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路是一段歷史,是一種哲理,更是一種情思。凝望她,我眼含笑'

含笑花 歷史 蝴蝶花雨 2019-08-24
"

小時候,家鄉有一條長長的石板路,從老家的屋後穿過,橫貫整個小村。那條路鋪的是青條石。儘管被一代又一代的腳打磨著,它卻並不顯得滄桑、老邁——光如磨刀石,發出藍幽幽的光。石板路下一個嶺,過一個橋,通向小鎮,連接著更遠的地方。

"

小時候,家鄉有一條長長的石板路,從老家的屋後穿過,橫貫整個小村。那條路鋪的是青條石。儘管被一代又一代的腳打磨著,它卻並不顯得滄桑、老邁——光如磨刀石,發出藍幽幽的光。石板路下一個嶺,過一個橋,通向小鎮,連接著更遠的地方。

一條路是一段歷史,是一種哲理,更是一種情思。凝望她,我眼含笑

有人說這是一條古徽道,是一條流動的大動脈,但是在我,已然沒有了這個印象。兒時暑假,我喜歡光腳走在它的上面,或奔跑或嬉戲,冰的人心裡痛快。納涼了,連涼床也不搬,找一塊長些的石板就躺上去。光光的身子貼著涼涼的石板,那一個舒服啊。抬著頭,對著天,儘管只有一爿天空,但是我們卻喜歡在天上找銀河,找牛郎織女星。那時,對天空充滿了好奇,期望著自己也能像張衡一樣做一個科學家。遇到有蝙蝠飛過,我們就跳起來,舉著鞋子對著它們嚷起來,扔著鞋,唱著:“洋老鼠(即蝙蝠),撂皮鞋,白天不來,晚上來。”這兒歌有什麼意思呢?好像沒有。自然,皮鞋當時我們也不可能有的,但是這個旋律我卻牢牢地記住了。現在想來,那或許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吧。我們鬧的時候,大人們搖著扇子,坐在石板上,說著家長裡短,較量著田地收成。

父親對石板路有著深深的感情,敬重而虔誠。父親說,石板路是家鄉的脊樑,它挑起了榮辱興衰,見證了鄉親的風雨人生。家鄉本是一個貧窮的山村,因為有了它,成了徽道上一個節點,鄉親們才漸漸走出了山村,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村子裡,幾間高門深院的宅子,可以說,是那個時代最好的見證。

"

小時候,家鄉有一條長長的石板路,從老家的屋後穿過,橫貫整個小村。那條路鋪的是青條石。儘管被一代又一代的腳打磨著,它卻並不顯得滄桑、老邁——光如磨刀石,發出藍幽幽的光。石板路下一個嶺,過一個橋,通向小鎮,連接著更遠的地方。

一條路是一段歷史,是一種哲理,更是一種情思。凝望她,我眼含笑

有人說這是一條古徽道,是一條流動的大動脈,但是在我,已然沒有了這個印象。兒時暑假,我喜歡光腳走在它的上面,或奔跑或嬉戲,冰的人心裡痛快。納涼了,連涼床也不搬,找一塊長些的石板就躺上去。光光的身子貼著涼涼的石板,那一個舒服啊。抬著頭,對著天,儘管只有一爿天空,但是我們卻喜歡在天上找銀河,找牛郎織女星。那時,對天空充滿了好奇,期望著自己也能像張衡一樣做一個科學家。遇到有蝙蝠飛過,我們就跳起來,舉著鞋子對著它們嚷起來,扔著鞋,唱著:“洋老鼠(即蝙蝠),撂皮鞋,白天不來,晚上來。”這兒歌有什麼意思呢?好像沒有。自然,皮鞋當時我們也不可能有的,但是這個旋律我卻牢牢地記住了。現在想來,那或許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吧。我們鬧的時候,大人們搖著扇子,坐在石板上,說著家長裡短,較量著田地收成。

父親對石板路有著深深的感情,敬重而虔誠。父親說,石板路是家鄉的脊樑,它挑起了榮辱興衰,見證了鄉親的風雨人生。家鄉本是一個貧窮的山村,因為有了它,成了徽道上一個節點,鄉親們才漸漸走出了山村,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村子裡,幾間高門深院的宅子,可以說,是那個時代最好的見證。

一條路是一段歷史,是一種哲理,更是一種情思。凝望她,我眼含笑

石板路就像一幅歷史畫卷,鐫刻著故鄉的人們辛勞的足跡;又像一位樸質挑夫,肩負著故鄉歷史的滄桑。我的父親一生守在家鄉。雖然脊樑幾乎被生活壓成了一張弓,但是他卻努力地挺直脊樑,快樂地行走在石板路上。春寒料峭,寒霜如雪,父親就牽著水牛,扛著犁鏵走向了田野;炎夏如火,水氣如蒸,父親就揮鐮收割,挑著早稻奔向了稻場。秋日碩果滿枝,自不必說,就是寒冬,水冷刺骨,風面如刀,父親也不會停下奔跑的腳步,挖溝理墒,翻田備耕。父親的那一雙腳始終踏在堅實的石板路上。父親常常說,走踏實的路,幹踏實的活,心裡才踏實。父親的這話我信。因為每次遇到什麼邁不過去的坎的時候揹著手在石板路上走一走,父親就會心平氣和,臉上帶著自信而安然的笑。

上初中,要到鎮上去讀書。父親挑著被絮送我到村口,囑咐我說:“石板路很長。走出去,不要辜負了祖先。用心讀書,好男兒志在四方。”可是,苦讀幾年,我沮喪地踏著石板路回到了家鄉。父親看看我,卻很淡然:“條條大路通羅馬。莊稼種好也是一枝花。”

"

小時候,家鄉有一條長長的石板路,從老家的屋後穿過,橫貫整個小村。那條路鋪的是青條石。儘管被一代又一代的腳打磨著,它卻並不顯得滄桑、老邁——光如磨刀石,發出藍幽幽的光。石板路下一個嶺,過一個橋,通向小鎮,連接著更遠的地方。

一條路是一段歷史,是一種哲理,更是一種情思。凝望她,我眼含笑

有人說這是一條古徽道,是一條流動的大動脈,但是在我,已然沒有了這個印象。兒時暑假,我喜歡光腳走在它的上面,或奔跑或嬉戲,冰的人心裡痛快。納涼了,連涼床也不搬,找一塊長些的石板就躺上去。光光的身子貼著涼涼的石板,那一個舒服啊。抬著頭,對著天,儘管只有一爿天空,但是我們卻喜歡在天上找銀河,找牛郎織女星。那時,對天空充滿了好奇,期望著自己也能像張衡一樣做一個科學家。遇到有蝙蝠飛過,我們就跳起來,舉著鞋子對著它們嚷起來,扔著鞋,唱著:“洋老鼠(即蝙蝠),撂皮鞋,白天不來,晚上來。”這兒歌有什麼意思呢?好像沒有。自然,皮鞋當時我們也不可能有的,但是這個旋律我卻牢牢地記住了。現在想來,那或許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吧。我們鬧的時候,大人們搖著扇子,坐在石板上,說著家長裡短,較量著田地收成。

父親對石板路有著深深的感情,敬重而虔誠。父親說,石板路是家鄉的脊樑,它挑起了榮辱興衰,見證了鄉親的風雨人生。家鄉本是一個貧窮的山村,因為有了它,成了徽道上一個節點,鄉親們才漸漸走出了山村,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村子裡,幾間高門深院的宅子,可以說,是那個時代最好的見證。

一條路是一段歷史,是一種哲理,更是一種情思。凝望她,我眼含笑

石板路就像一幅歷史畫卷,鐫刻著故鄉的人們辛勞的足跡;又像一位樸質挑夫,肩負著故鄉歷史的滄桑。我的父親一生守在家鄉。雖然脊樑幾乎被生活壓成了一張弓,但是他卻努力地挺直脊樑,快樂地行走在石板路上。春寒料峭,寒霜如雪,父親就牽著水牛,扛著犁鏵走向了田野;炎夏如火,水氣如蒸,父親就揮鐮收割,挑著早稻奔向了稻場。秋日碩果滿枝,自不必說,就是寒冬,水冷刺骨,風面如刀,父親也不會停下奔跑的腳步,挖溝理墒,翻田備耕。父親的那一雙腳始終踏在堅實的石板路上。父親常常說,走踏實的路,幹踏實的活,心裡才踏實。父親的這話我信。因為每次遇到什麼邁不過去的坎的時候揹著手在石板路上走一走,父親就會心平氣和,臉上帶著自信而安然的笑。

上初中,要到鎮上去讀書。父親挑著被絮送我到村口,囑咐我說:“石板路很長。走出去,不要辜負了祖先。用心讀書,好男兒志在四方。”可是,苦讀幾年,我沮喪地踏著石板路回到了家鄉。父親看看我,卻很淡然:“條條大路通羅馬。莊稼種好也是一枝花。”

一條路是一段歷史,是一種哲理,更是一種情思。凝望她,我眼含笑

於是,我開始追隨著父親的腳步丈量著石板路上的歲月。每一個清晨,每一個黃昏,我牽掛著金黃的油菜,我惦記著揚花的水稻,我擔心著吐絮的棉花。石板路上,堆滿了我的汗水,我的勞累,我的力量,我的希望。我的臉膛晒黑了,我的背脊脫皮了,我的手掌生趼了……但是我卻感到從來沒有過的充實。待到挑著沉甸甸的收穫,我快步如飛地踏響豐收之歌的時候,那種快樂,那種享受,是什麼勞動能夠給予的呢?那是真實的飽滿,那是金黃的獲得啊。

農閒時候,落日熔金,捧一本書,坐在石板路上靜靜地讀,那時光是多麼寧靜和悠長。夕陽在斑駁的牆壁上畫著明暗交替的版畫,霧靄開始在田間瀰漫。小路上,牧童的牛鞭響了,牛們搖頭擺尾地向村子裡走來。炊煙裊裊,灰白的顏色給人一種暖意。我想,那歸巢的燕子和麻雀當是感受到了。不然,它們不回巢兒,在簷頭上下翻飛,,爭論些什麼呢?

或許真的像父親所說,我是一隻靜不下來的家雀兒吧。沒有幾年,我也跑出了故鄉,在城市裡謀到了一份工作。但是,我卻始終不能忘記父親送我到村口的情形:他站在石板路上,淚花閃閃,揮著手,望著我走出很遠很遠。

現在,石板路已然被水泥路代替了,但是我卻有幸保存了幾塊青石板。每次看到它們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那過去的歲月。夢裡,我彷彿看到了野花滿徑的石板路上,鄉親們肩挑著,背馱著,在其間忙碌。黝黑的面孔,欣慰的笑容,鮮亮的雞啼,狺狺的犬吠,得得的蹄聲,鼓點一樣敲擊著我的耳鼓,溫潤著我的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