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

始祖山,原名叫具茨山,是中嶽嵩山的餘脈,位於河南禹州、鄭州新鄭、新密、許昌長葛一帶。為古有熊氏的發祥地,具茨山中發現有遠古奇異的巖畫、壯觀的城堡、神祕的石棺墓葬。《史記》載黃帝曾登此山: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

"

始祖山,原名叫具茨山,是中嶽嵩山的餘脈,位於河南禹州、鄭州新鄭、新密、許昌長葛一帶。為古有熊氏的發祥地,具茨山中發現有遠古奇異的巖畫、壯觀的城堡、神祕的石棺墓葬。《史記》載黃帝曾登此山: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始祖山景區位於河南省新鄭市區西南15公里處的辛店鎮境內,又稱風后頂,據傳,此峰因黃帝臣風后封地而得名。

始祖山景區地理座標為北緯34°21',東經113°32',東西長2公里,南北寬1.5公里,面積3平方公里,海拔793米,相對高度540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山清水秀,風景如畫,黃帝文化遺蹟遍佈山野。2000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山頂的軒轅廟等景點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公佈為全國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具茨山黃帝文化旅遊區是國家AAA級旅遊區,也是國家級森林公園。

"

始祖山,原名叫具茨山,是中嶽嵩山的餘脈,位於河南禹州、鄭州新鄭、新密、許昌長葛一帶。為古有熊氏的發祥地,具茨山中發現有遠古奇異的巖畫、壯觀的城堡、神祕的石棺墓葬。《史記》載黃帝曾登此山: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始祖山景區位於河南省新鄭市區西南15公里處的辛店鎮境內,又稱風后頂,據傳,此峰因黃帝臣風后封地而得名。

始祖山景區地理座標為北緯34°21',東經113°32',東西長2公里,南北寬1.5公里,面積3平方公里,海拔793米,相對高度540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山清水秀,風景如畫,黃帝文化遺蹟遍佈山野。2000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山頂的軒轅廟等景點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公佈為全國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具茨山黃帝文化旅遊區是國家AAA級旅遊區,也是國家級森林公園。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相傳黃帝為了富民強國,戰勝炎帝,曾到崆峒山“逍遙觀”拜見廣成子,在廣成子指點下,黃帝誠心在東海之濱求風后,在北楚雲夢畔請來力牧。並封風后為相,力牧為將。黃帝在將相輔佐之下,戰勝了炎帝。有熊國人民過著太平日子。

眾多文獻記載;黃帝活動的中心地域就在具茨山。

《莊子·徐無鬼》載:“黃帝將見大隗於具茨之山,方明為御,昌寓驂乘,張若

"

始祖山,原名叫具茨山,是中嶽嵩山的餘脈,位於河南禹州、鄭州新鄭、新密、許昌長葛一帶。為古有熊氏的發祥地,具茨山中發現有遠古奇異的巖畫、壯觀的城堡、神祕的石棺墓葬。《史記》載黃帝曾登此山: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始祖山景區位於河南省新鄭市區西南15公里處的辛店鎮境內,又稱風后頂,據傳,此峰因黃帝臣風后封地而得名。

始祖山景區地理座標為北緯34°21',東經113°32',東西長2公里,南北寬1.5公里,面積3平方公里,海拔793米,相對高度540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山清水秀,風景如畫,黃帝文化遺蹟遍佈山野。2000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山頂的軒轅廟等景點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公佈為全國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具茨山黃帝文化旅遊區是國家AAA級旅遊區,也是國家級森林公園。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相傳黃帝為了富民強國,戰勝炎帝,曾到崆峒山“逍遙觀”拜見廣成子,在廣成子指點下,黃帝誠心在東海之濱求風后,在北楚雲夢畔請來力牧。並封風后為相,力牧為將。黃帝在將相輔佐之下,戰勝了炎帝。有熊國人民過著太平日子。

眾多文獻記載;黃帝活動的中心地域就在具茨山。

《莊子·徐無鬼》載:“黃帝將見大隗於具茨之山,方明為御,昌寓驂乘,張若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謵朋前馬,昆閽、滑稽後車。至襄城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適遇牧馬童子問途焉……。”

戰國,莊周《黃帝將見大隗》: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至於襄城之野...黃帝曰:“異哉小童!...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請問為天下。”

《莊子》記載:“黃帝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崆峒山上,往見之。”具茨山上有崆峒山與逍遙觀。

"

始祖山,原名叫具茨山,是中嶽嵩山的餘脈,位於河南禹州、鄭州新鄭、新密、許昌長葛一帶。為古有熊氏的發祥地,具茨山中發現有遠古奇異的巖畫、壯觀的城堡、神祕的石棺墓葬。《史記》載黃帝曾登此山: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始祖山景區位於河南省新鄭市區西南15公里處的辛店鎮境內,又稱風后頂,據傳,此峰因黃帝臣風后封地而得名。

始祖山景區地理座標為北緯34°21',東經113°32',東西長2公里,南北寬1.5公里,面積3平方公里,海拔793米,相對高度540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山清水秀,風景如畫,黃帝文化遺蹟遍佈山野。2000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山頂的軒轅廟等景點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公佈為全國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具茨山黃帝文化旅遊區是國家AAA級旅遊區,也是國家級森林公園。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相傳黃帝為了富民強國,戰勝炎帝,曾到崆峒山“逍遙觀”拜見廣成子,在廣成子指點下,黃帝誠心在東海之濱求風后,在北楚雲夢畔請來力牧。並封風后為相,力牧為將。黃帝在將相輔佐之下,戰勝了炎帝。有熊國人民過著太平日子。

眾多文獻記載;黃帝活動的中心地域就在具茨山。

《莊子·徐無鬼》載:“黃帝將見大隗於具茨之山,方明為御,昌寓驂乘,張若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謵朋前馬,昆閽、滑稽後車。至襄城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適遇牧馬童子問途焉……。”

戰國,莊周《黃帝將見大隗》: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至於襄城之野...黃帝曰:“異哉小童!...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請問為天下。”

《莊子》記載:“黃帝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崆峒山上,往見之。”具茨山上有崆峒山與逍遙觀。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史記》:天下名山八,三在夷狄,五在中國...莊周謂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見童子而問道焉。

《水經注》記載:“黃帝登具茨山,升於洪堤上,受《神芝圖》於華蓋童子,即是山也。”

"

始祖山,原名叫具茨山,是中嶽嵩山的餘脈,位於河南禹州、鄭州新鄭、新密、許昌長葛一帶。為古有熊氏的發祥地,具茨山中發現有遠古奇異的巖畫、壯觀的城堡、神祕的石棺墓葬。《史記》載黃帝曾登此山: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始祖山景區位於河南省新鄭市區西南15公里處的辛店鎮境內,又稱風后頂,據傳,此峰因黃帝臣風后封地而得名。

始祖山景區地理座標為北緯34°21',東經113°32',東西長2公里,南北寬1.5公里,面積3平方公里,海拔793米,相對高度540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山清水秀,風景如畫,黃帝文化遺蹟遍佈山野。2000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山頂的軒轅廟等景點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公佈為全國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具茨山黃帝文化旅遊區是國家AAA級旅遊區,也是國家級森林公園。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相傳黃帝為了富民強國,戰勝炎帝,曾到崆峒山“逍遙觀”拜見廣成子,在廣成子指點下,黃帝誠心在東海之濱求風后,在北楚雲夢畔請來力牧。並封風后為相,力牧為將。黃帝在將相輔佐之下,戰勝了炎帝。有熊國人民過著太平日子。

眾多文獻記載;黃帝活動的中心地域就在具茨山。

《莊子·徐無鬼》載:“黃帝將見大隗於具茨之山,方明為御,昌寓驂乘,張若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謵朋前馬,昆閽、滑稽後車。至襄城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適遇牧馬童子問途焉……。”

戰國,莊周《黃帝將見大隗》: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至於襄城之野...黃帝曰:“異哉小童!...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請問為天下。”

《莊子》記載:“黃帝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崆峒山上,往見之。”具茨山上有崆峒山與逍遙觀。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史記》:天下名山八,三在夷狄,五在中國...莊周謂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見童子而問道焉。

《水經注》記載:“黃帝登具茨山,升於洪堤上,受《神芝圖》於華蓋童子,即是山也。”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湖南府志》載:崆峒山,在鈞州(今禹州)西北五十里,上有逍遙觀,相傳黃帝修煉之處。

然而,需要指明的是,具茨山屬嵩山餘脈,地跨禹州、新鄭、新密、登封等地,山峰有:薈萃山、寨山、函嶺山、觀北嶺、青龍山、耬鏵山、石牛山、老山坪等;始祖山只是其中之一的山峰。

"

始祖山,原名叫具茨山,是中嶽嵩山的餘脈,位於河南禹州、鄭州新鄭、新密、許昌長葛一帶。為古有熊氏的發祥地,具茨山中發現有遠古奇異的巖畫、壯觀的城堡、神祕的石棺墓葬。《史記》載黃帝曾登此山: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始祖山景區位於河南省新鄭市區西南15公里處的辛店鎮境內,又稱風后頂,據傳,此峰因黃帝臣風后封地而得名。

始祖山景區地理座標為北緯34°21',東經113°32',東西長2公里,南北寬1.5公里,面積3平方公里,海拔793米,相對高度540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山清水秀,風景如畫,黃帝文化遺蹟遍佈山野。2000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山頂的軒轅廟等景點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公佈為全國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具茨山黃帝文化旅遊區是國家AAA級旅遊區,也是國家級森林公園。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相傳黃帝為了富民強國,戰勝炎帝,曾到崆峒山“逍遙觀”拜見廣成子,在廣成子指點下,黃帝誠心在東海之濱求風后,在北楚雲夢畔請來力牧。並封風后為相,力牧為將。黃帝在將相輔佐之下,戰勝了炎帝。有熊國人民過著太平日子。

眾多文獻記載;黃帝活動的中心地域就在具茨山。

《莊子·徐無鬼》載:“黃帝將見大隗於具茨之山,方明為御,昌寓驂乘,張若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謵朋前馬,昆閽、滑稽後車。至襄城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適遇牧馬童子問途焉……。”

戰國,莊周《黃帝將見大隗》: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至於襄城之野...黃帝曰:“異哉小童!...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請問為天下。”

《莊子》記載:“黃帝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崆峒山上,往見之。”具茨山上有崆峒山與逍遙觀。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史記》:天下名山八,三在夷狄,五在中國...莊周謂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見童子而問道焉。

《水經注》記載:“黃帝登具茨山,升於洪堤上,受《神芝圖》於華蓋童子,即是山也。”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湖南府志》載:崆峒山,在鈞州(今禹州)西北五十里,上有逍遙觀,相傳黃帝修煉之處。

然而,需要指明的是,具茨山屬嵩山餘脈,地跨禹州、新鄭、新密、登封等地,山峰有:薈萃山、寨山、函嶺山、觀北嶺、青龍山、耬鏵山、石牛山、老山坪等;始祖山只是其中之一的山峰。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黃帝大宗祠

由望祖亭上行不遠,便是正在興建的黃帝大宗祠。大宗祠高30米,寬27米,為仿古建築,投資1200萬元,是省“九五”期間重點建設旅遊項目。建成後,將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拜祖的“東方麥加”。從黃帝大宗祠拾級而上,登408個臺階,便到了嫘祖洞(古傳為娘娘廟)。這是古時人們在懸崖絕壁上鑿挖的大石洞,內供有嫘祖、嫫母塑像。扶石梯攀登到洞門口,可見洞內燒香拜祖的遊人成群結隊,煙霧繚繞。站在洞口,已是身居雲霧中,眼望處叢林片片,綠海泛波,紫氣升騰。嫘祖洞外左邊不遠的懸崖上,有一小龕,叫做“求子龕”。傳說每次揀7個石子往上投,投進幾個石子,娘娘送給你幾個兒子。由嫘祖洞登高而上,到達力牧峰,可望見遠處高大的雄鷹石,似蒼勁的雄鷹蹲在山巔,傲視蒼穹。

"

始祖山,原名叫具茨山,是中嶽嵩山的餘脈,位於河南禹州、鄭州新鄭、新密、許昌長葛一帶。為古有熊氏的發祥地,具茨山中發現有遠古奇異的巖畫、壯觀的城堡、神祕的石棺墓葬。《史記》載黃帝曾登此山: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始祖山景區位於河南省新鄭市區西南15公里處的辛店鎮境內,又稱風后頂,據傳,此峰因黃帝臣風后封地而得名。

始祖山景區地理座標為北緯34°21',東經113°32',東西長2公里,南北寬1.5公里,面積3平方公里,海拔793米,相對高度540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山清水秀,風景如畫,黃帝文化遺蹟遍佈山野。2000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山頂的軒轅廟等景點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公佈為全國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具茨山黃帝文化旅遊區是國家AAA級旅遊區,也是國家級森林公園。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相傳黃帝為了富民強國,戰勝炎帝,曾到崆峒山“逍遙觀”拜見廣成子,在廣成子指點下,黃帝誠心在東海之濱求風后,在北楚雲夢畔請來力牧。並封風后為相,力牧為將。黃帝在將相輔佐之下,戰勝了炎帝。有熊國人民過著太平日子。

眾多文獻記載;黃帝活動的中心地域就在具茨山。

《莊子·徐無鬼》載:“黃帝將見大隗於具茨之山,方明為御,昌寓驂乘,張若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謵朋前馬,昆閽、滑稽後車。至襄城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適遇牧馬童子問途焉……。”

戰國,莊周《黃帝將見大隗》: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至於襄城之野...黃帝曰:“異哉小童!...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請問為天下。”

《莊子》記載:“黃帝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崆峒山上,往見之。”具茨山上有崆峒山與逍遙觀。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史記》:天下名山八,三在夷狄,五在中國...莊周謂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見童子而問道焉。

《水經注》記載:“黃帝登具茨山,升於洪堤上,受《神芝圖》於華蓋童子,即是山也。”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湖南府志》載:崆峒山,在鈞州(今禹州)西北五十里,上有逍遙觀,相傳黃帝修煉之處。

然而,需要指明的是,具茨山屬嵩山餘脈,地跨禹州、新鄭、新密、登封等地,山峰有:薈萃山、寨山、函嶺山、觀北嶺、青龍山、耬鏵山、石牛山、老山坪等;始祖山只是其中之一的山峰。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黃帝大宗祠

由望祖亭上行不遠,便是正在興建的黃帝大宗祠。大宗祠高30米,寬27米,為仿古建築,投資1200萬元,是省“九五”期間重點建設旅遊項目。建成後,將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拜祖的“東方麥加”。從黃帝大宗祠拾級而上,登408個臺階,便到了嫘祖洞(古傳為娘娘廟)。這是古時人們在懸崖絕壁上鑿挖的大石洞,內供有嫘祖、嫫母塑像。扶石梯攀登到洞門口,可見洞內燒香拜祖的遊人成群結隊,煙霧繚繞。站在洞口,已是身居雲霧中,眼望處叢林片片,綠海泛波,紫氣升騰。嫘祖洞外左邊不遠的懸崖上,有一小龕,叫做“求子龕”。傳說每次揀7個石子往上投,投進幾個石子,娘娘送給你幾個兒子。由嫘祖洞登高而上,到達力牧峰,可望見遠處高大的雄鷹石,似蒼勁的雄鷹蹲在山巔,傲視蒼穹。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黃帝祠中天門

登上山頂,便到了黃帝祠中天門外。中天門是仿漢代建築,赤柱畫棟,飛簷挑角。紅磚綠瓦,雄偉壯觀。中天門裡有中天閣。中天閣下是黃帝迎日推策峰,峰上有四臺:黃帝推策臺,群臣盟誓臺,智慧臺,鴛鴦臺。傳說是“黃帝獲寶鼎,迎日推策,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的遺址。推策臺上,至 今還有黃帝的腳印和黃帝與嫘祖的座印。站在迎日推策峰上拍手,中天門前便會出現彈琴似的迴音。迴音形成一線,可傳數十米遠。著名院士傅喜年先生曾在此拍手親試,說,“這裡的琴聲迴音出現 在山峰上,確是中華一絕。”

"

始祖山,原名叫具茨山,是中嶽嵩山的餘脈,位於河南禹州、鄭州新鄭、新密、許昌長葛一帶。為古有熊氏的發祥地,具茨山中發現有遠古奇異的巖畫、壯觀的城堡、神祕的石棺墓葬。《史記》載黃帝曾登此山: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始祖山景區位於河南省新鄭市區西南15公里處的辛店鎮境內,又稱風后頂,據傳,此峰因黃帝臣風后封地而得名。

始祖山景區地理座標為北緯34°21',東經113°32',東西長2公里,南北寬1.5公里,面積3平方公里,海拔793米,相對高度540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山清水秀,風景如畫,黃帝文化遺蹟遍佈山野。2000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山頂的軒轅廟等景點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公佈為全國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具茨山黃帝文化旅遊區是國家AAA級旅遊區,也是國家級森林公園。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相傳黃帝為了富民強國,戰勝炎帝,曾到崆峒山“逍遙觀”拜見廣成子,在廣成子指點下,黃帝誠心在東海之濱求風后,在北楚雲夢畔請來力牧。並封風后為相,力牧為將。黃帝在將相輔佐之下,戰勝了炎帝。有熊國人民過著太平日子。

眾多文獻記載;黃帝活動的中心地域就在具茨山。

《莊子·徐無鬼》載:“黃帝將見大隗於具茨之山,方明為御,昌寓驂乘,張若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謵朋前馬,昆閽、滑稽後車。至襄城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適遇牧馬童子問途焉……。”

戰國,莊周《黃帝將見大隗》: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至於襄城之野...黃帝曰:“異哉小童!...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請問為天下。”

《莊子》記載:“黃帝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崆峒山上,往見之。”具茨山上有崆峒山與逍遙觀。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史記》:天下名山八,三在夷狄,五在中國...莊周謂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見童子而問道焉。

《水經注》記載:“黃帝登具茨山,升於洪堤上,受《神芝圖》於華蓋童子,即是山也。”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湖南府志》載:崆峒山,在鈞州(今禹州)西北五十里,上有逍遙觀,相傳黃帝修煉之處。

然而,需要指明的是,具茨山屬嵩山餘脈,地跨禹州、新鄭、新密、登封等地,山峰有:薈萃山、寨山、函嶺山、觀北嶺、青龍山、耬鏵山、石牛山、老山坪等;始祖山只是其中之一的山峰。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黃帝大宗祠

由望祖亭上行不遠,便是正在興建的黃帝大宗祠。大宗祠高30米,寬27米,為仿古建築,投資1200萬元,是省“九五”期間重點建設旅遊項目。建成後,將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拜祖的“東方麥加”。從黃帝大宗祠拾級而上,登408個臺階,便到了嫘祖洞(古傳為娘娘廟)。這是古時人們在懸崖絕壁上鑿挖的大石洞,內供有嫘祖、嫫母塑像。扶石梯攀登到洞門口,可見洞內燒香拜祖的遊人成群結隊,煙霧繚繞。站在洞口,已是身居雲霧中,眼望處叢林片片,綠海泛波,紫氣升騰。嫘祖洞外左邊不遠的懸崖上,有一小龕,叫做“求子龕”。傳說每次揀7個石子往上投,投進幾個石子,娘娘送給你幾個兒子。由嫘祖洞登高而上,到達力牧峰,可望見遠處高大的雄鷹石,似蒼勁的雄鷹蹲在山巔,傲視蒼穹。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黃帝祠中天門

登上山頂,便到了黃帝祠中天門外。中天門是仿漢代建築,赤柱畫棟,飛簷挑角。紅磚綠瓦,雄偉壯觀。中天門裡有中天閣。中天閣下是黃帝迎日推策峰,峰上有四臺:黃帝推策臺,群臣盟誓臺,智慧臺,鴛鴦臺。傳說是“黃帝獲寶鼎,迎日推策,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的遺址。推策臺上,至 今還有黃帝的腳印和黃帝與嫘祖的座印。站在迎日推策峰上拍手,中天門前便會出現彈琴似的迴音。迴音形成一線,可傳數十米遠。著名院士傅喜年先生曾在此拍手親試,說,“這裡的琴聲迴音出現 在山峰上,確是中華一絕。”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始祖山軒轅閣

回首進中天門,迎面便是始祖山軒轅閣前的石碑,上刻李德生題寫的碑文“巍巍具茨山,文明八千年”。始祖山軒轅閣是四層樓閣,紅牆綠瓦,雕樑畫棟,挑角飛簷,雄偉肅穆。登上樓閣,極目四望,頓覺心曠神怡。往西看,峰峰嶺嶺起波瀾,重巒疊嶂山連山;往北看,綠野無垠大平原,九曲黃河入青天;往東看,水庫似鏡銀光閃,溪水淙淙流深潭。

"

始祖山,原名叫具茨山,是中嶽嵩山的餘脈,位於河南禹州、鄭州新鄭、新密、許昌長葛一帶。為古有熊氏的發祥地,具茨山中發現有遠古奇異的巖畫、壯觀的城堡、神祕的石棺墓葬。《史記》載黃帝曾登此山: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始祖山景區位於河南省新鄭市區西南15公里處的辛店鎮境內,又稱風后頂,據傳,此峰因黃帝臣風后封地而得名。

始祖山景區地理座標為北緯34°21',東經113°32',東西長2公里,南北寬1.5公里,面積3平方公里,海拔793米,相對高度540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山清水秀,風景如畫,黃帝文化遺蹟遍佈山野。2000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山頂的軒轅廟等景點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公佈為全國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具茨山黃帝文化旅遊區是國家AAA級旅遊區,也是國家級森林公園。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相傳黃帝為了富民強國,戰勝炎帝,曾到崆峒山“逍遙觀”拜見廣成子,在廣成子指點下,黃帝誠心在東海之濱求風后,在北楚雲夢畔請來力牧。並封風后為相,力牧為將。黃帝在將相輔佐之下,戰勝了炎帝。有熊國人民過著太平日子。

眾多文獻記載;黃帝活動的中心地域就在具茨山。

《莊子·徐無鬼》載:“黃帝將見大隗於具茨之山,方明為御,昌寓驂乘,張若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謵朋前馬,昆閽、滑稽後車。至襄城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適遇牧馬童子問途焉……。”

戰國,莊周《黃帝將見大隗》: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至於襄城之野...黃帝曰:“異哉小童!...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請問為天下。”

《莊子》記載:“黃帝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崆峒山上,往見之。”具茨山上有崆峒山與逍遙觀。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史記》:天下名山八,三在夷狄,五在中國...莊周謂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見童子而問道焉。

《水經注》記載:“黃帝登具茨山,升於洪堤上,受《神芝圖》於華蓋童子,即是山也。”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湖南府志》載:崆峒山,在鈞州(今禹州)西北五十里,上有逍遙觀,相傳黃帝修煉之處。

然而,需要指明的是,具茨山屬嵩山餘脈,地跨禹州、新鄭、新密、登封等地,山峰有:薈萃山、寨山、函嶺山、觀北嶺、青龍山、耬鏵山、石牛山、老山坪等;始祖山只是其中之一的山峰。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黃帝大宗祠

由望祖亭上行不遠,便是正在興建的黃帝大宗祠。大宗祠高30米,寬27米,為仿古建築,投資1200萬元,是省“九五”期間重點建設旅遊項目。建成後,將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拜祖的“東方麥加”。從黃帝大宗祠拾級而上,登408個臺階,便到了嫘祖洞(古傳為娘娘廟)。這是古時人們在懸崖絕壁上鑿挖的大石洞,內供有嫘祖、嫫母塑像。扶石梯攀登到洞門口,可見洞內燒香拜祖的遊人成群結隊,煙霧繚繞。站在洞口,已是身居雲霧中,眼望處叢林片片,綠海泛波,紫氣升騰。嫘祖洞外左邊不遠的懸崖上,有一小龕,叫做“求子龕”。傳說每次揀7個石子往上投,投進幾個石子,娘娘送給你幾個兒子。由嫘祖洞登高而上,到達力牧峰,可望見遠處高大的雄鷹石,似蒼勁的雄鷹蹲在山巔,傲視蒼穹。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黃帝祠中天門

登上山頂,便到了黃帝祠中天門外。中天門是仿漢代建築,赤柱畫棟,飛簷挑角。紅磚綠瓦,雄偉壯觀。中天門裡有中天閣。中天閣下是黃帝迎日推策峰,峰上有四臺:黃帝推策臺,群臣盟誓臺,智慧臺,鴛鴦臺。傳說是“黃帝獲寶鼎,迎日推策,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的遺址。推策臺上,至 今還有黃帝的腳印和黃帝與嫘祖的座印。站在迎日推策峰上拍手,中天門前便會出現彈琴似的迴音。迴音形成一線,可傳數十米遠。著名院士傅喜年先生曾在此拍手親試,說,“這裡的琴聲迴音出現 在山峰上,確是中華一絕。”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始祖山軒轅閣

回首進中天門,迎面便是始祖山軒轅閣前的石碑,上刻李德生題寫的碑文“巍巍具茨山,文明八千年”。始祖山軒轅閣是四層樓閣,紅牆綠瓦,雕樑畫棟,挑角飛簷,雄偉肅穆。登上樓閣,極目四望,頓覺心曠神怡。往西看,峰峰嶺嶺起波瀾,重巒疊嶂山連山;往北看,綠野無垠大平原,九曲黃河入青天;往東看,水庫似鏡銀光閃,溪水淙淙流深潭。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軒轅廟

由軒轅閣往西走,山頂是保存數千年的古建築——軒轅廟。大殿全是青石板砌成,石牆、石架、石頂、石門、石窗,內供軒轅黃帝老年坐像。門上方懸掛全國政協副主席程思遠題寫的“人文初祖”匾額。門外立一石碑,有前文化部部長賀敬之題寫的“中華文明始祖”碑文。此廟於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始祖山,原名叫具茨山,是中嶽嵩山的餘脈,位於河南禹州、鄭州新鄭、新密、許昌長葛一帶。為古有熊氏的發祥地,具茨山中發現有遠古奇異的巖畫、壯觀的城堡、神祕的石棺墓葬。《史記》載黃帝曾登此山: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始祖山景區位於河南省新鄭市區西南15公里處的辛店鎮境內,又稱風后頂,據傳,此峰因黃帝臣風后封地而得名。

始祖山景區地理座標為北緯34°21',東經113°32',東西長2公里,南北寬1.5公里,面積3平方公里,海拔793米,相對高度540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山清水秀,風景如畫,黃帝文化遺蹟遍佈山野。2000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山頂的軒轅廟等景點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公佈為全國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具茨山黃帝文化旅遊區是國家AAA級旅遊區,也是國家級森林公園。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相傳黃帝為了富民強國,戰勝炎帝,曾到崆峒山“逍遙觀”拜見廣成子,在廣成子指點下,黃帝誠心在東海之濱求風后,在北楚雲夢畔請來力牧。並封風后為相,力牧為將。黃帝在將相輔佐之下,戰勝了炎帝。有熊國人民過著太平日子。

眾多文獻記載;黃帝活動的中心地域就在具茨山。

《莊子·徐無鬼》載:“黃帝將見大隗於具茨之山,方明為御,昌寓驂乘,張若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謵朋前馬,昆閽、滑稽後車。至襄城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適遇牧馬童子問途焉……。”

戰國,莊周《黃帝將見大隗》: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至於襄城之野...黃帝曰:“異哉小童!...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請問為天下。”

《莊子》記載:“黃帝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崆峒山上,往見之。”具茨山上有崆峒山與逍遙觀。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史記》:天下名山八,三在夷狄,五在中國...莊周謂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見童子而問道焉。

《水經注》記載:“黃帝登具茨山,升於洪堤上,受《神芝圖》於華蓋童子,即是山也。”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湖南府志》載:崆峒山,在鈞州(今禹州)西北五十里,上有逍遙觀,相傳黃帝修煉之處。

然而,需要指明的是,具茨山屬嵩山餘脈,地跨禹州、新鄭、新密、登封等地,山峰有:薈萃山、寨山、函嶺山、觀北嶺、青龍山、耬鏵山、石牛山、老山坪等;始祖山只是其中之一的山峰。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黃帝大宗祠

由望祖亭上行不遠,便是正在興建的黃帝大宗祠。大宗祠高30米,寬27米,為仿古建築,投資1200萬元,是省“九五”期間重點建設旅遊項目。建成後,將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拜祖的“東方麥加”。從黃帝大宗祠拾級而上,登408個臺階,便到了嫘祖洞(古傳為娘娘廟)。這是古時人們在懸崖絕壁上鑿挖的大石洞,內供有嫘祖、嫫母塑像。扶石梯攀登到洞門口,可見洞內燒香拜祖的遊人成群結隊,煙霧繚繞。站在洞口,已是身居雲霧中,眼望處叢林片片,綠海泛波,紫氣升騰。嫘祖洞外左邊不遠的懸崖上,有一小龕,叫做“求子龕”。傳說每次揀7個石子往上投,投進幾個石子,娘娘送給你幾個兒子。由嫘祖洞登高而上,到達力牧峰,可望見遠處高大的雄鷹石,似蒼勁的雄鷹蹲在山巔,傲視蒼穹。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黃帝祠中天門

登上山頂,便到了黃帝祠中天門外。中天門是仿漢代建築,赤柱畫棟,飛簷挑角。紅磚綠瓦,雄偉壯觀。中天門裡有中天閣。中天閣下是黃帝迎日推策峰,峰上有四臺:黃帝推策臺,群臣盟誓臺,智慧臺,鴛鴦臺。傳說是“黃帝獲寶鼎,迎日推策,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的遺址。推策臺上,至 今還有黃帝的腳印和黃帝與嫘祖的座印。站在迎日推策峰上拍手,中天門前便會出現彈琴似的迴音。迴音形成一線,可傳數十米遠。著名院士傅喜年先生曾在此拍手親試,說,“這裡的琴聲迴音出現 在山峰上,確是中華一絕。”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始祖山軒轅閣

回首進中天門,迎面便是始祖山軒轅閣前的石碑,上刻李德生題寫的碑文“巍巍具茨山,文明八千年”。始祖山軒轅閣是四層樓閣,紅牆綠瓦,雕樑畫棟,挑角飛簷,雄偉肅穆。登上樓閣,極目四望,頓覺心曠神怡。往西看,峰峰嶺嶺起波瀾,重巒疊嶂山連山;往北看,綠野無垠大平原,九曲黃河入青天;往東看,水庫似鏡銀光閃,溪水淙淙流深潭。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軒轅廟

由軒轅閣往西走,山頂是保存數千年的古建築——軒轅廟。大殿全是青石板砌成,石牆、石架、石頂、石門、石窗,內供軒轅黃帝老年坐像。門上方懸掛全國政協副主席程思遠題寫的“人文初祖”匾額。門外立一石碑,有前文化部部長賀敬之題寫的“中華文明始祖”碑文。此廟於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石刻碑群

在軒轅廟北邊,是歷代名人登山拜祖頌黃帝的石刻碑群。傳說,歷代名人和百姓每年三月三登山拜祖,延續至 今。近年來有韓國、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地華人組團登山拜祖。

"

始祖山,原名叫具茨山,是中嶽嵩山的餘脈,位於河南禹州、鄭州新鄭、新密、許昌長葛一帶。為古有熊氏的發祥地,具茨山中發現有遠古奇異的巖畫、壯觀的城堡、神祕的石棺墓葬。《史記》載黃帝曾登此山: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始祖山景區位於河南省新鄭市區西南15公里處的辛店鎮境內,又稱風后頂,據傳,此峰因黃帝臣風后封地而得名。

始祖山景區地理座標為北緯34°21',東經113°32',東西長2公里,南北寬1.5公里,面積3平方公里,海拔793米,相對高度540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山清水秀,風景如畫,黃帝文化遺蹟遍佈山野。2000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山頂的軒轅廟等景點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公佈為全國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具茨山黃帝文化旅遊區是國家AAA級旅遊區,也是國家級森林公園。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相傳黃帝為了富民強國,戰勝炎帝,曾到崆峒山“逍遙觀”拜見廣成子,在廣成子指點下,黃帝誠心在東海之濱求風后,在北楚雲夢畔請來力牧。並封風后為相,力牧為將。黃帝在將相輔佐之下,戰勝了炎帝。有熊國人民過著太平日子。

眾多文獻記載;黃帝活動的中心地域就在具茨山。

《莊子·徐無鬼》載:“黃帝將見大隗於具茨之山,方明為御,昌寓驂乘,張若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謵朋前馬,昆閽、滑稽後車。至襄城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適遇牧馬童子問途焉……。”

戰國,莊周《黃帝將見大隗》: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至於襄城之野...黃帝曰:“異哉小童!...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請問為天下。”

《莊子》記載:“黃帝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崆峒山上,往見之。”具茨山上有崆峒山與逍遙觀。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史記》:天下名山八,三在夷狄,五在中國...莊周謂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見童子而問道焉。

《水經注》記載:“黃帝登具茨山,升於洪堤上,受《神芝圖》於華蓋童子,即是山也。”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湖南府志》載:崆峒山,在鈞州(今禹州)西北五十里,上有逍遙觀,相傳黃帝修煉之處。

然而,需要指明的是,具茨山屬嵩山餘脈,地跨禹州、新鄭、新密、登封等地,山峰有:薈萃山、寨山、函嶺山、觀北嶺、青龍山、耬鏵山、石牛山、老山坪等;始祖山只是其中之一的山峰。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黃帝大宗祠

由望祖亭上行不遠,便是正在興建的黃帝大宗祠。大宗祠高30米,寬27米,為仿古建築,投資1200萬元,是省“九五”期間重點建設旅遊項目。建成後,將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拜祖的“東方麥加”。從黃帝大宗祠拾級而上,登408個臺階,便到了嫘祖洞(古傳為娘娘廟)。這是古時人們在懸崖絕壁上鑿挖的大石洞,內供有嫘祖、嫫母塑像。扶石梯攀登到洞門口,可見洞內燒香拜祖的遊人成群結隊,煙霧繚繞。站在洞口,已是身居雲霧中,眼望處叢林片片,綠海泛波,紫氣升騰。嫘祖洞外左邊不遠的懸崖上,有一小龕,叫做“求子龕”。傳說每次揀7個石子往上投,投進幾個石子,娘娘送給你幾個兒子。由嫘祖洞登高而上,到達力牧峰,可望見遠處高大的雄鷹石,似蒼勁的雄鷹蹲在山巔,傲視蒼穹。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黃帝祠中天門

登上山頂,便到了黃帝祠中天門外。中天門是仿漢代建築,赤柱畫棟,飛簷挑角。紅磚綠瓦,雄偉壯觀。中天門裡有中天閣。中天閣下是黃帝迎日推策峰,峰上有四臺:黃帝推策臺,群臣盟誓臺,智慧臺,鴛鴦臺。傳說是“黃帝獲寶鼎,迎日推策,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的遺址。推策臺上,至 今還有黃帝的腳印和黃帝與嫘祖的座印。站在迎日推策峰上拍手,中天門前便會出現彈琴似的迴音。迴音形成一線,可傳數十米遠。著名院士傅喜年先生曾在此拍手親試,說,“這裡的琴聲迴音出現 在山峰上,確是中華一絕。”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始祖山軒轅閣

回首進中天門,迎面便是始祖山軒轅閣前的石碑,上刻李德生題寫的碑文“巍巍具茨山,文明八千年”。始祖山軒轅閣是四層樓閣,紅牆綠瓦,雕樑畫棟,挑角飛簷,雄偉肅穆。登上樓閣,極目四望,頓覺心曠神怡。往西看,峰峰嶺嶺起波瀾,重巒疊嶂山連山;往北看,綠野無垠大平原,九曲黃河入青天;往東看,水庫似鏡銀光閃,溪水淙淙流深潭。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軒轅廟

由軒轅閣往西走,山頂是保存數千年的古建築——軒轅廟。大殿全是青石板砌成,石牆、石架、石頂、石門、石窗,內供軒轅黃帝老年坐像。門上方懸掛全國政協副主席程思遠題寫的“人文初祖”匾額。門外立一石碑,有前文化部部長賀敬之題寫的“中華文明始祖”碑文。此廟於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石刻碑群

在軒轅廟北邊,是歷代名人登山拜祖頌黃帝的石刻碑群。傳說,歷代名人和百姓每年三月三登山拜祖,延續至 今。近年來有韓國、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地華人組團登山拜祖。

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始祖山

盤山公路直達山頂。遍山野的黃帝文化遺址,如軒轅宮、南崖宮、黃帝避暑宮、黃帝御花園、大鴻屯兵處以及少典祠、黃帝自然山飲馬泉、嫘祖廟、黃帝三女冢等正在開發,迎接海內外人士觀光拜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