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面推動量子基礎建設:量子通信網,量子衛星,量子處理器!

航空航天 潘建偉 通信 比爾·蓋茨 科學怪談 2017-05-31

導讀

隨著我國量子技術在應用方面的不斷嘗試與突破。從最開始關注量子通信,到後面的量子衛星,再到本月初的量子計算機。把所有這些技術連接起來一想,小編才突然意識國家在量子技術上其實是在低調的進行全面佈局和推進。中國已經從過去的發展中吸取教訓,歐洲導航衛星合作,國際空間站等,有哪一個不是受人氣?所以未來只能由自己掌控,量子技術的基礎建設一個都不能落下,不僅要全,還要精!

量子通信網絡

2016年11月16日,上海到合肥的量子幹路當日開通。我國量子通信科學家潘建偉說,為實現廣域量子通訊網絡,理想的方法是先用光纖實現城域網;利用衛星實現廣域網。量子通信城域網的技術目前已比較成熟。“為了實現廣域量子通訊,目前我們正實施‘京滬幹線’大尺度的光纖骨幹網工程。這一技術先期主要應用在銀行和金融行業,因為其保密性和安全性十分高。

中國全面推動量子基礎建設:量子通信網,量子衛星,量子處理器!

量子衛星

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地空量子通信,這種方式能極大提高通信保密性。期間,墨子號進行了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實驗、星地量子糾纏分發實驗、地星量子隱形傳態實驗。

中國全面推動量子基礎建設:量子通信網,量子衛星,量子處理器!

量子計算機

今年5月,中科大潘建偉院士團隊構建了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潘建偉團隊還與浙江大學王浩華教授課題組合作,實現了目前世界上最大數目(10個)超導量子比特的糾纏。中國目前在傳統計算機CPU領域已經追趕了幾十年,至今仍然落後於西方,也許現在的比特量子處理器才能真正的帶給我們趕超西方的希望。潘建偉團隊中的最年輕的35歲科學家陸朝陽在近期演講中也表示,到2030年,50個量子位的新一代計算機投入實際應用,絕非幻想。

中國全面推動量子基礎建設:量子通信網,量子衛星,量子處理器!

我國科研團隊研發的10比特量子處理器

不可忽視西方,不可盲目樂觀

目前,上面提到的我國在量子方面的突破當然是值得我們驕傲的。但我們也要時刻注意西方的發展進度。尤其是美國的大學,多的就是人才。5月初潘建偉團隊做報告時就公開表示,美國在量子計算機方面的人才是中國的數倍。而且他們不只一個機構在研究。中國在這方面的發展其實壓力很大,不可盲目樂觀。

聲明:小編目前只在<今日頭條>上發佈文章,其它平臺請勿抄襲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