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陰間的“房產證” 王楚中地券填補唐代漳州歷史空白

漢朝 東漢 南北朝 宋朝 漳州新聞網 2017-07-16

漳州新聞網訊(記者羅培新通訊員蘇春紅文/圖)在漳州市首屆珍貴檔案評比中,漳州收藏協會副會長郭榕飛選送的唐鹹通二年的一張地券,最為古老。這張看似一塊普通的舊磚頭的買地券又叫冥券,相當於古人在陰間的“房產證”。

破解該買地券上記載信息的漳州市地方誌學會副會長、漳州市政協文史研究員郭聯志告訴記者,這張地券是陰間的地產證書,是福建省目前發現惟一年代最早而且有紀年的地券,是瞭解漳州唐代歷史的重要史料。

古人在陰間的“房產證” 王楚中地券填補唐代漳州歷史空白

這張地券“出生”於861年,至今已有1156年。神祕之處在於磚頭上的300多個文字。該券文寫到:“維鹹通二歲次辛巳朔十五日乙酉,漳州龍溪縣永泰鄉唐化裡沒琅琊府君押衙兼南界遊弈將知孔目官王楚中,行年五十三。鹹通二年六月五日身亡故,十一月十五日移就祖宗……”“今用白銀錢九千九百九十九貫文,就土下卅六神,買得信義裡箭竹洋村祖墓西北邊乾山崗華蓋之前壙地一所,長九尺九寸九分,闊三尺三寸三分……以將安葬亡人黃金,從今而後,他鬼異神不得妄有倡奪。如有此意,並□地下卅六神,解了事,不涉亡人……”

據說地券產生於東漢,那時的墓地尺寸是真實的,到了後代趨於虛化。和墓誌銘主要是歌頌死者的生平不同,地券是隨死者下葬的一種給死者親屬以精神上的安慰和陰間的地產證書,是生者為死者在陰間買下的一塊棲身之所的證明。王楚中,官居漳州押衙南遊奕將孔目官。押衙和孔目官雖然在唐代是不入品官員,但在唐中後葉是道州二級主官的心腹。相當今天禮賓和儀仗負責人和政府祕書長。遊奕將,遊奕也稱遊弋,多指徘徊、在水中游行,也指巡邏。王居唐化裡,又是南遊奕將。傾向是水軍統領,相當是管理漳州南部的邊防大隊長,也是鹹通四年落成的漳州鹹通碑主人漳州押衙南遊奕將王剬的父親。

“王楚中地券是極其珍貴的唐代史料,充滿漳州地方特色和反映漳州文化發展的特性,填補了多項空白。”郭聯志稱,地券填補唐代漳州四鄉地理空白。王楚中,望出琅琊,龍溪縣永泰鄉唐化里人。唐化裡於宋末改為二十七都。宋、明漳州志書記載:二十七都有“唐化裡拱石橋、留佩洋橋、通仙橋、通源驛橋、虎渡橋”等五座橋,對於確認唐化裡位置具有重大意義。王楚中埋葬在信義裡箭竹洋村祖墓西北邊乾山崗華蓋之前,像“箭竹洋”這樣典型的福建特徵地名,是目前已知最早記載方言地名“洋”的文獻。

地券填補唐代漳州方言空白。如“箭竹洋”、祖墓西北“邊乾”“倍錢”等,具有典型的閩語特徵。“如不能了”的“了”的用法,與今漳州話一般無二。

地券填補了唐代漳州停柩延葬習俗空白。志書屢見宋代官員治理漳州厝屍習俗,但上溯時間未詳。王楚中六月五日亡,十一月十五才安葬,停柩時間長達五個多月。使我們瞭解到唐代已有延葬習俗。

地券保留東漢道教風格。該漳州地券風格總體比較古樸,與周邊地區同時期地券的差異主要是:沒有南北朝和隋唐時期的武夷王崇拜和太上老君崇拜。它體現漳州風俗發展的緩慢性和滯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