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就是個江湖,董仲舒縱橫江湖數年,不料還是被公孫弘打趴了

漢朝 公孫弘 董仲舒 漢武帝 中國歷史 月望看歷史 2018-12-04

公孫弘大器晚成,他周之姜子牙真有得一比。讓人驚奇的事還在後頭。劉徹覺得,公孫弘好像還缺了什麼。想了半天,猛然發現,漢朝自開國以來,坐上丞相位的,都是有侯爵身份的,唯獨公孫弘缺了這麼一個要命的東西。

劉徹想想,這可不得了。

學術就是個江湖,董仲舒縱橫江湖數年,不料還是被公孫弘打趴了

公孫弘沒侯爵是事小,可是皇帝面子大。我這麼一個講究排場,闊氣十足的皇帝,怎麼能讓丞相落得個寒酸命呢。

於是,劉徹就馬上想到,是不是給公孫弘封個侯,將他與歷任丞相的地位拉平呢?

漢朝的封侯規矩是很嚴格的。如果你不是劉氏親族,又沒什麼武功,拜官還可以說說,封侯這事還是免談吧。當初劉啟想封竇氏幾兄弟為侯時,丞相周亞夫死命不同意。理由就是高祖說過的白馬盟誓,外戚不姓劉,憑什麼封他們為侯呢?

後來,周亞夫下臺後,劉啟才封了竇氏幾人為侯。於是,自從文景兩父子封外戚為侯後,這也成了漢朝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凡是外戚,只要不是傻瓜笨蛋的,都可以封侯。

可人家畢竟是外戚,有關係,閒人也說不得。要想給公孫弘封侯,得找個什麼藉口呢?

這事當然難不倒劉徹。

不久,他下詔說道:“自從我登基當皇帝后,就不拘一格降人才。武將文臣,能者即上,封侯加爵,沒什麼不可以的。”

於是,劉徹打著不拘一格的大旗,很順利地封公孫弘為平津侯,食邑六百五十戶。

劉徹此舉,創造了一個神話:丞相加侯者,自公孫弘始。

學術就是個江湖,董仲舒縱橫江湖數年,不料還是被公孫弘打趴了

公孫弘當上丞相後,首先就是清除異己。而首選人物當然就是不可一世的汲黯老傢伙。

儘管汲黯在朝裡枝不深葉不茂,可就是比較難纏。所以,他必須找個同夥。於是,公孫弘馬上想到了一個人。

公孫弘想到的這個人,是老部屬張湯。

公孫弘和張湯密謀,兩人最後想到了一招狠毒之計:要想幹掉汲黯,必須借刀殺人。

嗯,就這樣幹。

兩人想好,就去見了劉徹。

公孫弘對劉徹說了這麼一句話:“長安市裡多權貴和宗室,這兩派人向來多事,不好管理。所以,必須任命一個重臣,才能壓得住他們。,汲黯老強悍,不如拜他為右內史。”

公孫弘一上書,劉徹就批准了。

不久,汲黯為右內史,治理首都治安。長安豪吏多,宗室難管,天下皆知。管理好,算他命大;治得不好,頂多給他一具以身殉職的稱號,再倒貼一副棺材得了。

真是一個殺人不見血的招啊。

公孫弘和張湯有理由相信,汲黯活不了多久了。

然而,結果呢?

汲黯不但沒有被長安權貴和宗室整死,反而吃好,睡好,身體好。

一切都是好好的。

為什麼會這樣?

汲黯不是傻瓜,他知道誰在整他,也猜得出讓他管理長安意味著什麼。你公孫弘想讓我死得快,我偏要活得比任何人好。這是對政敵莫大的打擊。

汲黯一到任上,沒過多久,本來難管的長安竟然被他整得服服帖帖,沒人敢跟汲黯拍板鬧事。

關鍵時刻,汲黯自己救了自己。

汲黯躲過公孫弘一劫,久違的董仲舒似乎苦的日子要來了。

學術就是個江湖,董仲舒縱橫江湖數年,不料還是被公孫弘打趴了

董仲舒怎麼惹上了公孫弘,這事說來話長。董仲舒不但惹上了公孫弘,甚至也跟公孫弘的死敵主父偃纏上了。這三個人互相掐架,不分你我,在我看來,問題就出現在他們的行業競爭上。

董仲舒是怎麼發家的?治《春秋》;主父偃是怎麼發跡的?亦是治《春秋》;那麼公孫弘呢?也是治《春秋》。

那麼,此三者,誰的專業更厲害呢?當然首屬董仲舒。

董仲舒三年苦練,寫出了蓋世絕學《春秋繁露》。主父偃和公孫弘,不見有專著,都是論文,其體系零散,不成體格。唯獨這個董仲舒,自成一派,天下無敵。

但是,任何武功都是有漏洞的。就是這個《春秋繁露》,讓董仲舒差點死在了主父偃的手上。

董仲舒治《春秋》時,將它與陰陽家學說結成一體,發明了一個陰陽預測學。董仲舒認為,天地一切災異,都可以在《春秋》裡找到根據。於是,董仲舒在地方上當諸侯國相時,實施這套理論,得心應手,從來沒被懷疑過。

董仲舒沒有被懷疑,那是因為在小地方幹活,人們見識短。如果真到長安城這種大地方,就有可能露餡了。

有一年,遼東高廟及長陵高園的大殿發生火災,董仲舒聽說後,又手癢翻《春秋》找陰陽論據寫了一通草稿,還沒交上去,主父偃就上門來偷了。

主父偃私下拜見董仲舒,沒想到董仲舒就將沒發表的論文,交給主父偃過目。主父偃看了後,心裡就笑了。他知道,現在是扳倒這個經學泰斗的時候了。

主父偃偷走了董仲舒的草稿,交給了劉徹。劉徹一看,又召來一個人來看。

這個人,就是董仲舒的得意弟子呂步舒。

劉徹問呂步舒,你覺得這篇論文寫得怎麼樣?

呂步舒根本不知道這文章是師傅寫的,脫口而出,吐出了一句話:“這是什麼狗屁文章,簡直是胡扯。”

劉徹一聽就怒,傳說中的經學大師竟然是個胡扯大師。於是,劉徹下詔,替我將董仲舒擒來,斬了。

但是董仲舒沒有被斬,劉徹不久又將他赦免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從此,天要打雷,地要大旱,隨它去吧。董仲舒再也不敢說《春秋》可以預測災異了。

主父偃沒搞定董仲舒,他很意外,他被公孫弘搞定了,更屬意外。董仲舒也覺得意外。仨死了一,還有倆。剩下的二人,開始撕鬥了。

公孫弘之所以要跟董仲舒掐架,責任不在公孫弘本身,而應該歸咎於老董。老董的學術水平,公孫弘是自知的,與之爭鋒,必受恥無疑。問題是,董仲舒卻坐不住,竟然主動找公孫弘掐架來了。

董仲舒認為,公孫弘的學術水平遠不如他。憑什麼他就飛昇直上,位至公卿,而自己奮鬥多年,仍然還在諸侯國奔走無門?

董仲舒背地裡常罵公孫弘無學術,做人還特無恥。罵著罵著,罵人的話就傳到了公孫弘耳裡。

有人告訴公孫弘,老董罵你溜鬚拍馬,不學無術,你看怎麼辦?

公孫弘眉頭一皺,心裡一抽。剛剛差點被主父偃整得快死,你老董現在閒不住了?

學術就是個江湖,董仲舒縱橫江湖數年,不料還是被公孫弘打趴了

想跟我掐架,那就來吧。

景帝劉啟十三個兒子當中,風格各異,心狠手辣之徒,實也不少。之前有個趙王劉彭祖,那就不用說了。凡是派與他處的中央大員,沒有一個不是栽在他手裡的。如果不是他反告主父偃,公孫弘最後那一招嘴掌功夫,根本就搞不死主父偃。

他有個兒子叫劉端,這個劉端與劉彭祖比不分上下,如果與董仲舒侍候過的江都易王劉非比,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劉彭祖之陰暗,是因為他專好此術。劉端之陰險,似乎與心理變態有關。劉端心理之所以不正常,是他有一個很讓男人見不得人的身體毛病——陽萎。

據史載,只要劉端一近女色,往往都要病數月不起。身為諸侯王,美女千千萬,眼睜睜看著她們如花似玉,口渴嘴饞,卻碰不得,這種感覺劉端連死的心都有了。

從此,劉端心態不太正常了,亂殺人,名聲越來越壞,壞到中央無人不知。

那時,漢朝三公九卿多次給劉徹上書,請以家法斬之。劉徹念他同根生,沒有批准。但是,有關部門又向劉徹請奏,既然不想誅殺劉端,至少也得懲罰一下吧。不然,一味慫恿劉端下去,天知道有朝一天會鬧出多大的事來。

劉徹想想也是,於是就削去了膠西王大半國土,以示懲處。

學術就是個江湖,董仲舒縱橫江湖數年,不料還是被公孫弘打趴了

削了膠西國後,劉徹感覺良好。劉端的心卻像被割了大半,一下子就不爽了。既然天下都以他為另類,那就另類到底吧。劉端繼續墮落,以抗拒這個墮落的命運。

接下來,劉端竟然墮落到讓人不可思議的地步:糧食爛掉,他不管;倉庫倒塌,他不理。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命令王國官吏,從此不準再向農民兄弟收租了。更更不可思議的還有,將諸侯國的警衛通通撤掉,將所有宮門都堵死,只留一小門,以方便他化裝布衣,到處溜達。

劉端之所謂溜達,不僅僅限於凡夫市井、田野山川,甚至遠竄到其他諸侯國裡。漢朝有規定,諸侯王必須待在自己的地盤上,不能越到別人國家。如果有此愛好,都被當成一種不祥之徵兆。

劉徹眼看劉端墮落,難道真的不管不問嗎?,他派人去管了。可是派出去的國相根本就管不住,這些國相不被他殺了,就是被他傷著抬走了。

劉端殺國相的辦法具體如下:凡是公正奉法的,就惡人先告狀,編輯罪行,請治之;如果實在找不到罪證的,乾脆來狠的,毒藥侍候。

只此兩招,漢朝派來的國相,沒有一個是有好日子過的。

公孫弘就是衝著劉端之整人特長,決定借劉端殺董仲舒。

於是,他請奏劉徹,說:“陛下您那個膠西王兄,一向驕橫無理,必須派個人去管管他了。舉目中央,唯有一人能擔此大任。此人,謂之董仲舒是也。”

劉徹似乎也公孫弘說得很是在理。

之前,劉徹調董仲舒去管江都易王劉非。大家都以為,老董那次肯定是有去無回。老董不知用了何手段,竟然調教得劉非聽話得很。

既然老董都能搞定江都易王劉非,劉端也不在其話下吧?劉徹決定拜老董為膠西王國相。

老董接到皇帝劉徹的命令後,就愁壞了身體。

但是思前想後,除了去上朝,沒有更好的選擇。於是,老董帶著一種視死如歸的心情,前往膠西國。

但是,你猜劉端怎麼待老董的?當他聞知老董遠來就職,他竟然一反另類之打扮,打著歡迎光臨之類的標語,人模狗樣地出門迎接老董。

太意外了!

老董不敢深想,更不願往下想。他高興得眼淚跟著鬍鬚,都要飛起來了。

這一次,劉端這不是擺陷阱,也不是設圈套,更不是作秀。他是真的老老實實地,將董仲舒當作一個神仙來供奉。

劉端對老董之所以如此虔誠,歸根到底只有一個:董仲舒名氣太大了。

不是所有的名人都能讓劉端崇拜,一個以整二千石高官為樂的人,名人算個啥呢。,劉端善待董仲舒,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數盡天下利祿之徒,唯有老董算得上一個真正的大儒。

懷著對大儒的敬畏,劉端被老董征服了。

但是,老董和劉端相處共事了一段時間,他發現,劉端不過是暫時籠住獸心的惡狗,他保不準哪天此狗又要發病,六親不認,逢人亂咬。

不久,董仲舒找到了一個激流勇退的辦法:以病辭官。

老董報告打上去後,不久,劉徹也批准了。

學術就是個江湖,董仲舒縱橫江湖數年,不料還是被公孫弘打趴了

這是老董人生當中做得最漂亮的一招。經歷諸多政治鬥爭,他終於懂得了兩個字,放下。

憶往昔,賈誼名聲在外,深得皇帝恩寵,卻被競爭對手排斥,難容於長安。於是只得奔於長沙,作辭賦感言傷身。後來,與帝席前座,論鬼神,說命運。本以為陰霾散盡,可以重見日月。沒想到鄧通在其背後參一本,又不得不貶出長安,照顧樑懷王劉揖。

更沒想到,劉揖墜馬而死,賈誼愧疚自責,從此抑鬱而死。

董仲舒退出官場的選擇超出了公孫弘的政治猜想。公孫弘也沒想到,他沒將同行逼死,反將老董逼上了一條更輝煌的學術之路。

所謂無官一身輕。老董辭官歸隱,從此了卻官場中事,再不過問政治。然而,老董不過問政治,政治卻過問他來了。那時,中央一有大事,總要派個人去老董家裡問問。在諸多中央官員中,要數張湯最喜歡不辭辛苦地跑老董家裡。

在政治上,張湯和公孫弘是一夥的。但是對老董之態度,卻是截然相反的。公孫弘想將老董往死裡整,張湯卻喜歡將老董往上捧。

張湯之所以喜歡老董,那是因為,他是老董的一名信徒,老董是張湯真心崇拜的學術偶像。

董仲舒潛心研究,推出一系列的思想,基本上都被皇帝採納,他這些學術思想,不僅養活了後世諸多大儒,而且深刻地影響到千年以後的中國。

為了加深對董仲舒學術思想的瞭解,陳列其中主要兩條:

第一條是,推崇儒家,抑黜百家;

第二條是,立學校之官,在各州郡推賢才,舉孝廉。

僅此,老董當可無愧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