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其山巒連綿,上冠巨石,狀似蓮花,為一州奇勝的和縣雞籠山

安徽省和縣善厚鎮的雞籠山,舊名亭山,又名鳳台山,系大別山餘脈,海撥240米。《太平寰宇記》載:“麻湖初陷,一老母提雞籠登是山,因化為石,今山有石狀如雞籠,因名。”周邊遍佈低山丘陵,林地覆蓋面積達2.04萬畝,森林植被良好,乃天然氧吧,有“江北小九華”和道家“第四十二福地”之稱。雞籠山現已被批准為國家一級森林公園。

因其山巒連綿,上冠巨石,狀似蓮花,為一州奇勝的和縣雞籠山


雞籠山終年香火不絕。每逢朔望日,數十里外善男信女都來朝山進香。建國後,尚存寺廟三十七間,內供大小佛象百餘尊,有僧數十人,晨鐘暮鼓,誦經其中。山前牌坊、山門、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唸佛堂、地藏殿、觀音殿、齋堂等建築齊備。鳳林禪寺每逢正月十五和六月初一,數萬人朝山禮佛,場面宏大。這一傳統廟會吸引各地遊人和廣大信眾,成為和縣重要廟會之一。

因其山巒連綿,上冠巨石,狀似蓮花,為一州奇勝的和縣雞籠山


鳳林禪寺

宛如綠草叢中的一朵奇葩,燦爛奪目!寶剎佔地181畝,全寺僧眾自籌資金,依山就勢,高低錯落,疏密相間,建立宮殿式總體佈局,既獨立又統一。殿堂廟宇,明清建築風格,忽隱忽現在青山綠林間,如入淨土佛國,甚是壯嚴。山前牌坊、山門、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唸佛堂、地藏殿、觀音殿、齋堂等建築齊備。入寺清淨幽雅,晨鐘暮鼓悠然。扶鐵鏈攀登至寶頂(山頂),三清殿、百歲缺、一線天、鍾亭等景點,幽奇險絕。極目遠眺,長江如練,飄然輕拂,松濤撼谷,轟然有聲,山風拂面,白雲蕩胸,令人志清意遠,彷彿置雲天勝景!

因其山巒連綿,上冠巨石,狀似蓮花,為一州奇勝的和縣雞籠山


鳳林禪寺石景

景區地處高山岩、熔岩裸露帶,石峰林立。或巨石獨立,似雕如塑,或群峰蜿蜒,如波濤起伏。石峰、石柱、石溝、石筍、石門高低錯落,曲徑相通,宛如步入石景迷宮。

雞籠山

溶洞:景區內有特色溶洞4個,各有特色。其中城門洞地下暗河注入垂雲通天河,人跡可涉洞深1000米,最窄處2米,最寬處50米,高低差70米,呈階梯狀往下延伸。適合團隊協作培訓和活動。臥龍洞地下暗河直通佛雲洞,人跡可涉洞深1500米,寬0.5-10米,高低差50米,呈螺旋形往前延伸,常年水流不斷,有驚無險,是非常適合洞穴旅遊活動之場所。

南天門

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南天門又名三天門。位於岱頂西南隅石壁谷上口,是登山盤道頂端,元初張志純創建。門為城樓式建築,聯書:"門闢九霄,仰步三天勝蹟;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上覆摩空閣,內置3尊明萬曆年間女神銅像。門內有小院,正殿為三靈侯殿,宋真宗東封泰山時建,祀周諫官唐宸、葛雍、周武三人,後改為關帝廟。今置東嶽大帝銅像。正殿前為東、西配殿,1984年重建,內供明萬曆年間女神銅像。正殿後是新闢觀景臺,石欄半圍,開闊寬敞,可瞻岱陰諸景。天街坊東路北,為乾隆行宮及唐代文學家蘇源明讀書處遺址。民國年間山民在此築茅屋客店,均以木雕"雙升"、"棒槌"、"金鐘"、"木碗"、"鸚鵡"等為招牌。建國後,逐漸改建,均廢。至80年代,陸續改造了天街路面,增設觀景臺、扶手牆。自西而東建天街飯店、天街旅社、過街閣、蓬元商店、泰安市工藝美術招待所、泰安市文物商店、白雲居旅社等。如今道路平整,殿宇毗連,似天上街市。象鼻峰東有青雲洞。傳陰雨天洞內生青煙,與白雲洞之雲相遇即雨遍天下。俗稱《春秋公羊傳》所載"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泰山爾",即指此地。虎頭崖東為避風巖,向陽背風而名。廟西有崇崗,傳呂洞賓常登此,故名登仙台。廟前盤道西舊有萬壽宮,明萬曆年間建,祀九蓮菩薩孝定皇太后銅像;崇禎年間增祀智上菩薩孝純皇太后銅像。碧霞祠位於天街東首,系元君上廟,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築群,宋大中祥符年間創建,金碧輝煌,儼然天上宮闕。祠為二進院落,以照壁、金藏庫、南神門、大山門、香亭、大殿為中軸線,兩側為東西神門、鐘鼓樓、東西御碑亭、東西配殿。

景區內有多條峽谷,水源豐盈程度不一。其中主峽谷縱深約百米,水源四季充盈,水質清冽,跌宕而下, 一路喧譁,兩岸古樹遮陽,灌木蔥籠,藤籮交加,幽靜清涼。

一線天

雞籠山全景在九曲溪二曲南面的一個幽邃的峽谷裡,有一座巍然挺立的巨石,長數百丈,高千仞,名"靈巖"。巖端傾斜而 一線天出,覆蓋著三個毗鄰的巖洞:左為靈巖洞,中為風洞,右為伏羲洞。從伏羲洞而入巖內,到了深處,抬頭仰望,但見巖頂裂開一罅,就像是利斧劈開一樣,相去不滿一尺,長約一百多米,從中漏進天光一線,宛如跨空碧虹,這就是令人嘆為"鬼斧神工之奇"的一線天。 一線天的由來,民間傳說頗多。有的說這是桃花女用繡花針劃開的;有的說這是伏羲大神用玉斧所劈。但據科學分析認為,武夷山的紅色岩層,是由砂岩、礫岩和頁岩交間成層的,巖性比較鬆脆。在地殼抬升的過程中,岩層受到不均勻的應壓力的影響,就產生輕微的斷裂,形成所謂的"節理"。這種垂直的節理,也就是微小的裂隙,在流水的長年累月的溶解和侵蝕下,就逐漸地擴大,延長。而岩層底部質地鬆軟的頁岩,也就逐漸侵蝕而去,成為扁淺的巖洞。於是,三洞並列,一線見天的自然奇觀就出現了。在伏羲洞中觀賞一線天,沿石罅右行約數十步,就可以折入風洞。涼風從石罅中習習吹來,即使是盛暑時節到此,稍坐片刻,也會感到肌骨透涼。

洞口石壁上的"風洞"二字,十分醒目,為宋徐自強所書。出了風洞,再繞過一道石廊,就是靈巖洞了。相傳先前有個姓葛的仙人,曾在此降妖,故此洞又稱葛仙洞了。洞內有一口古井,叫聖水井。一線天南面,與之相對立的,是樓閣巖。這是一座壁立如屏的石巖,半壁上有幾處洞穴,相傳這就是所謂的神仙樓閣。在它左邊,又有一巖,名蘭巖。巖壁石刻縱橫。巖下一石,倚於崖壁,石徑伸入其間,如同一道關隘,號稱天門。巖前的亂石堆中還有一個妙趣橫生的螺螄洞。

2004年,雞籠山鳳林禪寺被巢湖市政府授予首批市級重點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