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西水東調”工程擬從順德引水解珠三角缺水難題

環境保護 西江 經濟 東江 佛山日報 2017-05-22
珠三角“西水東調”工程擬從順德引水解珠三角缺水難題

佛山日報訊 記者談飛洋報道:近日,省水利廳官網發佈了《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信息公告》(以下簡稱《公告》)。該工程推薦取水點位於我市,可有效解決城市經濟發展的缺水矛盾,併為順德、番禺、香港等地區提供應急備用供水條件。

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的開發任務是從西江水系向珠三角東部地區引水,受水區為廣州市南沙新區、深圳市和東莞市。該工程不僅可為當地解決城市生活、生產缺水問題,還將為順德、番禺、香港等地區提供應急備用供水條件。

工程推薦取水點為鯉魚洲取水點,位於九江大橋下游約4.2公里處,即我市順德區龍江鎮和杏壇鎮交界處的西江干流江中鯉魚洲上游端。交水點為南沙新區高新沙水庫(新建)、東莞市松木山水庫、深圳市羅田水庫和公明水庫(在建)。推薦的北線方案輸水線路輸水乾線長度為90.3公里。該工程線路長、影響廣、投資大,將按2040年總調水規模一次性建成,設計取水規模80立方米/秒,年均取水量17.87億立方米。

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可有效解決廣州南沙、深圳、東莞等市水質型、水源型缺水問題,改變廣州市南沙區從北江下游沙灣水道取水及深圳、東莞從東江取水的單一供水格局,提高供水安全性和應急備用保障能力,是保障珠三角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水資源配置項目。

對於該工程所產生的不利環境影響,《公告》提出,可通過植被恢復、增殖放流、生境修復、合理調度等措施減緩; 施工期產生的不利影響可採取相應的措施減緩; 工程的建設須嚴格遵循環境保護“三先三後”原則,即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汙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公告》認為,在有效落實該報告提出的環境保護措施後,工程建設產生的不利環境影響可以有效減緩和控制,從環境角度分析,工程的建設是可行的。

《公告》 由建設單位廣東省供水工程管理總局發佈,徵求公眾意見期為10個工作日(即5月15日~26日),公眾可到廣東省水利廳網站(www.gdwater.gov.cn)查閱環評報告簡本,並通過電話、傳真、電子郵件、信函或來訪等方法向建設單位瞭解更多信息和提出意見。

編輯丨鍾靜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