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諳世情謂之迂,不通世故謂之拙

黃河 論語 美文 綠草原孤狼嘯月 綠草原孤狼嘯月 2017-10-31

不諳世情謂之迂,不通世故謂之拙

不諳世情謂之迂,不通世故謂之拙。大凡那些迂拙之人,就是因為他們遇見的險惡少,所以仍以赤子童心待人處事,毫無圓滑機巧的別有用心。然而,迂拙之人,雖然常被人稱為木頭疙瘩、榆木腦袋、傻瓜愚夫的種種不雅之名,但他們常懷有善良之念和正直之心,他們不肯為了圓滑應世和老於世故而泯滅自己的天性和善心。他們以自己的誠摯與厚朴,向世人闡釋了“正直”二字的真正內涵,不惜為自己掛上拙君迂夫的名號。

不諳世情謂之迂,不通世故謂之拙

中國傳統的處世之道中 ,夾雜著一種圓滑的精義,被人稱之為“玩”。大約就是隻要黃河水不到我腳下流淌,炸彈不落在我頭上,什麼是非曲直,什麼美醜真假,概與本人無關。更為甚者,甚至會循循勸誘你——如果你遇見了不平之事、不善之舉,萬不可挺身而出,不要伸張正義。否則,事情會牽連到你的頭上來,教你跳進黃河洗不清;如果你遇見有人被冤枉、被誣陷,即使明知他是正人君子,也萬萬不可挺身而為其解釋或分辨。否則,就會被人說是他的親戚,或得了他的賄賂;如果那人恰好是女性,就更會有花邊式的緋聞穢言向你飛來;如果那人有些名氣和權力,那你便被認為是黨羽和走狗。

不諳世情謂之迂,不通世故謂之拙

所以,就有了“樹倒猢猻散”、“牆倒眾人推”的說法,就是教你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即便事有關己,也可以裝聾作啞,甚或不惜背信棄義。這種人雖然處世為人圓滑機巧,但終究不會被人引為知己諍友。因為圓通得太過,把處心以善、待人以誠、處事以公的正心誠意都拋至九霄雲外去了,難免因老奸巨猾、老辣無恥而為人唾棄,為人不齒。如此一來,倒不如做一個迂拙之人為好。迂則迂矣,卻不失其直;拙則拙罷,卻不失其正。有正有直,方可為人。

不諳世情謂之迂,不通世故謂之拙

做人不僅要正直,而且要樸實,要面對現實,正確估價自己的能力和才幹,不尚浮華,不揣妄念,善於做踏實勤勉的努力,而不可急於事功、貪戀華美虛浮的外表。非常之人,非常之事,非常之功,世上雖有,但多在於自然天成而不必妄求。強求易燥,燥則易折。《論語》上講,“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狂者常抱非常之情意,狷者多守持平常之心境。

不諳世情謂之迂,不通世故謂之拙

一個人不難有美麗的夢幻、高遠的志向,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但最難的是能終生守持一個平常之心,以踏實、勤勉、持正、厚朴的人格質料來鋪就自己漫長的人生之路。“平學”,首先是一種紮實,要甘於寂寞,不為浮華的外物迷惑自己的本性;其次是一種跋涉,就是要剋制、忍耐而不自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