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鐵腕治汙 建設宜居宜業新家園

環境保護 環境汙染 水汙染 茅洲河 東莞時間網 2017-06-15
東莞鐵腕治汙 建設宜居宜業新家園

治理後的萬江中心湧(資料圖 鄭志波 攝)

東莞時間網訊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我省正處於環境質量由局部趨好向全面改善的攻堅期,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我市貫徹落實省黨代會精神,將努力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爭當表率,為全省加快建成珠三角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作出應有貢獻。

去年以來,我市深入開展以水汙染治理為重點的汙染整治行動,全面打響水汙染治理攻堅戰。目前,全市上下創新機制攻難關,“治理環境、經營城市”正從理念變成行動,從願景變為現實。圍繞鐵腕治汙,建設宜居宜業新家園,讓市民群眾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各鎮街(園區)形成你追我趕搶進度、爭先恐後爭上游的良好工作態勢。

打贏水汙染治理攻堅戰

環境汙染已成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要強化綜合治理、精準治理,採取更加有力措施推進水、大氣、土壤等環境質量根本性改善。

市環保局副局長香傑新表示,“綠色”是一切發展的底色,水環境治理是民生大事,要從截汙、清淤、活源、修復等方面系統推進。重點難點是截汙,截不了汙,其他工作無從談起。而突出問題就在於截汙次支管網建設進展緩慢,必須分解項目包、明確時間進度和責任人,以超常規力度推進。

圍繞水汙染治理,全市上下形成共識,明確了截汙次支管網建設和內河湧整治兩大戰場,截汙次支管網建設還制定“三批次”工作計劃,水汙染治理攻堅戰工作還納入東莞更高水平發展十大重點督辦項目。其中,2017年新建成500公里截汙次支管網,是市政府今年向市民承諾的十件實事之一。

落實責任,紮實推進。截至5月30日,第一批次截汙次支管網已建成343.49公里,完成率為81.73%。其中,樟木頭、橋頭、麻湧、石碣、虎門等5個鎮已完工。截汙次支管網建設成效明顯。在長安鎮茅洲河畔界河300米試驗路段上,新修建的堤岸令人豁然開朗、心曠神怡。而隨著截汙管網的完善,茅洲河水質將改善,沿河區域將越來越美。

“一河一策”整治內河湧

內河湧水體黑臭是城市水環境中最為突出的問題,不僅破壞人居環境,也嚴重影響城市形象。事實上,內河湧問題表現在臭水裡,根子卻是在岸上。

香傑新認為,對內河湧清淤蓄水、引水補水只是“治標”,沒有截汙、清淤、活源、修復,即使“美麗河”兩三天也會打回“原形”。因此,整治內河湧必須除惡務盡、切斷一切汙染源。只有老老實實地控源截汙,讓汙水集中處理,讓雨水補充河道,才是“治本”之策。

為此,全市整治內河湧實施“一河一策”策略。對每一條需要整治的內河湧登記在冊,統籌水質本底調查、汙染源排查、整治措施、進度安排、責任部門和責任人以及河湧整治後要求達到的水質目標。

去年,全市下達35條內河湧整治任務,各鎮街(園區)按照“一河一策”的原則制定整治方案。目前寮步、大朗、莞城、望牛墩、麻湧、高埗、鳳崗、常平、東坑、企石等10個鎮街共10條內河湧已完成整治。今年又下達內河湧整治任務76條,正有條不紊地進行。

用心謀事,盡心幹事。“一河一策”讓人一目瞭然,既有詳細的可操作性措施,又讓人堅定整治的信心和決心。截至5月30日,按照“一河一策”思路,全市已全面啟動75條內河湧整治。推動東城、南城、萬江、長安4個鎮街開展10條黑臭水體治理。到2020年底前,再完成不少於100條內河湧汙染整治和生態修復。

精準治汙,著力提升空氣質量

省黨代會提出,鞏固空氣質量持續向好態勢,全面開展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管理,加強火電、石化、陶瓷、水泥等高排放行業汙染治理,協同控制PM2.5和臭氧濃度,基本消除重汙染天氣,保持大氣質量全國領先。這已成為東莞著力提升空氣質量的號角。

昨日,市環保局表示,根據精準治汙、提升空氣質量的工作思路,我市已制定抓好PM2.5和臭氧的協同控制措施,對13個揮發性有機物重點排放行業開展重點整治,年內淘汰11305輛黃標車,以加快生態環境特別是空氣質量的改善。

根據省環保廳要求,東莞今年環境空氣質量優良達標率不低於87%,全年至少要有318天空氣質量達到優良。為了給市民群眾帶來更多的“東莞藍”,東莞將加大空氣質量整治力度,有效控制大氣汙染物增量,制定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實施方案和煤炭消費減量替代管理工作方案。

同時,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落後產能淘汰。從全市戰略角度考慮,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嚴控高汙染行業發展,實施差別化產業政策,科學引導全市產業合理發展和佈局。抓好中央環保督察組反饋問題的整改落實,推動環境質量儘快實現根本性改善,為加快建成珠三角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做出應有貢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