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疲勞好萊塢

文 | 劉彥希

編輯 | 師燁東


上週五,備受期待的DC新作《雷霆沙贊!》上映,首日排片佔比達到了33.9%,位居當日第一,沒想到上映第一天就被排片少於它的《反貪風暴4》反超,並且隨後單日票房也一直落後於後者。而更出乎意料的是,《雷霆沙贊》在上映第5天的時候,甚至被已經上映一週的印度小成本電影《調音師》反超。截至昨日,《雷霆》單日票房僅剩727萬,貓眼預測其最終票房只有3億出頭,好不容易靠《海王》在中國扳回一局的DC,看起來再度失勢。


審美疲勞好萊塢


《雷霆沙贊!》上映一天被《反貪風暴4》反超

不止是DC,漫威的日子也太好過。3月上映的《驚奇隊長》本以為能在檔期內所向披靡,哪知上映第8天單日票房就被豆瓣評分還不足5分的臺灣愛情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逆襲,後者以3000萬成本在國內斬獲9.46億票房,而《驚奇隊長》最終票房也僅10億出頭。


審美疲勞好萊塢


被國產片反超的《驚奇隊長》和《雷霆沙贊!》

實際上,這兩年來,好萊塢大片已經很難像過去一樣輕鬆碾壓國產片,過去動輒在全國年度票房前五中佔據三席甚至首位的時光也已經一去不復返,不少好萊塢大片甚至開始被同檔期名不見經傳的國產片反超。

毒眸梳理髮現,在中國的電影市場裡,好萊塢大片從萬人矚目到動輒被逆襲,也僅用了短短几年時間。近兩年國內電影市場陷入了波動,無論是對好萊塢大片,還是進口批片,引進內地的條件越來越寬鬆,進口片總體數量也越來越多;但是反觀中國觀眾,對於好萊塢大片似乎也越來越審美疲勞,今年除了《復仇者聯盟4》,似乎看不到其他好萊塢大片有在國內成為大爆款的氣質。在今年爆款國產電影缺乏的情況下,好萊塢還能救市嗎?

審美疲勞好萊塢

好萊塢:從所向披靡到屢被逆襲

自1994年國內引進分賬片以來,好萊塢大片在內地已經走過了25年。千禧年前,“大片”一詞對國內觀眾來說,只屬於好萊塢。

1998年,《泰坦尼克號》一經引進就火爆全國,滿大街都是電影的明信片、貼紙、磁帶和撲克牌,當時的觀眾可能排數小時的隊才能買到一週甚至是10天以後的場次。這部劃時代的大片在國內以3.6億票房登頂,約佔全年總票房的三分之一,是好萊塢在中國的最高光時刻,在此之後的十年都沒有任何影片能望其項背。2001年,《珍珠港》又一次展現了好萊塢大片的吸金能力,以1.05億票房登頂,當年排在第二位的《大腕》票房還不足其一半。


審美疲勞好萊塢

《泰坦尼克號》一度火爆全國

2002年,《英雄》上映斬獲2.5億票房,成為當年票房冠軍。在當年的票房前五中,剩下的影片全是好萊塢大片。《英雄》被視為中國第一部商業大片,讓國內的創作者看到了國產大片的票房前景。之後的十年,日漸崛起的國產大片也逐漸開始跟好萊塢大片分庭抗禮,但是在很多好萊塢大片出現的檔期,票房榜的首位依然落不到國產片身上。在此情況下,甚至出現了未成文的暑期檔“國產電影保護月”。

2010年,《阿凡達》以13.5億票房成為國內首部票房破10億人民幣的電影,當年排在第2位的《唐山大地震》票房也僅有其一半。《阿凡達》以劃時代的3D技術開啟了好萊塢的視效大片年代,讓國內的觀眾意識到中美電影工業上的差距,也開啟了一段屬於好萊塢大片在國內的黃金年代。


審美疲勞好萊塢

《阿凡達》以劃時代的3D技術開啟了好萊塢的視效大片年代

跨過2010年,國內電影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國內銀幕數飛增,票房和觀影人次都開始指數級增長。好萊塢憑藉其領先全球的視效技術和簡單的股市套路依然能在國內保持優勢,在2015年之前,好萊塢的《變形金剛》系列、《速度與激情》系列和“漫威”系列仍是國內觀眾的頭號寵兒,這些IP每年都可以輕鬆拿到國內全年票房的一二名。

不過,觀影人次飛增的同時,市場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2014年是好萊塢大片在國內揚眉吐氣的最後一年,《變形金剛4》憑藉19.77億的票房高居當年榜首,遠超第二位《心花路放》11.7億票房8億之多。2014年之後,藉著互聯網的東風,大量票補和低票價讓電影市場迅速下沉,三四五線城市新觀眾大量湧現。


審美疲勞好萊塢

《變形金剛4》


自2015年起,好萊塢電影再也沒有在中國摘得過年度票房桂冠,而國產片則在2015至今的五年間突飛猛進,國內歷史票房總榜上前6位全部都是產自這幾年的國產電影。在《流浪地球》和《戰狼2》分別突破40億、50億的時候,目前在國內歷史票房最高的好萊塢大片《速度與激情8》(2017)僅以26.7億排在票房總榜第7位。

從影片的單日票房來看,也能發現好萊塢這五年來相比國產電影的逐步失勢。2015年《速度與激情7》和《復仇者聯盟2》這樣的頭部好萊塢大片,均能在兩週內保持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到了2016年,《魔獸》和《美國隊長3》50%以上的市場份額都僅僅維持了10天,最終票房也只有14.7億和12.4億。除此之外,本來預期頗佳的IP大作《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和《X戰警:天啟》當年票房分別只有8.2億和8億,連2016年票房前十都沒能進入。當年在好萊塢電影中票房排在第一位的《瘋狂動物城》(15.3億),也不再是一貫的好萊塢IP系列片,而此時國產片的票房記錄已經達到了33億。

2017年,國產電影在單片上的領先優勢進一步加大。雖然《速度與激情8》以26.7億打破進口片的票房紀錄,但沒想到三個月後《戰狼2》橫空出世,最終用56.8億的成績遠遠將其拋在身後。歷來在國內橫行其道的“變形金剛”系列也在這一年遭遇了滑鐵盧,不僅口碑撲街,最終也只以15.5億票房屈居第6,不敵《羞羞的鐵拳》和《功夫瑜伽》這樣的接地氣小成本國產喜劇,最終TOP5裡只剩《速激8》一顆獨苗。


審美疲勞好萊塢

2015-2017票房TOP10

2018年則出現了不少好萊塢大片被國產小成本電影趕超的現象。全年票房TOP5中好萊塢只有一部《復仇者聯盟3》以23.9億票房居於末位,排在TOP10內的4部好萊塢大片中,只有《海王》憑藉高口碑維持了長線的市場佔比優勢。其中《復聯3》和《毒液:致命守護者》分別在上映10天左右單日票房就被國產小成本電影《超時空同居》和《無名之輩》反超。

2019年好萊塢影片的表現更是慘淡,《大黃蜂》和《驚奇隊長》10億出頭,《阿麗塔》也遠不及預期,僅有8.9億票房,《雷霆沙贊!》和《小飛象》更是在票房榜上跌落得遠不見蹤影,還不及同期國產片《老師·好》;唯獨今年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非IP電影《綠皮書》獲得4.7億票房,居於Q1票房第10位,但其和“好萊塢大片”的概念也相去甚遠。

審美疲勞好萊塢

審美疲勞,錯過“小鎮青年”紅利

從這二十年來的整體趨勢看,好萊塢IP大片在國內市場的光環已逐漸消失,這幾年眾多國產片躍過30億大關,好萊塢電影卻難在這龐大的市場上與國產片平分秋色,大製作影片票房越來越不及預期。毫無疑問,首要原因是觀眾已經開始出現審美疲勞。

近十年來,好萊塢原創電影越來越少,幾乎成了IP系列片生產機,缺乏創意是這些年觀眾不滿好萊塢的重要原因——只要有奇觀有特效就有觀眾買賬的時代在中國已經過去了。


回看《變形金剛5》一類的好萊塢大片在中國的滑鐵盧,“只有特效,沒有內容,千篇一律”成了觀眾攻擊的重點。今年的《阿麗塔》也是其中典型,雖然有著“三萬臺電腦、八百位技術人員、4.32億小時的渲染時間”的頂尖技術加持,但因劇情老套,在豆瓣上也僅有7.6分評分,最終票房也不及預期。

隨著電影市場的深入,國內觀眾的審美迭代也在加快,光有特效轟炸如今已經不再奏效,高口碑的走心之作反而能有機會逆襲,《瘋狂動物城》、印度的《摔跤吧!爸爸》以及中國的《我不是藥神》都是例證。


審美疲勞好萊塢

《瘋狂動物城》


相比於觀眾看膩特效、開始看重影片的故事內容,更重要的因素是,在國產電影突飛猛進之時,好萊塢卻沒能抓住這幾年國內新開闢的市場——三四五線城市。2012-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從165.63億漲至606.97億,觀影人次從4.6億增到17.2億,漲幅都接近四倍,而在這龐大的增量當中,一線以下城市貢獻巨大。

但是遠在大洋彼岸的好萊塢似乎並沒有及時地捕獲到這一變化。好萊塢在華的光輝歲月裡,很多影片幾乎不怎麼做宣發就能賺到盆滿缽滿,但國內的電影市場迅速崛起之後,也很難看到傲慢的好萊塢想要做好宣發下沉的工作。

這兩年來,不少好萊塢大片在國內的宣發工作都被批評“太過刻板、不接地氣”,經常就是找媒體寫一些宣傳文,找本地歌手合作主題曲,幾乎都是一些不費力氣的機械宣發,甚至還有不少好萊塢電影幾乎全靠粉絲搞“自來水”宣傳。當然,進口片在國內定檔較晚也是好萊塢宣發活動不佳的一個重要外因。

宣發下沉不到位的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三四五線觀眾對好萊塢的接受度。毒眸觀察了從2015-2019年的數據發現,三四五線城市觀眾這一新晉市場主力對進口片的興趣遠比不上國產片,而且差距還在幾年內不斷拉大。在國產片方面,2015-2016年,三四五線城市觀眾佔了總人次的32%左右,2017-2019年則大幅上升到43.2%左右;而在進口片方面,2015-2016年,他們僅佔總觀影人次的25.2%左右,2017-2019年雖然微增至31.2%,但是“小鎮青年”對國產片和進口片喜好的差距從7.2%上升到12%。


審美疲勞好萊塢

2017-2019三四五線城市佔國產片總人次比


對比好萊塢頭部電影在國內的表現,《速度與激情8》三線及以下票房佔比僅30.7%,《復仇者聯盟3》則更低,只有28.9%。今年這個情況依然存在甚至還在持續走低,《大黃蜂》三四五線城市票房僅佔30.4%,《阿麗塔》27.5%,《驚奇隊長》僅有26.6%,而在今年以來的總票房中,三四五線城市的觀眾貢獻了37.3%。

顯然,相比動輒需要補系列前作的好萊塢舶來品,新晉的三四五線電影觀眾更喜歡接地氣的國產片。國產爆款電影《戰狼2》足夠下沉且帶動了大量增量人群觀眾而輕鬆坐穩國內歷史票房第1的寶座,《前任3》和《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這樣的票房黑馬更是由三四五線觀眾作為主力而實現逆襲。

眼見單片票房差距越來越大,好萊塢也試圖利用宣發觸及下沉的市場,不過經驗的缺乏使得他們有時候反而會適得其反。去年《復聯3》的宣發便請來了陳奕迅這樣國民度極高的明星為《復聯3》站臺,甚至搶佔了鋼鐵俠的C位,這又引來了漫威粉絲的不滿,一時間爭議橫飛。宣發如何有效下沉將會是好萊塢接下來重要的功課,像過去那樣“零宣發”上映,對很多中等體量的好萊塢電影來說,可能會意味著極低的票房。


審美疲勞好萊塢

爭議很大的“漫威十週年”


除此之外,好萊塢當下也在嘗試解決系列大片審美疲勞的問題,比如在IP電影裡進行類型片創新,把《金剛狼3》打造成公路片;還比如在小眾類型片中樹立新IP,像“招魂”宇宙和《小丑回魂》系列的恐怖片就是好萊塢的新嘗試。至於如何解決中國市場的審美疲勞,光靠過去那樣在電影里加幾個中國明星恐怕不太奏效。


審美疲勞好萊塢

不要指望好萊塢救市場

好萊塢跟中國市場往來的這些年間,既有合作,也有博弈。如今好萊塢在中國面臨瓶頸,對於需要彼此的雙方來說,都有各自的憂慮。

好萊塢方面,北美市場已經飽和,好萊塢需要新的票房市場,好不容易在初期趕上了中國市場飛速發展的順風車,結果沒幾年就面臨被中國本土電影打敗的困境;中國市場方面,因2016年來票房增長減緩,國內也越來越放寬進口片的引進,但無論是好萊塢大片還是批片,似乎都難以讓人看到太多的量能。

自2009年票房達到106億美元開始,北美的年度總票房市場增幅便非常緩慢,2012-2018七年來,北美票房市場僅實現10億美元的微增(從108億美元到118億美元),觀影人次也一直在13億左右,幾乎沒有變化。在這樣的情況下,突破海外票房市場對好萊塢來說相當重要。2012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票倉,2012-2018年同期,中國票房從25.5億美元漲到90億美元,跟北美市場的差距縮減至28億美元,2018年第一季度票房甚至實現了首次趕超北美。


審美疲勞好萊塢

2012-2018年中國與北美票房對比(億美元)

好萊塢和中國市場以分賬形式的合作始於1994年,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O之後,引進分賬大票的數量由原來的每年10部增加至20部。2012年,引進分賬片的數額從20部增至34部;同時,引進大片在中國的分賬比例從13%提升至25%。除了分賬片,中美雙方亦不斷在批片上博弈,2015年之後,批片在國內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


審美疲勞好萊塢

2013年來中國投資的歷年全球票房TOP100好萊塢電影

而為了吸引中國的電影觀眾,過去幾年經常推遲一兩週甚至一兩個月上映的好萊塢大片,現在也經常同步甚至提前上映。去年的《海王》在中國就提前北美兩週上映,而今年漫威宇宙英雄第一階段的大結局影片《復仇者聯盟4》同樣比北美提前兩天上映,這甚至引來了大批北美粉絲的不滿,不少人都在推特上問起“去中國的機票要多少錢”,還有人直言嫉妒中國觀眾。

好萊塢對中國市場需求越來越迫切的同時,國內市場也開始需要進口品來推動大盤的增長。在票房結束高增長的2016年,批片數量打破以往30部的慣例,達到了50部左右的數據,而後兩年批片總量更是一路上漲,並且在其中產生了《摔跤吧!爸爸》這樣的爆款影片。


審美疲勞好萊塢

《摔跤吧!爸爸》

2018年,國內票房市場也並不穩定,暑期檔後票房開始走低,很多好萊塢影片都加速審核引進。比如11月上映的《毒液》,成功挽救了11月的總體票房,而R級片《死侍2》更是在今年初上映,要知道一向走黃暴風格的《死侍》當年完全被排擠在了中國市場之外。

今年第一季度市場形勢依然不妙,票房僅有186.18億,比去年同期縮水16億,跌幅8%;觀影人次僅有4.8億,同比減少8000萬,跌幅達14.3%。再加上今年可以預見的國產爆款影片較少,因此今年可能會湧現出更多的進口影片,包括同步上映的好萊塢影片也可能更多,“保護月”甚至也有可能在今年不復存在。

但是按照目前的情形來看,今年的好萊塢大片中,除了《復仇者聯盟4》,並沒有可能有大的爆款出現,而《復聯4》的票房可能也就是在30億左右的級別。進口片能否推動大盤繼續增長,還得打個問號。對於當今利益彼此相關的中美雙方而言,都需要尋找破除增長瓶頸的方法。


審美疲勞好萊塢


審美疲勞好萊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