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論晉:因佛教聖地五臺山才改名的五臺縣,為何隋之前不改呢?

漢朝 五臺山 佛教 北魏 談古論晉 談古論晉 2017-10-31

五臺山,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被稱之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

山西五臺縣的縣名,也是因為大名鼎鼎的五臺山而得名。

那五臺山的山名是自古有之,還是後來才改的呢?

談古論晉:因佛教聖地五臺山才改名的五臺縣,為何隋之前不改呢?

先說大名鼎鼎的佛教聖地五臺山。

五臺山坐落於五臺縣境內,離縣城東北70公里。關於五臺山最早的文字記錄是《仙經》所載:“五臺山,名為紫府,常有紫氣,仙人居之。”

《仙經》據傳說是三國著名道人左慈所著,卻已經失傳很久。

怎能知道這本書的存在?

後世許多道家典籍都引載此書中內容。比如晉東晉葛洪的《抱朴子·辨問》中:“仙經以為,諸得仙者,皆其受命偶值神仙之氣......”還有呂洞賓的七絕詩中:“仙經已讀三千卷,古法曾持十二科。”

因為誰也沒有見過這本“亡佚已久”的道家重要典籍,左慈有沒有寫著本書還真成了問題。

是後世託其名而杜撰?

後來《仙經》成為道教文獻的泛稱,關於五臺山名字的這句話又成了出自《道經》,不僅叫做紫府山,山上還建有紫府廟。當時是道家所居住,不然哪來“仙人居之”?

《清涼山志》記載,此山原名五峰山,夏酷熱冬嚴寒,因文殊菩薩來此使用神通,遂變成清涼聖地,所以故名清涼山。

那又何時改成五臺山的呢?

談古論晉:因佛教聖地五臺山才改名的五臺縣,為何隋之前不改呢?

《清涼志》載:“漢明帝時,摩騰西至,以慧眼觀清涼山乃文書化宇,中有阿育王所置佛舍利塔......奏帝建寺,額曰大孚靈鷲寺......帝以始信佛化,故以名焉。”

《清涼志》為明萬曆五臺山獅子窩鎮澄所著。鎮澄此說法源自唐代高僧宣律師《集神州塔寺三寶感通錄》。

《佛說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記載:“......有國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五頂,文殊童子游行居住,為諸眾生於中說法”

《華嚴經》載:“東北方有菩薩住處名清涼山,過去諸菩薩常於中住,彼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有一萬菩薩眷屬,常為說法。”

佛經為佛弟子所作,似乎年代更為久遠,但無法確定具體年限。但《清涼志》說的很清楚,東漢永平年間就開始建寺,是“白馬託經”的迦攝摩騰請求敕建,當時雖叫清涼山而已,但已為皇家敕建之佛教聖地。

但是,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載:“五臺山五巒巍然,故曰五臺。晉永嘉三年,雁門郡人五百餘家避亂入此山,見山中人為先驅,因而不返。”

似乎和《清涼志》有悖啊。

在北魏年間就有五臺山之名了,但卻並非佛教聖地。如果真有敕建佛寺,酈道元怎能不記載呢?

談古論晉:因佛教聖地五臺山才改名的五臺縣,為何隋之前不改呢?

清光緒《五臺縣志》載:“五臺之名,北齊始見於史,而酈注水經實在其先。今本經注滹沱水一卷久佚,太平御覽及寰宇記引有此文。”

看來,光緒縣誌還是力挺酈道元的《水經注》。《水經注》所寫的今臺懷鎮的先驅為“雁門郡人”因西晉永嘉之亂,進山避亂“因而不返”。

也就是說北魏年間,五臺山還不是很有名,所以縣名還是“驢夷”。

難道《清涼志》記錄的不對嗎?

唐釋慧祥編著《清涼傳》,又稱《古清涼傳》。記載為:“大孚圖寺,本元魏文帝所立。”“清涼寺,孝文帝所立。”

這直接把五臺山開山第一寺顯通寺從東漢年間拉回北魏年間了。似乎間接說明在北魏孝文帝改五臺縣名字為“驢夷”之時,五臺山的確還沒有啥名氣。也就沒有改成“五臺”了。

再看清光緒《五臺縣志》:“清涼山志為好事者所立之名......”

原來《清涼山志》是“好事者”所立。

清代顧炎武《五臺山記》載:“五臺在漢為慮擄縣,而山之名始見於齊。其佛寺之建,當在後魏之時。”“而彼教之人,以為攝摩騰白天竺來,即居是山。不知漢孝明圖像之清涼臺,在洛陽而不在此也。”

談古論晉:因佛教聖地五臺山才改名的五臺縣,為何隋之前不改呢?

看來,又是此“清涼”非彼“清涼”了。洛陽白馬寺的清涼臺,當成清涼五臺山了。

北魏時期,尤其是北魏末期:“寺三萬所,僧尼二百萬人”。但是當時五臺山最著名的大孚靈鷲寺僅僅“東西二堂”,山腳下的佛光寺也才“佛堂三間,僧室十餘間。”

只能說當時的五臺山,還真的是不怎麼有名。

在隋文帝楊堅統一全國後,下詔道:“朕歸依三寶,重興聖教......宜請沙門三十人,能解佛法,堪宣遵者,各帶待者散官,分道送舍利於諸州起塔。盡卅位現有高僧為朕及所有人民幽顯生靈,七日行道,當地的官員,刺史以下,放假七日,停止常務,專知建塔之事......”

短短十幾年期間,隋朝修建寺塔5000多所,佛像數萬,重修無計。出家的僧尼高達五十餘萬,隋文帝被稱之大行菩薩國王,獨孤氏被譽為妙善菩薩,連滿朝文武都擁有自己的佛號.....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五臺山的佛教立即興盛起來。名氣大振,因為五臺山的原因,把“驢夷”縣才改成了五臺縣。

等到了唐代,佛教更是被受推崇,文殊菩薩更是為佛教教徒所尊崇,且規定,全國所有寺院的齋堂,必須供奉文殊菩薩像。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五臺山被視為佛教聖地,空前隆盛,成為聖地形成的一個標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