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的戰力倍增器要大升級,中國北斗一消息很多人尚未注意到

解放軍的戰力倍增器要大升級,中國北斗一消息很多人尚未注意到

上世紀90年代初美軍發到的海灣戰爭讓中國意識到了GPS導航系統的巨大威力,同時它在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也得到廣泛應用,發展成為對全球經濟有相當影響的巨大產業,倍受世界各國關注。在種種事件的刺激下,中國開始加速發展了自己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研製。1994年北斗導航系統正式開始研製,2000年發射了兩顆靜止軌道衛星,實現了區域性的導航功能。2003年又發射了一顆備份衛星,完成了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的組建。2011年正式為中國及周邊地區提供服務,2012年完成了對亞太大部分地區的覆蓋,開始正式提供衛星導航服務。

預計我國在2020年前後將完成35顆北斗三號衛星的組網,屆時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定位授時精度、抗干擾、系統容量等性能將有大幅提升,將在電信、水利、交通運輸、漁業、勘測、森林防火、測繪和軍事等諸多領域發揮重要的作用。

解放軍的戰力倍增器要大升級,中國北斗一消息很多人尚未注意到

新華社記者28日從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獲悉,該所已啟動汞離子微波鍾研製,汞離子微波鍾是目前最精確的時間測量儀器之一,也是世界公認的最難研製的微波鍾系統之一。據悉這種新一代原子鐘在未來深空探測和衛星導航領域有明顯優勢,有望應用於我國下一代北斗導航衛星。203所星載氫鍾主管設計師王文明指出從根本上說導航的核心就是時間測量,王文明介紹在由導航衛星搭建的星地座標系中,每個星座都有自己的座標信息,通過測量我們與星座間的距離,就能解算出我們在該座標系的位置。在信號傳播速度(光速)已知的前提下,時間測量越精密,確定經緯度及海拔高度的解算就越精確。

而中國的北斗三號導航系統提出了定位精度0.1米、授時精度0.3納秒的設計指標,對原子鐘穩定度提出了極高要求。目前203所已經組建原子鐘團隊開展研製,按計劃將利用4年左右時間,搭建汞離子微波鐘的實驗系統,進行科學試驗,在地面上形成閉合。此後將進行小型化設計,最後實現工程化設計就可以在後續北斗導航項目中能夠配備應用了。

解放軍的戰力倍增器要大升級,中國北斗一消息很多人尚未注意到

目前美國的GPS導航系統在國際市場上佔有絕對壟斷地位,在中國的國內測繪、導航領域也佔據主導地位。但中國現在逐步的完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技術和基礎設施,相信不久它將擁有與GPS同樣的高精度。這樣將會積極參與到全球導航市場中去,按照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的數據估計,預計到2020年導航系統產值將達到4000億元,導航定位終端社會總持有量超過10億臺。如果到2020年,北斗導航市場規模佔到衛星導航產業市場規模的20-30%,屆時北斗市場規模將上升至1000億元左右,這對促進中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和提升國防實力有重大意義。

而北斗導航系統也將成為中國軍隊的“戰力倍增器”,它讓解放軍的戰機、轟炸機、偵察機、海軍艦艇、導彈等裝備可以全天候準確無誤的在全球執行任務。北斗導航系統還可以把中國的海陸空導聯繫起來進行協同作戰,快速確定所有裝備武器人員的地理位置,這讓解放軍各部隊之間緊密配合,大幅度提高在任何領域的作戰能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