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道自在人心:看看清官海瑞的規矩——不怕死,不愛錢,不結夥

漢文帝 包拯 歷史 綠草原孤狼嘯月 綠草原孤狼嘯月 2017-08-01

公道自在人心:看看清官海瑞的規矩——不怕死,不愛錢,不結夥

“戶部雲南清吏司主事海瑞具奏:皇上,你一心想做堯舜一樣的明君,其實你連漢文帝也比不上。雖然你的天資遠遠勝於漢文帝,可這幾十年來你都做了些什麼呢?前些年你還做過一些好事,但這二十多年來你只顧修仙求道,不肯上朝理政,使國家綱紀廢弛,當官的橫徵暴斂,做吏的貪贓枉法,造成國庫如洗,民不聊生。以前人們還能將過錯都推到嚴嵩父子身上,現在嚴嵩父子早倒臺了,國家仍沒有轉機。你把國家治理成這樣,怎麼配與堯舜相比呢?……”

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明世宗——嘉靖皇帝拿著奏章的手激烈地顫抖,氣得整張臉都扭曲變形了。他幾次把奏摺摔到地上,又幾次拿起來再讀,咬得牙齒格格格作響。一個小小的六品官,竟敢肆無忌憚地痛罵皇帝!罷了,不再看了,不外都是惡毒的詛咒;不對,還是得看,看他都放了些什麼臭屁?

奏摺中罵得最痛快、最尖銳,也令嘉靖最憤怒的是這樣幾句話:“現在,你的年號已經成為朝野臣民嘲諷的對象了,人們傳說:‘嘉靖嘉靖,家家窮得乾乾淨淨!’……”

“快!快!快把寫這奏摺的瘋子給朕抓起來!”嘉靖全身抖如風中樹葉,嘶聲大喊。

內侍們都嚇得心膽俱裂,驚慌奔跑傳旨。回頭,有個膽子大些的太監硬著頭皮回奏,說:“萬歲爺,海瑞一直就呆在朝房裡等著問罪。他上疏之前,家裡還準備好了一具棺材……”

嘉靖翻著白眼,咻咻直喘:“將他打、打、打入死、死牢!”

海瑞當然早就料到了會有這樣的結果,坦然地鋃鐺入獄。叫他大為奇怪的是:皇帝為何沒有立即喝令將他推出午門斬首?

海瑞(公元1515~1587年),字汝賢,廣東瓊山(今海南省海口市)人。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轉折時期,表面一片昇平,其實危機四伏。他自幼攻讀詩書經傳,博學多才,年青時便憂國憂民,對社會問題表現了極大的關注。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他中選舉人,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平賦稅,並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汙吏,深得民心。後升任州判官,又調到戶部供職。他自號“剛峰”,人如其名,生性剛毅如山,鋒芒畢露。儘管職位低下,卻敢於蔑視權貴,從不讒媚逢迎;素來直言敢諫,連皇帝的逆鱗也敢揭。這次,出於對國家財力的憂慮,為進諫迷信道教、一心求仙而縱容各地大興土木修建廟壇道觀的嘉靖帝,就抱著必死的決心,毅然寫了這份《治安疏》——後來人們稱之為“直言天下第一事疏”。

寫好奏摺那天,海瑞令家人買了一具棺材,然後遣散僕婢,又與妻兒訣別,自個準備了酒菜,請來瓊州同鄉、去年剛中進士的忘年好友王宏誨一醉。王宏誨見他行動反常,極為奇怪,問他緣故。海瑞拿出那份奏章給他看,王宏誨大驚失色:“兄臺是不是瘋了?”海瑞平靜地說:“看到當今的現狀,你說我能不瘋麼?”王宏誨喊道:“你必死無疑!”海瑞付之一笑:“生有何歡,死亦何懼?這是為民清明,倘若我不死,民眾的呼聲就不能上達天聽。”王宏誨情急,一下就把奏章撕了個粉碎。海瑞又笑了,說:“這是謄本。正本我已經呈了上去,估計明天皇上就能看到,應該也就是我的死期。”王宏誨淚下如雨。海瑞感動地說:“有好友如你,剛峰死而何憾?倘若有幸不遭滅門,往後就請賢弟關顧我的妻兒吧!”王宏誨早已泣不成聲。

海瑞在刑部天牢之中,毫無牽掛,有飯就吃,有覺就睡,獄卒們可真少見這樣灑脫的“死囚”。等了多天,海瑞沒見提審,更沒受死刑,他不禁暗暗奇怪。他並不知道,原來嘉靖皇帝冷靜下來後,儘管氣還是氣,而且氣得要死,但回想海瑞在奏摺中對他的指責,倒也不是全無事實和道理;要宰掉這欺君的傢伙也不難,可他素知海瑞是個清官,朝野聞名,殺了他不但會大失人心,而且反會成全了他“忠臣死諫”的美名……想來想去,嘉靖更加惱恨,摔硯臺、摜花瓶、踢太監,鬧得內宮雞飛狗跳,人心惶惶。怒火發洩過了,皇帝也累了,吐了幾口血,喘氣不順,眼見身體是更差勁了。“呼哧,呼哧,你罵朕罵得好痛快!呼哧,呼哧,你們說,朕這些年,不就是沒多少力氣管朝政,才會國事日頹麼?”嘉靖不禁向身邊太監訴苦。內侍們惟有諾諾。“快,拿藥來……”嘉靖歪倒在龍床上,呻吟著。

死牢中的海瑞,吃飯吃得好香。這天的晚餐獄卒不知怎的,給他加了些好菜。海瑞想:“這就對了。吃一頓好的‘斷頭飯’,就該上斷頭臺了。”他毫不在乎,照吃不誤。吃完了,他抹抹嘴,問獄卒:“什麼時候?”作了一個“砍頭”的手勢。獄卒看著他,忽然詭譎地眨了眨眼,悄悄地說:“海大人,看來你很快就可以出去了。”海瑞一詫,問:“出去?去哪裡?柴市還是西門口?”那兩個都是執行死刑的地方。獄卒忍不住笑了,說:“大人怎麼光想著死?告訴你,當今皇上駕崩了,你還不應該出去麼?”海瑞一聽皇帝死了,“呀”一聲把吃進肚裡的東西全吐了出來,跪在地上一邊叩頭,一邊捶著地面,放聲號啕大哭,哭得涕泗橫流。這下倒讓獄卒懵了,心想海大人咋搞的,皇帝老子死了,你就可能活命不好麼?

嘉靖帝病逝後,隆慶帝繼位。丞相徐階為海瑞說好話,加上王宏誨等官員聯名上表保奏,新帝終於釋放了海瑞,讓他官復原職。海瑞罵皇帝而不死,倒也真是個異數。

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海瑞調升右僉都御史。他一如既往,懲治貪官,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並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汙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

海瑞為官,執法如山。他升至應天十府巡撫之職後,為匡正時弊,嚴肅法紀,主持制定了貪汙滿“八十貫絞”等嚴刑。他鐵面無私,對救過他姓名並一直有恩於他的老丞相徐階也毫不留情,將徐家仗勢多佔的四十萬畝良田退還原主,將欺壓良民的徐階兩個兒子及二十多個家人依律問罪。後被排濟,革職閒居十六年。

神宗萬曆十三年(公元1585年),海瑞重被起用,先後任南京吏部右侍郎、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尚書丞等職,力主嚴懲貪官汙吏,禁止循私受賄,兩年後病死在南京的官舍。

縱觀海瑞為官,歷經嘉靖、隆慶、萬曆三朝,為政清廉,除暴安良,嚴於執法,曾多次冒死進諫,剛直不阿。他一生清貧,潔身自愛,同情窮困百姓,打擊奸臣汙吏,因而深得民眾的尊敬與愛戴。當聽到他去世的噩耗時,當地的百姓如失親人,悲痛萬分。當他的靈柩從南京水路運往故鄉時,長江兩岸站滿了送行的人群。很多百姓甚至製作他的遺像,供在家裡。人們視他為清官的典範、正義的象徵,將他與宋朝的包拯都稱為“青天”。

同鄉在京做官的人,有在戶部做事的王宏誨和蘇民懷。兩人在收拾檢點他做官的遺物時,發現總共是:竹箱子裡有銀子八兩,麻布兩丈,幾件舊衣服——這就是一個任職多年的高官終生的積蓄。試問這樣的清官在歷史上有幾個?

與海瑞同代的文學家、史學家王世貞評價他說:“不怕死,不愛錢,不結夥。”這九個字高度概括了海瑞的生平。

【智慧點撥】

為誰服務?如何服務?這是做官者必須明確的首要問題,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是檢驗官員立場的試金石。鄭培民說:“權力是人民給的,應該為人民辦事。當幹部就是要多做造福人民的事。”

正確處理權法關係、利益關係、領導幹部與民眾的關係,這是官員都必須處理的問題,也是體現官員執政理念的分水嶺。

真誠的為民辦事,是執政的最高原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