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④」唱徹瀟湘的山谷之音記著名花鼓戲表演藝術家龔谷音①

花鼓戲 藝術 趙樹理 舞蹈 省花資訊 2017-04-01

唱徹九州地,

谷音勝繞樑。

樂天梨花春帶雨,

字字珠璣龔派腔。

傳藝授業傾囊助,

德高望重多慈祥。

——小編大哲

「連載④」唱徹瀟湘的山谷之音記著名花鼓戲表演藝術家龔谷音①

18歲的龔谷音

唱徹瀟湘的山谷之音

——記著名花鼓戲表演藝術家龔谷音

作者:曾致

氍毹英豪虛懷若谷, 繞樑之音唱徹瀟湘。

在當今花鼓戲舞臺,提起龔谷音的名字,幾乎是家喻戶曉。倘若用“梨花一枝春帶雨”“大珠小珠落玉盤”這兩句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筆下的佳句,讚美著名花鼓戲表演藝術家龔谷音那爐火純青的藝術品位,絲毫都不為過。這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國家一級演員,馳騁舞臺六十多年,以其不斷革新的精神、細緻入微的演技、自成一派的唱腔、朝陽鳴鳳的藝德,在文藝舞臺和影視屏幕上,樹立了一個個令人同喜同悲、血肉豐滿、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令廣大觀眾敬佩和折服,在湖南文藝界享有很高的聲譽。

龔谷音1939年1月8日出生於湖南省湘陰縣,她有一個妹妹三個弟弟。她的母親郭劍秋是一位勤勞善良的家庭婦女,父親龔茲明在國民黨部隊服役,解放前夕因戰爭裹挾到了臺灣,留下妻子在湘陰,帶著五個孩子過著十分貧寒的生活。

1945年,龔谷音的媽媽靠借來的學費讓她就讀於湘陰縣一完小,當年左希賓老師(後來成為傑出的戲曲音樂家)正是這所小學的音樂教員,龔谷音天生愛唱愛跳,學校舉行的歌舞比賽、演講比賽她次次都是第一名。她憑藉左希賓老師教唱的一出京劇《借東風》,成了轟動縣城的“小明星”。1951年,龔谷音以優異的成績升入城關中學,但卻因為沒有學費而無法讀書。老師看她天資聰穎,能歌善舞,就主動讓她免費旁聽。那一年,解放不久的湘陰各界群眾仍沉浸在新生活的幸福和喜悅之中,縣裡以教師隊伍中熱愛文藝的積極分子為主體組建的建設文工團,因為要排歌劇《誰是凶手》,缺一個演小男孩的演員,團長毛湘藩一眼相中了城關中學那個經常登臺唱歌、跳舞、演講、演話劇的小谷音。演出結束後,龔谷音正式招進文工團。從此,12歲的龔谷音作為文工團裡年齡最小的演員,和“大人們”一起,配合全縣的中心工作演出《白毛女》《赤葉河》《九件衣》《柴山恨》戲曲和小型歌劇節目,還為群眾、學生教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等革命歌曲。1952年,湖南各縣文工團(隊)整編後,13歲的龔谷音,組織上選送她去了湖南華中高級藝術職業學校。這所創建於1923年的美術、音樂專科學校,由文藝名家陸華柏、鮑訓端、杜光、周翔俠、張柏年、段千湖等任教席。龔谷音如飢似渴地學習聲樂、鋼琴、表演和戲劇理論知識,自覺地走上了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之路。在這條路上,她有過懊惱、有過心酸、有過眼淚,但她從來就沒有過猶豫、退縮和遲疑,在花鼓戲舞臺上,她義無反顧地堅定前行!

1954年畢業後,龔谷音被湖南省歌劇團(湖南省花鼓戲劇院前身)團長、著名聲樂家儲聲虹選中,成為了一名花鼓戲演員。在這個青年知識分子組建的新型花鼓戲劇團,龔谷音和其他演員一起,一邊向剛從北京進修回來的導演熊秉勳、宋紹文學習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體系,一邊向花鼓戲名老藝人唐三阿公、蔡教章、楊保生、楊福生等老師,學習傳統花鼓戲唱腔,向梅蘭芳的師弟周斌秋老師學練基本功,起早貪黑,廢寢忘食,樂此不疲。她還不辭辛勞,近去寧鄉找花鼓戲老藝人學習“反情”“復情”唱腔,去益陽劇團向王芸英、孫陽生老師學《蘆林會》等戲,遠去懷化向著名辰河戲老藝人陳依白學習《盤花》等劇目。由於勤奮好學、博採眾長,加上龔谷音又特別喜歡琢磨每一句臺詞、反覆斟酌每一段唱腔,怎麼唸白、怎麼行腔效果才會更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的演唱水平和表演技藝日漸提升。

「連載④」唱徹瀟湘的山谷之音記著名花鼓戲表演藝術家龔谷音①

《山伯訪友》龔谷音飾演祝英臺

《山伯訪友》選段

「連載④」唱徹瀟湘的山谷之音記著名花鼓戲表演藝術家龔谷音①

《包公誤》龔谷音飾演皇后

在我國農業合作化形成高潮的1957年,湖南省花鼓戲劇院根據著名作家趙樹理的同名小說改編創作了花鼓戲《三裡灣》,龔谷音飾演的王玉梅,潑辣能幹、形象生動、活脫傳神,很快就引起了專家的注意,這出喜劇色彩濃郁的現代戲把觀眾帶進了笑的天堂,掌聲四起,聲名遠播,劇院票房前排起了長隊,盛況空前,有時一天三場還不能滿足觀眾的要求。龔谷音每天帶妝十幾個小時連軸轉,只有在吃飯的時候擦掉口紅,飯後再補補妝,又接著演下一場。雖然辛苦,但龔谷音和全體演職人員一樣,用火一樣的熱情認認真真地對待每一場演出。1958年,《三裡灣》晉京參加全國現代戲調演,中央首長朱德、王震、羅瑞卿以及周揚、梅蘭芳、阿甲等文藝界領導和專家也都給予了讚譽。這一年,龔谷音赴廣州軍區演出,還得到了毛主席的親切接見。在舞會上,她被安排第一個請毛主席跳舞。等毛主席落座,龔谷音走過去, 禮貌地說:“毛主席,我請您跳舞好嗎?”毛主席抽著煙,微笑地問她是哪裡人。她說,我是長沙人,在廣州演出,演的是花鼓戲《劉海砍樵》。毛主席又問:“演小生的是誰?”龔谷音說:“我們不叫小生,叫勞動小生。”毛主席聽完哈哈一笑,然後和她走進舞池跳起舞來,邊跳舞邊問她:“你叫什麼名字?”

“我叫龔谷音。”

“誰給你起的名字?”

“我爺爺起的。”

毛主席又笑了:“這個名字起得好,山谷之音的意思吧。”然後詢問了有關湖南花鼓戲的一些創作和演出情況。時至今日,龔谷音對當年自己與主席的對話依然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1962年11月,來湖南參加湖南省第三屆文代會的著名作家趙樹理看了《三裡灣》以後,大加讚揚,對龔谷音的表演給予了高度評價:“扮相很像農村姑娘,給人的印象是正派、健康的、很好的一個形象,我一見到她出場就感到自己寫小說時,想到的正是這麼個人物。”這是趙樹理由衷的讚美,也是作家對錶演他筆下的人物最滿意的評價。試想,如果那年文化部設了獎,憑趙樹理這番話,龔谷音不能評上優秀演員獎嗎?著名劇作家陳蕪曾以《遲放的鮮花》為題,對龔谷音的表演藝術進行了誇讚,文章說:“龔谷音剛剛起步就踩了個空。”

「連載④」唱徹瀟湘的山谷之音記著名花鼓戲表演藝術家龔谷音①

《三裡灣》龔谷音飾演王玉梅

又過了兩年,龔谷音在導演餘譜成的精心執導下,飾演《打銅鑼》中的林十娘,將一個“刁鑽、狡猾、潑辣”的林十孃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參加全省的會演贏得滿堂喝彩。後來文化部把這個戲選拔到了北京,然而,龔谷音的“林十娘”卻被領導撤換下來了。唯一的理由就是因為她有個遠在臺灣的父親!試想,如果不是當時的政治氣候,龔谷音首演的《打銅鑼》不也會馳名南北?!劇作家陳蕪不無遺憾地又寫道:“龔谷音的第二腳又踩了個空!”

「連載④」唱徹瀟湘的山谷之音記著名花鼓戲表演藝術家龔谷音①

《打銅鑼》龔谷音飾演林十娘

這次的打擊並沒有使龔谷音灰心喪氣。因為她堅信自己是清白的,只要勤奮工作、與人為善、刻苦鑽研,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和表演技藝,全心全意為觀眾服務,就一定會得到大家的認可。年長她幾歲的著名演員鍾宜淳是她的知心大姐,同樣也是所謂“黑五類”的一員。她們倆經常互相勸慰、互相鼓勵,不為名利所累,越是在逆境中,越要快樂地工作和生活。演出之餘,她倆有說有笑,幽默風趣,還經常把生活中聽到的、看到的笑料、素材偷偷地“儲存”起來,沒人的時候,兩個人再互相“抖”出來,哈哈喧天,笑個不停。這種觀察生活的積累,為她們在後來各自的表演創作領域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有益的。

舞臺上的龔谷音卻全然不同於臺下的她,那份嚴謹,那份執著,那份較勁,令同行肅然起敬。她經常告誡自己:“只有小演員,沒有小角色。”她在多部戲中扮演的是配角,但不管角色大小,一經她出演,就鮮活生動,滿臺生輝,就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楊三姐告狀》一劇中,她飾演小人物費氏,全戲3個多小時,龔谷音只有短短的13句唸白,而她把每句臺詞都處理得恰如其分,演出結束後,觀眾紛紛跑到後臺,點名要看看費氏。據鍾宜淳老師介紹,為了演活這個痴傻而不乏善良的小人物,龔谷音曾連續幾個小時蹲在街頭巷尾,觀察那些蓬頭垢面痴呆人的言行舉止。

1969年,龔谷音和李谷一、李小嘉等演員一起下放到江華瑤族自治縣水口寨村勞動鍛鍊。離開了舞臺,龔谷音感到了一種難言的失落和痛楚。在邊遠窮困的山村,插秧、割稻、挑柴、餵豬、燒火,她什麼都搶著去幹,但艱苦的勞動和生活卻不能泯滅她對藝術的熱愛,工餘飯後,她一個人悄悄地爬到後山去聽當地村民唱瑤族山歌、民間小調,勞動之餘,她還為農民演唱花鼓戲、京劇、歌劇,打快板、跳舞等等,樂觀向上、苦中找樂。1969年,龔谷音和丈夫張建軍調到常德縣文工團,他們潛心創作,丈夫當導演,妻子當主演,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先後排演了《應該這樣》《觀風灘》《山村獸醫》等劇目。1972年調回湖南省花鼓戲劇院後,他們一邊恢復傳統劇目,一邊創作排演新劇目,走南闖北,上山下鄉,不辭辛勞,日夜兼程。著名書法家周昭怡曾題寫唐代詩人戴叔倫的“天風吹我上層岡,露灑長鬆六月涼。願借老僧雙白鶴,碧雲深處共翱翔”詩句,贈與張建軍龔谷音夫婦,期待這對劇壇伉儷為湖南花鼓戲創造更多的輝煌。

湖南人民廣播電臺資深記者趙權,曾記錄過這麼一個故事:1979年春天,龔谷音在一次演出活動中不幸負傷,造成尾脊骨骨折、脫位,醫生責令她臥床一個月,但僅過了10多天,她就接到了參加中央慰問團赴廣西邊防前線慰問演出的任務。在前沿陣地,她演《野鴨州》中的李大娘,劇情要求有追趕、彎腰等一系列的動作,她沒有因傷而簡化動作,圓滿地完成了表演。入夜,龔谷音剛剛回到宿營地,幾名大汗淋漓的戰士隨即踅進門來,把一捧中藥衛生丸往龔谷音床頭一放,急急地便往外走,邊走邊說:“這玩意兒能治您的病,您試試吧!”龔谷音愣了半天,連一句感謝的話都沒來得及說。(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