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向西安供水“三個西湖”!金周至生態“招牌”愈加響亮!

環境保護 西湖 秦嶺 環境汙染 水稻 看遍大西北 2018-12-15


每年向西安供水“三個西湖”!金周至生態“招牌”愈加響亮!



每年向西安供水“三個西湖”!金周至生態“招牌”愈加響亮!


“周至到戶縣,七十二道河腳不幹”,周至自古被稱為“金周至”,“金”字便得益於周至豐富的水資源。《周至縣志》記載,周至襟山帶河,以山重水複而得名,由於山、川、塬、灘皆有,呈“七山一水二分田”格局。

西安人引以為傲的黑河水庫,就坐落在周至這座小縣城。作為西安城市供水最大的水源地,周至縣每年約向西安市供水36500萬m3,相當於“三個西湖”,有效解決了西安用水緊張的問題,為西安的城市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每年向西安供水“三個西湖”!金周至生態“招牌”愈加響亮!


一條河的驕傲

家裡水稻一串串一扁擔打出一口井

在62歲周至人董軍民的記憶中,故鄉的水是一生難忘的美好記憶。“跳下水裡能摸魚,進到山裡採核桃,家裡水稻一串串,一扁擔打出一口井……”董軍民兒時的記憶是當時周至人生活的真實寫照。

周至的水多。

發源於秦嶺北麓的水源大大小小有14條流經周至。其中,黑河屬渭河一級支流,發源於秦嶺北麓太白山二爺海,流域面積2258km2,全長125.8km,全段位於周至縣境內。

1998年黑河水庫建起。據周至縣水務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周至境內的黑水飲水工程向西安的有效平均年供水量在3億立方米,日平均供水量在80萬立方米,佔西安居民飲水的80%左右,按照西湖總容積1.1億立方米的數據推算,周至境內的黑水飲水工程每年向西安的供水量將近有3個西湖那麼多

除了黑河,周至向西安集中式飲用水供水水源地還有田峪、㠇峪2條河流,均發源於秦嶺北麓。田峪河為黑河支流,發源於秦嶺北麓色草坪,峪口以上流域面積253km2,多年平均徑流量8775萬m3,年供水量約為800萬m3。㠇峪河也是黑河支流,發源於秦嶺北麓四方臺,峪口流域面積為66km2,多年平均徑流量2068萬m3,年供水量約為700萬m3。三個水源地每年約向西安市供水36500萬m3,有效解決了西安用水緊張的問題。

每年向西安供水“三個西湖”!金周至生態“招牌”愈加響亮!

周至的水好。

“黑河、田峪河、㠇峪河流域內植被茂密,人類活動程度較弱,水質良好,水量充沛。”周至縣水資源辦公室主任劉建國告訴筆者:“特別是黑河源頭,基本無人類活動,水質最高可達到地表水Ⅰ類標準,且富含多種礦物質,是生活飲用水的優質水源。”

黑河的水質好到什麼程度?“經常有城裡人扛著空的大水桶,開著車跑到這裡來灌滿河水帶回去。走路口渴了,用手掬一捧河水就能喝,而且喝了不拉肚子。”董軍民不無驕傲地說。

每年向西安供水“三個西湖”!金周至生態“招牌”愈加響亮!

一個縣的付出

曾經的“金周至”退變為經濟小縣

“上世紀90年代後期,周至人那會兒可能剛有點發展意識,西安就出現了缺水問題。”劉建國回憶。

“當時是保證上游‘吃飯’還是下游城市吃水的問題,縣上的領導曾多次到黑河沿線各個村子做工作,要保護水源地,不讓村民們伐樹,不能到河裡洗衣服,不能隨意開採礦資源。最終,‘吃飯’給‘喝水’讓步。”1998年,黑河飲水樞紐工程實現大壩截流,2000年11月導流洞封堵,水庫開始蓄水,它自西向東經過周至、戶縣、長安供入西安,從根本上解決了西安市的水荒。

解決了西安的“水荒”,曾經的“金周至”卻面臨了新的難題。

周至地下水位開始逐年下降。以前打的井,開始不出水了,由於灌溉井缺水,村裡再也沒有人種植水稻。“由於水庫的攔蓄作用,水庫大壩以下河道基本斷流,造成黑河在平原的流徑區內地下水補給匱乏,地下水位逐年急劇下降,一些沿河附近鄉鎮,如馬召、樓觀、司竹、尚村等鎮及自然村大部分飲水井及灌溉井吊空或乾枯,以前打一兩米就能出水,後來是打十幾米也不見水,時間越長,一些平原地區村民甚至向下打井兩三百米才能找到水,區域內群眾的生活用水和生產用水已經十分困難。直到後來開展‘人飲工程’,一些村民才在深井中打到水。”劉建國說。

另一個難題是周至縣防汛壓力倍增。每年冬季到夏初,是周至的灌溉季節,也是周至的旱季,為了保證西安城市用水,周至要採取限制灌溉,而到了每年七、八、九月,周至降水量開始集中,大壩承受不了巨大水量,水庫開始洩洪,給下游的河道帶來防汛壓力大。

“夏天的時候一有洪訊,天天都要關注,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就怕出現問題。”劉建國說。

影響最深遠是周至的“金字招牌”。從1998年黑河水庫建起,在GDP等主要經濟指標排名中,周至始終位於西安13個區縣的最後一位。

為了保護水源地的生態,讓西安城區市民喝上放心水,這座小縣城及在這裡生活的人們,房子不讓重新蓋,養豬、放羊怕汙染水源,不能隨意砍伐樹木、開採礦資源,為了保護環境,工業幾乎斷絕。“無工不富”讓這座生態縣城,成了經濟小縣。

每年向西安供水“三個西湖”!金周至生態“招牌”愈加響亮!

一代人的守護

毫無怨言扛起一份責任和重託

儘管面臨重重難題,周至人卻始終盡職盡責、毫無怨言的守護著一份責任和重託。

1996年起,陝西省、西安市各級政府先後出臺了《西安市城市飲用水源汙染防治條例》、《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陝西省城市引用水水源保護區保護條例》、《西安市黑河飲水系統保護條例》等規定,要求重點保護黑河附近水源地。

保護水源地是周至的重要工作。近年來,周至縣政府堅決貫徹落實水源地保護條例和黑河引水系統保護條例,不斷加大水源地保護力度,建立健全水源地保護機制,確保了西安供水的安全。

“水源保護重在預防,等到發現問題再去處理就已經晚了。”本著這樣的理念,周至縣制定了《秦嶺北麓水源地保護區巡查制度》,明確巡查職責,不斷加強日常巡查和監管,做到問題及時預防、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同時,編制印發了《周至縣湖長制實施方案》,確定了縣、鎮(街)、村三級“河湖長”,做到河湖長責任全覆蓋,河湖長職責責任到人。全縣嚴格按照水源地保護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水源地劃分方案和技術要求,在保護區安裝標識牌、界標、警示牌、宣傳牌等,不斷強化宣傳動員,增強群眾水生態保護意識,做到了水源保護、節約用水家喻戶曉,人人蔘與。

每年向西安供水“三個西湖”!金周至生態“招牌”愈加響亮!

|黑龍潭|

“從最開始村民有情緒,到現在大家已經自覺做到了保護。”在黑河管理站站長這個位子上一干幾年,王西院親眼見證了周至人思想的變化。“為保護黑河金盆水庫水質,水庫上游及庫區周圍村莊需要進行搬遷,最初很多年齡大的村民不願意走出深山,離不開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市上、縣上、鎮上、村上的工作人員一遍一遍做工作,政府拿出最大的誠意,滿足群眾的生活需要,在平原建設了學校,蓋起了新房,安置了就業。如今,保護區內原有的一萬多村民絕大部分已經搬出了水源地。”

目前,周至縣結合脫貧攻堅相關政策,對黑河水源地保護區的陳河鎮金井、孫六、大湖、三合、六合、共興、三興等7村進行整村移民搬遷,進一步減少水源地人類活動。

劉引全剛剛選好了新房,從陳河鎮的深山搬到了集賢鎮金鳳社區。“四口人住在120多平米的新房裡,徹底告別了土坯房。之前在庫上,就靠種植玉米和小麥,搬下山後打工方便了,收入比以前提高了不少。”

每年向西安供水“三個西湖”!金周至生態“招牌”愈加響亮!

按照《周至縣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方案》,周至縣環境監察大隊落實任務分工,制定具體措施,明確時間節點,對周至縣黑河、田峪及就峪水源地的環境問題進行集中整治。截至目前,新一輪的專項行動已解決20餘個水源地環境問題。

早在2011年,周至縣就為保護黑河水源地,開展過集中整治專項行動,重點排查清理違法佔地“農家樂”經營戶。2011年11月,周至縣法院、環保局、公安局、水務局、馬召鎮等相關部門、鄉鎮,共300餘人深入黑河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強制拆除違法佔地“農家樂”建築物,並對不符合指標的農家樂進行摘牌處理,共拆除違法建築3處,計1458平方米,摘除17家農家樂牌匾。

黑河水源地保護區位於周至縣陳河子、王家河、板房子和厚畛子4個鎮內,共16000餘人居住於此。為避免生活汙水對水源地造成不良影響,周至縣投資近千萬為4個鎮建成汙水處理廠。12月15號,汙水處理廠將正式投入運營。

為進一步降低黑河水源地遭受汙染的風險隱患,黑河水源地保護區兩端入口設有專門的危險化學品檢查站,對運載危險化學品的機動車實施嚴格檢查和限制。

“目前我局委託有資質的第三方監測機構對黑河水源地開展水質監測工作,每季度監測一次,監測結果顯示達到地表水Ⅱ類水質標準。”楊建安介紹道。

按照水汙染防治法的要求,不久前,周至縣對田峪、㠇峪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兩座水電站進行了拆除。“兩座水電站總投資約1600萬元,年總髮電量約650度電,年產值約200萬元。”劉建國說:“經濟賬算不過生態賬,只有生態好了才能有長久發展的可能。保護水源地,不僅是周至這一代人的責任,也是下一代、下下一代不停歇的使命。”

每年向西安供水“三個西湖”!金周至生態“招牌”愈加響亮!

一條路的開拓

周至的生態“招牌”愈加響亮

因為保護這一盆“金水”,周至縣缺失了一次次的發展機遇。然而,也因為保護這一盆“金水”,周至開拓出了一條嶄新的“生態立縣”之路,周至的生態“招牌”愈加響亮。

2018年年初,周至曲江樓觀景區工作人員在田峪河景區就發現了一個最少由10只個體組成的朱䴉小種群。眾所周知,朱䴉對生存環境要求高非常高,喜歡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還需要築巢在高大喬木之上。朱䴉選擇落腳的地方,一定是生態環境比較優秀的地方,這也直接說明了周至縣在生態保護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每年向西安供水“三個西湖”!金周至生態“招牌”愈加響亮!

作為西安的“後花園”和“天然氧吧”,周至縣自然生態優越、文化底蘊深厚、歷史遺蹟眾多。在轉型發展的過程中,周至縣確立了通過全域旅遊和發展生態農業,進而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和群眾增收致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為此,近年來,周至縣按照“山水福地•詩畫周至”定位,圍繞“平原看水街,沿山拜財神、訪老子、逛周城、遊植物園和仙遊寺,深山看厚畛子古鎮和老縣城,沿渭賞百里生態畫廊”四大旅遊主題,全力做好全域旅遊規劃佈局工作,抓緊編制周至縣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

同時,周至縣深入挖掘鄉村旅遊,圍繞“旅遊景區+文化小鎮+特色農莊+精品民宿”,推進鄉村旅遊與精品農業、特色農業相融合,規劃佈局鄉村旅遊集聚區、集聚帶建設,推出周韻小鎮、絲綢小鎮等特色小鎮。深化產業融合,培育發展“旅遊+生態”“旅遊+文化”“旅遊+農業”“旅遊+水利”“旅遊+健康”“旅遊+扶貧”等新興旅遊業態,點面結合拉開大骨架,著力打造富有周至地域特色的“金字招牌”。加大力度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建設縣城旅遊集散中心,打造一批星級旅遊區、星級農家樂、鄉村酒店、特色民宿,提升周至生態休閒旅遊品牌效應。

每年向西安供水“三個西湖”!金周至生態“招牌”愈加響亮!

|聚翁灘瀑布|

流水潺潺,垂柳依依,青瓦黃土牆,水廊竹畫舫……南方水鄉般的周至縣沙•沙河水街,集市民休閒、親水體驗、兒童娛樂、生態旅遊為一體,徜徉其中,人們的心情不覺舒暢起來。統計數據顯示,十一小長假期間,周至沙•沙河水街共接待遊客102.8萬人次,日均人流量達14.7萬人次。

每年向西安供水“三個西湖”!金周至生態“招牌”愈加響亮!

周至縣委書記楊向喜說:

“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鮮明的農業特色產業是周至最大突出優勢。

未來周至的發展,就是要圍繞鞏固‘三大園區’(一城一園一區),提升‘三大產業’(現代農業、全域旅遊、生態工業),開發‘三大板塊’(秦嶺國家植物園、西南塬區、西部智能裝備產業園),在護好綠水青山中提升幸福指數,在做優歷史文化旅遊名片中擴大知名度,在轉型發展獼猴桃、苗木花卉等產業中實現富民強縣,實現生態、文化、旅遊、農業等產業的全面提升。”

每年向西安供水“三個西湖”!金周至生態“招牌”愈加響亮!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周至人對這句話的感悟深刻至極。

“如果說金周至以前靠的是水潤豐澤的上天恩賜,把握了農業發展的先機,那麼未來金周至就要在保護好水源生態上做文章,讓大自然的饋贈更可持續、更有內涵、更和諧共生。”楊向喜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