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又將一款裝備“白菜化”:從1000美元暴降到1美元!

近日,北斗設計總師楊長風亮相央視一套《開講啦》講臺,介紹北斗研製背後的祕聞。筆者也看了這期節目,聆聽了北斗總師的講課。

中國又將一款裝備“白菜化”:從1000美元暴降到1美元!

北斗總師楊長風,提到了多個問題,如研製人員總計八萬人,涉及到的單位400多個,還有就是2000年左右申報了國際電聯軌道位置和頻率,必須在2007年及時發射,才能最終佔領這個軌位和頻率,過時則算自動放棄,其中的幕後新聞也令人十分震撼,如應答機出現問題,結果技術人員顛簸了5個多小時,到成都某研究所,連續三天三夜終於使故障歸零,成功裝回北斗衛星。總師還提到,目前20多顆的北斗二代是屬於區域導航系統,僅覆蓋亞太地區,而我們將在2020年前後建設30多顆衛星的全球北斗三代導航系統。

開講中還提到了天羅地網這個問題,北斗其實是天基系統和地基系統相互配合的結果,其相互配合最終可以達到毫米級的定位。北斗總師還提到了由於北斗的出現,相關國外導航終端的成本從上千美金逐步降到400甚至200元人民幣,直至今天的1美元。

中國又將一款裝備“白菜化”:從1000美元暴降到1美元!

同時,總師也提到星載原子鐘的問題,當時是三家單位在同步你追我趕研製,最終達到目標。我們目前的星載原子鐘實現了每三百萬年差一秒,據筆者所知,目前中國的星載原子鐘主要是銣鍾和氫鍾。而氫鐘的重量比銣鍾更輕,是中國在銣鍾之後開始投入使用的星載原子鐘,而地面上則是採用更重的銫原子鐘。

此外,總師還提到了歐洲和我方的合作,歐方合作之初很積極,但最終切斷了和我方的合作。我方是在自主情況下完成了北斗系統。

楊總師 提到了北斗的應用,如汶川地震中,北斗特殊的短報文功能,發揮了奇功,而對遠洋漁船來說,北斗短報文功能能幫助漁民報平安,遇到困難時候,可以及時發送信息請求援助。需要指出的是短報文功能可以在沒有手機移動網絡地面基站的情況下,在偏遠地區或者海上直接靠北斗衛星傳輸信號,而地震時候,由於相關地面基站損毀,只能採用衛星短報文功能,因而其也是救助地址災害通訊的利器,而海上則更不意外,由於海上沒有移動基站,只能靠衛星聯繫,而北斗的短報文功能正由此在漁船通訊上發揮了奇功,其成本也遠遠低於海事衛星電話。

中國又將一款裝備“白菜化”:從1000美元暴降到1美元!

在和下面觀眾的互動中,觀眾提及了北斗的導航應用,如電子羊圈,可以及時找到走失的羊群,也有觀眾是北斗三代,星間鏈路的參與者,所謂星間鏈路主要是指,兩顆在軌衛星之間的通訊,楊總師提到這也是北斗三代相對於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和歐洲的伽利略所沒有的獨門絕活,也是中國未來2020年成為導航衛星中No.1的關鍵。也有觀眾提到了地圖和導航定位系統的匹配問題。

期間,也有高中生觀眾提到了某顆導航衛星,因為雷電,而使當天發射險象環生,但最終化險為夷的情況,這也得益於西昌航天發射場,相關氣象人員和發射場區工作人員的努力,楊總師做了解答,也提到了不能有一點雷電影響發射,否則整顆衛星就會爆炸報廢;楊總師還提到了發射時間窗口問題,如果不按時發射,則軌位就會相差很多,該顆導航衛星最終在一個兩分鐘窗口期內成功發射。

總師的對話記錄在掌聲中結束,而中國今年的四顆北斗三代衛星將在今年11-12月前後以一箭雙星方式再上征程,這也許就是繼往開來的新一代北斗精神的延續吧!End!(利刃/時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