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小國人口僅60萬,卻保持對日宣戰上百年,實情令人唏噓感慨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普遍而言,由於國力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多數小國對於大國紛爭基本都採取中立原則,以免落人口實或者不慎得罪其中任何一方。比如在歐洲,西接法蘭西、東臨德意志、南朝意大利的瑞士就是永久中立國,此外還有奧地利、瑞典、芬蘭、愛爾蘭、列支敦士登、摩爾多瓦等國宣稱永久中立。不過凡事總有例外,歐洲大陸上偏偏就有這麼一個彈丸小國,對國力強盛的日本維持了超過百年的戰爭狀態。

歐洲小國人口僅60萬,卻保持對日宣戰上百年,實情令人唏噓感慨

▲黑山首都波德戈裡察

這個國家就是位於“歐洲炸藥桶”巴爾幹半島上的黑山共和國。黑山的國土面積僅為1.38萬平方公里,約等於兩個上海,總人口只有63萬人左右。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黑山也有自己的軍隊,而且還有一套完整的軍隊系統,該國總統兼任軍事統帥,可謂是軍政一手抓。黑山軍隊總兵力在最高時約有6000人,然而當年日軍一個丙級師團都有1.5萬人。

歐洲小國人口僅60萬,卻保持對日宣戰上百年,實情令人唏噓感慨

▲巴爾幹半島國家地圖

隨著經濟愈發不景氣,黑山不得不進行大規模裁軍,目前該國軍隊已經縮減至1800人,海陸空三軍的裝備也是盡顯貧窮本色,最富裕的空軍部門只有十幾駕直升機,海軍則只有兩艘服役時間長達半世紀的護衛艦。至於陸軍,更是隻有一輛早已停產的蘇聯野戰坦克。然而黑山的安全卻是毋庸置疑的,畢竟作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國,打黑山就是在打美國的臉,因此周邊國家也不敢輕易招惹。不過別國不招惹黑山,不代表黑山不會招惹別人。早在一百多年前,黑山就公開對日本宣戰,一直保持到2006年才正式結束。

歐洲小國人口僅60萬,卻保持對日宣戰上百年,實情令人唏噓感慨

▲黑山公國及黑山王國國旗

眾所周知,沙俄帝國在歐洲威名赫赫,擁有令各國懼怕的實力。黑山公國統治者深知“大樹底下好乘涼”,於是早早就投靠沙俄,於1711年正式結盟。在“俄土戰爭”中,黑山發現奧斯曼帝國已經日薄西山,於是趁機宣戰,奪得大片土地。對於這個識時務的小弟,沙俄在戰後大手一揮,送給它長達四十餘公里的海岸線。黑山人對於這樣天大的恩情,一直牢記於心,想著找個機會報答一下。當然,沙俄作為領土及人口都是黑山數千倍的大國,基本不會有什麼地方需要後者幫忙的,因此黑山遲遲無法完成心願。直到公元1904年,機會終於來了。

歐洲小國人口僅60萬,卻保持對日宣戰上百年,實情令人唏噓感慨

▲“日俄戰爭”場景繪畫

這一年是清光緒三十年,沙俄與日本因為爭奪東北地區的利益而爆發“日俄戰爭”。開戰伊始,沙俄全然瞧不上日本這個後起之秀,結果悶頭吃了個大虧,在戰場上漸顯頹勢。黑山大公尼古拉一世覺得報恩的機會來了,二話不說就對日本正式宣戰。至於是否派遣軍隊前往參戰,黑山人自己也考慮過,主要當時只有陸軍,要是跨越大半個歐亞大陸去東北打仗,恐怕這些士兵還沒走到目的地,仗就早都打完了。況且日俄雙方的武器裝備遠遠不是黑山所能比的,即使到了也只是幫倒忙。最終,黑山選擇以另一種方式來支援,那就是在國內招募大量青年,然後送到俄國與沙俄海軍一同出征。

歐洲小國人口僅60萬,卻保持對日宣戰上百年,實情令人唏噓感慨

▲尼古拉一世舊照

雖然日俄兩國在公元1905年就結束了軍事行動,不過兩國之間的戰爭狀態卻是在1907年才正式結束的,而且這還是英美法等國調解斡旋的結果。在簽訂和約的過程中,所有人都忘記了還有黑山這個參戰國,因此黑山就陷入了一種十分尷尬的局面——參加了“日俄戰爭”卻一直沒有簽署停戰協議,所以在法理上該國一直處於對日戰爭狀態。

歐洲小國人口僅60萬,卻保持對日宣戰上百年,實情令人唏噓感慨

▲黑山議會大樓遠眺

此後由於時局變化,黑山王國(黑山大公尼古拉尼古拉一世於公元1910年稱王)先後被奧匈帝國、塞爾維亞、意大利佔領吞併,二戰結束後又作為南斯拉夫聯邦加盟共和國之一。直到2006年5月,黑山正式從塞爾維亞獨立出來後,人們才有空整理“前朝”檔案資料,這才發現這麼102年的時間裡一直在與黑山交戰。於是在通過塞爾維亞聯繫日本方面後,雙方才徹底終結了這場戰爭。誰也想不到,這麼一個蕞爾小國竟然對日宣戰百餘年,真是令人唏噓感慨。

參考文獻:

《列國志:黑山》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歡迎加入世界史愛好者同盟,增長見識、開拓眼界、積累談資、結交知己、收穫友情。子淵在這裡與你不見不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