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崗房價比5年前低千元:部分房企退出東北 商品房市場逐年萎縮


鶴崗房價比5年前低千元:部分房企退出東北 商品房市場逐年萎縮

來源:財聯社

作者:李潔

位於黑龍江的四線城市鶴崗因幾萬元一套的“白菜價”房源,日前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儘管隨後當地政府表示“白菜價”的房源不是普遍現象,但近幾年鶴崗樓市較低迷是不爭的事實。

“鶴崗房價發生比較明顯變化是2013年到2014年,這個是歷史房價峰值,比目前每平方米均價高出1000元左右。”鶴崗市住建局房產監察科副科長肖玉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說。

鶴崗於2011年被正式列入全國第三批資源枯竭型城市。根據住建部公佈的歷年城鄉建設統計年鑑,鶴崗市城區常住人口在近幾年處於持續下滑狀態,而人口密度也隨之不斷下降。

業內人士認為,鶴崗只是東北資源枯竭型城市的一個縮影。

“資源枯竭型城市面臨發展困境,人口流出態勢難以逆轉。鶴崗以往的煤礦生產基地當下面臨經濟轉型困境;近幾年常住人口持續淨流出,而經濟發展的疲軟,更是使其對人才的吸引力每況愈下。在失去了人口與經濟這兩大基本支撐後,樓市的衰敗自然不可避免,而當地房地產市場也將持續縮量。”東北證券分析師張雲凱表示。

“商品房市場逐年萎縮”

據瞭解,鶴崗當地確實存在超低價房源,但這種房源大多為棚改安置房,而非通常意義的商品房,這種低價房源品質較低且目前無法辦理房產證。

鶴崗市相關部門也迴應稱,低價房只是個別現象,當地樓市供需平衡,房價較為穩定。

根據中介網站掛牌二手房信息,目前鶴崗市掛牌二手商品房價格區間在 1500-3000 元/平方米。

肖玉則對央視表示,“(鶴崗)2016年到2018年商品房均價維持在3000元/平米左右。像好一些的小區,均價在3000元/平米以上,而偏遠一些的小區,可能在2000元/平米以下。”

對此,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指出,鶴崗房價看似便宜,其實也不便宜。當地產業發展機會不多,收入水平也不高,若是從房價收入比等角度看,不見得很低。

數據顯示,2017年鶴崗市商品房住宅銷售金額為3.3億元,銷售面積僅為11.59萬平方米。東北證券研究報告稱,“近幾年鶴崗市商品房市場規模處於逐年萎縮的過程中。”“從商品房數據來看,鶴崗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積逐年下降,價格則保持平穩,但目前在售項目去化情況大多堪憂,市場表現缺乏活力。在過去一輪的房地產上行週期中,鶴崗市房地產市場無論從量或是價來看都未受刺激,反而隨常住人口流出而逐步萎縮。”張雲凱分析。

根據住建部公佈的城鄉建設統計年鑑,東北證券篩選了 2014-2017年期間城區常住人口下降且人口密度同步下降的城市,共計18座,其中14座城市位於東北三省,且大多為資源依賴型城市,典型的如大慶市的石油產業以及鶴崗市的煤炭產業。

張雲凱認為,人口的不斷流失,不僅使得城市經濟發展遭遇困境,同時也令樓市一蹶不振,而大量棚改安置房更是導致原本脆弱的供需關係進一步失衡。

鶴崗市發佈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3年至2018年,鶴崗大力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共計建設11萬套住房。

“對於此類城市,應該積極培育新產業,必要時候也需要研究人口迴流、高鐵開通等因素,這樣才可以形成更好的購房條件。”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告訴財聯社記者。

部分房企在東北虧損

東北證券在研究報告中亦稱,東北資源依賴型城市較多,與鶴崗市相比,人口流出問題更為嚴峻的大慶市商品房市場表現出同樣的疲態,近幾年成交面積逐年降低,2017 年成交111萬平方米,近五年年均複合增速為-24%;銷售均價則徘徊在 4500 元/平方米左右。

事實上,中大型房企對於東北樓市持謹慎態度,部分企業已退出東北三四線城市,其在東北區域的營收在整體業績佔比也逐漸縮小,而房企新增項目主要集中在瀋陽、哈爾濱等省會城市。

其中綠地集團最為明顯,綠地自2016年在東北區域便開始虧損,2017年東北地區房地產項目曾陸續出現停工現象,直到2018年在東北區域仍未恢復盈利。

年報顯示,綠地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615億元,同比增長7.30%,毛利率提升為27.01%。但縱觀其東北區域的營業收入依舊處於下降階段,營收為52.26億元,同比上年減19.27%,毛利率為-0.54%。

與此同時,萬科也對其位於東北的兩個項目進行了計提存貨跌價準備。2018年萬科項目存貨跌價準備為23.1億元,其中在東北兩城跌價準備共計4.34億元,分別為大連海港城年末跌價準備餘額3.53億元,撫順金域藍灣0.81億元。

“計提損失具體要看每一個項目的位置以及價格,但因為東北這幾年的房地產市場不太好,計提也很正常。”陽光城集團執行副總裁吳建斌告訴財聯社記者。

他進一步表示,東北樓市經過這幾年的調整,最近在慢慢回暖,特別是瀋陽、大連、哈爾濱等城市,但是上漲幅度與其他一些非東北城市是無法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