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府太谷縣“聚盛隆”的蟠龍旗杆

黃河 咸豐 旅遊 老家太谷 2018-12-02

河口鎮位於內蒙古托克托縣南境,黃河北岸,與準格爾旗隔河相望。黃河經河套達土默川,浩浩蕩蕩千餘里一路向東,來到這裡後漸次蜿蜒向南,成為晉陝間的界河,由於水勢平緩,河面寬闊適於船舶行駛,內地商賈,尤其是秦晉兩省的商人,利用這條“黃金水道”將邊塞草原人們需要的食物、布匹、茶葉及各種用品運載過來,再將這裡的牲畜、皮毛等十特產品運回內地,每日河面上大小船隻來來往往,途中自然形成一些供商人和船工們停歇和進行交易的處所,在內蒙古境內諸如河套磴口縣、包頭城東南的蹬口等。而河口恰在這兩千多裡航運河道的中段,由於其地理位置優越,成為黃河中游頗享盛名的水旱碼頭,一些有眼光的山西商人便在這裡置地建房,由行商而為坐商,河口鎮的規模日漸擴大。官府看好這樣的地面,便設置專門機構進行管理和徵收賦稅,後來發展成縣級行政衙門(這個衙門後來才遷到現在的托克托縣城),河口鎮形成空前繁榮的景象。


山西太原府太谷縣“聚盛隆”的蟠龍旗杆


當時這裡街道繁華店鋪林立,鎮上人們“靠水吃水”,感恩於養育他們的黃河,為祈求平安幸福,便在咸豐年間建起一座龍王廟,廟中住持管理著徒子徒孫若干僧人,香火很是旺盛。有個“雙和店”老闆叫賈子螢,是山西榆次人,他聯絡廣合店薛老闆、晉益恆吳老闆幾個商號,在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年)從太原府的太谷縣請來當時山西最有名的幡杆製作商鋪“聚盛隆”的金火匠人,鑄造了兩根三丈六尺高的鐵旗杆,豎立在龍王廟門前,這旗杆造型壯美.做工精細,每根旗杆中段一條巨大的蟠龍,上面鏤空的斗方四面共有八條小龍。下面一副工整的楷書對聯:“海晏河清威靈著績,風調雨順億兆蒙休”,頌揚著“黃河龍王”的功德,後來在文化大革命時,河口龍王廟被全部拆毀,但那兩根鐵旗杆據說用剷車都沒有剷斷。

當地有民謠說“河口鎮,生鐵旗杆本愛人,雙和店財東榆次人,太原府裡請匠人,正月起工七月成。豎方鬥,四方亭,八駿馬,真威風,琴棋書畫有功名,左面築的暗八洞,一對花瓶往上引。玲瓏鬥,做得精,一面鑄有兩條龍,四面鑄著八條龍,生鐵旗杆十八條龍。旗杆頂頭風磨銅,一面掛著四個鈴,兩面共有八個鈴,大風颳起響連聲,頂如北京的景陽鍾。”


山西太原府太谷縣“聚盛隆”的蟠龍旗杆


山西 太原府 太谷縣 金火爐 朝陽 聚盛隆造 金火匠人 路安府 襄邑 南漳村 王聚文 美吉日成造 傅 信

山西太原府太谷縣“聚盛隆”的蟠龍旗杆


山西太原府太谷縣“聚盛隆”的蟠龍旗杆


山西太原府太谷縣“聚盛隆”的蟠龍旗杆


山西太原府太谷縣“聚盛隆”的蟠龍旗杆


山西太原府太谷縣“聚盛隆”的蟠龍旗杆


山西太原府太谷縣“聚盛隆”的蟠龍旗杆


山西太原府太谷縣“聚盛隆”的蟠龍旗杆


山西太原府太谷縣“聚盛隆”的蟠龍旗杆


山西太原府太谷縣“聚盛隆”的蟠龍旗杆


山西太原府太谷縣“聚盛隆”的蟠龍旗杆


山西太原府太谷縣“聚盛隆”的蟠龍旗杆


山西太原府太谷縣“聚盛隆”的蟠龍旗杆


山西太原府太谷縣“聚盛隆”的蟠龍旗杆


山西太原府太谷縣“聚盛隆”的蟠龍旗杆


山西太原府太谷縣“聚盛隆”的蟠龍旗杆


山西太原府太谷縣“聚盛隆”的蟠龍旗杆


山西太原府太谷縣“聚盛隆”的蟠龍旗杆


山西太原府太谷縣“聚盛隆”的蟠龍旗杆


山西太原府太谷縣“聚盛隆”的蟠龍旗杆


也許這兩根製造精美的“蟠龍旗杆”就是太谷瑪鋼製造業的開端。。。但太谷朝陽村的這個“聚盛隆”卻沒有任何記載和傳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