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發明了漢代女人不穿的一樣東西,他能當皇帝也有此物的影響力

漢朝 王莽 漢書 美女 路生 2017-06-07

穿越人王莽為節約布料,讓自己老婆短裙,使當時的漢朝人震驚不小。

《漢書·王莽傳》:“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問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布蔽膝。見之者以為僮使,問知其夫人,皆驚。”意思是,王莽的母親病了,公卿列侯派夫人去探望,王莽的妻子來迎接,衣裳長不及地,裙子都是布做的,只到膝部。看見的人以為是傭人,一問才知是他的夫人,都很吃驚。這是我國古籍中對“短裙”為數不多的記載之一,也可算作是王莽的另一“新發明”。

王莽發明了漢代女人不穿的一樣東西,他能當皇帝也有此物的影響力

小人書上的王莽

《周易·繫辭下》有中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衣裳制是華夏文明中服飾禮儀規格最高的形式。最早的時候,人們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叫裳(《毛傳》:“上曰衣,下曰裳。”),是不分男女的。裳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裙子(“裳”字也寫作“常”。《說文》:“常,下帬也。”“帬”是裙的古體字。)。

胡服騎射時,趙武靈王為強化本國軍隊,在中原地區首先採取胡服作為戎裝。這才有了我們今天所說的褲子的概念。袁傑英《中國古代服飾史》:“漢代女子勞動時喜歡上著斷襦,下著長裙,敝屣上面裝飾腰帶長垂;漢代男子勞動時上著斷襦,下著犢鼻褲,並在衣外圍罩布裙,這種裝束士農工商皆可穿著。”斷襦即是短衣,用裙分開的上衣。

在這裡,人們看不到短裙的概念,即是當時人們穿的都是“長裙”,長度要蓋住鞋子。除此之外,漢代女子一正式場合還要穿“禮服”的,而且有嚴格的等級規定。這種“禮服”叫深衣,把衣、裳連在一起包住身子,雖分開裁剪,但上下縫合,因“被體深邃”而得名。通俗地說,即有點像今天的連衣裙。

這種“禮服”是要及地的,要拖在地上。王莽在那個年代裡就讓自己的老婆穿“短裙”,雖未有時尚之概念,但其大膽超前程度可想而知。

王莽發明了漢代女人不穿的一樣東西,他能當皇帝也有此物的影響力

漢代深衣

王莽為什麼要這麼做?這就要說到他這個人。

讓老婆穿短裙時,王莽只有38歲,但那時的他已經是大司馬(專司武職的最高長官,類似於“總司令”),並開始輔佐朝政。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最有為也最年輕的高級幹部。雖說,王莽的姑姑是漢元帝的皇后、漢成帝的生母王政君,他的家族先後有九個人封過侯、五個人做過大司馬,但他個人的家境並不好。父親去世早,沒輪著封侯,他甚至有些“貧孤”。

在這種家境中長大的王莽想要被人重視,當然需要非常的手段。沒有人告訴王莽怎麼辦,而他的那些叔伯兄弟們都是將軍、侯爺的兒子,也都趁著父輩有權勢,生活奢侈糜爛,相互以車馬高大、歌妓多才、姬妾漂亮、遊戲新穎誇耀攀比。王莽決定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做起,以博取名聲,得到人們的認可。

《漢書·王莽傳》:“莽獨孤貧,因折節為恭儉。受《禮經》,師事沛郡陳參,勤身博學,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養孤兄子,行甚敕備。又外交英俊,內事諸父,曲有禮意。陽朔中,世父大將軍鳳病,莽侍疾,親嘗藥,亂首垢面,不解衣帶連月。鳳且死,以託太后及帝,拜為黃門郎,遷射聲校尉。”

意思是:王莽孤苦貧困,因而屈節事人,恭敬節儉。拜沛郡陳參為師,學習《禮經》,勤奮博學,穿著如同儒生。他侍奉母親及寡嫂,撫養哥哥的孤兒,行為檢束端正;王莽又在外結交英俊之士,在內侍奉叔伯,禮貌周到、殷勤。陽朔年間,伯父大將軍王鳳患病,王莽侍奉他,親嘗湯藥,蓬首垢面,幾個月未曾脫衣睡覺。王鳳臨死時託請太后和皇帝拜王莽為黃門郎,不久升為射聲校尉。

王莽發明了漢代女人不穿的一樣東西,他能當皇帝也有此物的影響力

現代漢服美女

王莽就這樣博得了自己進入政界的門票,當時有很多社會上流、高官都為他說話,就連皇帝都認為他是賢才。但王莽並沒有因此而停歇,地位越是尊貴,他就越謙恭。收留贍養名士、結交將相卿大夫,王莽的家裡不留一分多餘的錢財。雖然,史書裡說王莽這是裝出來的,“敢為激發之行,處之不慚恧”,即敢於做出矯揉造作的行為,而且處之泰然,一點都不慚愧,但這確實讓他獲得了廣泛的人脈與眾多的支持者。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王莽不但有心栽開了這花、還有心插活了柳。讓老婆短裙這事兒雖說是栽花插柳過程中的一個小曲目,但同樣助長了他的好名聲,都是他後來成為新朝皇帝的堅強而有力的鋪墊。而從今天的角度看來,短裙之美不僅在於節約布料,更重要的是它讓廣大女性向這個世界進一步展示自我之美的同時,清涼一夏。

都說短褲是近現代之物,而王莽早在兩千年前就讓自己的妻子將其穿於大庭廣眾之下。從這個意義上說,今天的女性都應該感謝他。而漢代的確沒有短裙,這也為一些人說他是穿越人提供了一種說辭。(文/路生)王莽發明了漢代女人不穿的一樣東西,他能當皇帝也有此物的影響力

現代美女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歡迎關注作者更多原創文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