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問河北懷來5死5傷中毒事故:奪命汙水池的咽喉該如何扼住?'

"

7月22日,河北懷來發生有害氣體中毒事故,造成5人受傷5人死亡。截止到7月27日上午,懷來官方仍未通報這起事故致毒物質的檢測結果以及責任認定。紅星新聞檢索公開報道發現,過去一個月,國內曾發生過三起不同程度的清汙事故。有專家統計顯示,5月到9月是清汙事故高發期。清汙事故頻發背後暴露了什麼?如何避免此類事故再次發生?成為值得關注的問題。

汙水處理專家、中持水務副總經理朱向東告訴紅星新聞,汙水池清理涉及到“有限空間作業”,各地對“有限空間作業”都有嚴格操作規範。清理汙水池的操作員必須經過“有限空間作業”的培訓。作業時要做足準備,要有工作票、工作單,要有氣體檢測和通風措施。汙水池很容易產生有害氣體聚集,清理時如果操作不規範,發生事故往往是一瞬間的,而且很難施救,容易造成群死群傷。


"

7月22日,河北懷來發生有害氣體中毒事故,造成5人受傷5人死亡。截止到7月27日上午,懷來官方仍未通報這起事故致毒物質的檢測結果以及責任認定。紅星新聞檢索公開報道發現,過去一個月,國內曾發生過三起不同程度的清汙事故。有專家統計顯示,5月到9月是清汙事故高發期。清汙事故頻發背後暴露了什麼?如何避免此類事故再次發生?成為值得關注的問題。

汙水處理專家、中持水務副總經理朱向東告訴紅星新聞,汙水池清理涉及到“有限空間作業”,各地對“有限空間作業”都有嚴格操作規範。清理汙水池的操作員必須經過“有限空間作業”的培訓。作業時要做足準備,要有工作票、工作單,要有氣體檢測和通風措施。汙水池很容易產生有害氣體聚集,清理時如果操作不規範,發生事故往往是一瞬間的,而且很難施救,容易造成群死群傷。


追問河北懷來5死5傷中毒事故:奪命汙水池的咽喉該如何扼住?


7月22日發生事故的汙水沉澱池就在白色工棚內

1、事故現場

空間較封閉,事發3天后仍能聞到刺鼻氣味,吸入後有嘔吐感,沉澱池內仍有殘留汙水……

懷來官方對外最新通報稱,中毒事故造成5死4傷1人體感不適應。到底是什麼物質導致了工人中毒?7月23日,紅星新聞記者從現場調查人員處獲悉,當地環保部門只能先檢測硫化氫和氨氣兩項指標,做分析檢測,要將沉澱池的固、液、氣三態的不同物質蒐集起來,送往天津進行進一步檢測。

懷來縣醫院醫生判斷6名消防員是缺氧症狀。張家口第一醫院醫生告訴傷者何先生“是沼氣中毒”。兩家醫院的治療方案都是高壓氧艙治療。而製毒物質是什麼,至今仍無結論。

一名傷者告訴紅星新聞記者,3年前應環保部門要求,工廠給汙水沉澱池加裝了工棚。事故發生當天,他得知有工人中毒,馬上前去救人,但進入工棚後兩分鐘就暈倒了,是一名同事救起了他。另一名傷者告訴記者,他進入工棚救人時兩分鐘就有了窒息和嘔吐感,中途不得不跑出工棚換氣,再進去救人。

事故發生第三天,紅星新聞記者回到事故現場,靠近沉澱池所在的工棚時,聞到氣味依然刺鼻,吸入後有嘔吐感。記者在現場看見,沉澱池上的工棚為簡易鋼材結構,密封較嚴,沉澱池內仍有殘留汙水。


"

7月22日,河北懷來發生有害氣體中毒事故,造成5人受傷5人死亡。截止到7月27日上午,懷來官方仍未通報這起事故致毒物質的檢測結果以及責任認定。紅星新聞檢索公開報道發現,過去一個月,國內曾發生過三起不同程度的清汙事故。有專家統計顯示,5月到9月是清汙事故高發期。清汙事故頻發背後暴露了什麼?如何避免此類事故再次發生?成為值得關注的問題。

汙水處理專家、中持水務副總經理朱向東告訴紅星新聞,汙水池清理涉及到“有限空間作業”,各地對“有限空間作業”都有嚴格操作規範。清理汙水池的操作員必須經過“有限空間作業”的培訓。作業時要做足準備,要有工作票、工作單,要有氣體檢測和通風措施。汙水池很容易產生有害氣體聚集,清理時如果操作不規範,發生事故往往是一瞬間的,而且很難施救,容易造成群死群傷。


追問河北懷來5死5傷中毒事故:奪命汙水池的咽喉該如何扼住?


7月22日發生事故的汙水沉澱池就在白色工棚內

1、事故現場

空間較封閉,事發3天后仍能聞到刺鼻氣味,吸入後有嘔吐感,沉澱池內仍有殘留汙水……

懷來官方對外最新通報稱,中毒事故造成5死4傷1人體感不適應。到底是什麼物質導致了工人中毒?7月23日,紅星新聞記者從現場調查人員處獲悉,當地環保部門只能先檢測硫化氫和氨氣兩項指標,做分析檢測,要將沉澱池的固、液、氣三態的不同物質蒐集起來,送往天津進行進一步檢測。

懷來縣醫院醫生判斷6名消防員是缺氧症狀。張家口第一醫院醫生告訴傷者何先生“是沼氣中毒”。兩家醫院的治療方案都是高壓氧艙治療。而製毒物質是什麼,至今仍無結論。

一名傷者告訴紅星新聞記者,3年前應環保部門要求,工廠給汙水沉澱池加裝了工棚。事故發生當天,他得知有工人中毒,馬上前去救人,但進入工棚後兩分鐘就暈倒了,是一名同事救起了他。另一名傷者告訴記者,他進入工棚救人時兩分鐘就有了窒息和嘔吐感,中途不得不跑出工棚換氣,再進去救人。

事故發生第三天,紅星新聞記者回到事故現場,靠近沉澱池所在的工棚時,聞到氣味依然刺鼻,吸入後有嘔吐感。記者在現場看見,沉澱池上的工棚為簡易鋼材結構,密封較嚴,沉澱池內仍有殘留汙水。


追問河北懷來5死5傷中毒事故:奪命汙水池的咽喉該如何扼住?


發生事故的汙水沉澱池

是否是工棚內環境封閉,有害氣體擴散不暢導致了此次事故?紅星新聞記者曾試圖向懷來長城生物化學工程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求證,但該廠負責人始終避而不見。

2、研究統計

5月到9月是清汙事故高發期,氣溫加劇了氣體的揮發。清汙事故中佔比最多的是中毒窒息……

2011年,研究者劉寧曾統計了國內連續10年發生的47起汙水處理廠事故,撰文《我國汙水處理廠事故統計分析與對策研究》刊登在《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雜誌。他的統計結果顯示,5-9月(共5個月)是汙水處理廠事故的高發期,共發生32起事故,佔總事故的68.1%。

據紅星新聞梳理,僅最近一個月國內公開報道的清汙事故就有3起。除懷來的事故外,據內蒙古晨報消息,6月29日,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甘其毛都鎮濾潔汙水處理有限公司檢修時1人疑似中毒跌入池中,3名現場工作人員對其進行救援時發生類似情況,相繼跌入池內。事故發生後,經現場醫護人員檢查確認,4人均無生命體徵。另據廊坊廣播電視臺消息,7月19日,陝西銅川汙水處理廠調節池進行泥沙清掏工程時4名工作人員被困,最終造成1死3傷。

劉寧分析,5-9月,我國大部分地區處於高溫天氣,此時汙水、汙泥在缺氧環境下更易產生有毒有害氣體,且氣溫加劇了氣體的揮發。而10月到次年4月,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偏低,有毒有害氣體的產生和揮發相對較弱。因此,5-9月更易造成有毒有害氣體聚集,增大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中持水務副總經理朱向東,曾參與過北京多個汙水處理廠建設和運營管理,他告訴紅星新聞,汙水沉澱池的汙泥裡頭有好多有毒有害的氣體,危害比較大的比如硫化氫,這是一種神經毒氣,可以使人昏迷,甚至造成神經損傷,中毒者如果栽到汙水池裡就會窒息死亡。

根據劉寧的統計,10年間47起我國汙水處理廠事故中,排在首位的是中毒窒息事故,發生33起,佔71%;坍塌事故排第二位,發生9起,佔19%;淹溺事故排在第三位,發生2起,佔4%。對引起中毒窒息的物質進行分析,劉寧發現,由硫化氫引起的事故佔總事故數的58%,由沼氣引起的事故佔30%;並發現硫化氫主要引起中毒事故,而沼氣則主要引起窒息事故。

北京市環科院研究員馬世豪告訴紅星新聞,處理生活汙水的化糞池一般是厭氧狀態,主要有害成分是沼氣。而工業廢水中的有害成分要依據工廠生產的物質來分析。硫化氫是工業汙水池的主要有害成分,“硫化物、氫化物等有毒物質如果通風不好,很容易在汙水池聚集”。

3、如何避免

汙水池清理有嚴格規範,至少要有兩個人來做清理工作,操作員須經過相關培訓……

“要通風,至少要有兩個人來做清理工作,事前要做足準備工作,看看汙水池是否有有毒有害的氣體,這些都有嚴格的操作規範。住建部制定過城市汙水的處理規範,主要規範市政汙水處理。化工領域也有相應的規定。”,馬世豪向紅星新聞表示,按照規定汙水處理機構要有相應資質。紅星新聞記者檢索發現,2009年住建部制定的《城鎮排水管道維護安全技術規程》對清淤清掏操作從操作員年齡、身體狀況到現場通風、清掏作業、井下作業都有相關規定。

朱向東表示,汙水池清理涉及到“有限空間作業”,各地對“有限空間作業”都有嚴格操作規範。清理汙水池的操作員必須經過“有限空間作業”的培訓。作業時要做足準備,要有工作票、工作單,要有氣體檢測和通風措施。汙水池很容易產生有害氣體聚集,清理時如果操作不規範,發生事故往往是一瞬間的,而且很難施救,容易造成群死群傷。

水汙染控制專家、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汪蘋告訴紅星新聞,國家層面對汙水處理的技術規範中包括汙水池的清理,企業也要按照國家規定製定操作規程。按照操作規程做就不會出事故。

紅星新聞記者檢索發現,多個省市都制定過《有限空間安全技術規範》,2018年8月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還對北京的《有限空間安全技術規範》公開徵集意見。不少企業也根據該《技術規範》制定了清理汙水池操作規程。

例如紅星新聞記者檢索到的一份《石家莊旺華工貿有限公司清理汙水池安全操作規程》,就是該公司參照《有限空間安全技術規範》制定的。該規程的要求包括“汙水池清理前應關閉汙水進口閥門,並將池中汙水儘量排淨,保持通風24小時以上。能夠採用機械清汙儘量不採用人工”,“下池作業人員必須身體健康、神志清醒,年齡在18歲以上”,“汙水池清理必須填寫《汙水池清理作業單》”等,除此以外,該操作規範還對下池人員防護用品、下池前有害氣體檢測、各崗位職責、緊急處理程序做了規範。

7月24日,紅星新聞記者曾試圖向懷來長城生物化學工程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詢問該公司是否也有相關操作規範,並嚴格執行。但被公司工作人員轟走。隨後也未能與公司負責人取得聯繫

發生此類事故責任在誰?安徽省環保廳一名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發生事故的雖然是環保設備,但此類事故發生都是工廠不按照操作流程和規範走,這屬於安全生產事故,應該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做好監管。對此,中國人民大學環境政策與環境規劃研究所所長宋國君提出,當地的環保部門也有責任追究有毒有害的汙水和沉澱物的去向,以防止汙染擴大。對於此次懷來發生的事故,宋國君提出質疑,“難道企業不知道自己的汙水池裡都有什麼嗎?如果知道自己的汙水池有有毒物質還不按照操作規程,那麼企業的管理一定存在問題,企業一定有責任”。

紅星新聞實習記者 吳陽 報道

編輯 包程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