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國半導體宗師,培養無數人才,卻拒絕國家頒獎給自己'

"

作為中國半導體事業的奠基人,他從理論上預言了與晶格中雜質有關的X光漫散射,被人稱為“黃散射”。

1951年,黃昆放棄國外優厚的科研條件,選擇回到祖國的高等教育戰線上,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半導體技術和研究方面的專家,使中國的半導體事業從無到有,並迅速發展壯大,站在世界的前列。在他即將百歲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重溫黃昆的故事,並緬懷這位偉大的科學家。

"

作為中國半導體事業的奠基人,他從理論上預言了與晶格中雜質有關的X光漫散射,被人稱為“黃散射”。

1951年,黃昆放棄國外優厚的科研條件,選擇回到祖國的高等教育戰線上,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半導體技術和研究方面的專家,使中國的半導體事業從無到有,並迅速發展壯大,站在世界的前列。在他即將百歲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重溫黃昆的故事,並緬懷這位偉大的科學家。

他是我國半導體宗師,培養無數人才,卻拒絕國家頒獎給自己

“黃漫散射”

1945年8月,黃昆到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做了莫特的博士研究生,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莫特招收的第一個博士生。莫特是當時國際頂尖的專家,他對黃昆學術風格的形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師從莫特的兩年學習期間,黃昆先後完成了三篇論文,其中,第一篇論文提出了雜質或缺陷引起的漫散射,即後來被稱為“黃漫散射”的理論。

"

作為中國半導體事業的奠基人,他從理論上預言了與晶格中雜質有關的X光漫散射,被人稱為“黃散射”。

1951年,黃昆放棄國外優厚的科研條件,選擇回到祖國的高等教育戰線上,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半導體技術和研究方面的專家,使中國的半導體事業從無到有,並迅速發展壯大,站在世界的前列。在他即將百歲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重溫黃昆的故事,並緬懷這位偉大的科學家。

他是我國半導體宗師,培養無數人才,卻拒絕國家頒獎給自己

“黃漫散射”

1945年8月,黃昆到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做了莫特的博士研究生,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莫特招收的第一個博士生。莫特是當時國際頂尖的專家,他對黃昆學術風格的形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師從莫特的兩年學習期間,黃昆先後完成了三篇論文,其中,第一篇論文提出了雜質或缺陷引起的漫散射,即後來被稱為“黃漫散射”的理論。

他是我國半導體宗師,培養無數人才,卻拒絕國家頒獎給自己

在完成博士論文後,黃昆亮眼的學術表現受到愛丁堡大學玻恩教授的賞識,二人合著了《晶格動力學》一書。

這本專著至今仍是固體物理學領域的權威著作,從1975年至2001年3月,該書的英文版被引用5254次,俄文版被引用376次,平均每年200多次。

"

作為中國半導體事業的奠基人,他從理論上預言了與晶格中雜質有關的X光漫散射,被人稱為“黃散射”。

1951年,黃昆放棄國外優厚的科研條件,選擇回到祖國的高等教育戰線上,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半導體技術和研究方面的專家,使中國的半導體事業從無到有,並迅速發展壯大,站在世界的前列。在他即將百歲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重溫黃昆的故事,並緬懷這位偉大的科學家。

他是我國半導體宗師,培養無數人才,卻拒絕國家頒獎給自己

“黃漫散射”

1945年8月,黃昆到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做了莫特的博士研究生,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莫特招收的第一個博士生。莫特是當時國際頂尖的專家,他對黃昆學術風格的形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師從莫特的兩年學習期間,黃昆先後完成了三篇論文,其中,第一篇論文提出了雜質或缺陷引起的漫散射,即後來被稱為“黃漫散射”的理論。

他是我國半導體宗師,培養無數人才,卻拒絕國家頒獎給自己

在完成博士論文後,黃昆亮眼的學術表現受到愛丁堡大學玻恩教授的賞識,二人合著了《晶格動力學》一書。

這本專著至今仍是固體物理學領域的權威著作,從1975年至2001年3月,該書的英文版被引用5254次,俄文版被引用376次,平均每年200多次。

他是我國半導體宗師,培養無數人才,卻拒絕國家頒獎給自己

“黃-朱模型”

在國外一路順風順水的黃昆,決定在他科學研究的黃金時間回國。要知道這對於科學家來說並不是一個輕易的決定,國內外的科研條件客觀上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他在英國做博士後時,他的一些同事在研究上並不如他,但後來都獲得了諾貝爾獎。有朋友專門問過他對這件事情的看法,黃昆卻堅持認為自己選擇回來沒有走錯——黃昆在北京大學建立了我國自己的普通物理、固體物理和半導體物理三門課程的教學體系,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人才,這些都遠遠比個人學術上的成就更有意義。

"

作為中國半導體事業的奠基人,他從理論上預言了與晶格中雜質有關的X光漫散射,被人稱為“黃散射”。

1951年,黃昆放棄國外優厚的科研條件,選擇回到祖國的高等教育戰線上,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半導體技術和研究方面的專家,使中國的半導體事業從無到有,並迅速發展壯大,站在世界的前列。在他即將百歲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重溫黃昆的故事,並緬懷這位偉大的科學家。

他是我國半導體宗師,培養無數人才,卻拒絕國家頒獎給自己

“黃漫散射”

1945年8月,黃昆到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做了莫特的博士研究生,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莫特招收的第一個博士生。莫特是當時國際頂尖的專家,他對黃昆學術風格的形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師從莫特的兩年學習期間,黃昆先後完成了三篇論文,其中,第一篇論文提出了雜質或缺陷引起的漫散射,即後來被稱為“黃漫散射”的理論。

他是我國半導體宗師,培養無數人才,卻拒絕國家頒獎給自己

在完成博士論文後,黃昆亮眼的學術表現受到愛丁堡大學玻恩教授的賞識,二人合著了《晶格動力學》一書。

這本專著至今仍是固體物理學領域的權威著作,從1975年至2001年3月,該書的英文版被引用5254次,俄文版被引用376次,平均每年200多次。

他是我國半導體宗師,培養無數人才,卻拒絕國家頒獎給自己

“黃-朱模型”

在國外一路順風順水的黃昆,決定在他科學研究的黃金時間回國。要知道這對於科學家來說並不是一個輕易的決定,國內外的科研條件客觀上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他在英國做博士後時,他的一些同事在研究上並不如他,但後來都獲得了諾貝爾獎。有朋友專門問過他對這件事情的看法,黃昆卻堅持認為自己選擇回來沒有走錯——黃昆在北京大學建立了我國自己的普通物理、固體物理和半導體物理三門課程的教學體系,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人才,這些都遠遠比個人學術上的成就更有意義。

他是我國半導體宗師,培養無數人才,卻拒絕國家頒獎給自己

在科研上,黃昆也沒有懈怠。1984年,黃昆又開始鑽研起半導體量子阱超晶格物理。為了建立超晶格光學振動的理論,他和同事討論了整整兩年,終於在1988年發表了後來被國際物理學界稱為“黃-朱模型”的理論,被多本國外的研究生教材詳細介紹。

"

作為中國半導體事業的奠基人,他從理論上預言了與晶格中雜質有關的X光漫散射,被人稱為“黃散射”。

1951年,黃昆放棄國外優厚的科研條件,選擇回到祖國的高等教育戰線上,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半導體技術和研究方面的專家,使中國的半導體事業從無到有,並迅速發展壯大,站在世界的前列。在他即將百歲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重溫黃昆的故事,並緬懷這位偉大的科學家。

他是我國半導體宗師,培養無數人才,卻拒絕國家頒獎給自己

“黃漫散射”

1945年8月,黃昆到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做了莫特的博士研究生,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莫特招收的第一個博士生。莫特是當時國際頂尖的專家,他對黃昆學術風格的形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師從莫特的兩年學習期間,黃昆先後完成了三篇論文,其中,第一篇論文提出了雜質或缺陷引起的漫散射,即後來被稱為“黃漫散射”的理論。

他是我國半導體宗師,培養無數人才,卻拒絕國家頒獎給自己

在完成博士論文後,黃昆亮眼的學術表現受到愛丁堡大學玻恩教授的賞識,二人合著了《晶格動力學》一書。

這本專著至今仍是固體物理學領域的權威著作,從1975年至2001年3月,該書的英文版被引用5254次,俄文版被引用376次,平均每年200多次。

他是我國半導體宗師,培養無數人才,卻拒絕國家頒獎給自己

“黃-朱模型”

在國外一路順風順水的黃昆,決定在他科學研究的黃金時間回國。要知道這對於科學家來說並不是一個輕易的決定,國內外的科研條件客觀上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他在英國做博士後時,他的一些同事在研究上並不如他,但後來都獲得了諾貝爾獎。有朋友專門問過他對這件事情的看法,黃昆卻堅持認為自己選擇回來沒有走錯——黃昆在北京大學建立了我國自己的普通物理、固體物理和半導體物理三門課程的教學體系,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人才,這些都遠遠比個人學術上的成就更有意義。

他是我國半導體宗師,培養無數人才,卻拒絕國家頒獎給自己

在科研上,黃昆也沒有懈怠。1984年,黃昆又開始鑽研起半導體量子阱超晶格物理。為了建立超晶格光學振動的理論,他和同事討論了整整兩年,終於在1988年發表了後來被國際物理學界稱為“黃-朱模型”的理論,被多本國外的研究生教材詳細介紹。

他是我國半導體宗師,培養無數人才,卻拒絕國家頒獎給自己

樸素的物理學家

雖然是聲望很高的物理學家,黃昆的個人生活卻極其樸素。

家裡的電視機壞了,一般人通常都會選擇送去修理部,他卻自己捲起袖子,動手維修。據他的學生回憶:“黃先生對生活上的要求很低,也非常簡樸。60年代,我們在昌平有一個校辦工廠,研製第一臺計算機,試製集成電路,他那時一方面給工農兵學員講課,一方面到車間或生產線和大家一起做。

按說他是搞理論的,而且學術造詣非常高,但是到了車間他總是不恥下問,向工人學習每一個細節和技術,而且要求非常高。當時在工藝流水線上清洗樣品非常瑣碎,他總是一絲不苟地完成。他抽菸很厲害,平常每天一到兩包,但到了工廠,他就忍住。”

"

作為中國半導體事業的奠基人,他從理論上預言了與晶格中雜質有關的X光漫散射,被人稱為“黃散射”。

1951年,黃昆放棄國外優厚的科研條件,選擇回到祖國的高等教育戰線上,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半導體技術和研究方面的專家,使中國的半導體事業從無到有,並迅速發展壯大,站在世界的前列。在他即將百歲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重溫黃昆的故事,並緬懷這位偉大的科學家。

他是我國半導體宗師,培養無數人才,卻拒絕國家頒獎給自己

“黃漫散射”

1945年8月,黃昆到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做了莫特的博士研究生,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莫特招收的第一個博士生。莫特是當時國際頂尖的專家,他對黃昆學術風格的形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師從莫特的兩年學習期間,黃昆先後完成了三篇論文,其中,第一篇論文提出了雜質或缺陷引起的漫散射,即後來被稱為“黃漫散射”的理論。

他是我國半導體宗師,培養無數人才,卻拒絕國家頒獎給自己

在完成博士論文後,黃昆亮眼的學術表現受到愛丁堡大學玻恩教授的賞識,二人合著了《晶格動力學》一書。

這本專著至今仍是固體物理學領域的權威著作,從1975年至2001年3月,該書的英文版被引用5254次,俄文版被引用376次,平均每年200多次。

他是我國半導體宗師,培養無數人才,卻拒絕國家頒獎給自己

“黃-朱模型”

在國外一路順風順水的黃昆,決定在他科學研究的黃金時間回國。要知道這對於科學家來說並不是一個輕易的決定,國內外的科研條件客觀上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他在英國做博士後時,他的一些同事在研究上並不如他,但後來都獲得了諾貝爾獎。有朋友專門問過他對這件事情的看法,黃昆卻堅持認為自己選擇回來沒有走錯——黃昆在北京大學建立了我國自己的普通物理、固體物理和半導體物理三門課程的教學體系,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人才,這些都遠遠比個人學術上的成就更有意義。

他是我國半導體宗師,培養無數人才,卻拒絕國家頒獎給自己

在科研上,黃昆也沒有懈怠。1984年,黃昆又開始鑽研起半導體量子阱超晶格物理。為了建立超晶格光學振動的理論,他和同事討論了整整兩年,終於在1988年發表了後來被國際物理學界稱為“黃-朱模型”的理論,被多本國外的研究生教材詳細介紹。

他是我國半導體宗師,培養無數人才,卻拒絕國家頒獎給自己

樸素的物理學家

雖然是聲望很高的物理學家,黃昆的個人生活卻極其樸素。

家裡的電視機壞了,一般人通常都會選擇送去修理部,他卻自己捲起袖子,動手維修。據他的學生回憶:“黃先生對生活上的要求很低,也非常簡樸。60年代,我們在昌平有一個校辦工廠,研製第一臺計算機,試製集成電路,他那時一方面給工農兵學員講課,一方面到車間或生產線和大家一起做。

按說他是搞理論的,而且學術造詣非常高,但是到了車間他總是不恥下問,向工人學習每一個細節和技術,而且要求非常高。當時在工藝流水線上清洗樣品非常瑣碎,他總是一絲不苟地完成。他抽菸很厲害,平常每天一到兩包,但到了工廠,他就忍住。”

他是我國半導體宗師,培養無數人才,卻拒絕國家頒獎給自己

2001年,國家決定授予黃昆最高科學技術獎。可是在中國科學院提名黃昆的時候,他就寫信反對。經過組織再三說服,他最終仍不支持,甚至連組織材料和答辯都一概不參加。只因為他覺得這個獎勵太大了,自己承受不起。

那時的黃昆已經83歲高齡,雖然身患疾病,仍然堅持每天上午去研究所,和年輕人交流探討,處理文件。還聯合和其他5位院士一起表示:國家應當組織充分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參與佔領世界納米科技的制高點。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頒給他完全是實至名歸。

儘管黃昆已經離開了我們,但世界將永遠記住他的名字。


精彩熱文:

她是北大才女,可天妒英才,“賣米”一文看哭了無數人

他哈佛碩士畢業,20年資助2.3萬名艾滋遺孤從富變窮

她是最神祕的中國奇女子,曾轟動全世界,卻消失了

和所有父母、學生一起成長,點擊最上方頭像關注“教育行動”

圖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