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勝上將:井岡山上紅旗飄一一連隊生活回憶片斷(一)

黃永勝上將:井岡山上紅旗飄一一連隊生活回憶片斷(一)

爬過一座山,又是一座山,穿越一片森林,又是一片森林。隊伍從天一亮就進入了井岡山區,太陽偏西了還在萬山之中,蜿蜒前進。山一個比一個高大,森林一片比一片深密,崎嶇的羊腸小道越走越艱難。部隊秋收起義失利之後,一個多月來,在毛委員的率領下走了不少地方,可是象這樣多的大山,卻從來沒有見過。這些山是什麼時候才能走完呢?我們又到什麼地方落腳呢?有些人越走越摸不摸底,班裡的幾個弟兄(當時都這這樣稱呼)一路上不斷問我: “班長,咱們要到什麼地方去呀?好傢伙這麼多的山!”其實,我和他們也差不多,只知道跟著前面的人走。部隊要上井岡山,這是大家知道的,可是誰也不不知道井岡山是個什麼樣子。有的人還以為井岡山就是孤零零的一座大山呢,哪知道竟是這樣無邊無際的一片大山呀!

黃永勝上將:井岡山上紅旗飄一一連隊生活回憶片斷(一)

艱 苦 的 生 活

正是晚秋時節,井岡山依然一片翠綠,到處充滿生機,愈發令人覺得深不可測。深山裡靜悄悄的,陪伴著寂靜山林的只有叮咚的澗水和輕柔的松濤,再就是幾聲不知名的鳥叫。

走了整整一天,部隊才在一個小山坳的小村子子裡住下了。老鄉們都用驚異的眼光看著我們這支衣裝襤褸,疲憊不堪卻又十分和藹可親的軍隊。他們不明白我們放著山外的許多好地方不去,偏偏鑽到這窮山溝裡來。

上了井岡山,首先面臨的困難就是吃飯穿衣。井岡山是個出糧的地方,農民在山腰上和山腳下的是小平垻子上,辛勤地開出了一小塊一小塊的田地,凡是能長點東西的地方都種上了莊稼,收成不算太壞。可是,全井岡山才十多個村莊,男女老少不過幾千人,產量終歸有限,除去他們自己吃用之外,剩下的也就不多了。還有油鹽布疋這些東西,山上一點兒辦法也沒有,歷來都是依靠山下的城鎮供應的。工農革命軍上山不久,通過宣傳和實際行動,居民之間的關係很快就打成了一片,老百姓對於支援軍隊的事情十分熱心,他們說寧可我們自己苦,一點也不能叫自己的軍隊凍著餓著!可是毛委員沒有把事情看的那麼簡單,他認為老百姓積極支援軍隊,當然是好事情,但對軍隊來說,要儘可能地減輕人民群眾的負擔,不然時間久了就會損害群眾利益和損傷群眾的積極性,使軍隊脫離群眾。很明顯,單靠山上的出產來養活這支軍隊是絕對不可能的,軍隊必須自力更生。因此,毛委員規定部隊除打仗之外,要把發動群眾和打土豪(地主)籌款的任務同時擔當起來。這就是以後工農紅軍三大任務的由來。

黃永勝上將:井岡山上紅旗飄一一連隊生活回憶片斷(一)

1928年春,由朱德、陳毅等同志率領南昌起義部隊同毛委員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在井岡山下會師了。人數驟然增加很多,同時由於對敵鬥爭不斷取得勝利,部隊還在繼續擴大。這時候,山下週圍的土豪也都打的差不多了,有些比較有錢的大土豪,乾脆帶著一家人和金銀財寶逃到城裡去。國民黨反動派也因為我們的勝利而驚恐不安,派重兵佔領了山下的城鎮要衝,把井岡山團團圍住,進行了連鎖不斷的“圍剿”;實行嚴密的經濟封鎖。山上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困難了。在這種艱難的環境裡,必須具有高度的政治覺悟;親密無間的團結,能於忍受一些痛苦的堅強意志和充沛的樂觀主義精神,才能同強大的敵人和物質困難作鬥爭。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同志領導的工農紅軍正是一支這樣的英雄隊伍。

黃永勝上將:井岡山上紅旗飄一一連隊生活回憶片斷(一)

既然經費來的有限,幹革命又不是三天兩天的事,日子就不能不過得緊巴一點。先說吃飯吧,毛委員規定無論官兵每人每天只有五分錢的錢金。五分錢可以換十二、三個二十文的大銅板,買油買鹽買菜,就全靠這點兒錢。要知道油鹽這些東西都在敵人手裡控制著,老百姓想盡辦法用運上山來一點,價錢比山下貴了許多。這五分錢無形之中打了一個折扣。除去油鹽錢,剩下用來買菜的錢就少的可憐了。有些時候,這微不足道的五分錢也並不只完全有保證的。記得在1928年下半年一段時間裡。供給標準就曾經一降再降,甚至只發三、五個大銅板,也還是難乎為繼。要買菜只能撿最便宜的賣。山上的南瓜最多最賤,保存的時間也久,於是南瓜湯就幾乎成為我們每頓飯必不可少的東西,湯裡放上點鹽,吃起來就覺得香甜的不得了。至於油,在後來那些比較困難的時候,這是很難見到的。有時候湯裡連鹽也沒有一點,大家還是吃的十分有味。

別看這麼困難,我們也還有改善生活的時候了。那時候羅榮桓同志在我們三營九連當黨代表,他對連隊的生活十分關懷,經常提出一些改進意見。連司務長劉鑫同志也會想辦法調劑生活,他根據羅黨代表的指示,差不多每星期能叫大家吃上一頓較好的菜。一道改善伙食的那天,大家都喜氣洋洋,好像小孩子們過年時似的。山上有一種油炸豆腐,我們平時很難吃的,連裡改善生活經常吃的就是這種東西。這種豆腐一煮出來,老遠就聞到一股香噴噴的味,湯上面漂著一層亮晶晶的油珠子,吃起來真比肉還香呢。

黃永勝上將:井岡山上紅旗飄一一連隊生活回憶片斷(一)

為了便於群眾參加伙食管理,工農紅軍的各個伙食單位都建立了監廚和採買制度。這兩項工作通常是由正副班長輪流擔任的。監廚負責監督做飯和伙食衛生,掌握開盤時間,並給出差人員留飯;採買則協助司務長和軍需上士購買一天瑣碎的菜蔬。在工農紅軍的連隊裡建立了士兵委員會,這些事情是士兵委員會工作的一部分。

在舊社會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當兵吃糧,按月關餉。”可是在工農紅軍裡是根本無錢可關。只是每過個把月,常常可以每人分上三、五分和毛把錢的“伙食尾子"。能夠從那微乎其微的菜金裡再節約出一點零用錢來,,可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啊!

山上穿的蓋的比吃的東西更加困難。一年之中,晚春和中秋,這兩個不冷不熱的季節還比較好過,最難熬的是夏天和冬天。夏天蚊子是我們的大題,舊的農村,“衛生”這兩個字根本無從提起。一到傍晚,蚊子從各個黑暗的角落裡飛出來,集結在一起,嗡嗡叫著玩,往人們的臉上、身上亂碰亂撞。隨便抓一把,至少也可以抓住三個五個。軍隊和老百姓都沒有蚊帳,於是,每天晚上睡覺之前同蚊子作鬥爭就成了一件大事。我們通常採用的辦法是在天黑之前弄點兒晒橄欖的稻草,綁起來在屋子薰煙吧屋裡的蚊子趕出去。天黑之後屋裡不點燈,蚊子就不在的屋子裡來。再一個辦法是在睡覺時,用稻草捆成一個幾尺長的煙包,放在屋裡,噴上點兒水,點著。煙包在一夜之中不斷地冒著一股股的濃煙,大家都靠近煙包睡覺,也可以避免蚊子的騷擾。但是不管採用哪種辦法,人的眼睛都被薰成了孫悟空似的,緊緊火焰,不斷流淚,鼻子、喉嚨也不大好受,搶的直打噴嚏,這個滋味比起蚊子咬也好不了多少。到了冬天,由於缺乏衣被而帶來的困難更是難以忍受。山高風大,還時常雪雨交加,穿著破爛的單衣夾衣,赤腳穿著草鞋,人們覺得裡外都是一身冰。有些人的手腳凍得活像是紅花面,腫過之後就發痛發癢,弄不好就流水流濃,露出血淋淋的紅肉,真不好受哇!蓋的東西每人(有的是兩個人),只有一條破軍毯和夾被,如何能扛的了那高山上的嚴冬寒氣,大家便弄些稻草把地上鋪上厚厚一層,上面再蓋上一層,我們班的兄弟都把這叫金絲被,有的人還編了一首小唱: “幹稻草來軟又黃,金絲被兒蓋身上,哪怕北風和大雪,暖暖和和入夢鄉。”天氣實在冷的厲害,蓋上“金絲被”也無法睡著時,就在屋子中間生上一堆火,大家圍火而眠。早晨起床之後早操照例是跑步,一直跑到身上發熱和出汗為止,這一方面是一種鍛鍊,同時一種抗寒的辦法。吃過早飯,倘若天晴,除了出操軍訓之外,通常是找個背風的地方,一面上課一面晒太陽,遇到下雨下雪,大家就在屋裡圍火而坐,上課和開討論會。在收操和討論會結束之後,大家便不約而同地解開和脫下衣服,展開一場緊張的“戰鬥”,從衣縫裡搜索消滅那些吸我們血的敵人一一蝨子。有些人的蝨子實在太多了,就乾脆把衣服攤開在火上烤,那些小東西便掉在火裡燒的畢畢剝剝地響。

黃永勝上將:井岡山上紅旗飄一一連隊生活回憶片斷(一)

不只是士兵們的物質生活如此困苦,毛委員和各級幹部也同士兵過著完全一樣的生活。如果說官兵之間還有什麼差別的話,那就是幹部辦公要用一點辦公用品,晚上可能多點一會兒燈,或者有時可能分散一些比較寬敞些的房子和弄塊門板搭鋪。在那些艱苦的歲月裡,工農紅軍之所以能夠團結的堅如磐石,除了有黨和毛委員的領導之外,幹部以身作則與士兵同甘共苦,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黃永勝上將:井岡山上紅旗飄一一連隊生活回憶片斷(一)

(原載《紅旗飄飄》第14期 1960年6月出版)

(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