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年產值31988萬元受領導人重視,因環保關停,回憶邯鄲紡織一生

解放前,邯鄲市僅有幾家手工染坊,解放後,發展成為印染社。當時在邯鄲流傳著“小閨女快快長,長大了考紗廠”的順口溜,人們爭相進入紡織廠工作,多少人曾經以棉紡廠職工為榮!

曾年產值31988萬元受領導人重視,因環保關停,回憶邯鄲紡織一生

1956年,棉織社與織絲社、毛紡社、制毯社、合線社合併為公私合營的邯鄲棉織社,並開始從事印染生產。

曾年產值31988萬元受領導人重視,因環保關停,回憶邯鄲紡織一生

1958年8月,棉織社由市工業局移交市紡織管理局,改名為邯鄲市棉織廠,由公私合營改為集體所有制。1959年4月,棉織廠由土山街遷到聯紡路。1962年,該廠借用原邯鄲國棉五廠廠房,建成染整車間並投入生產。1963年11月,企業由集體所有制轉為地方國營,更名為邯鄲市織染廠。

曾年產值31988萬元受領導人重視,因環保關停,回憶邯鄲紡織一生

1959年6月4日,周總理在棉紡一廠與工人分吃窩頭

1959年6月4日,周總理在棉紡一廠與工人分吃窩頭

曾年產值31988萬元受領導人重視,因環保關停,回憶邯鄲紡織一生

1959年9月24日,毛主席親切接見國棉二廠紡織工人

1959年9月24日,毛主席親切接見國棉二廠紡織工人

1971年,織染廠染布設備改造基本完成,組裝聯合軋染機1臺,染布能力為1800萬米/年。1978年,織染廠籌建第一條化纖印染生產線,年生產能力為1200萬米,當年投產當年見效。1979年籌建第二條化纖印染生產線,於1982年年底投入生產。

1985年年底,邯鄲市織染廠有織布、絨布、準備3個生產車間和1個印染分廠。擁有自動織布機380臺,有平幅L型連續蒸煮漂聯合機,漂白機,染缸,連續軋染機,熱熔染色機,印花機,布夾絲光機,熱定型機,樹脂整理機,預縮整理機等設備。年生產能力為:染色布3900萬米,條絨坯布400萬米。主要產品有:化纖染色布、燈芯絨染色布、純棉染色布3個系列,97個品種。產品銷售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並出口20多個國家和地區。

邯鄲市另一家印染企業為邯鄲印染廠,1965年在河北涉縣城北關建廠,初名河北印染廠(簡稱河印),先後分三批從邯鄲市、峰峰礦區、滄州市、天津市等地招收近400名工人。1983年由涉縣遷至邯鄲市區,分五次共徵用土地337.458畝。其中廠區150.7畝,生活區91.024畝,汙水場50.6畝,企業更名為邯鄲印染廠(簡稱邯印)。1985年,工業總產值達1.8544億元,利潤達423.9萬元。設有漂煉、染色、印花、整理4個工藝生產車間,動力、設備兩個輔助生產系統。有主機設備85臺(套),並有引進照像雕刻、圓網印花、巨型卷染電子配色儀,熱熔染色小樣機等設備6臺(套)。年生產能力9000萬米。主要產品有純棉、滌棉、漂白布、染色布、印花布等。

1980年以後,邯鄲市印染工業開展創名牌、創優質活動。邯鄲織染廠生產的“凱歌牌”燈芯絨、“虞美人牌”華達呢,“花王牌”花平布等6個品種,先後被評為河北省優質產品和紡織部優質產品。

2000年企業改制,由5家股東投資設立新維印染股份制公司。2001年完成純棉混紡新合纖面料技改項目,是國家第一批國債項目,也是邯鄲市興市立市項目之一,項目以國內外一流技術做起點,投資9843萬元,從德國和中國香港、臺灣地區引進溼短蒸聯合機、高速染色機、高溫汽流染色機、平網印花機等設備12臺(套);從國內購進16套色圓網印花機等先進設備33臺(套),引進國際上最先進的服裝面料質量檢測設備和試化驗儀器。通過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資產總額3億元,年生產能力8000萬米。成為華北地區較大的專業印染企業,是國家大二型股份制企業。2005年產值31988萬元,2008年10月因環保等原因停產。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