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虎點兵:中國航母形成規模戰鬥力至少還有三道坎

航母 遼寧號 海軍 武器 新華網 新華網 2017-09-19
陳虎點兵:中國航母形成規模戰鬥力至少還有三道坎

資料圖片:4月26日,我國第二艘航空母艦下水儀式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舉行。圖為航空母艦下水儀式現場。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新華社北京9月18日(陳虎)近期,網友們在網絡上看到武漢出現中國國產新航母上層建築的試驗平臺,引起關於國產航母的話題討論。下一艘國產航母大概會是個什麼樣子?有的說電彈、有的說蒸彈;有的說核動力、有的說常規動力;有的說10萬噸,有的說8萬噸。其實,這些都不是最關鍵的問題。今天想說的是中國航母形成規模戰鬥力至少還要再過三道坎。

怎樣算是“規模戰鬥力”?按一般的標準來衡量,起碼是3艘航母。這3艘航母可保證多種需要。比如,一艘進廠大修,至少還有2艘可用,既可應對兩個方向的作戰,也可兩者合一,在主要或重要的作戰方向形成雙航母戰鬥群的兵力優勢。

有人說國產航母很新,離入廠大修還有很長時間,這樣2艘是不是也夠用了呢?如果加上現在的試驗訓練艦——遼寧艦,2艘戰鬥航母應該也可以達到規模戰鬥力的底線標準。

陳虎點兵:中國航母形成規模戰鬥力至少還有三道坎

資料圖片:4月26日,我國第二艘航空母艦下水儀式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舉行。圖為航空母艦在拖曳牽引下緩緩移出船塢,停靠碼頭。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那麼,三道坎是什麼呢?

第一道“坎”是艦載機。大家說,艦載機我們現在已經解決了,但這裡頭至少還有2個問題。

一個是四代艦載機的問題。再過三五年,我們周邊四代機應該已形成了規模戰鬥力。這時我們如果不能實現四代艦載機上艦的話,那在艦載機的作戰性能和質量上,就可能和對手形成代差。

至於,固定翼艦載預警機的問題,彈射器和預警機的關鍵技術,對我們應該已不是障礙。

陳虎點兵:中國航母形成規模戰鬥力至少還有三道坎

資料圖片:7月1日,遼寧艦官兵在飛行甲板轉運殲—15艦載戰鬥機。新華社記者 曾濤 攝

另一個問題是規模產能。算一筆賬會發現,如果3艘航母按正常配置且保證艦上的艦載機滿員,同時岸上有同等數量的備份戰機,3艘航母大概需要200架艦載戰鬥機。如果要形成這樣的規模,對產能是一個挑戰。

陳虎點兵:中國航母形成規模戰鬥力至少還有三道坎

資料圖片:6月30日,遼寧艦官兵在飛行甲板進行起飛前異物排查。新華社記者 曾濤 攝

第二個“坎”是人。有人認為人力資源對中國軍隊不是問題,但對航母來說, 200架艦載戰鬥機,加上配套特種艦載機,需要戰鬥技能高超的艦載機飛行員的數量應該在數百人以上,他們的培養需要週期。除了艦載機飛行員,艦上的操作人員,這個數量會更大。這些人員的培養週期,也是不能不考慮的問題。

第三道“坎”是戰術運用。航母的戰術運用是一個大課題。航母的戰術課目應該包括很多內容,如,防空、反潛、反艦、護航,不同環境、不同編隊的作戰樣式等。形成整套可行、可靠的戰術運用方式更需要過程。

陳虎點兵:中國航母形成規模戰鬥力至少還有三道坎

資料圖片:7月1日,一架殲—15艦載戰鬥機從遼寧艦滑躍起飛。新華社記者 曾濤 攝

大家可能說,不管是艦載機、人員還是戰術,假以時日,這些“坎”我們都會過去。這話沒錯,但必須考慮時間因素。如果說用十年、八年,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但如果要在5年之內快速形成規模戰鬥力,邁過這三道坎的難度會不小。中國航母要想快速形成規模戰鬥力,我們還要擼起袖子加油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