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紫菜”18名造謠傳謠者被抓獲 有人還想勒索企業10萬元

海苔 新聞直播間 網絡安全 食品安全 泉州通客戶端 2017-06-08

“塑料紫菜”18名造謠傳謠者被抓獲 有人還想勒索企業10萬元

漫畫 番薯

泉州晚報社APP-泉州通6月8日訊(泉州晚報記者 王宇靜)今年2月份在業界引起軒然大波的“塑料紫菜”造謠事件又有了新進展。據晉江警方透露,目前已經抓獲了18名製造、傳播謠言者。深受此次事件影響的晉江紫菜界人士透露,當前正是紫菜銷售的旺季,希望更多以正視聽的報道可以幫助他們走出造謠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

山東男子涉嫌勒索被抓獲

日前,在晉江市看守所裡,身材壯碩的山東男子王某流下眼淚。他製作了一段視頻,稱晉江一家企業紫菜為“塑料紫菜”,並上傳至網絡進行傳播。在企業與其聯繫後,王某索要十萬元,並表示不給錢解決,就將繼續大量傳播視頻。企業報案後,福建公安機關迅速行動,將涉嫌敲詐勒索的王某抓獲。

42歲的廣西貴港人曾某在沒有經過核實考證的情況下,使用手機拍攝某企業紫菜是塑料做的謠言視頻,並轉發至個人微信群。目前,曾某因涉嫌損害商品聲譽罪被晉江市公安局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當時沒有考慮這個是真是假,現在太多假東西了,心裡都感覺不放心。”曾某說,拍完視頻,她就隨手轉發到家長的微信群中,這段視頻也很快被傳播開來。令她沒想到的是,視頻中提到的所謂“塑料紫菜”企業遭受到了重創——客戶取消訂單18單,貨值達468萬餘元。

今年2月份,大量所謂“塑料紫菜”的視頻在網絡傳播,在造成國內紫菜行業經濟損失的同時,還引發了少數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恐慌。在2月27日的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上,國家食藥監總局局長畢井泉專門出面闢謠“塑料紫菜”。

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副局長張宏業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稱,發現“塑料紫菜”食品安全謠言後,公安部迅速組織各地公安機關成立專案組,開展偵查打擊工作,已經抓獲了18名製造、傳播“塑料紫菜”謠言以及實施敲詐勒索的涉案人員。“接下來,公安機關將繼續加大對食品安全謠言的打擊整治力度,從嚴從重處理涉案人員。”張宏業說。

紫菜銷售仍受影響

據瞭解,“塑料紫菜”網絡謠言社會影響惡劣,波及福建、天津、四川、甘肅、青海等全國多個省市,政府職能部門、公安機關、行業協會等紛紛加入這場打擊網絡謠言的“阻擊戰”。晉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生產監管科科長顏金盃說,事發後,政府部門迅速組織開展紫菜專項檢查,針對受“塑料紫菜”謠言事件波及的55家紫菜公司開展現場抽樣,通過現場檢查,均未發現企業摻雜使用塑料或是塑料製品的現象。

近年來,與食品安全有關的網絡謠言接二連三,除了“塑料紫菜”,還有“塑料大米”、“棉花肉鬆”、“假雞蛋”、“塑化劑麵條”等。大多數謠言嚴重缺乏常識,但並不妨礙其在網絡和微信上四處傳播,造成恐慌並影響產業良性發展。

“今年4月份同比銷售下降了20%。”深受其害的晉江阿一波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志江說,夏季是南方壇紫菜的銷售旺季,受今年“塑料紫菜”謠言事件的影響,目前整個行業的銷售情況仍不太盡如人意。據瞭解,有個別企業的銷售同比下降了50%。眼下他們也在積極創新研發新品,希望可以儘量降低負面影響,也希望廣大消費者不要輕信任何涉及食品安全方面的謠言。

“紫菜便宜且多產,無需塑料假冒,謠言根本站不住腳。”晉江市食品行業協會副會長宋澤警也提醒。“簡單的辦法就能明辨紫菜和塑料的區別,塑料撕扯中顏色會發生改變並出現紋路,而由於有膳食纖維,紫菜在拉扯中會有細微紋路但是無拉絲現象。”顏金盃提醒說,在火燒實驗時,紫菜會呈灰燼、氣味與燃燒毛髮相似,而塑料不僅會發臭還會有凝結的現象。

【相關鏈接】

新華社、中央電視臺、澎湃新聞集中報道晉江公安成功偵破的製造、傳播“塑料紫菜”網絡謠言案件

6月6日至7日,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和澎湃新聞3家重量級媒體集中報道了晉江市公安局成功偵破的製造、傳播“塑料紫菜”網絡謠言案件。新華社以《18名涉案者被抓,缺乏常識的“塑料紫菜”謠言為何會蔓延?》為題,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30分》、《新聞直播間》以《網傳視頻 紫菜竟是黑色塑料?》為題,澎湃新聞以《“塑料紫菜”網絡謠言波及至少五省市,公安重拳出擊抓18人》為題,分別刊發了專題報道。

澎湃新聞

“塑料紫菜”18名造謠傳謠者被抓獲 有人還想勒索企業10萬元

“塑料紫菜”網絡謠言波及至少五省市,公安重拳出擊抓18人

澎湃新聞記者 王選輝 發自福建晉江

2017-06-06 21:05 來源:澎湃新聞

5月19日,福建晉江看守所。談到自己的犯案經過,今年32歲,身高一米八多、身材壯碩的山東男子王某流下眼淚。更令他感到愧疚的是,不知道未來如何對剛上小學的孩子解釋自己的所作所為。

一個月前,王某製作了一段視頻,稱晉江一企業紫菜為“塑料紫菜”,並上傳至網絡進行傳播。在企業與其聯繫後,王某索要十萬元,並表示不給錢解決,就將繼續大量傳播視頻。企業報案後,福建公安機關迅速行動將涉嫌敲詐勒索的王某抓獲。

“塑料紫菜”18名造謠傳謠者被抓獲 有人還想勒索企業10萬元

涉嫌傳播“塑料紫菜”謠言以及實施敲詐勒索的王某,目前被關押在晉江看守所中。澎湃新聞記者 王選輝 圖

今年2月份,大量所謂“塑料紫菜”的視頻在網絡傳播,造成國內紫菜行業經濟損失的同時,還引發了少數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恐慌。在2月27日的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上,國家食藥監總局局長畢井泉專門出面闢謠“塑料紫菜”。

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副局長張宏業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發現“塑料紫菜”食品安全謠言後,公安部迅速組織各地公安機關開展偵查打擊工作,抓獲了18名製造、傳播“塑料紫菜”謠言以及實施敲詐勒索的違法犯罪人員。

“接下來,公安機關將繼續加大對食品安全謠言的打擊整治力度,從嚴從重處理涉案人員。”張宏業表示。

重拳打擊,18名制謠傳謠者被抓獲

“塑料紫菜”網絡謠言社會影響惡劣,波及福建、天津、四川、甘肅、青海等全國多個省市,政府職能部門、公安機關、行業協會等紛紛加入這場打擊網絡謠言的“狙擊戰”。

晉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生產監管科科長顏金盃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事發後,政府部門迅速組織開展紫菜專項檢查,針對受“塑料紫菜”謠言事件波及的55家紫菜公司開展現場抽樣,通過現場檢查,均未發現企業摻雜使用塑料或是塑料製品的現象。

為此,晉江市紫菜加工行業協會公開發布聲明,稱“某些人士或為某種目的,通過微信、微博等平臺發佈涉嫌侵犯我市紫菜行業的視頻,惡意編造‘紫菜是塑料做的’等不實內容,已發現有十幾個版本,目前還在拍攝上傳,嚴重誤導消費者,造成消費者恐慌,社會影響惡劣。”

2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國家食藥監總局局長畢井泉特別就“塑料紫菜”謠言事件表示:網傳“塑料紫菜”視頻不可信!

“‘塑料紫菜’謠言在網絡群組、網絡空間中或明或暗地傳播,多次翻新,相關部門、媒體對此多次闢謠。但仍有個別網民製造、傳播‘塑料紫菜謠言。’”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副局長張宏業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為了維護、群眾、企業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的社會管理秩序,公安部組織福建、天津、四川、甘肅、青海等多地公安機關開展偵查打擊工作。

其中,紫菜企業所在地的晉江市公安局專門成立專案組。專案組組長、晉江市公安局局長陳文榮表示,專案組分別赴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廣西貴港市、福建福州、廈門,山東東營、遼寧遼陽等地進行調查。

公安機關重拳打擊之下,違法犯罪嫌疑人陸續落網。張宏業副局長介紹,截止目前,全國已經抓獲18名製造、傳播“塑料紫菜”謠言以及實施敲詐勒索的違法犯罪人員。

“後悔當初,不再信謠、造謠、傳謠”

42歲的廣西貴港人曾某是這次被晉江公安機關抓獲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機關查實,曾某在沒有經過核實考證的情況下,使用手機拍攝某企業紫菜是塑料做的謠言視頻,並轉發至個人微信群。目前,曾某因涉嫌損害商品聲譽罪被晉江公安局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塑料紫菜”18名造謠傳謠者被抓獲 有人還想勒索企業10萬元

犯罪嫌疑人曾某

曾某說,那天看到網絡上傳的“塑料紫菜”視頻,就覺得很好奇,然後拿家裡的紫菜做實驗,並讓女兒一起幫忙拍攝視頻。視頻裡,曾某一邊用夾子夾住紫菜,一邊手拉,紫菜變長的同時,她對著鏡頭說“塑料做的,黑心商家,給人吃了這個東西會害死人的。”

“當時沒有考慮這個是真是假,現在太多假東西了,心裡都感覺不放心。”曾某說,拍完視頻,她就隨手轉發到家長的微信群中,這條視頻也很快被傳播開來。

直到公安機關找到曾某,她才想起那天自己發的視頻,令她沒想到的是視頻中提到的所謂“塑料紫菜”企業遭受到了如此重創——客戶取消訂單18單,貨值達468萬餘元。

“我錯了,腸子都悔青了,我以後再也不會輕易相信網上的傳言了,擴散和傳播這些東西,我錯了,真的想對公司說對不起!”談到自己當初的所作所為,曾某悔恨不已。

同樣被晉江公安局抓獲的山東東營人王某也後悔不已。他拍攝紫菜謠言視頻的同時,還利用其敲詐勒索廠家,目前已被依法逮捕。

王某說,自己從農村走出來,一路創業多年,也有了5家美髮店,有自己的車子、房子,也組建了家庭。“我本來有一個美好、幸福的家庭,卻走到今天這般地步,是非常不值得的。”

他說,因為了解不多,當時覺得紫菜是塑料做的,就拍攝了視頻,隨後通過各種渠道聯繫上了廠家,向其索要10萬元賠償。“一開始的目的是維權,後來我說了一些恐嚇的話,現在看來是很不應該的。”

“孩子今年9月份才上一年級,我現在不知道以後該怎麼面對孩子,該怎麼向他解釋。”王某說,自己現在“除了後悔就是後悔”,希望給社會做一個前車之鑑,不能製造傳播謠言,“觸碰法律,都會得到嚴懲,代價真的非常慘重。”

“接下來,公安機關將繼續加大對食品安全謠言的打擊整治力度,依法從嚴從重處理涉案人員。對破獲的製造、傳播食品安全謠言違法犯罪,公安機關將通過新聞媒體予以曝光。”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副局長張宏業表示。

新華社

“塑料紫菜”18名造謠傳謠者被抓獲 有人還想勒索企業10萬元

18名涉案者被抓,缺乏常識的“塑料紫菜”謠言為何會蔓延?

新華社福州6月6日電 題:18名涉案者被抓,缺乏常識的“塑料紫菜”謠言為何會蔓延?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丁小溪、陳聰、邰曉安

近日,公安機關抓獲了18名製造、傳播“塑料紫菜”謠言以及實施敲詐勒索的違法犯罪人員。今年2月,“塑料紫菜”謠言在網下及網絡群組、微博、視頻網站中傳播,形成網絡輿論熱點,給福建等地紫菜生產銷售企業、養殖戶造成經濟損失。

近年來,與食品安全有關的網絡謠言甚囂塵上,除“塑料紫菜”之外,還有“塑料大米”“棉花肉鬆”“假雞蛋”“塑化劑麵條”等。大多數謠言嚴重缺乏常識,但並不妨礙其在網絡和微信上四處傳播,造成群眾對食品安全的恐慌。

“塑料紫菜”謠言衝擊波

今年2月17日,福建晉江“阿一波”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志江收到同事轉來的一條視頻。視頻中有人將紫菜泡水撕扯,繼而用火燒,稱該品牌的紫菜很難扯斷,點燃後還有刺鼻的味道,是“塑料做的”。

“短短一週時間內,便有20多個不同版本的‘塑料紫菜’視頻在網上爆發式傳播。僅涉及‘阿一波’品牌的視頻就有5個。”晉江市公安局經偵大隊三中隊副中隊長陳曉山對記者說。

“塑料紫菜”謠言出現後,“阿一波”公司安排3個小組專門接聽電話,李志江本人更是在2天時間裡接了上千個電話,但仍然無力阻止謠言在網絡上呈幾何式擴散。從2月17日至3月28日,黑龍江、廣西、甘肅等地多家超市下架“阿一波”產品,18家經銷商退貨,退貨金額達468萬餘元。

短時間內,謠言衝擊波從消費者、超市、經銷商、加工廠一路迅速傳至養殖戶,相關產業鏈受到打擊。福建泉州南安市的紫菜養殖戶李強榮表示,近10年來紫菜價格波動不大,基本上在1萬元/噸左右,很少有滯銷,但“塑料紫菜”謠言出來後,原料收購價格從8萬元/噸降到不足5萬元/噸。“即便價格腰斬,我的合作社還有18噸紫菜沒賣出去。”李強榮說。

為維護群眾、企業的合法權益,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迅速部署福建、天津等地公安機關開展偵查工作。晉江市公安局成立專案組,分赴黑龍江齊齊哈爾市、廣西貴港、福建福州和廈門、山東東營、遼寧遼陽等地對涉案謠言視頻進行偵查。截至目前,福建、天津、四川、甘肅、青海等地公安機關抓獲拍攝謠言視頻實施敲詐勒索人員5名,製造“塑料紫菜”謠言人員5名,傳播謠言信息人員8名,“塑料紫菜”謠言快速散播的趨勢得到有力遏制。

食品安全網絡謠言背後真相

“塑料紫菜”謠言因何而起?記者日前在晉江市看守所採訪了制謠傳謠的犯罪嫌疑人王某祥。

起初,王某祥因在吃餛飩時認為自己吃到了“塑料做的假紫菜”,便聯繫生產企業進行維權。“在溝通過程中,我起了貪念,想要賠償。”王某祥說,為了能要上高價,他指揮自己的員工拍攝“塑料紫菜”視頻並上傳到網絡,同時威脅生產企業,要是不給錢解決,他將繼續在網上大量轉發。最終,企業迫於壓力,不得已向其轉賬了5.3萬元試圖平息事端。

“紫菜本身是一種非常健康的食品,韌性較好,但內地一些民眾並不瞭解紫菜與塑料在物理、化學性質上存在明顯差別。嫌疑人正是利用了這一點來造謠,不明真相的人紛紛跟著轉發。”福建省水產研究所原副所長吳成業說。

據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副局長張宏業介紹,目前在網上傳播食品安全謠言的人一部分是為博取眼球、賺取熱度,置科學常識和實際情況於不顧,偷換概念、歪曲事實,也有極個別人是為謀取不法利益等目的對食品生產銷售企業、在售食品編造謠言,有意抹黑。

晉江市公安局經偵大隊大隊長楊劍揚表示,一些造謠者善於使用吸引眼球的語言和圖片,滿足受眾獵奇心理。

記者調查發現,造謠者利用誇張、歪曲的加工手段,模糊事實,頻繁使用“有毒”“致癌”“致死”等刺激性語言。此類謠言因為與事實真相“魚龍混雜”,較難甄別,也不易取證,闢謠難度較大。

還有一些是舊聞翻炒,刻意抹黑。造謠者以食品藥品安全事件為背景,將過去發生的事情掐頭去尾改頭換面,改變日期或將日期模糊或刪除,誤導公眾。

有些造謠者對影視片段進行配音配文,製成戲謔嘲諷的圖片視頻,抓住年輕群體獵奇心理重的特點,形成裂變式傳播。此類謠言的危害比較隱蔽,看似無傷大雅,但在“笑點”的提煉過程中,改編事實,打趣調侃主流觀念,形成消極負面的認知慣性,後續效應很長時間都難以消除,且一旦出現類似事件,還會再次成為傳播熱點。

共同捍衛“舌尖上的安全感”

“網絡謠言製造門檻低,經微信群、朋友圈、公眾號、網上論壇、微博等轉發後,謠言傳播速度快,影響範圍廣。”陳曉山表示,由於取證難、溯源難,偵破食品安全網絡謠言案件並非易事。

專家表示,治理食品安全網絡謠言,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良好輿論環境,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公安部網安局表示,將繼續加大對食品安全謠言的打擊整治力度。根據刑法,捏造並散佈虛假食品安全謠言造成嚴重後果的,可能涉嫌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尋釁滋事罪等多種犯罪,公安機關將予以嚴厲打擊;對於製造、散佈食品安全謠言,不構成犯罪的,公安機關將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依法作出治安處罰。

“相關互聯網企業要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對新出現的、翻新的謠言,要第一時間採取有效措施予以阻斷,清理、刪除虛假不實信息。”張宏業說,廣大群眾也應注意理性、文明上網,注意辨別各類網上不實信息,自覺抵制謠言,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發現謠言及時舉報。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宣傳司司長顏江瑛強調,食藥監總局將推動建立社會多元主體共治謠言的長效機制,讓政府部門、專業機構人士、相關企業、新聞媒體和公眾形成合力,“五位一體”擊碎謠言,共同織密甄別、抵制謠言的免疫網。

“信息公開是遏制謠言傳播的利器。食品藥品安全抽檢信息現已做到‘週週抽檢、週週公開’。”顏江瑛說,未來還將繼續加大此類信息公開力度,增加重點信息展示強度,化信息查詢服務功能。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建議,針對食品安全網絡謠言的傳播特點,應要求網絡平臺對已經有切實證據證明是謠言的,進行“公益闢謠”。同時,鑑於一些老年人信息來源渠道少,不能有效識別謠言,社會還需共同努力,幫助其走出相對封閉的朋友圈,遏制謠言在老年人等特定群體內傳播。

【來源:泉州通客戶端】

【編輯:林燕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