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首富陷“資金困境”傳聞:業績持續下滑 股權接連質押融資

漢鼎股份 金融 投資 中國建築 華夏時報 2017-05-15
80後首富陷“資金困境”傳聞:業績持續下滑 股權接連質押融資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 徐超 杭州報道

1980年出生的王麒誠和1981年出生的吳豔夫婦,作為上市公司漢鼎宇佑(300300.SZ)的掌門人和實際控制人,在2016年的《胡潤80後白手起家富豪榜》上以245億身家位居榜首,加上各種榮譽集於一身,因此被稱為“80後首富”,一時風光無兩。

但日前,漢鼎宇佑和這對“80後首富”夫婦,卻陷入資金鍊告急的傳聞之中。3月31日,漢鼎宇佑公告稱公司實控人吳豔將所持公司股份進行質押;5月10日漢鼎宇佑公告稱,吳豔將所持公司股份質押。兩次股份質押的用途均為“融資”。此外,漢鼎宇佑集團也將所持上市公司超6成股份質押融資。

而漢鼎宇佑2016年度年報顯示,企業營收和淨利均有不同程度下降。2017年一季報顯示,公司營收、淨利、扣非淨利繼續下滑。漢鼎宇佑佈局的互金領域互金平臺“鼎有財”也是業績平平,虧損超過700萬。

對於業績的急轉直下和資金鍊受困的傳聞,漢鼎宇佑方面迴應《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稱,公司目前正在轉型階段,5月19日將進行投資者接待日活動,屆時會正面迴應外界的疑問。

股份接連質押融資

根據3月31日漢鼎宇佑發佈的公告,實控人吳豔將所持的上市公司1588萬股股份進行質押,質押期限自2017年3月28日起至質押雙方向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辦理解除質押手續為止。質押的股份佔吳豔所持全部上市公司股份的7.24%,質押用途是“個人融資需要”。

5月10日,吳豔再次質押2700萬股,質押期限自2017年05月08日起至2019年05月08日為止,質押的股份佔吳豔所持全部上市公司股份的12.31%,質押用途是“融資”。公告顯示,吳豔共持有上市公司股份219,274,084股,佔公司總股本的47.73%;本次質押的2700萬佔公司總股本的5.88%;本次進行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後,吳豔累計質押股份210,004,084股,佔其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95.77%,佔公司總股本的45.71%。

除了實控人自己外,漢鼎宇佑持股5%以上股東漢鼎宇佑集團有限公司也對所持的上市公司股份做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質押期限自2017年4月11日起至2018年4月11日為止,質押的股數是2115萬股,佔所持上市公司股份比例64.09%。本次進行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後,漢鼎宇佑集團累計質押股份3300萬股,佔其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的100%,佔公司總股本的7.18%。

對於股東和實控人接連的股份質押用於融資,關於漢鼎宇佑和“80後首富”面臨資金緊張的說法不脛而走。《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從漢鼎宇佑2016年度年報上查詢到,在報告期內,公司發生財務費用為17,726,618.30元,比上年同期漲了163.16%,“主要是借款利息支出增加”,上市公司面臨沉重的借貸壓力,看來是不爭的事實。

漢鼎宇佑董祕辦向《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表示,大股東在乾的事,下面無法知曉,把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融來的資到底幹什麼用大股東也無需告知下面,也不是信披範疇,所以無法對外回答。

業績下滑互金平臺虧損

一直風光無限的漢鼎宇佑,從披露的2016年年報和2017年一季報來看,業績上的確是受到了不小的衝擊。

2016年度年報顯示,漢鼎宇佑全年營收近4.29億,同比下降39.8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3800餘萬,同比降51.41%;而扣非淨利從2015年的盈利變成2016年的虧損1110餘萬元,同比下降130.51%。

2017年一季報顯示,營收9500餘萬元,同比降47.83%;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1833萬餘元,同比降19.8%;扣非淨利1194萬餘元,同比降46.26%。

年報顯示,2016年公司以上市平臺為依託,藉助強大的資本支持助推互聯網金融生態的加速構建。漢鼎金服已完成前期團隊的構建和核心產品的開發,報告期內,漢鼎金服兩大主力產品全面上線運營,“鼎有財2.0版”與“鼎及貸”兩大核心產品相繼上線,公司獨立開發的基於大數據的徵信模型目前已經在相關產品中運行順利。

公開資料顯示,漢鼎宇佑的金融佈局主要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以打造全牌照的金控體系為目標,目前已經佈局的包括漢鼎租賃、上海保險交易所和正在籌備的中貴民基金(公募基金)、安科人壽保險等;另一部分是“智慧城市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主要為杭州鼎有財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旗下各個公司,主力平臺為鼎有財和鼎及貸。

2016年9月26日,漢鼎宇佑發公告向鼎有財增資約4.09億元,然而年報顯示,鼎有財在2016年虧損超過756萬元。漢鼎宇佑在回覆深交所《關於對漢鼎宇佑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關注函》的公告中表示,2016年,鼎有財註冊用戶數約26萬人,已發行借款標的產品約17萬個,總規模約2.79億元,經營收入約104萬元。

財經自媒體號野馬財經質疑道,根據公告公開的數據計算,鼎有財的經營收入佔成交額的比例約為0.37%,而在業內看來,如果鼎有財的0.37%是淨利潤還可以理解,但如果是經營收入這麼低,那這個平臺的生存處境“令人堪憂”。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對野馬財經表示,鼎有財的數據異常和信披不足,“不能排除有製造假標的嫌疑”。不少業內人士也向《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表示,在互金領域,鼎有財“非常一般”。也有知情人向記者表示,王麒誠曾表示“要像集郵一樣佈局金融”,也就是金融業各個垂直細分領域都要涉及到。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在中國首家權威P2P網貸行業門戶網站網貸之家的論壇裡面看到,關於鼎有財的發帖和討論以投訴和負面居多,給出的意見都是“不推薦”。

研發費減少宣傳費增加

關於漢鼎宇佑,80後首富夫婦,比上市公司本身更有傳奇。

根據公開的報道顯示,漢鼎宇佑的創始人王麒誠是在浙江大學讀大二期間,靠賣光纖收發器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萬,畢業後創辦了漢鼎信息科技公司。2012年,漢鼎股份(後更名為漢鼎宇佑)在深圳創業板上市。妻子吳豔原是浙江電視臺一位電視臺記者。

外界更為知曉的,是上市公司和這對80後首富夫婦的各種榮譽頭銜和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投資。僅年報披露,漢鼎宇佑先後取得“浙江省博士後工作站”、“浙江省建築裝飾行業強優企業(建築智能化類)”、“2015年度全國智能建築行業80強企業”、“2015年度智能建築行業產品知名品牌”、“2015年度全國智能建築行業最具潛力企業”、“2015年度浙江最佳創新軟件企業”、“2016年(第16屆)浙江省電子信息50家成長性特色企業”、“中國建築裝飾行業企業信用等級AAA”等榮譽。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獲得軟件著作權11項、專利授權14項。截至2016年年報期內,漢鼎宇佑共有全資子公司10家,控股子公司3家,參股子公司10家。

關於這對80後首富夫妻並非白手起家、背後家族勢力龐大的各種說法,也成為杭州資本圈和街頭巷尾談論的一個話題,但迄今未有權威渠道對此有過證實。

不過2016年年報有相關信息披露顯示,去年漢鼎宇佑發生管理費用84,268,001.21元,同比降6.82%,主要是技術研發費的減少。而銷售費用支出為15,652,010.63元,同比上漲1.84%,主要是宣傳推廣費用增加。

對於漢鼎宇佑目前業績上出現的狀況以及外界的傳聞,證代向記者表示,5月19日有一個投資者接待日,公司主要高管都會出席,屆時可以正面迴應外界的一些質疑和困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