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美蘭區靈山鎮橋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滋華: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

海口 南渡江 不完美媽媽 技術 南海網 2019-08-02
"

每天早晨,行走在村道上的橋東村村民們總能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那就是早起巡村的李滋華。春去秋來的八千多個日日夜夜裡,李滋華已記不清楚自己到底走過了多少趟村子,但他勤勞忙碌的身影,卻深深地刻印在了許多村民的心中。在橋東村,只要提起李滋華,村民們都會豎起大拇指點贊。

今年66歲的李滋華,197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美蘭區靈山鎮橋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也是一名退伍老兵。紮根橋東村24年來,他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始終銘記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一直將村民冷暖放在心上,致力於改變村容村貌,千方百計為村民辦好事、做實事,生動地詮釋了共產黨人忠誠、乾淨、擔當的品質。他多次被市委組織部評為“五星級黨組織書記”,並被海口市委評為“2018年優秀共產黨員”。

"

每天早晨,行走在村道上的橋東村村民們總能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那就是早起巡村的李滋華。春去秋來的八千多個日日夜夜裡,李滋華已記不清楚自己到底走過了多少趟村子,但他勤勞忙碌的身影,卻深深地刻印在了許多村民的心中。在橋東村,只要提起李滋華,村民們都會豎起大拇指點贊。

今年66歲的李滋華,197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美蘭區靈山鎮橋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也是一名退伍老兵。紮根橋東村24年來,他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始終銘記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一直將村民冷暖放在心上,致力於改變村容村貌,千方百計為村民辦好事、做實事,生動地詮釋了共產黨人忠誠、乾淨、擔當的品質。他多次被市委組織部評為“五星級黨組織書記”,並被海口市委評為“2018年優秀共產黨員”。

海口美蘭區靈山鎮橋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滋華: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

李滋華

守初心 退伍不褪色

1972年,李滋華參軍入伍,第二年就在部隊裡光榮入黨。1976年,在部隊磨練了四年的李滋華退伍後回到了家鄉,一開始跑運輸,每個月都能賺上好幾千塊錢,家裡蓋起了新房,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然而,因為巡村,李滋華放下蒸蒸日上的生意,到村委會當起了村幹部,併成為村黨支部的帶頭人,巡村也成為他一生不變的事業。

橋東村委會位於南渡江東岸,下轄15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1993年,由於政府項目大規模徵地,大部分村民都拿到了不少的徵地補償款,這一下子讓社會上個別不法之徒看著眼紅了,經常到村裡敲詐勒索,鬧得人心惶惶。

看到不少村民被欺負,李滋華坐不住了。四年部隊生活,練就了李滋華一身正義和勇敢。在他的帶領下,在每個村民小組選出一些年輕力壯的村民,成立了一支巡邏隊,在村裡巡邏。

很快,巡邏隊發揮了作用,有事就及時找派出所,有力地震懾了騷擾村民的不法之徒,村裡的治安狀況明顯好轉。1996年,李滋華憑著在村民中的威望,高票當選橋東村黨支部書記。

回想起以前的一幕,田邊村村民吳坤民還是心有餘悸。吳坤民說,那時候,一到晚上大家都不敢坐在外面,害怕不法分子來要錢,如果不給就會被捱打,幸虧李滋華當時挺身而出,保護了村民的平安。

系民憂 為民解難題

心裝百姓事,胸懷為民情。在李滋華看來,每一件對村民有益的事,無論大事小事,都意義非凡。在李滋華成為橋東村“領頭羊”後,如何讓村民們用上便利的自來水,成為了牽絆他心頭的一件大事。

“當時建一個水塔需要幾十萬元,如果每個自然村都建,那就需要幾百萬元的費用。”為了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李滋華帶領村幹部跑了很多地方考察調研,終於發現了一種成本只有幾萬元的無塔供水新技術。

“這東西管用麼?”“不會是擺設吧?”李滋華提出引進新技術的想法後,就遭到了村民潑過來的“冷水”。為了打消村民們的疑慮,李滋華帶頭和村裡的黨員幹部打造了一個試驗點,通水後不僅能滿足一個自然村的用水量,水費也降到了五毛錢一噸。很快這項技術就贏得了村民們的支持,13個村民小組陸續引進這項新技術,家家戶戶都用上了自來水,這項技術還作為先進典型在美蘭區全區推廣。

為民服務解難題,是李滋華24年來一直恪守的信條。在李滋華的辦公桌上,有一份美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微實事”項目投票結果公示表,上面羅列了村民們投票選出來的建設項目,包括了增添路燈、電子監控以及建設籃球場、老人活動中心等。“我一定要帶領村委會把這些項目做好,不辜負村民的殷切希望。”李滋華說。

勇擔當 迎難作表率

做好徵地工作,是橋東村黨員幹部近年來承擔的重要任務之一。“我們村的發展前景大家都是看得到的,但村民們顧慮很多,他們認為土地就是命根子,沒有了土地,生產生活都會受影響。”橋東村黨支部副書記吳多和說出了徵地工作中的困難所在。

2012年,海南國際汽車園項目在橋東村啟動,李滋華負責配合市區鎮工作組完成徵地和清表工作,在一次入戶做動員工作的時候,一名村民忽然情緒變得激動起來,大吵大嚷地向李滋華和村幹部討說法。

“他跑過來要跟李書記打架,說我們村幹部報復他,因為他不簽名,就叫公安局抓他的孩子去拘留。”吳多和說。為了解開這個誤會,李滋華到公安局瞭解情況,原來該村民的兒子不久前曾因參與一場打架勒索事件被拘留,與徵地沒有關係,經過李滋華帶領村幹部多次上門耐心解釋,最終誤會被消除了,這戶村民也在徵地墳墓搬遷協議上籤了字。

“村民們不理解,講一些過頭的話是正常的,還是要忍著脾氣,慢慢地和他們講清楚。”李滋華說。

憑著這種“繡花針”式的細緻耐心,李滋華帶領村幹部花了一年多時間,陸續完成了9個村莊451戶的徵地任務和600個墳墓的搬遷工作,確保了項目的按時推進啟動。

如今,隨著江東新區建設的不斷推進,地理位置優越的橋東村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發展項目,李滋華和橋東村黨員幹部身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我一定帶領好全村黨員幹部,堅決完成黨和政府交給我們的任務。”李滋華說。

“他把在部隊時的軍人作風很好地延續了下來,在日常工作中總是發揚敢於擔當、吃苦耐勞的精神,不斷感染著身邊的人。”71歲的老黨員林樹茂與李滋華在村委會共事多年,每當提起這個熟悉的老搭檔,總是欽佩不已。

雖然李滋華已經到了退休年紀,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依舊耕耘在為民服務的基層一線。這名有著46年黨齡的老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譜寫著一曲奉獻之歌,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自己的信仰與忠誠。“我是一名退伍軍人,但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對黨的忠誠不變、拼搏奮鬥的精神不變。我要以英雄張富清為榜樣,為村民群眾多辦好事、做實事,為江東新區建設多盡份力。”李滋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