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此國對一鄰國作戰慘敗!千年後,中國一地方現其殘部後裔

漢朝 考古 文物 後漢書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2017-09-18

公元前53年,古羅馬“三頭同盟”之一的克拉蘇發生了對帕提亞(古代中國稱之為安息,即今伊朗一帶)的戰爭。在對敵方環境特點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克拉蘇貿然派遣了7個軍團總共4.5萬人的兵力前往作戰。

千年前,此國對一鄰國作戰慘敗!千年後,中國一地方現其殘部後裔

在帕提亞重裝騎兵的引誘下,羅馬軍隊深入到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西部沙漠地帶。由於羅馬人既不習慣沙地作戰,又不熟悉戰場環境,所以不能組織有效的進攻和防禦,一仗下來,就有2萬多羅馬人被殺,1萬多人被俘,克拉蘇本人也戰死沙場。所幸的是,克拉蘇之子率領第一軍團所剩的6000餘人突圍成功,但突圍之後的他們卻如泥牛入海,音訊全無。

千年前,此國對一鄰國作戰慘敗!千年後,中國一地方現其殘部後裔

第一軍團的消失成了羅馬史上的一樁懸案,而這樁懸案千百年來一直困擾著中西方史學界。

20世紀後期,有人在中國的史書找到了線索。據《漢書@陳湯傳》記載:公元前36年,漢軍在與北匈奴郅支單于的軍隊作戰時,注意到單于手下有一支很奇特的僱傭軍,他們以步兵百餘人組成“夾門魚鱗陣”,土城外設置“重木城”。而這種用圓形盾牌組成魚鱗陣的進攻陣式,和在土城外修重木城的防禦手段,正是當年羅馬軍隊所獨有的作戰手段。當年陳湯等人看到這支奇特的隊伍是不是就是17年前失蹤的古羅馬第一軍團的殘部呢?

千年前,此國對一鄰國作戰慘敗!千年後,中國一地方現其殘部後裔

史書上還記載,那次戰鬥,漢軍大獲全勝,斬首1518人,活捉145人,受降1000餘人。漢軍將這些戰俘帶回了中國。與此同時,西漢河西地區的版圖上突然出現了一個名為“驪罷”的縣,還修建了驪罷城堡。這兩大事件之間似乎有著某種關聯。通過研究史籍,史學家注意到《後漢書》的一條記載:“漢初設驪罷縣,取國名為縣。”

“驪罷”正是當時中國人對羅馬的稱謂。既然是“取國名為縣”,那麼,這個新出現的縣肯定是為了安置羅馬人而設置的。

既然如此,驪罷古城具體坐落在哪裡呢?

近年來史學家考察認為驪罷古城的遺址就在甘肅永昌的者來寨,從而向世人證明“古羅馬失蹤軍團最終定居中國”這一論點,理由主要有三個。

千年前,此國對一鄰國作戰慘敗!千年後,中國一地方現其殘部後裔

第一,有墓葬為證。

甘肅永昌的者來寨這座古城儘管發現時只剩斷壁殘垣,但在其遺址中,考古人員發掘出了一處前後兩室的漢代墓葬,前室有4件完整的灰陶、陶灶和陶倉,後室遺體的頭骨旁有一撮毛髮,呈棕紅色,遺體下面有一枚紅色鈕釦。經考古論證,墓主為漢代的歐洲人。同時,據悉,當地的葬俗與眾不同,他們在安葬死者時,不論地形如何,一律頭朝西方。而這正是面向古羅馬的方向。

千年前,此國對一鄰國作戰慘敗!千年後,中國一地方現其殘部後裔

第二,有古物為證。

根據一件件出土文物,史學家位推斷得出,甘肅水昌縣的者來寨正是驪罷古城的遺址,也正是羅馬戰俘的聚居地。據悉,在者來寨鄰近的杏樹村,村民們曾挖出一根丈餘長的粗大圓木,山雨欲來風滿樓嵌有幾根一尺多長的木杆,專家認為這可能就是古羅馬軍隊構築“重木城”的器物。鄰近的河灘村則出土了寫有“招安”二字的橢圓形器物,專家認為這可能就是羅馬降軍軍帽上的頂蓋。

千年前,此國對一鄰國作戰慘敗!千年後,中國一地方現其殘部後裔

第三,有民俗為證。

者來寨的村民儘管講漢語,族系也是漢族,但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有歐洲人的相貌特徵:個子高大,藍眼睛,眼窩深陷,頭髮呈棕色,汗毛較,皮膚為深紅色。同時,當地人對牛十分崇拜,村民們在春節時都愛用發酵的麵粉做成牛頭形饃饃,俗 稱“牛鼻子”,以作祭祀之用。同時,他們喜好鬥牛,村民們特別喜歡把公牛趕到一起,想方設法讓它們角鬥,而這正是古羅馬人鬥牛的遺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