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廬,古人指建屋造舍,源於陶淵明名句“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結廬是一種比較低調的說法,廬一般指較為簡陋的屋舍,像張履謙那樣買了拙政園西園而斥巨資重建,雖然也刻意低調地將其命名為“補園”,結廬二字跟他的這種建屋造舍,實在是相去甚遠。

廬,簡陋者有茅廬,當年臥龍先生諸葛孔明蟄伏的地方。黃公望在杭州富陽廟山塢這個山坳坳裡結的廬,比茅廬是強出不少。它有一座像模像樣、帶黑瓦片頂和門檻的木門,比“小扣柴扉”裡的柴扉,又隆重許多。木門連著籬笆。推開木門,石板路將我們引向黃公望結的廬-小洞天。此廬有東西二廂房。東廂房為平房,是主人吃飯睡覺的地方,裡面的灶臺、水缸、木箱子、八仙桌等,好像從未挪動過,還留著黃公望當年生火做飯的氣息,恍恍然覺得只是一次“尋隱者不遇”的際遇而已。

"

結廬,古人指建屋造舍,源於陶淵明名句“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結廬是一種比較低調的說法,廬一般指較為簡陋的屋舍,像張履謙那樣買了拙政園西園而斥巨資重建,雖然也刻意低調地將其命名為“補園”,結廬二字跟他的這種建屋造舍,實在是相去甚遠。

廬,簡陋者有茅廬,當年臥龍先生諸葛孔明蟄伏的地方。黃公望在杭州富陽廟山塢這個山坳坳裡結的廬,比茅廬是強出不少。它有一座像模像樣、帶黑瓦片頂和門檻的木門,比“小扣柴扉”裡的柴扉,又隆重許多。木門連著籬笆。推開木門,石板路將我們引向黃公望結的廬-小洞天。此廬有東西二廂房。東廂房為平房,是主人吃飯睡覺的地方,裡面的灶臺、水缸、木箱子、八仙桌等,好像從未挪動過,還留著黃公望當年生火做飯的氣息,恍恍然覺得只是一次“尋隱者不遇”的際遇而已。

《雪中黃公望》

南樓是一座有架空層的小樓,視野比東廂房高闊,兩者之間以走廊相連。要說東廂房滿足的是人的生理需求(吃飯、睡覺....),那麼南樓滿足的就是人的精神需求了,它可以稱為茶樓,也可以稱為畫室,當年八十歲高齡的黃公望就是在這座小樓裡,看數個春夏秋冬在眼前輪迴,創作出中國十大名畫之一、山水畫的巔峰之作《富春山居圖》,將富春江兩岸數十里風光的精華,盡收其中。

這個廬,很小。明顯主人也意識到它的小,故取名小洞天。小是小,周圍環境卻不錯,屋子周圍林深木茂,門前是云溪竹徑,一路修竹參天,蓊鬱蔽日。一進此廬,抬頭望天,倒是真的有一種坐觀洞天的意趣。黃老先生在一幅畫中說:“此富春山之別徑也...... 當晨嵐夕照,月戶雨床,或登眺,或憑欄,不知身世在塵寰矣。”

"

結廬,古人指建屋造舍,源於陶淵明名句“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結廬是一種比較低調的說法,廬一般指較為簡陋的屋舍,像張履謙那樣買了拙政園西園而斥巨資重建,雖然也刻意低調地將其命名為“補園”,結廬二字跟他的這種建屋造舍,實在是相去甚遠。

廬,簡陋者有茅廬,當年臥龍先生諸葛孔明蟄伏的地方。黃公望在杭州富陽廟山塢這個山坳坳裡結的廬,比茅廬是強出不少。它有一座像模像樣、帶黑瓦片頂和門檻的木門,比“小扣柴扉”裡的柴扉,又隆重許多。木門連著籬笆。推開木門,石板路將我們引向黃公望結的廬-小洞天。此廬有東西二廂房。東廂房為平房,是主人吃飯睡覺的地方,裡面的灶臺、水缸、木箱子、八仙桌等,好像從未挪動過,還留著黃公望當年生火做飯的氣息,恍恍然覺得只是一次“尋隱者不遇”的際遇而已。

《雪中黃公望》

南樓是一座有架空層的小樓,視野比東廂房高闊,兩者之間以走廊相連。要說東廂房滿足的是人的生理需求(吃飯、睡覺....),那麼南樓滿足的就是人的精神需求了,它可以稱為茶樓,也可以稱為畫室,當年八十歲高齡的黃公望就是在這座小樓裡,看數個春夏秋冬在眼前輪迴,創作出中國十大名畫之一、山水畫的巔峰之作《富春山居圖》,將富春江兩岸數十里風光的精華,盡收其中。

這個廬,很小。明顯主人也意識到它的小,故取名小洞天。小是小,周圍環境卻不錯,屋子周圍林深木茂,門前是云溪竹徑,一路修竹參天,蓊鬱蔽日。一進此廬,抬頭望天,倒是真的有一種坐觀洞天的意趣。黃老先生在一幅畫中說:“此富春山之別徑也...... 當晨嵐夕照,月戶雨床,或登眺,或憑欄,不知身世在塵寰矣。”

《雪中黃公望》

結的雖然是樸素簡單的廬,藝術家的內心世界,卻是無比宏大與豐富,沒有孤獨寂寞,哪有機會使靈魂在宏大的精神世界裡自由自在馳騁!只有那顆純粹的赤子之心,才能真正做到心遠地自偏,不為名利所誘惑,在無邊寂寞裡,開出絢麗的花朵來。

生活是簡單而清貧的,所有的積累和信息採集,都是為了訴諸於筆尖而服務。幾年如一日,這位老人在富春江數十里的江岸線上來回奔波,觀察,領悟,進一步觀察,更深刻領悟。“袖攜紙筆,凡遇景物,輟其模記”,富春江兩岸的每一道峰巒,每一棵樹木,每一塊岩石,每一天每一個時辰裡波濤與煙雲的變幻,大概都被他琢磨得裡外皆透。甚至有時候神神叨叨的樣子,被他人不解而遭到質疑,《六硯齋》筆記中形容他那副樣子是“終日只在荒山亂石叢木深筱中坐,意態忽忽,人莫測其所為”,殊不知,庸常人等,如何看得出那是大師在構思或者尋找靈感?常人眼中的意態忽忽,大師心中早已風起浪湧,醞釀出了一系列足以流傳千古的神來之筆,聖人偉人之心,庸人豈能看透!從來沒有一個傳世之作是可以被隨隨便便炮製出來的。

"

結廬,古人指建屋造舍,源於陶淵明名句“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結廬是一種比較低調的說法,廬一般指較為簡陋的屋舍,像張履謙那樣買了拙政園西園而斥巨資重建,雖然也刻意低調地將其命名為“補園”,結廬二字跟他的這種建屋造舍,實在是相去甚遠。

廬,簡陋者有茅廬,當年臥龍先生諸葛孔明蟄伏的地方。黃公望在杭州富陽廟山塢這個山坳坳裡結的廬,比茅廬是強出不少。它有一座像模像樣、帶黑瓦片頂和門檻的木門,比“小扣柴扉”裡的柴扉,又隆重許多。木門連著籬笆。推開木門,石板路將我們引向黃公望結的廬-小洞天。此廬有東西二廂房。東廂房為平房,是主人吃飯睡覺的地方,裡面的灶臺、水缸、木箱子、八仙桌等,好像從未挪動過,還留著黃公望當年生火做飯的氣息,恍恍然覺得只是一次“尋隱者不遇”的際遇而已。

《雪中黃公望》

南樓是一座有架空層的小樓,視野比東廂房高闊,兩者之間以走廊相連。要說東廂房滿足的是人的生理需求(吃飯、睡覺....),那麼南樓滿足的就是人的精神需求了,它可以稱為茶樓,也可以稱為畫室,當年八十歲高齡的黃公望就是在這座小樓裡,看數個春夏秋冬在眼前輪迴,創作出中國十大名畫之一、山水畫的巔峰之作《富春山居圖》,將富春江兩岸數十里風光的精華,盡收其中。

這個廬,很小。明顯主人也意識到它的小,故取名小洞天。小是小,周圍環境卻不錯,屋子周圍林深木茂,門前是云溪竹徑,一路修竹參天,蓊鬱蔽日。一進此廬,抬頭望天,倒是真的有一種坐觀洞天的意趣。黃老先生在一幅畫中說:“此富春山之別徑也...... 當晨嵐夕照,月戶雨床,或登眺,或憑欄,不知身世在塵寰矣。”

《雪中黃公望》

結的雖然是樸素簡單的廬,藝術家的內心世界,卻是無比宏大與豐富,沒有孤獨寂寞,哪有機會使靈魂在宏大的精神世界裡自由自在馳騁!只有那顆純粹的赤子之心,才能真正做到心遠地自偏,不為名利所誘惑,在無邊寂寞裡,開出絢麗的花朵來。

生活是簡單而清貧的,所有的積累和信息採集,都是為了訴諸於筆尖而服務。幾年如一日,這位老人在富春江數十里的江岸線上來回奔波,觀察,領悟,進一步觀察,更深刻領悟。“袖攜紙筆,凡遇景物,輟其模記”,富春江兩岸的每一道峰巒,每一棵樹木,每一塊岩石,每一天每一個時辰裡波濤與煙雲的變幻,大概都被他琢磨得裡外皆透。甚至有時候神神叨叨的樣子,被他人不解而遭到質疑,《六硯齋》筆記中形容他那副樣子是“終日只在荒山亂石叢木深筱中坐,意態忽忽,人莫測其所為”,殊不知,庸常人等,如何看得出那是大師在構思或者尋找靈感?常人眼中的意態忽忽,大師心中早已風起浪湧,醞釀出了一系列足以流傳千古的神來之筆,聖人偉人之心,庸人豈能看透!從來沒有一個傳世之作是可以被隨隨便便炮製出來的。

《雪中黃公望》

我們是在狗年最後一個下雪之日去的黃公望森林公園。如今在小洞天周圍,多出了許多配套景觀,比如黃公望紀念館、結廬牌坊、半山腰的觀音像等。紀念館前有六君子湖,在深冬的雪氣中凝成了一泓冷碧,水面上,彌散著一層薄而清透的冷氣,風拂之不去,如凝結了的煙霜。湖邊半山腰上巨大的觀音石像,手握淨瓶,盤坐於蓮花寶座之上,那泓碧水,便引得人遐想,彷彿是從淨瓶裡傾洩出來似的。

雪中走黃公望,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云溪竹徑裡的雪景。石板路兩邊的竹子皆高有數丈,在頂部對接蔽日,雪落在竹節上,微積而不落,遠看如同一條條斑駁下垂的虛線,景象著實奇妙。黃公望森林公園裡竹茂林深,多有珍貴古木,如銀杏、杜仲、鵝掌楸......白雪堆積在烏褐的枝幹上,給枝幹枝椪齊齊描上一道白邊,它們在雪季靜靜矗立,相對無言,山谷裡只回蕩著我們的說笑聲,顯得格外清朗。眺望前方遠山,只見濃霧緊鎖,蒼莽迷離,像有仙氣溢出,重巒疊嶂之間,便生出許多奧妙深邃出來,此時能夠體會到黃公望先生所說的“入山眺奇壑,幽致探無窮”了,這裡的山,一年四季都有不同景緻,對於一個內心世界豐富的藝術大師來說,那自然更加是奧妙變化無窮了!

"

結廬,古人指建屋造舍,源於陶淵明名句“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結廬是一種比較低調的說法,廬一般指較為簡陋的屋舍,像張履謙那樣買了拙政園西園而斥巨資重建,雖然也刻意低調地將其命名為“補園”,結廬二字跟他的這種建屋造舍,實在是相去甚遠。

廬,簡陋者有茅廬,當年臥龍先生諸葛孔明蟄伏的地方。黃公望在杭州富陽廟山塢這個山坳坳裡結的廬,比茅廬是強出不少。它有一座像模像樣、帶黑瓦片頂和門檻的木門,比“小扣柴扉”裡的柴扉,又隆重許多。木門連著籬笆。推開木門,石板路將我們引向黃公望結的廬-小洞天。此廬有東西二廂房。東廂房為平房,是主人吃飯睡覺的地方,裡面的灶臺、水缸、木箱子、八仙桌等,好像從未挪動過,還留著黃公望當年生火做飯的氣息,恍恍然覺得只是一次“尋隱者不遇”的際遇而已。

《雪中黃公望》

南樓是一座有架空層的小樓,視野比東廂房高闊,兩者之間以走廊相連。要說東廂房滿足的是人的生理需求(吃飯、睡覺....),那麼南樓滿足的就是人的精神需求了,它可以稱為茶樓,也可以稱為畫室,當年八十歲高齡的黃公望就是在這座小樓裡,看數個春夏秋冬在眼前輪迴,創作出中國十大名畫之一、山水畫的巔峰之作《富春山居圖》,將富春江兩岸數十里風光的精華,盡收其中。

這個廬,很小。明顯主人也意識到它的小,故取名小洞天。小是小,周圍環境卻不錯,屋子周圍林深木茂,門前是云溪竹徑,一路修竹參天,蓊鬱蔽日。一進此廬,抬頭望天,倒是真的有一種坐觀洞天的意趣。黃老先生在一幅畫中說:“此富春山之別徑也...... 當晨嵐夕照,月戶雨床,或登眺,或憑欄,不知身世在塵寰矣。”

《雪中黃公望》

結的雖然是樸素簡單的廬,藝術家的內心世界,卻是無比宏大與豐富,沒有孤獨寂寞,哪有機會使靈魂在宏大的精神世界裡自由自在馳騁!只有那顆純粹的赤子之心,才能真正做到心遠地自偏,不為名利所誘惑,在無邊寂寞裡,開出絢麗的花朵來。

生活是簡單而清貧的,所有的積累和信息採集,都是為了訴諸於筆尖而服務。幾年如一日,這位老人在富春江數十里的江岸線上來回奔波,觀察,領悟,進一步觀察,更深刻領悟。“袖攜紙筆,凡遇景物,輟其模記”,富春江兩岸的每一道峰巒,每一棵樹木,每一塊岩石,每一天每一個時辰裡波濤與煙雲的變幻,大概都被他琢磨得裡外皆透。甚至有時候神神叨叨的樣子,被他人不解而遭到質疑,《六硯齋》筆記中形容他那副樣子是“終日只在荒山亂石叢木深筱中坐,意態忽忽,人莫測其所為”,殊不知,庸常人等,如何看得出那是大師在構思或者尋找靈感?常人眼中的意態忽忽,大師心中早已風起浪湧,醞釀出了一系列足以流傳千古的神來之筆,聖人偉人之心,庸人豈能看透!從來沒有一個傳世之作是可以被隨隨便便炮製出來的。

《雪中黃公望》

我們是在狗年最後一個下雪之日去的黃公望森林公園。如今在小洞天周圍,多出了許多配套景觀,比如黃公望紀念館、結廬牌坊、半山腰的觀音像等。紀念館前有六君子湖,在深冬的雪氣中凝成了一泓冷碧,水面上,彌散著一層薄而清透的冷氣,風拂之不去,如凝結了的煙霜。湖邊半山腰上巨大的觀音石像,手握淨瓶,盤坐於蓮花寶座之上,那泓碧水,便引得人遐想,彷彿是從淨瓶裡傾洩出來似的。

雪中走黃公望,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云溪竹徑裡的雪景。石板路兩邊的竹子皆高有數丈,在頂部對接蔽日,雪落在竹節上,微積而不落,遠看如同一條條斑駁下垂的虛線,景象著實奇妙。黃公望森林公園裡竹茂林深,多有珍貴古木,如銀杏、杜仲、鵝掌楸......白雪堆積在烏褐的枝幹上,給枝幹枝椪齊齊描上一道白邊,它們在雪季靜靜矗立,相對無言,山谷裡只回蕩著我們的說笑聲,顯得格外清朗。眺望前方遠山,只見濃霧緊鎖,蒼莽迷離,像有仙氣溢出,重巒疊嶂之間,便生出許多奧妙深邃出來,此時能夠體會到黃公望先生所說的“入山眺奇壑,幽致探無窮”了,這裡的山,一年四季都有不同景緻,對於一個內心世界豐富的藝術大師來說,那自然更加是奧妙變化無窮了!

《雪中黃公望》

都說文字是心靈的體現,畫亦然。看多了矯揉造作、濃墨重彩的渲染,回頭看看《富春山居圖》,發現它是如此地清新脫俗卻又細緻豐富,恬淡得出奇,就像黃公望老先生的心靈一樣,能夠真正地做到醉心林泉,潛心靜氣,甘於寂寞,而無問東西。

“今日已無黃子久,誰人能畫富春山?”,誠然,要有那樣不為名利所動,耗盡餘生精力去做一件事的孤勇,今日能有幾人呀?

【雲端原創】

(作者聲明:本人文字皆為原創,抄襲必究)

"

結廬,古人指建屋造舍,源於陶淵明名句“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結廬是一種比較低調的說法,廬一般指較為簡陋的屋舍,像張履謙那樣買了拙政園西園而斥巨資重建,雖然也刻意低調地將其命名為“補園”,結廬二字跟他的這種建屋造舍,實在是相去甚遠。

廬,簡陋者有茅廬,當年臥龍先生諸葛孔明蟄伏的地方。黃公望在杭州富陽廟山塢這個山坳坳裡結的廬,比茅廬是強出不少。它有一座像模像樣、帶黑瓦片頂和門檻的木門,比“小扣柴扉”裡的柴扉,又隆重許多。木門連著籬笆。推開木門,石板路將我們引向黃公望結的廬-小洞天。此廬有東西二廂房。東廂房為平房,是主人吃飯睡覺的地方,裡面的灶臺、水缸、木箱子、八仙桌等,好像從未挪動過,還留著黃公望當年生火做飯的氣息,恍恍然覺得只是一次“尋隱者不遇”的際遇而已。

《雪中黃公望》

南樓是一座有架空層的小樓,視野比東廂房高闊,兩者之間以走廊相連。要說東廂房滿足的是人的生理需求(吃飯、睡覺....),那麼南樓滿足的就是人的精神需求了,它可以稱為茶樓,也可以稱為畫室,當年八十歲高齡的黃公望就是在這座小樓裡,看數個春夏秋冬在眼前輪迴,創作出中國十大名畫之一、山水畫的巔峰之作《富春山居圖》,將富春江兩岸數十里風光的精華,盡收其中。

這個廬,很小。明顯主人也意識到它的小,故取名小洞天。小是小,周圍環境卻不錯,屋子周圍林深木茂,門前是云溪竹徑,一路修竹參天,蓊鬱蔽日。一進此廬,抬頭望天,倒是真的有一種坐觀洞天的意趣。黃老先生在一幅畫中說:“此富春山之別徑也...... 當晨嵐夕照,月戶雨床,或登眺,或憑欄,不知身世在塵寰矣。”

《雪中黃公望》

結的雖然是樸素簡單的廬,藝術家的內心世界,卻是無比宏大與豐富,沒有孤獨寂寞,哪有機會使靈魂在宏大的精神世界裡自由自在馳騁!只有那顆純粹的赤子之心,才能真正做到心遠地自偏,不為名利所誘惑,在無邊寂寞裡,開出絢麗的花朵來。

生活是簡單而清貧的,所有的積累和信息採集,都是為了訴諸於筆尖而服務。幾年如一日,這位老人在富春江數十里的江岸線上來回奔波,觀察,領悟,進一步觀察,更深刻領悟。“袖攜紙筆,凡遇景物,輟其模記”,富春江兩岸的每一道峰巒,每一棵樹木,每一塊岩石,每一天每一個時辰裡波濤與煙雲的變幻,大概都被他琢磨得裡外皆透。甚至有時候神神叨叨的樣子,被他人不解而遭到質疑,《六硯齋》筆記中形容他那副樣子是“終日只在荒山亂石叢木深筱中坐,意態忽忽,人莫測其所為”,殊不知,庸常人等,如何看得出那是大師在構思或者尋找靈感?常人眼中的意態忽忽,大師心中早已風起浪湧,醞釀出了一系列足以流傳千古的神來之筆,聖人偉人之心,庸人豈能看透!從來沒有一個傳世之作是可以被隨隨便便炮製出來的。

《雪中黃公望》

我們是在狗年最後一個下雪之日去的黃公望森林公園。如今在小洞天周圍,多出了許多配套景觀,比如黃公望紀念館、結廬牌坊、半山腰的觀音像等。紀念館前有六君子湖,在深冬的雪氣中凝成了一泓冷碧,水面上,彌散著一層薄而清透的冷氣,風拂之不去,如凝結了的煙霜。湖邊半山腰上巨大的觀音石像,手握淨瓶,盤坐於蓮花寶座之上,那泓碧水,便引得人遐想,彷彿是從淨瓶裡傾洩出來似的。

雪中走黃公望,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云溪竹徑裡的雪景。石板路兩邊的竹子皆高有數丈,在頂部對接蔽日,雪落在竹節上,微積而不落,遠看如同一條條斑駁下垂的虛線,景象著實奇妙。黃公望森林公園裡竹茂林深,多有珍貴古木,如銀杏、杜仲、鵝掌楸......白雪堆積在烏褐的枝幹上,給枝幹枝椪齊齊描上一道白邊,它們在雪季靜靜矗立,相對無言,山谷裡只回蕩著我們的說笑聲,顯得格外清朗。眺望前方遠山,只見濃霧緊鎖,蒼莽迷離,像有仙氣溢出,重巒疊嶂之間,便生出許多奧妙深邃出來,此時能夠體會到黃公望先生所說的“入山眺奇壑,幽致探無窮”了,這裡的山,一年四季都有不同景緻,對於一個內心世界豐富的藝術大師來說,那自然更加是奧妙變化無窮了!

《雪中黃公望》

都說文字是心靈的體現,畫亦然。看多了矯揉造作、濃墨重彩的渲染,回頭看看《富春山居圖》,發現它是如此地清新脫俗卻又細緻豐富,恬淡得出奇,就像黃公望老先生的心靈一樣,能夠真正地做到醉心林泉,潛心靜氣,甘於寂寞,而無問東西。

“今日已無黃子久,誰人能畫富春山?”,誠然,要有那樣不為名利所動,耗盡餘生精力去做一件事的孤勇,今日能有幾人呀?

【雲端原創】

(作者聲明:本人文字皆為原創,抄襲必究)

《雪中黃公望》

(圖片來自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