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浣溪沙

淚眼識君相顧盼,何怨國破山猶在。不堪沉重數十載。

遍地哀嚎孤魂散,來生惟願太平世。更無人負華夏夢。 ——小小霞


武俠電影,是香港電影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從早期張徹的《獨臂刀》、《金燕子》系列,到後來徐克的《金刀情俠》、《蝶變》、《新蜀山劍俠》、《新龍門客棧》,程小東的《生死決》、《倩女幽魂》系列、《笑傲江湖》系列,均將香港武俠電影的精氣神發揚到極致。

"

浣溪沙

淚眼識君相顧盼,何怨國破山猶在。不堪沉重數十載。

遍地哀嚎孤魂散,來生惟願太平世。更無人負華夏夢。 ——小小霞


武俠電影,是香港電影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從早期張徹的《獨臂刀》、《金燕子》系列,到後來徐克的《金刀情俠》、《蝶變》、《新蜀山劍俠》、《新龍門客棧》,程小東的《生死決》、《倩女幽魂》系列、《笑傲江湖》系列,均將香港武俠電影的精氣神發揚到極致。

俠之大者——黃飛鴻


一般認為,“武俠”現象主要涵蓋了技擊崇拜、俠客崇拜及由此而生的對“除暴安良”這一俠客情感理想模式的崇拜,它滲透著主導意識形態倡導的忠君報國思想、民間大眾要求聲張正義的聲音和知識分子的人文信念。所以當《黃飛鴻》系列出現時,將以上“武俠”的定義完美地呈現在大熒幕,它所代表的意義就非同一般了。

"

浣溪沙

淚眼識君相顧盼,何怨國破山猶在。不堪沉重數十載。

遍地哀嚎孤魂散,來生惟願太平世。更無人負華夏夢。 ——小小霞


武俠電影,是香港電影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從早期張徹的《獨臂刀》、《金燕子》系列,到後來徐克的《金刀情俠》、《蝶變》、《新蜀山劍俠》、《新龍門客棧》,程小東的《生死決》、《倩女幽魂》系列、《笑傲江湖》系列,均將香港武俠電影的精氣神發揚到極致。

俠之大者——黃飛鴻


一般認為,“武俠”現象主要涵蓋了技擊崇拜、俠客崇拜及由此而生的對“除暴安良”這一俠客情感理想模式的崇拜,它滲透著主導意識形態倡導的忠君報國思想、民間大眾要求聲張正義的聲音和知識分子的人文信念。所以當《黃飛鴻》系列出現時,將以上“武俠”的定義完美地呈現在大熒幕,它所代表的意義就非同一般了。

俠之大者——黃飛鴻

黃師傅姿勢好帥

《黃飛鴻》系列一共有六部,分別為1《黃飛鴻》、2《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3《黃飛鴻之獅王爭霸》、4《黃飛鴻之鐵公雞鬥蜈蚣》、5《黃飛鴻之龍城殲霸》、6《黃飛鴻之西域雄獅》,前三部均為徐克導演,也是我今天尤其重點想談的三部。第4部是王晶導演的,風格完全迥異,偏向於搞笑,第5部黃飛鴻換了趙文卓來演,第6部變回了李連杰等原班人馬,但是卻跑到了美國,黃師傅還玩起了失憶,所以討論的意義不大。

前三部最喜歡的是《男兒當自強》和《獅王爭霸》,在電腦裡存著一直都捨不得刪,時不時還拿出來溫習溫習,覺得在碎碎念裡貢獻一個位置也算是圓了我對這個系列的愛。

"

浣溪沙

淚眼識君相顧盼,何怨國破山猶在。不堪沉重數十載。

遍地哀嚎孤魂散,來生惟願太平世。更無人負華夏夢。 ——小小霞


武俠電影,是香港電影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從早期張徹的《獨臂刀》、《金燕子》系列,到後來徐克的《金刀情俠》、《蝶變》、《新蜀山劍俠》、《新龍門客棧》,程小東的《生死決》、《倩女幽魂》系列、《笑傲江湖》系列,均將香港武俠電影的精氣神發揚到極致。

俠之大者——黃飛鴻


一般認為,“武俠”現象主要涵蓋了技擊崇拜、俠客崇拜及由此而生的對“除暴安良”這一俠客情感理想模式的崇拜,它滲透著主導意識形態倡導的忠君報國思想、民間大眾要求聲張正義的聲音和知識分子的人文信念。所以當《黃飛鴻》系列出現時,將以上“武俠”的定義完美地呈現在大熒幕,它所代表的意義就非同一般了。

俠之大者——黃飛鴻

黃師傅姿勢好帥

《黃飛鴻》系列一共有六部,分別為1《黃飛鴻》、2《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3《黃飛鴻之獅王爭霸》、4《黃飛鴻之鐵公雞鬥蜈蚣》、5《黃飛鴻之龍城殲霸》、6《黃飛鴻之西域雄獅》,前三部均為徐克導演,也是我今天尤其重點想談的三部。第4部是王晶導演的,風格完全迥異,偏向於搞笑,第5部黃飛鴻換了趙文卓來演,第6部變回了李連杰等原班人馬,但是卻跑到了美國,黃師傅還玩起了失憶,所以討論的意義不大。

前三部最喜歡的是《男兒當自強》和《獅王爭霸》,在電腦裡存著一直都捨不得刪,時不時還拿出來溫習溫習,覺得在碎碎念裡貢獻一個位置也算是圓了我對這個系列的愛。

俠之大者——黃飛鴻


“武俠”是“武”與“俠”的結合,前者 “武”即武藝、武功,是技擊性的、外在的表現形式,後者“俠”即除暴安良、匡扶正義、劫富濟貧等樸素的評價,是意識形態的、內在的心理基礎,兩者缺一不可,即只有武功而無俠者之心,或只有好人意識而無卓越的武功,均不得稱之為武俠,故由此可見武乃俠之基,俠乃武之指。

"

浣溪沙

淚眼識君相顧盼,何怨國破山猶在。不堪沉重數十載。

遍地哀嚎孤魂散,來生惟願太平世。更無人負華夏夢。 ——小小霞


武俠電影,是香港電影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從早期張徹的《獨臂刀》、《金燕子》系列,到後來徐克的《金刀情俠》、《蝶變》、《新蜀山劍俠》、《新龍門客棧》,程小東的《生死決》、《倩女幽魂》系列、《笑傲江湖》系列,均將香港武俠電影的精氣神發揚到極致。

俠之大者——黃飛鴻


一般認為,“武俠”現象主要涵蓋了技擊崇拜、俠客崇拜及由此而生的對“除暴安良”這一俠客情感理想模式的崇拜,它滲透著主導意識形態倡導的忠君報國思想、民間大眾要求聲張正義的聲音和知識分子的人文信念。所以當《黃飛鴻》系列出現時,將以上“武俠”的定義完美地呈現在大熒幕,它所代表的意義就非同一般了。

俠之大者——黃飛鴻

黃師傅姿勢好帥

《黃飛鴻》系列一共有六部,分別為1《黃飛鴻》、2《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3《黃飛鴻之獅王爭霸》、4《黃飛鴻之鐵公雞鬥蜈蚣》、5《黃飛鴻之龍城殲霸》、6《黃飛鴻之西域雄獅》,前三部均為徐克導演,也是我今天尤其重點想談的三部。第4部是王晶導演的,風格完全迥異,偏向於搞笑,第5部黃飛鴻換了趙文卓來演,第6部變回了李連杰等原班人馬,但是卻跑到了美國,黃師傅還玩起了失憶,所以討論的意義不大。

前三部最喜歡的是《男兒當自強》和《獅王爭霸》,在電腦裡存著一直都捨不得刪,時不時還拿出來溫習溫習,覺得在碎碎念裡貢獻一個位置也算是圓了我對這個系列的愛。

俠之大者——黃飛鴻


“武俠”是“武”與“俠”的結合,前者 “武”即武藝、武功,是技擊性的、外在的表現形式,後者“俠”即除暴安良、匡扶正義、劫富濟貧等樸素的評價,是意識形態的、內在的心理基礎,兩者缺一不可,即只有武功而無俠者之心,或只有好人意識而無卓越的武功,均不得稱之為武俠,故由此可見武乃俠之基,俠乃武之指。

俠之大者——黃飛鴻

在香港電影中有一個特別的名詞,那就是暴力美學,這是吳宇森開創的,由香港電影人將之成熟化的一種電影敘事手法,這是一種集藝術趣味和形式探索於一體的敘述風格。它發掘出槍戰、武打動作和場面中的形式美感,將其中的形式美感發揚到炫目的程度,忽視或者弱化其中社會功能和道德教化的效果。這樣炫目的武打場景就是情義模式和形式感的結合式武打設計。

所以黃飛鴻作為電影的靈魂人物,武功超群是必不可少的,可貼身肉搏,也可舞槍弄棒,他最厲害的武功招式是“佛山無影腳”,最喜歡的武器就是隨身攜帶的雨傘什麼的。而黃師傅的武打動作是宗師級別的,他透露出導演對這個人物所賦予的情義模式,外在化的表現是黃師傅的動作瀟灑、剋制、內斂、並且充滿了大師風範。尤其是黃飛鴻和納蘭元述的兩場決鬥、黃飛鴻勇闖白蓮教總壇的武打場景最據代表性,雖然現在電影的特效很牛,但是不得不承認,這兩個武打設計是無法超越的。

"

浣溪沙

淚眼識君相顧盼,何怨國破山猶在。不堪沉重數十載。

遍地哀嚎孤魂散,來生惟願太平世。更無人負華夏夢。 ——小小霞


武俠電影,是香港電影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從早期張徹的《獨臂刀》、《金燕子》系列,到後來徐克的《金刀情俠》、《蝶變》、《新蜀山劍俠》、《新龍門客棧》,程小東的《生死決》、《倩女幽魂》系列、《笑傲江湖》系列,均將香港武俠電影的精氣神發揚到極致。

俠之大者——黃飛鴻


一般認為,“武俠”現象主要涵蓋了技擊崇拜、俠客崇拜及由此而生的對“除暴安良”這一俠客情感理想模式的崇拜,它滲透著主導意識形態倡導的忠君報國思想、民間大眾要求聲張正義的聲音和知識分子的人文信念。所以當《黃飛鴻》系列出現時,將以上“武俠”的定義完美地呈現在大熒幕,它所代表的意義就非同一般了。

俠之大者——黃飛鴻

黃師傅姿勢好帥

《黃飛鴻》系列一共有六部,分別為1《黃飛鴻》、2《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3《黃飛鴻之獅王爭霸》、4《黃飛鴻之鐵公雞鬥蜈蚣》、5《黃飛鴻之龍城殲霸》、6《黃飛鴻之西域雄獅》,前三部均為徐克導演,也是我今天尤其重點想談的三部。第4部是王晶導演的,風格完全迥異,偏向於搞笑,第5部黃飛鴻換了趙文卓來演,第6部變回了李連杰等原班人馬,但是卻跑到了美國,黃師傅還玩起了失憶,所以討論的意義不大。

前三部最喜歡的是《男兒當自強》和《獅王爭霸》,在電腦裡存著一直都捨不得刪,時不時還拿出來溫習溫習,覺得在碎碎念裡貢獻一個位置也算是圓了我對這個系列的愛。

俠之大者——黃飛鴻


“武俠”是“武”與“俠”的結合,前者 “武”即武藝、武功,是技擊性的、外在的表現形式,後者“俠”即除暴安良、匡扶正義、劫富濟貧等樸素的評價,是意識形態的、內在的心理基礎,兩者缺一不可,即只有武功而無俠者之心,或只有好人意識而無卓越的武功,均不得稱之為武俠,故由此可見武乃俠之基,俠乃武之指。

俠之大者——黃飛鴻

在香港電影中有一個特別的名詞,那就是暴力美學,這是吳宇森開創的,由香港電影人將之成熟化的一種電影敘事手法,這是一種集藝術趣味和形式探索於一體的敘述風格。它發掘出槍戰、武打動作和場面中的形式美感,將其中的形式美感發揚到炫目的程度,忽視或者弱化其中社會功能和道德教化的效果。這樣炫目的武打場景就是情義模式和形式感的結合式武打設計。

所以黃飛鴻作為電影的靈魂人物,武功超群是必不可少的,可貼身肉搏,也可舞槍弄棒,他最厲害的武功招式是“佛山無影腳”,最喜歡的武器就是隨身攜帶的雨傘什麼的。而黃師傅的武打動作是宗師級別的,他透露出導演對這個人物所賦予的情義模式,外在化的表現是黃師傅的動作瀟灑、剋制、內斂、並且充滿了大師風範。尤其是黃飛鴻和納蘭元述的兩場決鬥、黃飛鴻勇闖白蓮教總壇的武打場景最據代表性,雖然現在電影的特效很牛,但是不得不承認,這兩個武打設計是無法超越的。

俠之大者——黃飛鴻

香港所有著名的武術指導都參與過該系列的創作,第一部袁家班、劉家良,第二部袁和平,第三部元彬,後面還有洪金寶、元華等人。

袁和平的江湖地位就不多說了,他指導的動作電影數不勝數,乃是香港武術指導的集大成式的泰斗級人物。所以看看第二部《男兒當自強》彙集的都是些誰,李連杰、甄子丹、熊欣欣、袁和平,連皇阿瑪張鐵林都在裡面打了醬油。

在納蘭大人和黃飛鴻第一次相見時,棍術的比拼,讓人眼花繚亂,兩人動作行雲流水,雖然點到為止,卻實力全開。從這一場景就可以看出納蘭大人的武功狠、快、決,而黃師傅則是穩、平、和。在第二個兩人交手的地方,則是大開大合,招招致命,所以當我一看到樑寬被布棍打到吐血時,還是有一點捉急的,但是好在黃師傅更勝一籌,因為想在他的BGM裡打敗他,也是天方夜譚!

黃師傅最後用竹片殺死了納蘭大人

納蘭大人也是一個愚忠的悲劇

黃師傅勇闖白蓮教總壇,與之對打的是九宮真人,那是熊欣欣演的。說來熊欣欣也是與黃飛鴻系列頗有緣分,當年第一部時黃飛鴻因為拍戲腿骨折,所以在最後與嚴振東對決時很多打鬥鏡頭其實是熊欣欣作為替身來完成的。他本來就是以腿功著稱,如果你再去看一遍黃飛鴻第一部,也是可以很明顯看出遠景的黃師傅是熊欣欣,雖然少了李連杰的那份瀟灑,但是依然是合格的。

第二部熊欣欣扮演了九宮真人,李連杰在此時使出了必殺技“佛山無影腳”,將白蓮教所謂的神功護體、愚昧眾人的把戲拆穿,這一段看得真的是熱血沸騰,尤其是李連杰最後邊打邊罵,太過癮了。

熊欣欣也是演的多

到了第三部,熊欣欣變成了鬼腳七,他的腿功真真是看得人眼花繚亂,黃麒英都被他踢得重傷,後來腿斷被人棄,黃師傅不計前嫌,收下為徒,前後的轉變實在是有點反差萌,尤其是他和阿寬從開始的勢不兩立到冰釋前嫌,盡心孝敬師父,看得也很是溫暖。

第三部獅王爭霸中最喜歡的武打場景是黃飛鴻隻身前往三笑樓,單身赴會趙天霸,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群毆黃師傅,但是無奈黃師傅武功太了得,即使你用了油、穿了特製的鞋,又還能使出其他什麼么蛾子。李連杰的身手加上元彬的武術指導,就覺得黃師傅像被加滿了血的技師,任你多少人圍攻,我自泰山壓頂巋然不動,各個擊破,讓你輸得心服口服!

趙天霸也是無知愚民的代表

黃飛鴻系列代表的香港動作電影的巔峰之作,在現在的電影中已經完全沒有了蹤影,尤其是在如今香港電影確實有些一蹶不振的狀態下,對這樣的武打設計真正是再難以尋覓到蹤跡,想來也是心裡一酸。

在這個系列電影裡,我們看到了“鐵布衫”嚴振東,武藝卓絕的納蘭元述,看到了所謂的沙河幫、白蓮教,以及獨霸一方的趙天霸,還看到了改邪歸正的鬼腳七、性格魯莽卻可愛的阿寬、中西合璧的美人十三姨,但是當然其中最為重要的角色還是黃飛鴻本人。

黃飛鴻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但是到底是什麼樣的我們不得而知,我們這些看著香港電影長大的一群80後,一說起黃飛鴻就只能想到李連杰,無疑這個角色在李連杰塑造的人物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是俠的最高代表,是中國人心中的英雄,所以當他前往好萊塢時第一個角色是大反派時,國人一片罵聲,因為我們見不得黃師傅變成壞人,也說明了李連杰與黃飛鴻這個人物的不可分割性。

李連杰與黃飛鴻融為一體

黃飛鴻系列的前三部時間以及歷史劇情是可以完全承接在一起的。

清末,慈禧當政,落後的中國因為閉關鎖國,錯過了當時讓西方社會崛起的工業革命。隨後各路侵華人馬湧入大清,天朝上國的美夢一夜破碎,朝廷只知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換取一夕平安,只見民不聊生、哀鴻遍野。這就是整個電影的大背景。這其中滲透著的是徐克對當時羸弱的中國被外敵入侵卻絲毫沒有還手之力的思考,也是對當時民族劣根性的探討。

這把扇子讓人印象深刻

當時的中國固步自封,百姓愚昧無知,因為與外界長期隔絕,對新鮮事物置之不理,甚至是完全排斥。中西方文明的碰撞產生出的矛盾以及衝突是可想而知的,長期拿刀劍的遇到了拿火槍的,卻還認為自己刀槍不入,任你有再強的武功也阻擋不了穿透人心的子彈。

縱有鐵布衫,難敵子彈

因此黃飛鴻身處這樣的國家,作為一個醫者,他深知醫人身易,醫人心卻難。面對邪門歪道的白蓮教、面對無恥的沙河幫、面對無知凶惡的趙天霸,他敢於揭穿、敢於鬥爭、敢於消滅。在見識了火槍大炮的威力後,他看到了大清與西方國家的差距,看到了在外地入侵時有些國人讓人噁心的嘴臉,以及幫派間窩裡斗的危險,也看到了朝廷官員的愚忠、進步知識分子的探索,此時的中國該何去何從,他在費心得思考,此為他憂國憂民。

在第一部中,十三姨要為他做一身西裝,他開始是拒絕的,但是十三姨的話讓他開始思考,歐洲的先進技術進入中國是大勢所趨,我們要學著接受,學著運用,別人都在進步,我們卻停滯不前,長此以往,只怕是要更追趕不上了。

量尺寸時出現了最為經典的影子故事

在第二部中他在一次醫學交流會上認識了孫文,他看到了西醫的先進以及對中醫的補充,當他和孫文在教堂裡中西醫合作救下很多傷患時,他終於相信了十三姨所說的西學中用之道,也看到了很多的仁人志士在為中國的前途在努力、在探索、在犧牲。當白蓮教的追隨者看到十三姨手中的照相機,將其指認為妖女,要將她燒死,黃師傅此時卻早已接受了照相機的存在,並毫不客氣地揭穿了白蓮教裝神弄鬼的實質。

陸皓東看到了愚昧的人民沒有出路

在第三部他坐火車、戴墨鏡,一派中西結合的裝扮,並且對於映畫機的出現也並未表現出太多的驚訝,因為他對於新鮮事物的層出不窮以及西方確實先進的技術已經從心裡接受,所以他才會引入蒸汽機來進行藥物的生產,他也想用實業來救國,想要富國強民。

最愛這一幕

這三部曲恰恰像中國普遍的仁人志士在救國道路上的成長曆程,從最初的師夷長技以制夷、西學中用,到後來的開創自己的救國之路,這些都是該片帶給我們的思考。

因此,黃飛鴻這個人物不僅有愛國憂民的心,教授拳腳、強身健體的意識,更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所以在第一部末尾,他穿著一身西服拍了照。

第二部末尾他看著青天白日旗幟,陸浩東的死也讓他知曉了國家之未來關乎每一個人,“但願朝陽常照我土”也是所有在今後長期抗爭的革命英雄心中的信仰。

皇阿瑪憂國憂民的眼神好評

第三部他向李鴻章喊道:“大人為了大顯我民的神威,而辦的這場獅王爭霸,死傷這麼多人。以小民之見,我們不只要練武強身,抵抗外敵,最重要的是廣開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國富民強之道,區區一個牌子,能否改變國運,還請李大人三思。”

朗朗乾坤,國富民強

這是黃飛鴻對於國之運、民之智的思考,也是徐克在這部電影中透射出自己的理想,黃飛鴻也許只是一個人,但是他卻能帶動更多的人,徐克將自己很多人生的思考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都放在了這部電影裡。

《大學》有云:《康誥》曰:“惟命不於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

故何為“俠”?俠之大者,善、仁者也,與人為善、待人以仁。

"

浣溪沙

淚眼識君相顧盼,何怨國破山猶在。不堪沉重數十載。

遍地哀嚎孤魂散,來生惟願太平世。更無人負華夏夢。 ——小小霞


武俠電影,是香港電影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從早期張徹的《獨臂刀》、《金燕子》系列,到後來徐克的《金刀情俠》、《蝶變》、《新蜀山劍俠》、《新龍門客棧》,程小東的《生死決》、《倩女幽魂》系列、《笑傲江湖》系列,均將香港武俠電影的精氣神發揚到極致。

俠之大者——黃飛鴻


一般認為,“武俠”現象主要涵蓋了技擊崇拜、俠客崇拜及由此而生的對“除暴安良”這一俠客情感理想模式的崇拜,它滲透著主導意識形態倡導的忠君報國思想、民間大眾要求聲張正義的聲音和知識分子的人文信念。所以當《黃飛鴻》系列出現時,將以上“武俠”的定義完美地呈現在大熒幕,它所代表的意義就非同一般了。

俠之大者——黃飛鴻

黃師傅姿勢好帥

《黃飛鴻》系列一共有六部,分別為1《黃飛鴻》、2《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3《黃飛鴻之獅王爭霸》、4《黃飛鴻之鐵公雞鬥蜈蚣》、5《黃飛鴻之龍城殲霸》、6《黃飛鴻之西域雄獅》,前三部均為徐克導演,也是我今天尤其重點想談的三部。第4部是王晶導演的,風格完全迥異,偏向於搞笑,第5部黃飛鴻換了趙文卓來演,第6部變回了李連杰等原班人馬,但是卻跑到了美國,黃師傅還玩起了失憶,所以討論的意義不大。

前三部最喜歡的是《男兒當自強》和《獅王爭霸》,在電腦裡存著一直都捨不得刪,時不時還拿出來溫習溫習,覺得在碎碎念裡貢獻一個位置也算是圓了我對這個系列的愛。

俠之大者——黃飛鴻


“武俠”是“武”與“俠”的結合,前者 “武”即武藝、武功,是技擊性的、外在的表現形式,後者“俠”即除暴安良、匡扶正義、劫富濟貧等樸素的評價,是意識形態的、內在的心理基礎,兩者缺一不可,即只有武功而無俠者之心,或只有好人意識而無卓越的武功,均不得稱之為武俠,故由此可見武乃俠之基,俠乃武之指。

俠之大者——黃飛鴻

在香港電影中有一個特別的名詞,那就是暴力美學,這是吳宇森開創的,由香港電影人將之成熟化的一種電影敘事手法,這是一種集藝術趣味和形式探索於一體的敘述風格。它發掘出槍戰、武打動作和場面中的形式美感,將其中的形式美感發揚到炫目的程度,忽視或者弱化其中社會功能和道德教化的效果。這樣炫目的武打場景就是情義模式和形式感的結合式武打設計。

所以黃飛鴻作為電影的靈魂人物,武功超群是必不可少的,可貼身肉搏,也可舞槍弄棒,他最厲害的武功招式是“佛山無影腳”,最喜歡的武器就是隨身攜帶的雨傘什麼的。而黃師傅的武打動作是宗師級別的,他透露出導演對這個人物所賦予的情義模式,外在化的表現是黃師傅的動作瀟灑、剋制、內斂、並且充滿了大師風範。尤其是黃飛鴻和納蘭元述的兩場決鬥、黃飛鴻勇闖白蓮教總壇的武打場景最據代表性,雖然現在電影的特效很牛,但是不得不承認,這兩個武打設計是無法超越的。

俠之大者——黃飛鴻

香港所有著名的武術指導都參與過該系列的創作,第一部袁家班、劉家良,第二部袁和平,第三部元彬,後面還有洪金寶、元華等人。

袁和平的江湖地位就不多說了,他指導的動作電影數不勝數,乃是香港武術指導的集大成式的泰斗級人物。所以看看第二部《男兒當自強》彙集的都是些誰,李連杰、甄子丹、熊欣欣、袁和平,連皇阿瑪張鐵林都在裡面打了醬油。

在納蘭大人和黃飛鴻第一次相見時,棍術的比拼,讓人眼花繚亂,兩人動作行雲流水,雖然點到為止,卻實力全開。從這一場景就可以看出納蘭大人的武功狠、快、決,而黃師傅則是穩、平、和。在第二個兩人交手的地方,則是大開大合,招招致命,所以當我一看到樑寬被布棍打到吐血時,還是有一點捉急的,但是好在黃師傅更勝一籌,因為想在他的BGM裡打敗他,也是天方夜譚!

黃師傅最後用竹片殺死了納蘭大人

納蘭大人也是一個愚忠的悲劇

黃師傅勇闖白蓮教總壇,與之對打的是九宮真人,那是熊欣欣演的。說來熊欣欣也是與黃飛鴻系列頗有緣分,當年第一部時黃飛鴻因為拍戲腿骨折,所以在最後與嚴振東對決時很多打鬥鏡頭其實是熊欣欣作為替身來完成的。他本來就是以腿功著稱,如果你再去看一遍黃飛鴻第一部,也是可以很明顯看出遠景的黃師傅是熊欣欣,雖然少了李連杰的那份瀟灑,但是依然是合格的。

第二部熊欣欣扮演了九宮真人,李連杰在此時使出了必殺技“佛山無影腳”,將白蓮教所謂的神功護體、愚昧眾人的把戲拆穿,這一段看得真的是熱血沸騰,尤其是李連杰最後邊打邊罵,太過癮了。

熊欣欣也是演的多

到了第三部,熊欣欣變成了鬼腳七,他的腿功真真是看得人眼花繚亂,黃麒英都被他踢得重傷,後來腿斷被人棄,黃師傅不計前嫌,收下為徒,前後的轉變實在是有點反差萌,尤其是他和阿寬從開始的勢不兩立到冰釋前嫌,盡心孝敬師父,看得也很是溫暖。

第三部獅王爭霸中最喜歡的武打場景是黃飛鴻隻身前往三笑樓,單身赴會趙天霸,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群毆黃師傅,但是無奈黃師傅武功太了得,即使你用了油、穿了特製的鞋,又還能使出其他什麼么蛾子。李連杰的身手加上元彬的武術指導,就覺得黃師傅像被加滿了血的技師,任你多少人圍攻,我自泰山壓頂巋然不動,各個擊破,讓你輸得心服口服!

趙天霸也是無知愚民的代表

黃飛鴻系列代表的香港動作電影的巔峰之作,在現在的電影中已經完全沒有了蹤影,尤其是在如今香港電影確實有些一蹶不振的狀態下,對這樣的武打設計真正是再難以尋覓到蹤跡,想來也是心裡一酸。

在這個系列電影裡,我們看到了“鐵布衫”嚴振東,武藝卓絕的納蘭元述,看到了所謂的沙河幫、白蓮教,以及獨霸一方的趙天霸,還看到了改邪歸正的鬼腳七、性格魯莽卻可愛的阿寬、中西合璧的美人十三姨,但是當然其中最為重要的角色還是黃飛鴻本人。

黃飛鴻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但是到底是什麼樣的我們不得而知,我們這些看著香港電影長大的一群80後,一說起黃飛鴻就只能想到李連杰,無疑這個角色在李連杰塑造的人物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是俠的最高代表,是中國人心中的英雄,所以當他前往好萊塢時第一個角色是大反派時,國人一片罵聲,因為我們見不得黃師傅變成壞人,也說明了李連杰與黃飛鴻這個人物的不可分割性。

李連杰與黃飛鴻融為一體

黃飛鴻系列的前三部時間以及歷史劇情是可以完全承接在一起的。

清末,慈禧當政,落後的中國因為閉關鎖國,錯過了當時讓西方社會崛起的工業革命。隨後各路侵華人馬湧入大清,天朝上國的美夢一夜破碎,朝廷只知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換取一夕平安,只見民不聊生、哀鴻遍野。這就是整個電影的大背景。這其中滲透著的是徐克對當時羸弱的中國被外敵入侵卻絲毫沒有還手之力的思考,也是對當時民族劣根性的探討。

這把扇子讓人印象深刻

當時的中國固步自封,百姓愚昧無知,因為與外界長期隔絕,對新鮮事物置之不理,甚至是完全排斥。中西方文明的碰撞產生出的矛盾以及衝突是可想而知的,長期拿刀劍的遇到了拿火槍的,卻還認為自己刀槍不入,任你有再強的武功也阻擋不了穿透人心的子彈。

縱有鐵布衫,難敵子彈

因此黃飛鴻身處這樣的國家,作為一個醫者,他深知醫人身易,醫人心卻難。面對邪門歪道的白蓮教、面對無恥的沙河幫、面對無知凶惡的趙天霸,他敢於揭穿、敢於鬥爭、敢於消滅。在見識了火槍大炮的威力後,他看到了大清與西方國家的差距,看到了在外地入侵時有些國人讓人噁心的嘴臉,以及幫派間窩裡斗的危險,也看到了朝廷官員的愚忠、進步知識分子的探索,此時的中國該何去何從,他在費心得思考,此為他憂國憂民。

在第一部中,十三姨要為他做一身西裝,他開始是拒絕的,但是十三姨的話讓他開始思考,歐洲的先進技術進入中國是大勢所趨,我們要學著接受,學著運用,別人都在進步,我們卻停滯不前,長此以往,只怕是要更追趕不上了。

量尺寸時出現了最為經典的影子故事

在第二部中他在一次醫學交流會上認識了孫文,他看到了西醫的先進以及對中醫的補充,當他和孫文在教堂裡中西醫合作救下很多傷患時,他終於相信了十三姨所說的西學中用之道,也看到了很多的仁人志士在為中國的前途在努力、在探索、在犧牲。當白蓮教的追隨者看到十三姨手中的照相機,將其指認為妖女,要將她燒死,黃師傅此時卻早已接受了照相機的存在,並毫不客氣地揭穿了白蓮教裝神弄鬼的實質。

陸皓東看到了愚昧的人民沒有出路

在第三部他坐火車、戴墨鏡,一派中西結合的裝扮,並且對於映畫機的出現也並未表現出太多的驚訝,因為他對於新鮮事物的層出不窮以及西方確實先進的技術已經從心裡接受,所以他才會引入蒸汽機來進行藥物的生產,他也想用實業來救國,想要富國強民。

最愛這一幕

這三部曲恰恰像中國普遍的仁人志士在救國道路上的成長曆程,從最初的師夷長技以制夷、西學中用,到後來的開創自己的救國之路,這些都是該片帶給我們的思考。

因此,黃飛鴻這個人物不僅有愛國憂民的心,教授拳腳、強身健體的意識,更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所以在第一部末尾,他穿著一身西服拍了照。

第二部末尾他看著青天白日旗幟,陸浩東的死也讓他知曉了國家之未來關乎每一個人,“但願朝陽常照我土”也是所有在今後長期抗爭的革命英雄心中的信仰。

皇阿瑪憂國憂民的眼神好評

第三部他向李鴻章喊道:“大人為了大顯我民的神威,而辦的這場獅王爭霸,死傷這麼多人。以小民之見,我們不只要練武強身,抵抗外敵,最重要的是廣開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國富民強之道,區區一個牌子,能否改變國運,還請李大人三思。”

朗朗乾坤,國富民強

這是黃飛鴻對於國之運、民之智的思考,也是徐克在這部電影中透射出自己的理想,黃飛鴻也許只是一個人,但是他卻能帶動更多的人,徐克將自己很多人生的思考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都放在了這部電影裡。

《大學》有云:《康誥》曰:“惟命不於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

故何為“俠”?俠之大者,善、仁者也,與人為善、待人以仁。

俠之大者——黃飛鴻

可愛的黃師傅做到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