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網拆除!常州滆湖不再有“隔”,重現萬頃碧波

滆湖 常州 畜牧業 環境汙染 環境保護 太湖 浩瀚 江蘇政風熱線 2019-05-16

5月的滆湖碧波盪漾,一望無際。沿湖的攬月灣、滆湖低碳公園成了常州人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很難想象,這片浩瀚的水面上,曾經密密麻麻豎滿了圍網。

圍網拆除!常州滆湖不再有“隔”,重現萬頃碧波

滆湖位於太湖上游,是太湖重要的生態屏障,常州人又稱之為“西太湖”,滆湖還是重要的備用水源地,關係著常州市武進區百萬居民飲水安全。然而,長期以來漁民的粗放養殖讓滆湖水不堪重負,這也成為去年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交辦事項。

滆湖圍網養殖歷史久遠,2004年最高峰時,圍網養殖面積曾達到6萬多畝,長期高密度養殖,導致滆湖水質不斷惡化。2004年起,武進區逐步推進圍網拆除工作,涉及拆除面積達67200畝,總投資近5億元。今年3月底,滆湖武進範圍圍網及沉船清理工作全部完成,最後的334戶圍網養殖戶和196戶捕撈戶離水上岸。這標誌著中央環保督察交辦任務全面完成,同時也宣告滆湖不再有“隔”,重現萬頃碧波。

漁民上岸後生活如何保障?武進區牛塘鎮塘口村黨總支書記王建強說,年輕的漁民上岸後都已經實現再就業,年齡稍大的漁民則由村委統一安排做一些計件制的零活。同時,政府為所有離水上岸的漁民,對照失地農民保障來辦理,共保障680多人。

如果說拆除圍網,掃除水體直接汙染是一種“治標”的話,那麼,切實加強環境監管,保障入湖水質達標,才是確保綠水常在的“根本”。

武進區生態辦主任周建江說,近年來,武進生態環境部門強化環境監管,大力打擊環境違法行為,有效控制入滆湖的氮、磷汙染,確保滆湖水質達標。目前,滆湖備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及二級保護區範圍內,已無工業企業存在。同時,武進區加大滆湖流域環境汙染基礎設施的建設,比如加大管網建設,對汙水廠擴容與提標改造等。通過一系列的舉措,確保還老百姓一個碧波盪漾的滆湖。(許海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