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點,副司令突然出現,難怪這些開國將軍老是打勝仗'

"

1958年,解放軍海軍著名戰鬥英雄張逸民率部隊來到廈門,準備參加接下來對金門的作戰。本文是老英雄的回憶:

我對廈門,可以用全新的字眼兒來形容。所謂全新,就是跟浙江比,跟閩北比罷了。相比之下,生活環境,全是新的了。快艇也是進了全新的海域,作戰環境也是全新的了。我們必須迅速調整,讓全大隊人馬能迅速適應新環境。

全新生活環境中,我提出三防:防疫、防食物中毒、防特。

快艇也要適應新環境:這兒水溫高,快艇保養格外要加強。這兒水氣大,注意防溼潮,許多裝備容易長毛變質,尤其是彈藥要勤檢查勤保養。這兒潮差大,大潮時,有7米的潮差。

作戰環境全新:要熟悉停泊碼頭周圍的水域,要熟悉好廈門港全部水域,要熟悉好作戰待機點的水域,要熟悉好方圓百公里內的航行水域。我準備好帶領艇長們至少去三次熟悉海區。

到廈門的第三天我就帶著艇長、中隊長們去熟悉海區了。我特請了廈門的航海業務長講解他們航行中的親身體會,把廈門港熟悉個透。第四天又乘坐護衛艇31大隊的護衛艇,從廈門港出發,一直熟悉到東山港,沿途主要港灣航法全熟悉完,返回時又專門熟悉定臺灣。

這次出航,我特別關心的是下一步如何瞞過敵人從廈門港神不知鬼不覺的航渡到定臺海灣待機點的任務。我問陪我們去熟悉海區的艇長:“你們出海巡航活動,一般情況下每月有幾次?”他回答:“每週至少有一次,有時候是兩次。”“出航和返回時間有固定嗎?”“這出航時間不太固定。大多數是晚出早歸,但也有早出天剛黑返回的。”我又問:“每次出去巡航是什麼隊形,艇與艇間隔有多大?”他告訴我:“基本都是單縱隊,隊形變化很少。艇與艇間距離要求不嚴,大多數是不能超過一鏈的。”我再問:“出海巡航都是什麼型號的護衛艇?”他告知我:“都是老艇,艇航速一般就是12節吧。巡邏嗎,就是慢悠悠的。”我覺得這些對下一步隱蔽從廈門港進入定臺海灣很有參考價值,至少我們可以偽裝成護衛艇出海巡航。

"

1958年,解放軍海軍著名戰鬥英雄張逸民率部隊來到廈門,準備參加接下來對金門的作戰。本文是老英雄的回憶:

我對廈門,可以用全新的字眼兒來形容。所謂全新,就是跟浙江比,跟閩北比罷了。相比之下,生活環境,全是新的了。快艇也是進了全新的海域,作戰環境也是全新的了。我們必須迅速調整,讓全大隊人馬能迅速適應新環境。

全新生活環境中,我提出三防:防疫、防食物中毒、防特。

快艇也要適應新環境:這兒水溫高,快艇保養格外要加強。這兒水氣大,注意防溼潮,許多裝備容易長毛變質,尤其是彈藥要勤檢查勤保養。這兒潮差大,大潮時,有7米的潮差。

作戰環境全新:要熟悉停泊碼頭周圍的水域,要熟悉好廈門港全部水域,要熟悉好作戰待機點的水域,要熟悉好方圓百公里內的航行水域。我準備好帶領艇長們至少去三次熟悉海區。

到廈門的第三天我就帶著艇長、中隊長們去熟悉海區了。我特請了廈門的航海業務長講解他們航行中的親身體會,把廈門港熟悉個透。第四天又乘坐護衛艇31大隊的護衛艇,從廈門港出發,一直熟悉到東山港,沿途主要港灣航法全熟悉完,返回時又專門熟悉定臺灣。

這次出航,我特別關心的是下一步如何瞞過敵人從廈門港神不知鬼不覺的航渡到定臺海灣待機點的任務。我問陪我們去熟悉海區的艇長:“你們出海巡航活動,一般情況下每月有幾次?”他回答:“每週至少有一次,有時候是兩次。”“出航和返回時間有固定嗎?”“這出航時間不太固定。大多數是晚出早歸,但也有早出天剛黑返回的。”我又問:“每次出去巡航是什麼隊形,艇與艇間隔有多大?”他告訴我:“基本都是單縱隊,隊形變化很少。艇與艇間距離要求不嚴,大多數是不能超過一鏈的。”我再問:“出海巡航都是什麼型號的護衛艇?”他告知我:“都是老艇,艇航速一般就是12節吧。巡邏嗎,就是慢悠悠的。”我覺得這些對下一步隱蔽從廈門港進入定臺海灣很有參考價值,至少我們可以偽裝成護衛艇出海巡航。

凌晨4點,副司令突然出現,難怪這些開國將軍老是打勝仗

說實話,海上指揮員若想在近戰作戰中,帶好部隊打勝仗。首先他必須是位能帶編隊走路的干將才行。否則,你會將部隊帶得七零八落,或是碰撞、或是擱淺。如若出現這種情況,你是沒辦法向上級交待的。知識也好,航海學問也好,都是學而知之,世界並不存在生而知之的現象。我認定,熟悉海區,就是為自己的航行減少阻礙。熟悉的越多,越細緻,就是拆除越多的航行障礙,路也就自然會越順當。這次出海熟悉海區,心裡覺得亮堂了,知道該怎麼走了,那可不是用高興一詞所能表達的了。應該說,我為海戰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魚雷艇下水後,立即恢復戰鬥力。

車運一千多公里後,專列到達廈門,應即刻恢復戰鬥力,這既是上級的要求,又是全體指戰員的願望。

快艇下水前,主機都屬正常。因車運要求卸下了螺旋槳,安裝亦正常完成。待艇下水後唯一要做的是每艘艇必須在港發動主機並跑跑航速,看軸系是否正常。經請示,水警區答覆是:港區北部敵雷達不能發現,試驗航速可在夜間進。遵示,各艇下水後都在8小時內,完成了航速試驗。

然而,快艇的裝雷工作卻遇到了預想不到的麻煩:因廈門的潮差太大,高低潮時有7-8米。一個潮時時,如果調度不好完全可能把時間浪費掉。經過試驗,一個潮時內則可完成全大隊9艘艇的裝雷。如何利用潮水,豐富了1大隊裝雷的知識與經驗。

"

1958年,解放軍海軍著名戰鬥英雄張逸民率部隊來到廈門,準備參加接下來對金門的作戰。本文是老英雄的回憶:

我對廈門,可以用全新的字眼兒來形容。所謂全新,就是跟浙江比,跟閩北比罷了。相比之下,生活環境,全是新的了。快艇也是進了全新的海域,作戰環境也是全新的了。我們必須迅速調整,讓全大隊人馬能迅速適應新環境。

全新生活環境中,我提出三防:防疫、防食物中毒、防特。

快艇也要適應新環境:這兒水溫高,快艇保養格外要加強。這兒水氣大,注意防溼潮,許多裝備容易長毛變質,尤其是彈藥要勤檢查勤保養。這兒潮差大,大潮時,有7米的潮差。

作戰環境全新:要熟悉停泊碼頭周圍的水域,要熟悉好廈門港全部水域,要熟悉好作戰待機點的水域,要熟悉好方圓百公里內的航行水域。我準備好帶領艇長們至少去三次熟悉海區。

到廈門的第三天我就帶著艇長、中隊長們去熟悉海區了。我特請了廈門的航海業務長講解他們航行中的親身體會,把廈門港熟悉個透。第四天又乘坐護衛艇31大隊的護衛艇,從廈門港出發,一直熟悉到東山港,沿途主要港灣航法全熟悉完,返回時又專門熟悉定臺灣。

這次出航,我特別關心的是下一步如何瞞過敵人從廈門港神不知鬼不覺的航渡到定臺海灣待機點的任務。我問陪我們去熟悉海區的艇長:“你們出海巡航活動,一般情況下每月有幾次?”他回答:“每週至少有一次,有時候是兩次。”“出航和返回時間有固定嗎?”“這出航時間不太固定。大多數是晚出早歸,但也有早出天剛黑返回的。”我又問:“每次出去巡航是什麼隊形,艇與艇間隔有多大?”他告訴我:“基本都是單縱隊,隊形變化很少。艇與艇間距離要求不嚴,大多數是不能超過一鏈的。”我再問:“出海巡航都是什麼型號的護衛艇?”他告知我:“都是老艇,艇航速一般就是12節吧。巡邏嗎,就是慢悠悠的。”我覺得這些對下一步隱蔽從廈門港進入定臺海灣很有參考價值,至少我們可以偽裝成護衛艇出海巡航。

凌晨4點,副司令突然出現,難怪這些開國將軍老是打勝仗

說實話,海上指揮員若想在近戰作戰中,帶好部隊打勝仗。首先他必須是位能帶編隊走路的干將才行。否則,你會將部隊帶得七零八落,或是碰撞、或是擱淺。如若出現這種情況,你是沒辦法向上級交待的。知識也好,航海學問也好,都是學而知之,世界並不存在生而知之的現象。我認定,熟悉海區,就是為自己的航行減少阻礙。熟悉的越多,越細緻,就是拆除越多的航行障礙,路也就自然會越順當。這次出海熟悉海區,心裡覺得亮堂了,知道該怎麼走了,那可不是用高興一詞所能表達的了。應該說,我為海戰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魚雷艇下水後,立即恢復戰鬥力。

車運一千多公里後,專列到達廈門,應即刻恢復戰鬥力,這既是上級的要求,又是全體指戰員的願望。

快艇下水前,主機都屬正常。因車運要求卸下了螺旋槳,安裝亦正常完成。待艇下水後唯一要做的是每艘艇必須在港發動主機並跑跑航速,看軸系是否正常。經請示,水警區答覆是:港區北部敵雷達不能發現,試驗航速可在夜間進。遵示,各艇下水後都在8小時內,完成了航速試驗。

然而,快艇的裝雷工作卻遇到了預想不到的麻煩:因廈門的潮差太大,高低潮時有7-8米。一個潮時時,如果調度不好完全可能把時間浪費掉。經過試驗,一個潮時內則可完成全大隊9艘艇的裝雷。如何利用潮水,豐富了1大隊裝雷的知識與經驗。

凌晨4點,副司令突然出現,難怪這些開國將軍老是打勝仗

熟悉完海區後沒多久,艦隊前指在廈門召開作戰會議。會議當中,彭德清副司令交給我一項新任務:“你們研究一下,如何能非常隱蔽,確保快艇神不知、鬼不覺的平安航渡到定臺灣去。”其實,這件事我已早有準備。我接受首長交待的任務返回虎嶼後,就跟大隊部有關同志及中隊長、艇長們開始研究辦法。經過醞釀,最後向水警區報兩個方案:一是自航方案。即各中隊3條艇成右梯隊的密集隊形,以最低航速航行,中隊間距離在1鏈以內,偽裝成護衛艇出巡邏,向定臺灣進發。

第二方案:由護衛艇並拖。在護衛艇左右舷各一艘快艇,尾部再拖帶1艘,如護衛艇動力不足,則拖帶的快艇可單俥給護衛艇增加點推力。第二方案的施行,必須在風平浪靜的天氣條件下進行。報到水警區後,艦隊前指最後選用快艇自航方案。彭副司令說:“自航方案好,我贊成自航。”其實快艇用自航辦法,我早在年初從31大隊調給1大隊雷達艇後,我就用雷達在杭州灣作過試驗,3艘快艇如果成密集梯隊航行時,在雷達上根本就分不清是3艘艇,而看成是一艘艦艇了。沒想到當初這份實驗,今天反倒能派上大用場,可見指揮員腦子裡,各種各樣資料越多越好,這就叫有備無患啊。

彭德清副司令又是個不眠之夜。根據艦隊前指的命令:決定快艇1大隊9艘艇編隊於8月22日的22時,自虎嶼啟航,自航進入鎮海角以西的定臺灣內待命行動。此次出海的關鍵,在於隱蔽與安全。這兩者都必須完整做到,缺一不可。假若做不到隱蔽,稍有疏忽露了馬腳,那就是前功盡棄。據此,我與副支隊長劉建廷有個約定:海軍鎮海角雷達站站長,在1954年底曾在高島雷達站任主要號手,識別快艇有豐富經驗。我說你(指劉)一定要讓他親自上機,認真仔細地觀查。若分辯不出來,或是總覺得很含糊,那就是我們的成功。

8月22日夜,晚飯後部隊就集結在碼頭上。編隊進入待命狀態。先由大隊政治委員劉春志同志做了政治動員。部隊各個摩拳擦掌,士氣高昂。那份躍躍欲試的戰鬥精神,著實令人鼓舞。此時,福州軍區政治部工作組,正在我大隊檢查工作。其中有軍區政治部的青年部部長李懷義中校、政治幹事張泰璽上尉。他們堅持要與部隊同行。經請示首長後,得到艦隊前指的同意,後來安排他倆隨指揮艇航行,以保證領導機關的人員不出任何差錯。

"

1958年,解放軍海軍著名戰鬥英雄張逸民率部隊來到廈門,準備參加接下來對金門的作戰。本文是老英雄的回憶:

我對廈門,可以用全新的字眼兒來形容。所謂全新,就是跟浙江比,跟閩北比罷了。相比之下,生活環境,全是新的了。快艇也是進了全新的海域,作戰環境也是全新的了。我們必須迅速調整,讓全大隊人馬能迅速適應新環境。

全新生活環境中,我提出三防:防疫、防食物中毒、防特。

快艇也要適應新環境:這兒水溫高,快艇保養格外要加強。這兒水氣大,注意防溼潮,許多裝備容易長毛變質,尤其是彈藥要勤檢查勤保養。這兒潮差大,大潮時,有7米的潮差。

作戰環境全新:要熟悉停泊碼頭周圍的水域,要熟悉好廈門港全部水域,要熟悉好作戰待機點的水域,要熟悉好方圓百公里內的航行水域。我準備好帶領艇長們至少去三次熟悉海區。

到廈門的第三天我就帶著艇長、中隊長們去熟悉海區了。我特請了廈門的航海業務長講解他們航行中的親身體會,把廈門港熟悉個透。第四天又乘坐護衛艇31大隊的護衛艇,從廈門港出發,一直熟悉到東山港,沿途主要港灣航法全熟悉完,返回時又專門熟悉定臺灣。

這次出航,我特別關心的是下一步如何瞞過敵人從廈門港神不知鬼不覺的航渡到定臺海灣待機點的任務。我問陪我們去熟悉海區的艇長:“你們出海巡航活動,一般情況下每月有幾次?”他回答:“每週至少有一次,有時候是兩次。”“出航和返回時間有固定嗎?”“這出航時間不太固定。大多數是晚出早歸,但也有早出天剛黑返回的。”我又問:“每次出去巡航是什麼隊形,艇與艇間隔有多大?”他告訴我:“基本都是單縱隊,隊形變化很少。艇與艇間距離要求不嚴,大多數是不能超過一鏈的。”我再問:“出海巡航都是什麼型號的護衛艇?”他告知我:“都是老艇,艇航速一般就是12節吧。巡邏嗎,就是慢悠悠的。”我覺得這些對下一步隱蔽從廈門港進入定臺海灣很有參考價值,至少我們可以偽裝成護衛艇出海巡航。

凌晨4點,副司令突然出現,難怪這些開國將軍老是打勝仗

說實話,海上指揮員若想在近戰作戰中,帶好部隊打勝仗。首先他必須是位能帶編隊走路的干將才行。否則,你會將部隊帶得七零八落,或是碰撞、或是擱淺。如若出現這種情況,你是沒辦法向上級交待的。知識也好,航海學問也好,都是學而知之,世界並不存在生而知之的現象。我認定,熟悉海區,就是為自己的航行減少阻礙。熟悉的越多,越細緻,就是拆除越多的航行障礙,路也就自然會越順當。這次出海熟悉海區,心裡覺得亮堂了,知道該怎麼走了,那可不是用高興一詞所能表達的了。應該說,我為海戰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魚雷艇下水後,立即恢復戰鬥力。

車運一千多公里後,專列到達廈門,應即刻恢復戰鬥力,這既是上級的要求,又是全體指戰員的願望。

快艇下水前,主機都屬正常。因車運要求卸下了螺旋槳,安裝亦正常完成。待艇下水後唯一要做的是每艘艇必須在港發動主機並跑跑航速,看軸系是否正常。經請示,水警區答覆是:港區北部敵雷達不能發現,試驗航速可在夜間進。遵示,各艇下水後都在8小時內,完成了航速試驗。

然而,快艇的裝雷工作卻遇到了預想不到的麻煩:因廈門的潮差太大,高低潮時有7-8米。一個潮時時,如果調度不好完全可能把時間浪費掉。經過試驗,一個潮時內則可完成全大隊9艘艇的裝雷。如何利用潮水,豐富了1大隊裝雷的知識與經驗。

凌晨4點,副司令突然出現,難怪這些開國將軍老是打勝仗

熟悉完海區後沒多久,艦隊前指在廈門召開作戰會議。會議當中,彭德清副司令交給我一項新任務:“你們研究一下,如何能非常隱蔽,確保快艇神不知、鬼不覺的平安航渡到定臺灣去。”其實,這件事我已早有準備。我接受首長交待的任務返回虎嶼後,就跟大隊部有關同志及中隊長、艇長們開始研究辦法。經過醞釀,最後向水警區報兩個方案:一是自航方案。即各中隊3條艇成右梯隊的密集隊形,以最低航速航行,中隊間距離在1鏈以內,偽裝成護衛艇出巡邏,向定臺灣進發。

第二方案:由護衛艇並拖。在護衛艇左右舷各一艘快艇,尾部再拖帶1艘,如護衛艇動力不足,則拖帶的快艇可單俥給護衛艇增加點推力。第二方案的施行,必須在風平浪靜的天氣條件下進行。報到水警區後,艦隊前指最後選用快艇自航方案。彭副司令說:“自航方案好,我贊成自航。”其實快艇用自航辦法,我早在年初從31大隊調給1大隊雷達艇後,我就用雷達在杭州灣作過試驗,3艘快艇如果成密集梯隊航行時,在雷達上根本就分不清是3艘艇,而看成是一艘艦艇了。沒想到當初這份實驗,今天反倒能派上大用場,可見指揮員腦子裡,各種各樣資料越多越好,這就叫有備無患啊。

彭德清副司令又是個不眠之夜。根據艦隊前指的命令:決定快艇1大隊9艘艇編隊於8月22日的22時,自虎嶼啟航,自航進入鎮海角以西的定臺灣內待命行動。此次出海的關鍵,在於隱蔽與安全。這兩者都必須完整做到,缺一不可。假若做不到隱蔽,稍有疏忽露了馬腳,那就是前功盡棄。據此,我與副支隊長劉建廷有個約定:海軍鎮海角雷達站站長,在1954年底曾在高島雷達站任主要號手,識別快艇有豐富經驗。我說你(指劉)一定要讓他親自上機,認真仔細地觀查。若分辯不出來,或是總覺得很含糊,那就是我們的成功。

8月22日夜,晚飯後部隊就集結在碼頭上。編隊進入待命狀態。先由大隊政治委員劉春志同志做了政治動員。部隊各個摩拳擦掌,士氣高昂。那份躍躍欲試的戰鬥精神,著實令人鼓舞。此時,福州軍區政治部工作組,正在我大隊檢查工作。其中有軍區政治部的青年部部長李懷義中校、政治幹事張泰璽上尉。他們堅持要與部隊同行。經請示首長後,得到艦隊前指的同意,後來安排他倆隨指揮艇航行,以保證領導機關的人員不出任何差錯。

凌晨4點,副司令突然出現,難怪這些開國將軍老是打勝仗

8月22日21時58分時,我向艦隊前指請示編隊出航離碼頭。作戰指揮室指示:同意於22日22時準時離碼頭,並向我傳達首長兩條指示:既要保證隱蔽,又要保證安全。沿途注意燈光管制。

8月22日22時,1大隊準時啟航。編隊在廈門內港走的是西航道,即靠近嵩嶼航行。事先有規定,保持無線電緘默,各級只收聽,不能發任何信號。在鼓浪嶼以北,各中隊就成密集梯隊航行,航速最低,行動很遲緩,真像老車拉車一般,既很穩當,又很安全。但我也從這次低速航行中,發現了重大缺陷:快艇出擊恐怕要加不了速了。為什麼?你看快艇駛過後,後面有冒出一片黑煙,這是過去不曾有過的現象。

當夜的氣象條件相當好:偏南風3級,微波有小湧,視程良好,再加上滿天星斗,真是少有的好天氣。

編隊航行中,各中隊都使用減音器。減音器工作後,主機隆隆聲沒有了,而代之以快艇前行的分水聲。一路很平靜,幾乎艇上的個人交談聲都能聽的好遠。說實話,快艇出行很少能遇上如此安靜。

這一路,我想得最多的就是鎮海角雷達站的站長此刻在雷達上觀察的結果是什麼?是否被他辯認出是快艇。

當夜23時30分,編隊順利、平安到達了定臺灣。各艇均靠上了預先安排好的大型機帆船隊。每2艘艇靠1艘機帆船。大隊指揮艇專門靠到最靠岸邊的1艘機帆船。這艘機帆船有兩個特點:一是裝有一部直通岸上指揮所的電話。這裡既是1大隊的指揮所,也是廈門市漁業公社捕撈大隊的指揮船。184艇靠上指揮機帆船後,船老大立即指揮全船人員給快艇搞偽裝。快艇除掉自身的偽裝布、偽裝網之外,在機帆上又將四條網具拉到主桅上,外面看上去,就是漁船正式晒網。其實,今天的作用就是專門將快艇藏於其中。

"

1958年,解放軍海軍著名戰鬥英雄張逸民率部隊來到廈門,準備參加接下來對金門的作戰。本文是老英雄的回憶:

我對廈門,可以用全新的字眼兒來形容。所謂全新,就是跟浙江比,跟閩北比罷了。相比之下,生活環境,全是新的了。快艇也是進了全新的海域,作戰環境也是全新的了。我們必須迅速調整,讓全大隊人馬能迅速適應新環境。

全新生活環境中,我提出三防:防疫、防食物中毒、防特。

快艇也要適應新環境:這兒水溫高,快艇保養格外要加強。這兒水氣大,注意防溼潮,許多裝備容易長毛變質,尤其是彈藥要勤檢查勤保養。這兒潮差大,大潮時,有7米的潮差。

作戰環境全新:要熟悉停泊碼頭周圍的水域,要熟悉好廈門港全部水域,要熟悉好作戰待機點的水域,要熟悉好方圓百公里內的航行水域。我準備好帶領艇長們至少去三次熟悉海區。

到廈門的第三天我就帶著艇長、中隊長們去熟悉海區了。我特請了廈門的航海業務長講解他們航行中的親身體會,把廈門港熟悉個透。第四天又乘坐護衛艇31大隊的護衛艇,從廈門港出發,一直熟悉到東山港,沿途主要港灣航法全熟悉完,返回時又專門熟悉定臺灣。

這次出航,我特別關心的是下一步如何瞞過敵人從廈門港神不知鬼不覺的航渡到定臺海灣待機點的任務。我問陪我們去熟悉海區的艇長:“你們出海巡航活動,一般情況下每月有幾次?”他回答:“每週至少有一次,有時候是兩次。”“出航和返回時間有固定嗎?”“這出航時間不太固定。大多數是晚出早歸,但也有早出天剛黑返回的。”我又問:“每次出去巡航是什麼隊形,艇與艇間隔有多大?”他告訴我:“基本都是單縱隊,隊形變化很少。艇與艇間距離要求不嚴,大多數是不能超過一鏈的。”我再問:“出海巡航都是什麼型號的護衛艇?”他告知我:“都是老艇,艇航速一般就是12節吧。巡邏嗎,就是慢悠悠的。”我覺得這些對下一步隱蔽從廈門港進入定臺海灣很有參考價值,至少我們可以偽裝成護衛艇出海巡航。

凌晨4點,副司令突然出現,難怪這些開國將軍老是打勝仗

說實話,海上指揮員若想在近戰作戰中,帶好部隊打勝仗。首先他必須是位能帶編隊走路的干將才行。否則,你會將部隊帶得七零八落,或是碰撞、或是擱淺。如若出現這種情況,你是沒辦法向上級交待的。知識也好,航海學問也好,都是學而知之,世界並不存在生而知之的現象。我認定,熟悉海區,就是為自己的航行減少阻礙。熟悉的越多,越細緻,就是拆除越多的航行障礙,路也就自然會越順當。這次出海熟悉海區,心裡覺得亮堂了,知道該怎麼走了,那可不是用高興一詞所能表達的了。應該說,我為海戰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魚雷艇下水後,立即恢復戰鬥力。

車運一千多公里後,專列到達廈門,應即刻恢復戰鬥力,這既是上級的要求,又是全體指戰員的願望。

快艇下水前,主機都屬正常。因車運要求卸下了螺旋槳,安裝亦正常完成。待艇下水後唯一要做的是每艘艇必須在港發動主機並跑跑航速,看軸系是否正常。經請示,水警區答覆是:港區北部敵雷達不能發現,試驗航速可在夜間進。遵示,各艇下水後都在8小時內,完成了航速試驗。

然而,快艇的裝雷工作卻遇到了預想不到的麻煩:因廈門的潮差太大,高低潮時有7-8米。一個潮時時,如果調度不好完全可能把時間浪費掉。經過試驗,一個潮時內則可完成全大隊9艘艇的裝雷。如何利用潮水,豐富了1大隊裝雷的知識與經驗。

凌晨4點,副司令突然出現,難怪這些開國將軍老是打勝仗

熟悉完海區後沒多久,艦隊前指在廈門召開作戰會議。會議當中,彭德清副司令交給我一項新任務:“你們研究一下,如何能非常隱蔽,確保快艇神不知、鬼不覺的平安航渡到定臺灣去。”其實,這件事我已早有準備。我接受首長交待的任務返回虎嶼後,就跟大隊部有關同志及中隊長、艇長們開始研究辦法。經過醞釀,最後向水警區報兩個方案:一是自航方案。即各中隊3條艇成右梯隊的密集隊形,以最低航速航行,中隊間距離在1鏈以內,偽裝成護衛艇出巡邏,向定臺灣進發。

第二方案:由護衛艇並拖。在護衛艇左右舷各一艘快艇,尾部再拖帶1艘,如護衛艇動力不足,則拖帶的快艇可單俥給護衛艇增加點推力。第二方案的施行,必須在風平浪靜的天氣條件下進行。報到水警區後,艦隊前指最後選用快艇自航方案。彭副司令說:“自航方案好,我贊成自航。”其實快艇用自航辦法,我早在年初從31大隊調給1大隊雷達艇後,我就用雷達在杭州灣作過試驗,3艘快艇如果成密集梯隊航行時,在雷達上根本就分不清是3艘艇,而看成是一艘艦艇了。沒想到當初這份實驗,今天反倒能派上大用場,可見指揮員腦子裡,各種各樣資料越多越好,這就叫有備無患啊。

彭德清副司令又是個不眠之夜。根據艦隊前指的命令:決定快艇1大隊9艘艇編隊於8月22日的22時,自虎嶼啟航,自航進入鎮海角以西的定臺灣內待命行動。此次出海的關鍵,在於隱蔽與安全。這兩者都必須完整做到,缺一不可。假若做不到隱蔽,稍有疏忽露了馬腳,那就是前功盡棄。據此,我與副支隊長劉建廷有個約定:海軍鎮海角雷達站站長,在1954年底曾在高島雷達站任主要號手,識別快艇有豐富經驗。我說你(指劉)一定要讓他親自上機,認真仔細地觀查。若分辯不出來,或是總覺得很含糊,那就是我們的成功。

8月22日夜,晚飯後部隊就集結在碼頭上。編隊進入待命狀態。先由大隊政治委員劉春志同志做了政治動員。部隊各個摩拳擦掌,士氣高昂。那份躍躍欲試的戰鬥精神,著實令人鼓舞。此時,福州軍區政治部工作組,正在我大隊檢查工作。其中有軍區政治部的青年部部長李懷義中校、政治幹事張泰璽上尉。他們堅持要與部隊同行。經請示首長後,得到艦隊前指的同意,後來安排他倆隨指揮艇航行,以保證領導機關的人員不出任何差錯。

凌晨4點,副司令突然出現,難怪這些開國將軍老是打勝仗

8月22日21時58分時,我向艦隊前指請示編隊出航離碼頭。作戰指揮室指示:同意於22日22時準時離碼頭,並向我傳達首長兩條指示:既要保證隱蔽,又要保證安全。沿途注意燈光管制。

8月22日22時,1大隊準時啟航。編隊在廈門內港走的是西航道,即靠近嵩嶼航行。事先有規定,保持無線電緘默,各級只收聽,不能發任何信號。在鼓浪嶼以北,各中隊就成密集梯隊航行,航速最低,行動很遲緩,真像老車拉車一般,既很穩當,又很安全。但我也從這次低速航行中,發現了重大缺陷:快艇出擊恐怕要加不了速了。為什麼?你看快艇駛過後,後面有冒出一片黑煙,這是過去不曾有過的現象。

當夜的氣象條件相當好:偏南風3級,微波有小湧,視程良好,再加上滿天星斗,真是少有的好天氣。

編隊航行中,各中隊都使用減音器。減音器工作後,主機隆隆聲沒有了,而代之以快艇前行的分水聲。一路很平靜,幾乎艇上的個人交談聲都能聽的好遠。說實話,快艇出行很少能遇上如此安靜。

這一路,我想得最多的就是鎮海角雷達站的站長此刻在雷達上觀察的結果是什麼?是否被他辯認出是快艇。

當夜23時30分,編隊順利、平安到達了定臺灣。各艇均靠上了預先安排好的大型機帆船隊。每2艘艇靠1艘機帆船。大隊指揮艇專門靠到最靠岸邊的1艘機帆船。這艘機帆船有兩個特點:一是裝有一部直通岸上指揮所的電話。這裡既是1大隊的指揮所,也是廈門市漁業公社捕撈大隊的指揮船。184艇靠上指揮機帆船後,船老大立即指揮全船人員給快艇搞偽裝。快艇除掉自身的偽裝布、偽裝網之外,在機帆上又將四條網具拉到主桅上,外面看上去,就是漁船正式晒網。其實,今天的作用就是專門將快艇藏於其中。

凌晨4點,副司令突然出現,難怪這些開國將軍老是打勝仗

我一靠好指揮船,迫不及待想知道這次航行到底隱蔽的如何?我馬上拿起電話向劉副支隊長了解個究竟。他接到電話說:“老張啊,今天是大成功啊,我再三讓他猜,他始終未認出是快艇。後來我告訴他,這是快艇時,他仍懷疑,怎麼就沒認出來呢?”劉副支隊長又說:“半夜了,機械檢查完畢,抓緊時間休息。老張,不多說了早點休息啊。”就這樣,22日順利度過,進入待機海域備戰正式開始。

戰鬥部隊有一大特點,指揮員一聲令下全體休息。下令不超過五分鐘,指揮船上、快艇上,不只是一片安靜,同時傳來入睡的鼻息聲。但是崗哨警惕的眼睛,照樣還是明亮而閃光的。我和政委兩人被安置在全船最高處,既能看清全港,又能看清天空。此刻,我還能聽見部隊入睡的鼾聲。

舵樓上面,其實可睡四、五個人,大概為關照部隊指揮和開會的需要吧,這裡只有我和政委兩個。大概舵樓上面,不僅視野最好,夏季這幾天又是最涼爽的地方。那海風習習吹來,真是沁人心肺的涼爽啊。劉春志雖說已經躺下閉上雙目,我知道他沒睡呢。還在思考這一天的大事。我的工作只有他的支持,才可能開展起來。他絕不是等閒之輩,我從內心敬重這位政治委員。說實話,儘管今天方方面面都比較順利,但我還是不敢掉以輕心。我還有個毛病,心裡一有事,就很難入睡。此時心裡就這兩件事,弄得我難以入睡:一是水溫這麼高,海蠣子又長得如此之快,快艇加不上速,怎麼辦?明天天亮後的防空又是個大難題,真是分分秒秒的熬時間啊?

政委輕輕用手碰了我一下說:“老張,睡吧,天快亮了,明天還有一大堆事要你去做呢。明天要炮擊了,說不定我們也會出擊呢。”我應聲躺下,並說:“政委,航渡中看到那濃濃的黑煙了吧?”沒等我說完,政委說:“別想了,趕緊睡。”就這樣,硬逼著進入夢鄉了。

廈門地處東南沿海,這兒的早上來得特別早。拂曉時分,天就很亮了。這是因為海洋反光性特強,再加上天空又特別的藍,天空特藍就顯得格外光亮。我雖然睡得十分香甜,可我這個人屬於那種覺睡得輕,有點動靜就能醒來的人。突然有人喊:“參謀長,岸上過來一輛小車子。”隨著喊聲我馬上坐起身來,向海邊張望。是一輛淡綠色的車子,我馬上意識,彭副司令到了。我馬上喊劉政委:“彭副司令來了!”我邊穿衣服邊喊:“船佬大,備船!”我背上槍,向舢板船奔去。

"

1958年,解放軍海軍著名戰鬥英雄張逸民率部隊來到廈門,準備參加接下來對金門的作戰。本文是老英雄的回憶:

我對廈門,可以用全新的字眼兒來形容。所謂全新,就是跟浙江比,跟閩北比罷了。相比之下,生活環境,全是新的了。快艇也是進了全新的海域,作戰環境也是全新的了。我們必須迅速調整,讓全大隊人馬能迅速適應新環境。

全新生活環境中,我提出三防:防疫、防食物中毒、防特。

快艇也要適應新環境:這兒水溫高,快艇保養格外要加強。這兒水氣大,注意防溼潮,許多裝備容易長毛變質,尤其是彈藥要勤檢查勤保養。這兒潮差大,大潮時,有7米的潮差。

作戰環境全新:要熟悉停泊碼頭周圍的水域,要熟悉好廈門港全部水域,要熟悉好作戰待機點的水域,要熟悉好方圓百公里內的航行水域。我準備好帶領艇長們至少去三次熟悉海區。

到廈門的第三天我就帶著艇長、中隊長們去熟悉海區了。我特請了廈門的航海業務長講解他們航行中的親身體會,把廈門港熟悉個透。第四天又乘坐護衛艇31大隊的護衛艇,從廈門港出發,一直熟悉到東山港,沿途主要港灣航法全熟悉完,返回時又專門熟悉定臺灣。

這次出航,我特別關心的是下一步如何瞞過敵人從廈門港神不知鬼不覺的航渡到定臺海灣待機點的任務。我問陪我們去熟悉海區的艇長:“你們出海巡航活動,一般情況下每月有幾次?”他回答:“每週至少有一次,有時候是兩次。”“出航和返回時間有固定嗎?”“這出航時間不太固定。大多數是晚出早歸,但也有早出天剛黑返回的。”我又問:“每次出去巡航是什麼隊形,艇與艇間隔有多大?”他告訴我:“基本都是單縱隊,隊形變化很少。艇與艇間距離要求不嚴,大多數是不能超過一鏈的。”我再問:“出海巡航都是什麼型號的護衛艇?”他告知我:“都是老艇,艇航速一般就是12節吧。巡邏嗎,就是慢悠悠的。”我覺得這些對下一步隱蔽從廈門港進入定臺海灣很有參考價值,至少我們可以偽裝成護衛艇出海巡航。

凌晨4點,副司令突然出現,難怪這些開國將軍老是打勝仗

說實話,海上指揮員若想在近戰作戰中,帶好部隊打勝仗。首先他必須是位能帶編隊走路的干將才行。否則,你會將部隊帶得七零八落,或是碰撞、或是擱淺。如若出現這種情況,你是沒辦法向上級交待的。知識也好,航海學問也好,都是學而知之,世界並不存在生而知之的現象。我認定,熟悉海區,就是為自己的航行減少阻礙。熟悉的越多,越細緻,就是拆除越多的航行障礙,路也就自然會越順當。這次出海熟悉海區,心裡覺得亮堂了,知道該怎麼走了,那可不是用高興一詞所能表達的了。應該說,我為海戰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魚雷艇下水後,立即恢復戰鬥力。

車運一千多公里後,專列到達廈門,應即刻恢復戰鬥力,這既是上級的要求,又是全體指戰員的願望。

快艇下水前,主機都屬正常。因車運要求卸下了螺旋槳,安裝亦正常完成。待艇下水後唯一要做的是每艘艇必須在港發動主機並跑跑航速,看軸系是否正常。經請示,水警區答覆是:港區北部敵雷達不能發現,試驗航速可在夜間進。遵示,各艇下水後都在8小時內,完成了航速試驗。

然而,快艇的裝雷工作卻遇到了預想不到的麻煩:因廈門的潮差太大,高低潮時有7-8米。一個潮時時,如果調度不好完全可能把時間浪費掉。經過試驗,一個潮時內則可完成全大隊9艘艇的裝雷。如何利用潮水,豐富了1大隊裝雷的知識與經驗。

凌晨4點,副司令突然出現,難怪這些開國將軍老是打勝仗

熟悉完海區後沒多久,艦隊前指在廈門召開作戰會議。會議當中,彭德清副司令交給我一項新任務:“你們研究一下,如何能非常隱蔽,確保快艇神不知、鬼不覺的平安航渡到定臺灣去。”其實,這件事我已早有準備。我接受首長交待的任務返回虎嶼後,就跟大隊部有關同志及中隊長、艇長們開始研究辦法。經過醞釀,最後向水警區報兩個方案:一是自航方案。即各中隊3條艇成右梯隊的密集隊形,以最低航速航行,中隊間距離在1鏈以內,偽裝成護衛艇出巡邏,向定臺灣進發。

第二方案:由護衛艇並拖。在護衛艇左右舷各一艘快艇,尾部再拖帶1艘,如護衛艇動力不足,則拖帶的快艇可單俥給護衛艇增加點推力。第二方案的施行,必須在風平浪靜的天氣條件下進行。報到水警區後,艦隊前指最後選用快艇自航方案。彭副司令說:“自航方案好,我贊成自航。”其實快艇用自航辦法,我早在年初從31大隊調給1大隊雷達艇後,我就用雷達在杭州灣作過試驗,3艘快艇如果成密集梯隊航行時,在雷達上根本就分不清是3艘艇,而看成是一艘艦艇了。沒想到當初這份實驗,今天反倒能派上大用場,可見指揮員腦子裡,各種各樣資料越多越好,這就叫有備無患啊。

彭德清副司令又是個不眠之夜。根據艦隊前指的命令:決定快艇1大隊9艘艇編隊於8月22日的22時,自虎嶼啟航,自航進入鎮海角以西的定臺灣內待命行動。此次出海的關鍵,在於隱蔽與安全。這兩者都必須完整做到,缺一不可。假若做不到隱蔽,稍有疏忽露了馬腳,那就是前功盡棄。據此,我與副支隊長劉建廷有個約定:海軍鎮海角雷達站站長,在1954年底曾在高島雷達站任主要號手,識別快艇有豐富經驗。我說你(指劉)一定要讓他親自上機,認真仔細地觀查。若分辯不出來,或是總覺得很含糊,那就是我們的成功。

8月22日夜,晚飯後部隊就集結在碼頭上。編隊進入待命狀態。先由大隊政治委員劉春志同志做了政治動員。部隊各個摩拳擦掌,士氣高昂。那份躍躍欲試的戰鬥精神,著實令人鼓舞。此時,福州軍區政治部工作組,正在我大隊檢查工作。其中有軍區政治部的青年部部長李懷義中校、政治幹事張泰璽上尉。他們堅持要與部隊同行。經請示首長後,得到艦隊前指的同意,後來安排他倆隨指揮艇航行,以保證領導機關的人員不出任何差錯。

凌晨4點,副司令突然出現,難怪這些開國將軍老是打勝仗

8月22日21時58分時,我向艦隊前指請示編隊出航離碼頭。作戰指揮室指示:同意於22日22時準時離碼頭,並向我傳達首長兩條指示:既要保證隱蔽,又要保證安全。沿途注意燈光管制。

8月22日22時,1大隊準時啟航。編隊在廈門內港走的是西航道,即靠近嵩嶼航行。事先有規定,保持無線電緘默,各級只收聽,不能發任何信號。在鼓浪嶼以北,各中隊就成密集梯隊航行,航速最低,行動很遲緩,真像老車拉車一般,既很穩當,又很安全。但我也從這次低速航行中,發現了重大缺陷:快艇出擊恐怕要加不了速了。為什麼?你看快艇駛過後,後面有冒出一片黑煙,這是過去不曾有過的現象。

當夜的氣象條件相當好:偏南風3級,微波有小湧,視程良好,再加上滿天星斗,真是少有的好天氣。

編隊航行中,各中隊都使用減音器。減音器工作後,主機隆隆聲沒有了,而代之以快艇前行的分水聲。一路很平靜,幾乎艇上的個人交談聲都能聽的好遠。說實話,快艇出行很少能遇上如此安靜。

這一路,我想得最多的就是鎮海角雷達站的站長此刻在雷達上觀察的結果是什麼?是否被他辯認出是快艇。

當夜23時30分,編隊順利、平安到達了定臺灣。各艇均靠上了預先安排好的大型機帆船隊。每2艘艇靠1艘機帆船。大隊指揮艇專門靠到最靠岸邊的1艘機帆船。這艘機帆船有兩個特點:一是裝有一部直通岸上指揮所的電話。這裡既是1大隊的指揮所,也是廈門市漁業公社捕撈大隊的指揮船。184艇靠上指揮機帆船後,船老大立即指揮全船人員給快艇搞偽裝。快艇除掉自身的偽裝布、偽裝網之外,在機帆上又將四條網具拉到主桅上,外面看上去,就是漁船正式晒網。其實,今天的作用就是專門將快艇藏於其中。

凌晨4點,副司令突然出現,難怪這些開國將軍老是打勝仗

我一靠好指揮船,迫不及待想知道這次航行到底隱蔽的如何?我馬上拿起電話向劉副支隊長了解個究竟。他接到電話說:“老張啊,今天是大成功啊,我再三讓他猜,他始終未認出是快艇。後來我告訴他,這是快艇時,他仍懷疑,怎麼就沒認出來呢?”劉副支隊長又說:“半夜了,機械檢查完畢,抓緊時間休息。老張,不多說了早點休息啊。”就這樣,22日順利度過,進入待機海域備戰正式開始。

戰鬥部隊有一大特點,指揮員一聲令下全體休息。下令不超過五分鐘,指揮船上、快艇上,不只是一片安靜,同時傳來入睡的鼻息聲。但是崗哨警惕的眼睛,照樣還是明亮而閃光的。我和政委兩人被安置在全船最高處,既能看清全港,又能看清天空。此刻,我還能聽見部隊入睡的鼾聲。

舵樓上面,其實可睡四、五個人,大概為關照部隊指揮和開會的需要吧,這裡只有我和政委兩個。大概舵樓上面,不僅視野最好,夏季這幾天又是最涼爽的地方。那海風習習吹來,真是沁人心肺的涼爽啊。劉春志雖說已經躺下閉上雙目,我知道他沒睡呢。還在思考這一天的大事。我的工作只有他的支持,才可能開展起來。他絕不是等閒之輩,我從內心敬重這位政治委員。說實話,儘管今天方方面面都比較順利,但我還是不敢掉以輕心。我還有個毛病,心裡一有事,就很難入睡。此時心裡就這兩件事,弄得我難以入睡:一是水溫這麼高,海蠣子又長得如此之快,快艇加不上速,怎麼辦?明天天亮後的防空又是個大難題,真是分分秒秒的熬時間啊?

政委輕輕用手碰了我一下說:“老張,睡吧,天快亮了,明天還有一大堆事要你去做呢。明天要炮擊了,說不定我們也會出擊呢。”我應聲躺下,並說:“政委,航渡中看到那濃濃的黑煙了吧?”沒等我說完,政委說:“別想了,趕緊睡。”就這樣,硬逼著進入夢鄉了。

廈門地處東南沿海,這兒的早上來得特別早。拂曉時分,天就很亮了。這是因為海洋反光性特強,再加上天空又特別的藍,天空特藍就顯得格外光亮。我雖然睡得十分香甜,可我這個人屬於那種覺睡得輕,有點動靜就能醒來的人。突然有人喊:“參謀長,岸上過來一輛小車子。”隨著喊聲我馬上坐起身來,向海邊張望。是一輛淡綠色的車子,我馬上意識,彭副司令到了。我馬上喊劉政委:“彭副司令來了!”我邊穿衣服邊喊:“船佬大,備船!”我背上槍,向舢板船奔去。

凌晨4點,副司令突然出現,難怪這些開國將軍老是打勝仗

凌晨4點鐘,果然是彭副司令光臨定臺灣。我和政委站在小舢板上,望著彭副司令的身影,真是有無限感慨啊。感慨之一,我們這支前線敢死隊,在彭副司令的心頭,份量重啊。感慨之二,老首長年長我們許多,昨夜肯定又是個不眠之夜。感慨之三,彭副司令真是老紅軍的楷模啊。人們都說諸葛亮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在這一點上,有許多老紅軍都是超越諸葛亮的模範。他們這些老紅軍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活著的楷模啊。指揮船距岸邊不到百米,彭副司令向我招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舢板距岸邊還有10多米遠,彭副司令操著閩南口音的普通話喊道:“張逸民,你們大家辛苦了!”我和劉政委齊聲回答:“首長辛苦了!”小舢板一搶灘,我和政委就大步跳下船,徑直奔向彭副司令。彭副司令拉著我倆的手說:“我還懷疑呢,這裡恐怕不是定臺灣呢?怎麼就是看不見快艇呢?看到你們倆來了,我才曉得你們的偽裝搞得好啊,連我這個老兵也被你們給矇騙了。”

彭副司令說:“我現可以放心的往回走了。你們偽裝這麼好,證明你們的工作很出色,我完全放心了。告訴你們倆,今天就要炮擊金門了,你們要準備好,如果炮擊後,料邏灣的敵艦想外逃,你們就要出擊了。白天的防空要搞好,千萬不能發生意外。”我和政委一再請彭副司令到船上吃頓早餐,彭副司令婉言謝絕了。並說:“不行啊,我得趕回去蹲指揮所了,這次出來沒請假啊,軍區首長還不知道呢,我這是偷著跑出來的。”我們倆陪同彭副司令上了一條鄉村公路。臨行時,彭副司令祕書說:“你們大隊自虎嶼出發後,首長就離開指揮所往定臺灣趕。先得用船載小車,上了岸就不停的往定臺灣趕,足足跑了五個小時,首長已經一夜未閤眼了。回去又得五個小時,到家就吃午飯了。”

大戰在即,彭德清副司令其實就是放心不下,專門過來看我們的偽裝工作的。這其實也是臨戰前的戰備檢查工作,打仗並不僅僅是一腔血氣之勇,更是科學更是技術,是靠方方面面細緻的工作支撐起來的。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彭德清副司令任志願軍27軍軍長,在長津湖戰役中全殲美軍第31團戰鬥群,是志願軍唯一一個成建制殲滅美軍一個團的軍長,創造了志願軍的唯一戰例。沒有細緻的戰前準備工作,是不可能取得這一戰果的。彭副司令的不眠之夜,讓我感動一生,讓我學到很多,這就是我們的開國將軍們老是能打勝仗的原因,世界上還有什麼比首長的身教更有感染力呢。

(待續)

作者簡介:張逸民,新中國海軍第一代魚雷快艇艇長,先後參加六次海戰,共擊沉敵艦3艘,重創1艘,是人民海軍中參加海戰次數最多,擊沉敵艦最多的海軍英雄。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友情提示:本號已加入版權保護,任何敢於抄襲洗稿盜圖者,都將受到“視覺中國”式維權打擊,代價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謂言之不預也。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