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綜觀圍棋發展史,黃龍士承前啟後的地位是無人能夠替代的

為什麼說綜觀圍棋發展史,黃龍士承前啟後的地位是無人能夠替代的

對於圍棋,我是一個門外漢。於各種棋類活動,我都既知之甚少,又缺乏興趣,可以說是一個真正的棋盲。現在要寫黃龍士了,卻不得不進行一點惡補:瞭解一點關於圍棋的歷史和知識。

自從有了電腦,有了網絡,一切都變得簡單,有什麼不知道的,上網一搜,立即什麼答案都有了,不需要去翻什麼小冊子,或者大部頭,只要動動鼠標,什麼都迎刃而解。這不,關於圍棋,“百度百科”上介紹得清清楚楚。

圍棋,我國古代稱為弈,在整個古代棋類中可以說是棋之鼻祖,相傳已有四千多年曆史。據史籍《世本》記載,圍棋為堯所造。晉張華在《博物志》中亦說“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這些當然只是傳說,並不可信,但卻反映了圍棋起源之早。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圍棋不僅在社會上廣泛流傳,而且成為一種高雅的遊戲,併產生了有名的棋手。《孟子》中就記載了一位名叫“弈秋”的棋手:“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之後經過歷代的發展,特別是魏晉前後和唐宋時期圍棋之制兩次發生重要變化,促使圍棋不斷興盛,高手輩出。大約在隋唐時期,隨著對外文化的交流,圍棋還被傳到了日本、朝鮮。進入清代以後,更是產生了劃時代的飛躍,達到我國古代圍棋的頂峰,無論棋手的數量,還是棋藝水平都出現空前氣象,有“圍棋之於清,猶詩歌之於唐”之說。

作為啟迪心智、陶冶德性的高雅娛樂,棋藝在古之“琴棋書畫”中位列第二,它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既寓有競存進退之理、陰陽消長之機,又含有經國用兵之道、生死存亡之義。包羅萬象,奧妙無窮,千變萬化,趣味雋永。”(楊清江)圍棋竟有如此大的魔力,難怪許多人為此著迷了。

好了,該說黃龍士了。

如果說,姜堰有人會下圍棋,這一點也不奇怪;如果說,姜堰的歷史上,也出現過下圍棋的名人,這也毫不奇怪。可如果說姜堰有一位勝過當今聶衛平的棋壇大師、棋壇聖人、棋壇國手,對圍棋的發展起到過開一代風氣之先的人物,可能就會引起人們的驚異:這是真的?姜堰真的出現過這樣的人?甚至本地人知道的也不多,也會懷疑。

確實,這是真的,姜堰真的出現過這樣的人!

他就是黃龍士!一個另類,一個圍棋天才,一個身世撲朔迷離的傳奇性人物!

為什麼說綜觀圍棋發展史,黃龍士承前啟後的地位是無人能夠替代的

姜堰的圍棋曾有著悠久的歷史。至遲在宋代,圍棋在姜堰就已流行。2010年,壩口人防工地挖掘出數口宋代水井遺蹟,在一口水井底部的淤沙層下,出土了一枚圍棋子,經考證,為宋代遺物。而在明末清初,姜堰圍棋,其弈手之多、影響之大,可以說極一時之盛。黃龍士就是在這樣一方圍棋沃土上產生的。

這是1652年的某一天,姜堰天目山下一戶黃姓人家,誕生了一個嬰兒。因為這一年是龍年,也因為望子成龍,父親就給兒子取名為虯,字龍士,號月天。這本是一戶殷實人家,可卻因一場火災而致貧。幼時的黃龍士身體極其瘦弱,然而卻天資聰穎,很小對圍棋就產生興趣。父親發現兒子獨具的稟賦,就專心教子習棋。黃龍士一學就會,一點就通,少年時便嶄露頭角,聞名鄉里。

據民間傳說,黃龍士小時候學棋非常刻苦,由於他原本身體瘦弱,加之整日沉溺於圍棋之中,時間一長,體質日漸下降。他的母親為了使他既能學好棋,又能練好身體,就將自家後院的地面鋪成一個大棋盤,撿來黑白石頭當棋子,每天陪伴兒子搬動石頭下棋。天長日久,黃龍士不僅習得了棋藝,而且鍛鍊了身體。

為什麼說綜觀圍棋發展史,黃龍士承前啟後的地位是無人能夠替代的

黃龍士族兄黃天濤和黃仙裳,工於詩詞書法,都是當時有名的文人雅士。清初寓居江寧的著名詩人、逸士杜濬與之往來甚密,黃龍士父親與杜濬也相熟悉,曾兩次帶著兒子去拜訪杜濬。杜濬為此專門寫了一篇《送黃童子序》,文中記錄了黃龍士“少年成名”的情況:

“泰州黃童子虯,年十一即以善弈稱下弈秋一等耳。甲辰之歲,餘客江都,童子之父忽率童子來謁。皁綈短衫,質猶嬰孩。餘顧之而笑別。

“去五年,餘客泰興。童子之父又率童子來謁。則其年又逾成童。與之語,敏穎可喜。既居然秋矣。察其意,若親餘者,餘甚異之。”

儘管杜濬與當時文化人一樣,崇尚儒學,視習棋為小技,認為從小就讓孩子以弈棋為業,不是培養、成就人材的正道,對黃龍士父親“以貧故,不得已而鬻童子之技,奪其入學之時”,而使童子“不暇從事於學”表示出“深惜童子之意”,但他卻對黃龍士十一歲距離國手僅差一截、十六歲已經成為當代“弈秋”極為讚賞,認為其“敏穎可喜”,“斌斌魚雅,有可以學問之質”。

黃龍士的父親其實是非常聰明之人,也是極懂得因材施教的人。他出生於書香門第,書畫之餘尤通弈棋。他並不認為習棋就低人一等,他認為有一手好的棋藝,照樣能行遍天下,照樣能安身立命,照樣能出人頭地。他是一位胸有遠見之人。他知道,兒子的棋藝已達到相當的火候,如果再讓兒子呆在家中,吃再大的苦、費再大的勁,也絕難有大的長進。姜堰畢竟太小,泰州也畢竟太小,山外有山,人上有人,只有與高手過招,才能使兒子的棋藝更上層樓,只有到藏龍臥虎、名家雲集的京城去,才能讓兒子的才能得以施展,最終成為有用之材。

於是,黃龍士的父親整理行囊,帶著兒子北上京城,尋訪名師高手,研修古今棋譜,終日沉醉棋枰。由於黃龍士畢竟年齡還小,離家一久,難免想念故里,特別是尤為思念母親,常常暗自流淚。看著稚氣未脫的兒子傷心的樣子,黃龍士的父親不忍心責怪,他想出了一個辦法,託人請來丹青高手,繪出黃龍士母親的畫像,並仿黃母筆跡在畫像上題上晚唐詩人杜荀鶴的兩句詩:“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這一招果然靈驗,黃龍士把母親畫像裝在鏡框中,朝夕相依,靜心學藝。旅居京城幾年,他博採眾長,獨出機杼,盡變舊法,自出新意,窮極變化,終使棋藝日臻上乘。

當時的京師,雲集了哪些著名的國手,黃龍士又是怎樣與他們一一挑戰,問鼎霸主之位的呢?

為什麼說綜觀圍棋發展史,黃龍士承前啟後的地位是無人能夠替代的

康熙年間,政通人和,國泰民安,棋運也極為興盛。當時的京師,匯聚著過百齡、汪幼清、盛大有、吳瑞徵、周懶予、汪漢年、周東侯、李元兆、何闇公、謝友玉、汪天遠等一批名手大腕,一個個都是棋壇響噹噹的人物。過百齡、汪幼清、盛大有在明末已很著名,尤其是過百齡,以一代宗師的身份穩執棋壇牛耳,直到辭世。盛大有馳騁棋壇五十餘年,在當時最負盛名,是清初老一輩霸權人物,雖年已七十,仍為國手領銜。周東侯系中生代霸主,正當盛年,其棋路古怪多變,不拘一格。面對如林高手,黃龍士初生牛犢不怕虎,他開始向棋壇霸主人物挑戰。

康熙八年,十八歲的黃龍士首先挑戰老將盛大有,他與盛對弈七局,盛七局皆輸。這無異於引爆了一顆炸彈,在清初棋壇引起劇烈的震撼。盛大有何許人?他可是與過百齡“同開有清一代弈家先河”的巨匠。黃龍士何許人?初出茅廬的黃口小兒!然而,巨匠也罷,黃口小兒也罷,枰上勝負總是硬道理。

接著,黃龍士又戰敗何闇公、謝友玉、汪天遠等名家、國手,一時聲名大震。至周東侯上陣,國內幾乎已無黃龍士對手,許多棋手聞龍士之名,就都退避三舍,望風而靡。周東侯雖然棋力也在黃龍士之下,但卻敢於與之爭鋒。他認為下棋是為了研究棋藝,不是為了輸贏,因之每戰必求酣暢淋漓,其棋品棋德自是高人一籌,頗得世人敬重。兩人在弈樂園大戰三十局,周東侯雖屢戰屢敗,但毫不氣餒,留下“黃龍周虎”美談。

黃龍士在清初棋壇縱橫捭闔,所向披靡,一路過關斬將,被譽為“常勝將軍”,特別是與盛大有的七局全勝,標誌著黃龍士開始執棋壇牛耳,標誌著黃龍士從此登上了清初棋壇霸主位置。神龍終於飛天!李耀東所著《中國圍棋史》中評述說:“自明末過百齡崛起稱雄以來,吾國弈學日趨漸進。有明天啟、崇禎間,迄於清康熙之初期,五十年來,棋壇名手先後繼出,稱霸爭雄。……迄黃龍士異軍突起,局面翻新,始征服群雄而成帝業。”

為什麼說綜觀圍棋發展史,黃龍士承前啟後的地位是無人能夠替代的

其後二十多年,黃龍士一直稱雄棋壇,獨領風騷。其最負盛名的對局是讓徐星友三子十局,有“血淚篇”之稱。徐星友,浙江杭州人,出生於書香門第,工書善畫,多才多藝。其學弈較晚,但專心刻苦,有“三年不下樓”之說。徐星友長黃龍士八歲,拜黃為師時已年過四十。起初,黃龍士讓徐星友四子,徐進步很快,已達二子水平時,黃龍士仍讓三子與其弈滿十局。兩人竭心傾力,苦思精索,極盡騰挪變化,對局之緊張激烈,猶如以性命相搏,時人遂命名此十局為“血淚篇”。“十局終後,徐遂成國弈。”(李汝珍)之後,徐星友挑戰並戰勝周東侯,又一一戰勝其他諸多名手,還曾連勝自稱棋藝無敵的高麗使者,一躍成為自黃龍士之後的大國手。從康熙中葉開始,黃、徐先後成為照耀棋壇的雙星。

黃龍士所以能夠棋力無敵、俯視國中,與他棋風棋藝上的獨特創造分不開。當他小時候在自家後院的碩大棋盤上搬動著石頭棋子時,他的心中其實就有了一種對“大格局”棋風的感悟了。當他在京師遍弈諸家、研讀古今棋書、吸納各方精華之時,早就開始顛覆那種局面狹窄、凝重呆板的陳風舊習了。他以自己的對局實踐,創造了局面開闊、輕靈多變、思路深遠的鮮明風格,並以此推動了當時整個棋風的轉變,成為“邁出近代感覺第一步的偉人”(吳清源)。

黃龍士棋藝新奇,著子看似平淡無奇,但寓意深遠,對手不易察覺,若敢於用強,他即隨機應變,出奇制勝,迫使對手相形見絀,反以自困。對黃龍士的棋風特色,後人評價甚多。有贊他如“淮陰用兵,戰無不勝”的(呂書艙);有誇他“一切俯視之,神手技矣”的(王彥侗);有說他“異想天開,別開生面,極盡心思之巧,遂開一代之盛”的(李汝珍);有稱他“用思尤密,深入奧竅……如天仙化人,絕無塵想”的(鄧元鏸)。他的學生徐星友在其《兼山堂弈譜》中對黃龍士的棋藝做了這樣的概括:“寄纖穠於淡泊之中,寓神俊於形骸之外,所謂形人而我無形,庶幾空諸所有,故能無所不有也。……一氣清通,生枝生葉,不事別求,其枯滯無聊境界,使敵不得不受。脫然高蹈,不染一塵,臻上乘之妙境。”這可說是精當之語。

黃龍士的棋藝出神入化,黃龍士的棋品也磊落超群。他的名字不僅在棋壇產生迴響,而且在文士名流中也獲得極高的推崇。著名經學家閻若璩在其《潛邱札記》中將黃龍士列為清代十四“聖人”之一。閻氏所列聖人,如顧炎武、黃宗羲、朱彝尊、汪琬、杜濬等,皆是學可究天人、文可變風俗的巍然大師。黃龍士能以棋藝而與上述諸人並列,可知在閻氏心中,圍棋與經史、文學相比肩而毫無遜色。

為什麼說綜觀圍棋發展史,黃龍士承前啟後的地位是無人能夠替代的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只有五位棋手被冠之“棋聖”之名。“棋聖”之稱,始見於西晉葛洪的《抱朴子》。《抱朴子》記載:“嚴子卿、馬綏明,於今有棋聖名焉。”嚴子卿是三國時人,馬綏明,名朗,是西晉時人。六朝開始,直至明末,無人獲得“棋聖”稱號。黃龍士之後,範西屏、施定庵稱雄海內,錢保塘《範施十局》序稱:“若兩先生者,真無愧棋聖之名。”可見,自三國至清初,一千五百多年間,被冠之以“棋聖”之名的只有嚴子卿、馬綏明、黃龍士、範西屏、施定庵五人。綜觀圍棋發展史,黃龍士承前啟後的地位,是無人能夠替代的。日本棋壇謂清代中國弈手最高者為黃月天,是中肯之評。

古今圍棋大家都十分注重圍棋理論的研究,著書立說,探研棋枰上的用兵之道。黃龍士也是如此,他所著《弈括》、《黃龍士全圖》,是圍棋理論的代表作。《弈括》的內容分“擬出子三十局”、“演官子式三百六十局”。《黃龍士全圖》共二十局,亦是出子式規模。書前有黃龍士的自序,對全局的戰略戰術作了精闢扼要的說明,是一代大師畢生實戰經驗的總結。

黃龍士的一生蹤跡比較模糊,史料中也記載不詳。除少年時到過北方,成年之後,大部分時間活動於江南一帶。據李鬥《揚州畫舫錄》等書記載,黃龍士曾客居揚州、杭州。是否又到過北京,則未留下確實的記載。但北京乃全國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國手薈萃的所在,以龍士在棋壇藝名遠播、領袖群倫的地位,不去北京訪棋會友,干謁公卿,希冀最高統治者的賞識,不免是一件奇怪的事。

然而,在康熙三十年左右,黃龍士忽然在棋壇上消失。此時,黃龍士才四十歲左右,正當盛年。他是去世了,還是退隱了?誰也不知道,史書方誌上沒有明確記載,家鄉姜堰也沒有留下任何痕跡,成為棋壇千古之謎。這引起了人們的種種猜測,也吸引了不少人考證、探究。至今流傳著這樣一些說法:

一說黃龍士為酒色所害。傳說徐星友成名後,不但不感恩於黃龍士,反而對黃龍士嫉恨得要命。因為放眼天下,當時只有黃龍士名氣高過自己,能勝他一著半勢。徐星友不由得發出“既生亮何生瑜”的感慨,做夢都想除掉黃龍士,獨霸棋壇。徐星友家道殷實,人也聰明,他既想達到目的,又不想擔個忘恩負義的罪名。因為那樣的話,棋下得再好,也將不恥於天下。思來想去,徐星友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他先蓋起了豪華的樓閣,再恭恭敬敬地把黃龍士請到家中,每日美女相伴,歌舞遊宴,通宵不停,有空還讓家人陪黃龍士狎妓酗酒。當時人們都以為徐星友知恩圖報,善待恩師,無不嘖嘖稱讚。就這樣,黃龍士終日沉湎於聲色犬馬,時間不長就精力衰竭,撒手人寰了。

二說黃龍士為下棋累死。說的是徐星友為除掉黃龍士,爭得弈林第一的名號,先請來三位棋力稍遜黃龍士的高手,再將黃龍士請到自己家中,指著擺好的三副棋說:“這三人的棋也屬難得,我同時與三人對局,每次必負無疑,三人口出狂言,說是即使恩師到,以一對三也無勝算,不知您以為如何?”請將不如激將,一番話激起了黃龍士的爭強好勝之心,當下就請三人就座,定要“大殺三方”。結果,他以一對三,輪流走子,這三人又都不是等閒之輩,直把黃龍士累得滿頭虛汗,殫精竭慮,使出平生手段,才把這三盤棋贏了下來。不過,黃龍士終因勞累過度,就在當夜吐血而死。

三說黃龍士退隱田園。清代《揚州畫舫錄》有一則記載:乾隆時,範西屏、施定庵渡江去揚州途中,曾宿於村中私塾,二人戲與塾中一童子對弈,皆輸。後遇一挑草人,範與其對弈數局皆不能勝。二人問他姓名,他不答,只說:“當今盛稱施、範,但都是我的兒孫輩罷了!弈是小技,何必問我是誰,難道還要與兒孫輩去爭榮嗎?”說完擔草而去。近人考證,擔草者系年近九十的黃龍士,童子系其孫。

我對一、二兩說並不相信,徐星友所著《兼山堂弈譜》中,對黃龍士推崇備至,沒有絲毫嫉妒不敬的言語,應該不是此等小人。我倒寧願相信,黃龍士是實在不願再在棋壇爭鋒,想過一過普通人平靜的生活而歸隱田園。當然,也可能因為什麼疾病而英年早逝,就如一顆星星,升起時那麼燦爛,隕落時寂然無聲。然而,不管如何消逝,黃龍士“龍飛九天”、橫絕當世的驕傲和神奇,已經永遠留在了歷史的天空。

今天的姜堰,黃龍士已經成為一張獨特的名片。圍繞著以棋會友、傳承國粹,放大棋聖故里效應,姜堰人做出了一篇篇文章:在北大街文化街區建起了黃龍士紀念館,成立了黃龍士棋院和黃龍士圍棋研究會;舉辦一年一屆的黃龍士“雙登杯”世界女子圍棋擂臺賽,多次承辦全國圍棋甲級聯賽;“國家圍棋隊訓練基地”、“全國圍棋之鄉”桂冠落戶姜堰;當代圍棋大師陳祖德、聶衛平多次應邀來姜參加活動;以黃龍士傳奇經歷為題材拍攝的電影《黑白道》在央視播放,併入選2012年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一黑一白兩粒棋子,一縱一橫數道經緯,演繹的盡是人生故事、世間風雲。這是人類的大智慧、大樂趣。當我寫完這篇文章時,忽然也生髮奇想:作為棋聖故里的後輩,對圍棋完全一無所知,無論如何是說不過去了。何時也請上一名老師,習點弈棋之道,倘能與一二知己“閒敲棋子落燈花”,也不失為人生一大快事。


作者簡介

為什麼說綜觀圍棋發展史,黃龍士承前啟後的地位是無人能夠替代的

曹學林,江蘇省泰州姜堰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泰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泰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泰州市姜堰區作家協會主席,副研究館員職稱。在全國及地方報刊發表小說、散文作品逾百萬字。出版短篇小說集《底層味道》,中篇小說集《楊柳葉子青》,長篇小說《船之魅》,散文集《泥土與月光》《尋蹤與傾聽》等。曾任泰州市姜堰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黨組書記,泰州市姜堰區文聯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