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警棍、棒槌、私生子、僕役,到底哪個是韓國棒子的起源?

玉米、警棍、棒槌、私生子、僕役,到底哪個是韓國棒子的起源?

韓國是中國的近鄰,這二十多年來,隨著經濟、文化交往的密切,韓國在中國的影響日益深入。不少國人喜歡看韓劇,使用韓國產品。

不過,當代韓國帶給中國的,並非都是好印象,有些奇葩言行實在令人無語。最典型的是,他們蓄意編造歷史,無限誇大高麗(朝鮮)的“輝煌盛世”。如果說端午祭申遺還有那麼點真實外,把中國乃至人類歷史一些偉人都說成是韓國人,就顯得毫無依據了。

玉米、警棍、棒槌、私生子、僕役,到底哪個是韓國棒子的起源?

而在韓國某些媒體甚至教科書洗腦下,有些韓國人真的就相信了他們的“大韓盛世”。筆者接觸過一位韓國朋友,他有次居然問我:“在古代,中國和韓國哪個國土面積更大?”聽罷此語,不由得想起太史公筆下“夜郎自大”的典故了。足見有些韓國人出於極端的民族主義,已經到了狂熱、無知的境地。

由於韓國某些人奇葩的言行,讓很多國人對這個國家報以輕蔑的眼光,紛紛對其進行了嘲笑,並以“棒子”的名字稱呼之。那麼這個有趣的名稱又是怎麼來的呢?

玉米、警棍、棒槌、私生子、僕役,到底哪個是韓國棒子的起源?

根據網上段子的流傳,“棒子”的來源主要有三:一個是說,韓國人(朝鮮)喜歡吃玉米,家家戶戶掛滿了玉米。而玉米在北方話中又稱“棒子”,因此就把他們稱為“棒子”。不過這個說法漏洞很大,韓國人並非特別鍾情玉米,也吃大米、麵條。如果要以食品還作為這個民族稱呼,叫“泡菜”遠比“棒子”合適。

第二種說法則認為,說偽滿時期,日本人聘用了很多朝鮮族的警察,並分發給他們警棍維持治安,壓迫中國人。由於國人經常遭到朝鮮族用棒子的毆打,於是就將這些人稱為“棒子”,久而久之成了整個民族的代名詞。

玉米、警棍、棒槌、私生子、僕役,到底哪個是韓國棒子的起源?

▲偽滿新京警察署出動警力鎮壓東北民眾。

第三種說法則很離奇。說是乾隆年間,朝鮮王國覲見皇帝。乾隆擺宴款待。酒過三巡,太監乘上一盆洗手水,由於花香四溢,朝鮮國王居然將其當作湯喝了,並誇讚好喝。乾隆見狀大笑說:“你真是個棒槌啊”(在北京話中,棒槌是傻子的意思)。朝鮮國王以為乾隆誇獎他,連忙謝恩。此後“棒槌”演化為“棒子”,成為這個民族的稱呼。

但以上三種說法,都缺乏明確的歷史記載。應該是當代網友為了調侃韓國人而編造的故事。並非“棒子”的真實起源。

其實“棒子”的稱呼,古已有之。在不少清朝的史書中就有記載。比如康熙年間的王一元在《遼左見聞錄》中記載:“朝鮮貢使從者之外,其奔走服役者,謂之‘棒子’。”他進而解釋說:“其國婦女有淫行,即沒入為官妓,所生之子曰“棒子”,不齒於齊民。鬢髮蓬鬆,不得裹網巾;徒行萬里,不得乘騎;藉草臥地,不得寢處火炕。蓋國中之賤而勞者。”

玉米、警棍、棒槌、私生子、僕役,到底哪個是韓國棒子的起源?

▲《遼左見聞錄》成書於康熙六十一年

根據他的看法,“棒子”原為朝鮮人對私生子的稱呼,由於這等人地位低下,故只能在使團中充當雜役,由此傳入中國。王一元的觀點在後世產生了一定影響,有些史學家也同意此說。比如現代著名學者羅繼祖在《楓窗脞語》就認可王的觀點,認為“棒子”出自朝鮮私生子的蔑稱。

玉米、警棍、棒槌、私生子、僕役,到底哪個是韓國棒子的起源?

▲1904年,印刷在俄羅斯明信片上的滿洲里朝鮮工人。

韓國學者黃普基對此基礎上,進行了深入研究。他指出,明清時期的朝鮮朝貢使團基本由三個階層構成,即兩班士大夫、中人和僕役。“兩班士大夫”是朝鮮使團的官員,文官在朝儀時站在當面,武將則在西面,因此稱為“兩班”,這其實跟中國“文東武西”的朝禮一致。而“中人”是隨隊的翻譯、醫生,做一些技術性的工作,擁有一定的地位。而“僕役”就是最底層,都是做些體力活,比如馬伕、抬轎子以及各類閒雜工作。而“僕役”在朝鮮使團中被稱為“幫子”。

這些處於最底層的“幫子”,都是目不識丁的莽夫,個人素質非常低下,不少人品性惡劣,在出使中國時幹了不少壞事。他們從朝鮮半島到北京,一路上就是四處搶劫,偷雞摸狗,就跟“鬼子進村”差不多。沿路的中國百姓之家,經常被“幫子”們“光顧”,損失了不少財產。

玉米、警棍、棒槌、私生子、僕役,到底哪個是韓國棒子的起源?

▲1860年代的朝鮮朝貢使團

於是他們就紛紛找朝鮮使團官員討說法。據當時朝鮮官員的記載:“找上門來的中國百姓中,有丟麥芽糖的,有丟帽子的,有丟雞的。最常見的就是拖欠旅店房錢,因為打尖住店、與掌櫃溝通也都是‘幫子’的職責,兩班貴族是不會親自過問的,有一次整個使團因為拖欠房錢被店主全部反鎖在了旅店內。”

韓國學者黃普基對此指出:“沿途中國人與朝鮮使團打交道,主要接觸的是使團中的僕役階層,而這些僕役們的不佳表現無疑令中國人非常厭惡,不光當時的中國百姓厭惡,就算今天讀一讀當年人留下的記錄,都不免對這些朝鮮使團中的害群之馬心生厭惡。長此以往,中國人對‘幫子’的印象便逐漸轉變為對整個朝鮮使團的印象,甚至全部朝鮮人的印象”。

玉米、警棍、棒槌、私生子、僕役,到底哪個是韓國棒子的起源?

▲《皇清職貢圖》的朝鮮人

後來朝鮮“幫子”被訛傳成“棒子”,成為中國人對朝鮮人的稱呼。當然也有學者認為,“棒子”並非來自朝鮮使團僕役“幫子”。歷史學家劉永連就根據《清史稿》指出,東北少數民族土著被稱為“葛蘭棒子”,此外文獻證實清代民間還存在“山東棒子”、“陝棒子”、“窮棒子”等稱謂。“高麗棒子”也只是其中一種罷了,與朝鮮僕役的“幫子”的相似只是巧合而已,而且明代並無“棒子”之稱。由於時間的流逝,“棒子”一詞的其他連用逐漸消失,唯獨“高麗棒子”仍然使用。

玉米、警棍、棒槌、私生子、僕役,到底哪個是韓國棒子的起源?

▲《皇清職貢圖》上關於“高麗棒子”的記載

不管“棒子”起源是什麼,可以肯定其產生的時間在清朝,並在當代成為中國人對韓國人的蔑稱。中國網友對韓國一些對外政策以及韓國人的奇葩言行感到有看法時,就以“韓國棒子”、“高麗棒子”稱之,表達內心的嘲笑、憤怒、蔑視等等不滿情緒。

作者:鼓浪隱士

版權聲明:本文由「魚羊祕史」原創制作,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