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黃蓉變得討厭了麼?'

"

許多人覺得,《射鵰英雄傳》裡,黃蓉很可愛;到了《神鵰》,就不那麼可愛了。

一種簡單的概括法:《射鵰》裡,黃蓉是個女孩子,可愛;《神鵰》裡,當媽了,就不可愛了。

其實不然。

《射鵰英雄傳》裡,讀者是站在黃蓉和郭靖視角的,自然看黃蓉做什麼都合適。

《神鵰俠侶》裡,讀者是站在楊過視角的,自然看黃蓉做什麼都不對。

如果嘗試轉換到第三視角呢?

《射鵰英雄傳》裡,黃蓉其實也不是善男信女。猜忌不少,心眼百變。就是個做人略帶邪氣,經常不管旁人死活,只要“靖哥哥不生我氣就好”的女孩子。她也明白跟郭靖說過,只求自己開心,他人的事兒才不管。

為何我們還覺得她可愛?因為《射鵰》裡,她使用這些詭譎和任性,主要是針對歐陽克、沙通天、歐陽鋒這些反派角色。那些反派越是捱整,大家看得越開心——畢竟侯通海、彭連虎們越到後來,越是反派沒人權。

反過來呢,《神鵰俠侶》。大家不爽黃蓉,在於她對楊過不怎麼好。

但是,我們細細琢磨下。

黃蓉第一次對楊過有遲疑,是當日郭靖初見,就要直接把郭芙許配給楊過。黃蓉勸她也不必急,觀察觀察,要看楊過有沒有出息,並且考慮到了楊康。

哪位會說了:罪不及兒女,黃蓉應該給楊過一些機會呀。可是楊過初見郭靖時,那態度也不大對。郭靖好心要幫他療毒,楊過揮手就打,還用“倪牢子”這種倫理哏討便宜。是個人都不會對他有好感。

如果楊過不是主角,假想你是黃蓉,初見面就被人這麼無禮謾罵,你會覺得他這麼做有趣得緊,應該把女兒許配給他麼?

大勝關再見楊過時,黃蓉對楊過已經好多了。很直白地說:

“過兒,我甚麼也不用瞞你。我以前不喜歡你爹爹,因此一直也不喜歡你,但從今後,我一定好好待你,等我身子復了原,我便把全身武功都傳給你。郭伯伯也說過要傳你武功。”

這一席話說得楊過大哭。

從此開始,黃蓉一直待楊過很好。

之後,是楊過自己作妖了。

他聽了傻姑的話,認定是郭靖與黃蓉殺了他父親,一心要報仇。回到襄陽,意圖謀害郭靖。當時黃蓉對楊過起了疑心。而楊過滿腦子轉的卻是殺郭靖:

楊過是知道後果的:

“我為了報一己之仇,卻害了無數百姓性命,豈非大大不該?”

可是轉念又想:

“罷了,罷了,管他甚麼襄陽城的百姓,甚麼大宋的江山,我受苦之時,除了姑姑之外,有誰真心憐我?世人從不愛我,我又何必去愛世人?”

楊過已經打算不管襄陽城百姓生死,來刺殺郭靖了。他知道自己這麼做有多可怕的後果,依然決定如此。是真正的邪惡了。

之後楊過兩次謀刺郭靖,都是陰差陽錯未能成功——不是他自己放棄,一次是武功不及被郭靖反制,一次是被瀟湘子阻擋了。

然後,救了郭靖兩次——其中一次,是他自己把郭靖陷到如此境地的。

楊過真正覺醒,是看到黃蓉與郭靖討論國事為重時,才真正脫胎換骨的。那一瞬間,警醒他的,是黃蓉當年的教誨:

“霎時之間,幼時黃蓉在桃花島上教他讀書,那些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語句,在腦海間變得清晰異常,不由得又是汗顏無地,又是志氣高昂。眼見強敵來襲,生死存亡系乎一線,許多平時從來沒想到、從來不理會的念頭,這時突然間領悟得透沏無比。他心志一高,似乎全身都高大起來,臉上神采煥發,宛似換了一個人一般。”

終於他說出“你放心”,於是奮然出戰。

從此,他才真正蛻變了。

即,黃蓉疑心的楊過,是一個連他自己都承認:非常自我中心、不管他人死活的少年。

所以黃蓉對他的疑心,也確實沒有錯。

在《射鵰》裡,黃蓉就是這樣了。之所以當時大家覺得黃蓉不過分,是因為她當時對付的是歐陽克們。

到了《神鵰》,大家代入了楊過,就會覺得“楊過明明是主角,而且小時候孤苦,做一些很自我的決定,嘴上討便宜,也是可以理解的嘛,黃蓉懷疑他實在不應該。”

卻很容易忽略:楊過在覺醒之前,其實算半個反派。

他就是個意圖謀刺郭靖的可怕內奸。

如果黃蓉懷疑的不是《神鵰俠侶》讀者們代入的主角視角,而是一個,用楊過自己的話說:

“自己卻念念不忘父仇私怨、念念不忘與小龍女兩人的情愛,幾時有一分想到國家大事?有一分想到天下百姓的疾苦?相形之下,真是卑鄙極了,確實對郭靖動了兩次手,陰差陽錯未能成功”的年輕人。

是不是,黃蓉就顯得沒那麼討厭了?

許多時候,我們判斷一個人,很容易不自覺地,就從自身利害角度出發:判斷那個人好不好,不看ta的整體作為,而是“對我好不好”。

於是許多是非判斷,都成了一種下意識的自我利益保護。

就像,《倚天屠龍記》裡,因為代入了張無忌,大家都覺得滅絕師太比謝遜討厭。

但若站在第三方視角,謝遜濫殺無辜,血債之多匪夷所思,但因為他是主角張無忌的義父,而師太又一直追著張無忌砍,所以就顯得滅絕師太更加討厭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