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佔豪:紀念《梁祝》不是因作品本身了不起,而是它代表了珍惜民族文化的音樂之路

何佔豪:紀念《梁祝》不是因作品本身了不起,而是它代表了珍惜民族文化的音樂之路

上海民族樂團將首次攜手著名作曲家何佔豪帶來專場作品音樂會,本週日獻演於上海交響樂團。《梁祝》蝴蝶翩躚60載,86歲高齡的何佔豪,仍在民樂藝術道路上踐行著初心和理想。本場音樂會將由他親自執棒,演出精心挑選的代表作,並邀請著名錶演藝術家喬榛、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著名二胡演奏家馬曉暉以及上海民族樂團青年歌唱家王靜、箏演奏家陸莎莎、二胡演奏家丁龍、阮演奏家李霖同臺。

何佔豪:紀念《梁祝》不是因作品本身了不起,而是它代表了珍惜民族文化的音樂之路何佔豪:紀念《梁祝》不是因作品本身了不起,而是它代表了珍惜民族文化的音樂之路

“很多觀眾聽過《梁祝》《陸游與唐婉》《孔雀東南飛》,以為我專門寫愛情,其實我覺得音樂不光要美、要有情,還要有社會功能、社會效益。”何佔豪表示。音樂會將以民族管絃樂《胡騰舞曲》開場,展現中國古代繁榮開放的盛唐氣象,以阮協奏組曲《吟詩感懷》表現古代文人高潔闊達的精神世界。一首《彝寨山景》,也寄託了作曲家對新時代的無限感慨。曾多次探訪雲貴山區的他,親眼見證了邊疆少數民族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居於山洞、衣服輪流穿,到脫貧後生活天翻地覆的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二胡協奏曲《重上井崗》,將是中央民族樂團委約作品的演出之外,首次與觀眾見面。革命題材作品相比於觀眾熟悉的愛情題材,在何佔豪的創作中有更為豐富的呈現:絃樂四重奏《烈士日記》、交響詩《龍華塔》《秋瑾》、二胡協奏曲《英雄淚》《江南第一燕——致秋白》……這些作品平時卻缺乏演出機會,作曲家深深為之惋惜。何佔豪近年頻頻直面觀眾開設講座,分享自己音樂創作的初心和信念,希望能給革命題材作品更多的演出機會,發揮文藝作品在娛樂以外的功能。在《重上井崗》中,朱德元帥對犧牲戰友和伴侶的深情懷念、紅軍戰士慷慨激昂的戰鬥回憶、井岡山巍峨屹立的不屈之魂都將在音畫中一一呈現。何佔豪坦言,委約的要求只需“好聽”,創作時他加入了自己的主見,希望能以“音樂黨課”,讓觀眾在欣賞音樂之際瞭解烈士,啟發年輕觀眾思考自己的責任和擔當。

何佔豪:紀念《梁祝》不是因作品本身了不起,而是它代表了珍惜民族文化的音樂之路

而談到音樂會的壓軸曲目、60年來感動無數觀眾的《梁祝》,作曲家謙虛地說,“作品本身沒有多偉大,紀念只是因為它代表了珍惜我們民族文化的音樂之路。”民族音樂有表現力豐富的獨奏樂器,傳達古代“高山流水”的精妙意境,但近百年來面對西方交響樂的技巧高度,作曲和演奏技法都相形見絀。何佔豪回憶擔任上音附中校長時,上海音樂學院的賀綠汀校長曾來商量取消上音民樂系。賀綠汀的考慮,是民樂曲目非常有限,“進大學時拉的曲子,畢業後還是這幾首”,附中教的技術已足夠應付。何佔豪則堅決反對,相勸再三。他堅信,民族音樂的語言,才能真正獲得人民的喜愛。

青年時代的信念,一直深深印刻在何佔豪的創作生涯中。“在《梁祝》之前,民族音樂幾乎沒有交響協奏的代表作,大多是同音協奏。(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還是年輕人,很有志氣。中國當時沒有交響協奏曲,用外來的音樂形式,加上民族內容和戲曲風格,卻可以在一張白紙上,畫出最美的圖畫。《梁祝》的經典,不是因為我們作曲家有多了不起,而是因為向人們喜愛的民間音樂學習,這條路走對了。”每次演出,他都會問觀眾,哪首歌不喜歡?哪首歌聽不懂?“作曲家的眼睛要向下看,最要緊的是老百姓的誇獎。老百姓不誇獎,拿什麼大獎都沒用。”

作者:吳鈺

圖片來源:上海民族樂團

編輯:吳鈺

責任編輯:王彥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