染卻遠非它們所創造的經濟效益可以彌補。

“環保不達標談何綠色發展?”他懇切地說,停產整改等陣痛是轉型升級必須面對的,與其長痛不如短痛,寧要質量不要數量。

記者瞭解到,邵陽市已對轄區內畜禽養殖戶及養殖小區逐戶排查,現場敦促企業主按規定期限完成治汙設施建設和資源綜合利用。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湖南以來,邵陽共關閉、取締、整改畜禽養殖場320餘家,關閉小磚廠22家,小造紙和冶煉廠全部整改到位。

■ 環保工作仍是進行時

如何確保中央環保督察期間的整改經驗做法長效化?龔文密對記者說:“督察像一把利刃,力度非常大,指出了很多尖銳問題,確實讓人警醒。中央環保督察組撤了,環保工作仍是進行時,永遠在路上。”

劉事青表示,督察整改只是一種手段,根本目的是要強化責任、落實政策、推進工作,最終成效要體現在提升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整體水平上。

他介紹,下一步,邵陽對督察反饋的帶有普遍性、反覆性的問題,將深入研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制度措施,形成長效機制,防止問題反彈,以嚴格的制度、管用的機制,全面提升環境保護工作水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