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00噸鉅艦,裝備3座三聯裝381毫米巨炮,但在戰爭中毫無作為'

"

《華盛頓海軍條約》的幾個締約國基本上都是老牌的海軍強國,只不過意大利顯得十分突兀。其實,意大利的海軍實力也是比較可觀的。甚至在二戰前還設計了一款比較有代表性的主力戰艦。

一、條約後的尷尬

華盛頓召開了“海軍裁軍”會議後,簽定的條約要求締約國新建戰艦必須將標準排水量控制在3.5萬噸以內,同時主炮要在406毫米以下。

406毫米就是16英寸,要知道1910年的時候英國已經將艦炮的口徑擴展到了20英寸(508毫米),相比之下,對於老牌海軍強國來說,這是一項十分具有約束力的條約。

"

《華盛頓海軍條約》的幾個締約國基本上都是老牌的海軍強國,只不過意大利顯得十分突兀。其實,意大利的海軍實力也是比較可觀的。甚至在二戰前還設計了一款比較有代表性的主力戰艦。

一、條約後的尷尬

華盛頓召開了“海軍裁軍”會議後,簽定的條約要求締約國新建戰艦必須將標準排水量控制在3.5萬噸以內,同時主炮要在406毫米以下。

406毫米就是16英寸,要知道1910年的時候英國已經將艦炮的口徑擴展到了20英寸(508毫米),相比之下,對於老牌海軍強國來說,這是一項十分具有約束力的條約。

45000噸鉅艦,裝備3座三聯裝381毫米巨炮,但在戰爭中毫無作為

而非海軍強國意大利,則被允許擁有17.5萬噸總排水量的軍艦,這是全國主力艦的總噸數。在此之前,意大利已經中止了4艘大型“超無畏”級別戰艦的建造。而老舊的主力戰艦又無法滿足未來的戰備要求。

怎麼辦呢?

其他國家的辦法是對條約內允許擁有的主力艦,進行近代化改裝。但意大利沒有錢,改裝計劃沒法實行。意大利只能建造中型艦艇,來挽回海軍的頹靡。

畢竟世界級的大戰剛剛結束,大家都不認為未來還會發生什麼大型戰爭,因此保持基本戰備狀態就能夠勝任國防要求。

"

《華盛頓海軍條約》的幾個締約國基本上都是老牌的海軍強國,只不過意大利顯得十分突兀。其實,意大利的海軍實力也是比較可觀的。甚至在二戰前還設計了一款比較有代表性的主力戰艦。

一、條約後的尷尬

華盛頓召開了“海軍裁軍”會議後,簽定的條約要求締約國新建戰艦必須將標準排水量控制在3.5萬噸以內,同時主炮要在406毫米以下。

406毫米就是16英寸,要知道1910年的時候英國已經將艦炮的口徑擴展到了20英寸(508毫米),相比之下,對於老牌海軍強國來說,這是一項十分具有約束力的條約。

45000噸鉅艦,裝備3座三聯裝381毫米巨炮,但在戰爭中毫無作為

而非海軍強國意大利,則被允許擁有17.5萬噸總排水量的軍艦,這是全國主力艦的總噸數。在此之前,意大利已經中止了4艘大型“超無畏”級別戰艦的建造。而老舊的主力戰艦又無法滿足未來的戰備要求。

怎麼辦呢?

其他國家的辦法是對條約內允許擁有的主力艦,進行近代化改裝。但意大利沒有錢,改裝計劃沒法實行。意大利只能建造中型艦艇,來挽回海軍的頹靡。

畢竟世界級的大戰剛剛結束,大家都不認為未來還會發生什麼大型戰爭,因此保持基本戰備狀態就能夠勝任國防要求。

45000噸鉅艦,裝備3座三聯裝381毫米巨炮,但在戰爭中毫無作為

二、新型軍艦

意大利的目光沒有瞄準“排水量3.5萬噸、406毫米主炮”的上限,而是將注意力集中在了更低的目標上,比如“1.8萬噸+343毫米主炮”或“2.65萬噸與343毫米主炮”的搭配。

這樣的搭配主要是利用主力艦艇的相對高速性,1933年,意大利完成2.65萬噸級戰列巡洋艦的設計工作。這個主要是為了針對法國的“敦刻爾克”級戰列艦。

“敦刻爾克”級最大的特色就是四聯裝的主炮,之前的文章也介紹過,這種主炮塔看著雖然唬人,但是發射起來就像武俠小說的“七傷拳”一般,要傷別人,先傷自己,弄得炮兵苦不堪言。

"

《華盛頓海軍條約》的幾個締約國基本上都是老牌的海軍強國,只不過意大利顯得十分突兀。其實,意大利的海軍實力也是比較可觀的。甚至在二戰前還設計了一款比較有代表性的主力戰艦。

一、條約後的尷尬

華盛頓召開了“海軍裁軍”會議後,簽定的條約要求締約國新建戰艦必須將標準排水量控制在3.5萬噸以內,同時主炮要在406毫米以下。

406毫米就是16英寸,要知道1910年的時候英國已經將艦炮的口徑擴展到了20英寸(508毫米),相比之下,對於老牌海軍強國來說,這是一項十分具有約束力的條約。

45000噸鉅艦,裝備3座三聯裝381毫米巨炮,但在戰爭中毫無作為

而非海軍強國意大利,則被允許擁有17.5萬噸總排水量的軍艦,這是全國主力艦的總噸數。在此之前,意大利已經中止了4艘大型“超無畏”級別戰艦的建造。而老舊的主力戰艦又無法滿足未來的戰備要求。

怎麼辦呢?

其他國家的辦法是對條約內允許擁有的主力艦,進行近代化改裝。但意大利沒有錢,改裝計劃沒法實行。意大利只能建造中型艦艇,來挽回海軍的頹靡。

畢竟世界級的大戰剛剛結束,大家都不認為未來還會發生什麼大型戰爭,因此保持基本戰備狀態就能夠勝任國防要求。

45000噸鉅艦,裝備3座三聯裝381毫米巨炮,但在戰爭中毫無作為

二、新型軍艦

意大利的目光沒有瞄準“排水量3.5萬噸、406毫米主炮”的上限,而是將注意力集中在了更低的目標上,比如“1.8萬噸+343毫米主炮”或“2.65萬噸與343毫米主炮”的搭配。

這樣的搭配主要是利用主力艦艇的相對高速性,1933年,意大利完成2.65萬噸級戰列巡洋艦的設計工作。這個主要是為了針對法國的“敦刻爾克”級戰列艦。

“敦刻爾克”級最大的特色就是四聯裝的主炮,之前的文章也介紹過,這種主炮塔看著雖然唬人,但是發射起來就像武俠小說的“七傷拳”一般,要傷別人,先傷自己,弄得炮兵苦不堪言。

45000噸鉅艦,裝備3座三聯裝381毫米巨炮,但在戰爭中毫無作為

可是意大利人天性灑脫,乾點什麼事都不著急,因此新艦因建造計劃太過拖沓而被海軍高層斃掉。此時意大利海軍又將目光瞄向了最高階的“標準排水量3.5萬噸+主炮口徑406毫米”的搭配。

當時,意大利海軍對3.5萬噸級的新戰艦的設計要求是:航速30節,裝甲防禦能抵禦1.8公里~2.7公里主炮的直接命中,水下防禦結構能承受350公斤TNT的近距離爆炸等。

因為排水量是動不了的,因此設計師只能在速度上想辦法。同時總設計是當時意大利海軍造船總監皮裡埃維,他在設計摸索的過程中發現,多層圓筒型結構可以有效吸收水下爆炸的衝擊力,使船體得到保護。這項設計被稱為“皮裡埃維”式防禦,至今仍影響著很多軍艦的設計。

新設計的艦艇被命名為“維托裡奧·維內託”,由於當時焊接技術還沒有得到基本應用,“皮裡埃維”式防禦構造全靠鉚釘鉚接,其施工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

《華盛頓海軍條約》的幾個締約國基本上都是老牌的海軍強國,只不過意大利顯得十分突兀。其實,意大利的海軍實力也是比較可觀的。甚至在二戰前還設計了一款比較有代表性的主力戰艦。

一、條約後的尷尬

華盛頓召開了“海軍裁軍”會議後,簽定的條約要求締約國新建戰艦必須將標準排水量控制在3.5萬噸以內,同時主炮要在406毫米以下。

406毫米就是16英寸,要知道1910年的時候英國已經將艦炮的口徑擴展到了20英寸(508毫米),相比之下,對於老牌海軍強國來說,這是一項十分具有約束力的條約。

45000噸鉅艦,裝備3座三聯裝381毫米巨炮,但在戰爭中毫無作為

而非海軍強國意大利,則被允許擁有17.5萬噸總排水量的軍艦,這是全國主力艦的總噸數。在此之前,意大利已經中止了4艘大型“超無畏”級別戰艦的建造。而老舊的主力戰艦又無法滿足未來的戰備要求。

怎麼辦呢?

其他國家的辦法是對條約內允許擁有的主力艦,進行近代化改裝。但意大利沒有錢,改裝計劃沒法實行。意大利只能建造中型艦艇,來挽回海軍的頹靡。

畢竟世界級的大戰剛剛結束,大家都不認為未來還會發生什麼大型戰爭,因此保持基本戰備狀態就能夠勝任國防要求。

45000噸鉅艦,裝備3座三聯裝381毫米巨炮,但在戰爭中毫無作為

二、新型軍艦

意大利的目光沒有瞄準“排水量3.5萬噸、406毫米主炮”的上限,而是將注意力集中在了更低的目標上,比如“1.8萬噸+343毫米主炮”或“2.65萬噸與343毫米主炮”的搭配。

這樣的搭配主要是利用主力艦艇的相對高速性,1933年,意大利完成2.65萬噸級戰列巡洋艦的設計工作。這個主要是為了針對法國的“敦刻爾克”級戰列艦。

“敦刻爾克”級最大的特色就是四聯裝的主炮,之前的文章也介紹過,這種主炮塔看著雖然唬人,但是發射起來就像武俠小說的“七傷拳”一般,要傷別人,先傷自己,弄得炮兵苦不堪言。

45000噸鉅艦,裝備3座三聯裝381毫米巨炮,但在戰爭中毫無作為

可是意大利人天性灑脫,乾點什麼事都不著急,因此新艦因建造計劃太過拖沓而被海軍高層斃掉。此時意大利海軍又將目光瞄向了最高階的“標準排水量3.5萬噸+主炮口徑406毫米”的搭配。

當時,意大利海軍對3.5萬噸級的新戰艦的設計要求是:航速30節,裝甲防禦能抵禦1.8公里~2.7公里主炮的直接命中,水下防禦結構能承受350公斤TNT的近距離爆炸等。

因為排水量是動不了的,因此設計師只能在速度上想辦法。同時總設計是當時意大利海軍造船總監皮裡埃維,他在設計摸索的過程中發現,多層圓筒型結構可以有效吸收水下爆炸的衝擊力,使船體得到保護。這項設計被稱為“皮裡埃維”式防禦,至今仍影響著很多軍艦的設計。

新設計的艦艇被命名為“維托裡奧·維內託”,由於當時焊接技術還沒有得到基本應用,“皮裡埃維”式防禦構造全靠鉚釘鉚接,其施工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45000噸鉅艦,裝備3座三聯裝381毫米巨炮,但在戰爭中毫無作為

由於這樣複雜的人工和龐大的鉚釘數量超出了設計師的預想,因此“維托裡奧·維內託”級的標準排水量實際超過了3.5萬噸。同時由於“皮裡埃維”式的防禦構造工作繁複,造成成本暴漲,“維”級之後的意大利軍艦再也沒有應用過“皮裡埃維”式的防禦結構。

三、性能參數

“維托裡奧·維內託”級的實際排水量為4.3萬噸,滿載排水量4.5萬噸,全長237.8米,最大寬度32.9米,吃水10.5米。主炮為3座三聯裝的381毫米口徑火炮,副炮為4座三聯裝的152毫米口徑火炮。

除了90毫米高射炮、雙聯“37手拉機”和重機槍以外,軍艦還搭載了3架艦載機,以及1座配套的起飛彈射裝置。

動力系統有蒸汽輪機4臺、燃油鍋爐8臺,總輸出功率13萬馬力,採用4軸推進,航速30節。經濟航速分為兩種:14節的速度可以續航4700海里,20節則可以續航3900海里。

"

《華盛頓海軍條約》的幾個締約國基本上都是老牌的海軍強國,只不過意大利顯得十分突兀。其實,意大利的海軍實力也是比較可觀的。甚至在二戰前還設計了一款比較有代表性的主力戰艦。

一、條約後的尷尬

華盛頓召開了“海軍裁軍”會議後,簽定的條約要求締約國新建戰艦必須將標準排水量控制在3.5萬噸以內,同時主炮要在406毫米以下。

406毫米就是16英寸,要知道1910年的時候英國已經將艦炮的口徑擴展到了20英寸(508毫米),相比之下,對於老牌海軍強國來說,這是一項十分具有約束力的條約。

45000噸鉅艦,裝備3座三聯裝381毫米巨炮,但在戰爭中毫無作為

而非海軍強國意大利,則被允許擁有17.5萬噸總排水量的軍艦,這是全國主力艦的總噸數。在此之前,意大利已經中止了4艘大型“超無畏”級別戰艦的建造。而老舊的主力戰艦又無法滿足未來的戰備要求。

怎麼辦呢?

其他國家的辦法是對條約內允許擁有的主力艦,進行近代化改裝。但意大利沒有錢,改裝計劃沒法實行。意大利只能建造中型艦艇,來挽回海軍的頹靡。

畢竟世界級的大戰剛剛結束,大家都不認為未來還會發生什麼大型戰爭,因此保持基本戰備狀態就能夠勝任國防要求。

45000噸鉅艦,裝備3座三聯裝381毫米巨炮,但在戰爭中毫無作為

二、新型軍艦

意大利的目光沒有瞄準“排水量3.5萬噸、406毫米主炮”的上限,而是將注意力集中在了更低的目標上,比如“1.8萬噸+343毫米主炮”或“2.65萬噸與343毫米主炮”的搭配。

這樣的搭配主要是利用主力艦艇的相對高速性,1933年,意大利完成2.65萬噸級戰列巡洋艦的設計工作。這個主要是為了針對法國的“敦刻爾克”級戰列艦。

“敦刻爾克”級最大的特色就是四聯裝的主炮,之前的文章也介紹過,這種主炮塔看著雖然唬人,但是發射起來就像武俠小說的“七傷拳”一般,要傷別人,先傷自己,弄得炮兵苦不堪言。

45000噸鉅艦,裝備3座三聯裝381毫米巨炮,但在戰爭中毫無作為

可是意大利人天性灑脫,乾點什麼事都不著急,因此新艦因建造計劃太過拖沓而被海軍高層斃掉。此時意大利海軍又將目光瞄向了最高階的“標準排水量3.5萬噸+主炮口徑406毫米”的搭配。

當時,意大利海軍對3.5萬噸級的新戰艦的設計要求是:航速30節,裝甲防禦能抵禦1.8公里~2.7公里主炮的直接命中,水下防禦結構能承受350公斤TNT的近距離爆炸等。

因為排水量是動不了的,因此設計師只能在速度上想辦法。同時總設計是當時意大利海軍造船總監皮裡埃維,他在設計摸索的過程中發現,多層圓筒型結構可以有效吸收水下爆炸的衝擊力,使船體得到保護。這項設計被稱為“皮裡埃維”式防禦,至今仍影響著很多軍艦的設計。

新設計的艦艇被命名為“維托裡奧·維內託”,由於當時焊接技術還沒有得到基本應用,“皮裡埃維”式防禦構造全靠鉚釘鉚接,其施工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45000噸鉅艦,裝備3座三聯裝381毫米巨炮,但在戰爭中毫無作為

由於這樣複雜的人工和龐大的鉚釘數量超出了設計師的預想,因此“維托裡奧·維內託”級的標準排水量實際超過了3.5萬噸。同時由於“皮裡埃維”式的防禦構造工作繁複,造成成本暴漲,“維”級之後的意大利軍艦再也沒有應用過“皮裡埃維”式的防禦結構。

三、性能參數

“維托裡奧·維內託”級的實際排水量為4.3萬噸,滿載排水量4.5萬噸,全長237.8米,最大寬度32.9米,吃水10.5米。主炮為3座三聯裝的381毫米口徑火炮,副炮為4座三聯裝的152毫米口徑火炮。

除了90毫米高射炮、雙聯“37手拉機”和重機槍以外,軍艦還搭載了3架艦載機,以及1座配套的起飛彈射裝置。

動力系統有蒸汽輪機4臺、燃油鍋爐8臺,總輸出功率13萬馬力,採用4軸推進,航速30節。經濟航速分為兩種:14節的速度可以續航4700海里,20節則可以續航3900海里。

45000噸鉅艦,裝備3座三聯裝381毫米巨炮,但在戰爭中毫無作為

軍艦裝甲最厚的地方是主炮塔,有380毫米厚,最薄的地方是甲板有207毫米厚。全艦編制1830名,其中軍官80名,士兵1750名。

縱觀意大利海軍發展史認為,“維托裡奧·維內託”級在意系主力戰艦中,攻擊力和防禦力相對都比較平衡。軍艦採用長艏樓型,這種設計並不利於高速航行,因此在最初海試的時候發現耐波性非常差,後來進行了改進。

動力系統採用了意系常見的前、後機艙配置,這樣可以在一個動力設置損壞的情況下,軍艦繼續航行。但是這種設計加大主炮塔和機艙的外圍尺寸,導致吸引炮彈的機率非常大。

四、戰史

“維托裡奧·維內託”級的命運可以用“多舛”形容。該級戰艦陸續建造了4艘,從第2艘開始基本上都沒有在二戰期間有過什麼表現。

"

《華盛頓海軍條約》的幾個締約國基本上都是老牌的海軍強國,只不過意大利顯得十分突兀。其實,意大利的海軍實力也是比較可觀的。甚至在二戰前還設計了一款比較有代表性的主力戰艦。

一、條約後的尷尬

華盛頓召開了“海軍裁軍”會議後,簽定的條約要求締約國新建戰艦必須將標準排水量控制在3.5萬噸以內,同時主炮要在406毫米以下。

406毫米就是16英寸,要知道1910年的時候英國已經將艦炮的口徑擴展到了20英寸(508毫米),相比之下,對於老牌海軍強國來說,這是一項十分具有約束力的條約。

45000噸鉅艦,裝備3座三聯裝381毫米巨炮,但在戰爭中毫無作為

而非海軍強國意大利,則被允許擁有17.5萬噸總排水量的軍艦,這是全國主力艦的總噸數。在此之前,意大利已經中止了4艘大型“超無畏”級別戰艦的建造。而老舊的主力戰艦又無法滿足未來的戰備要求。

怎麼辦呢?

其他國家的辦法是對條約內允許擁有的主力艦,進行近代化改裝。但意大利沒有錢,改裝計劃沒法實行。意大利只能建造中型艦艇,來挽回海軍的頹靡。

畢竟世界級的大戰剛剛結束,大家都不認為未來還會發生什麼大型戰爭,因此保持基本戰備狀態就能夠勝任國防要求。

45000噸鉅艦,裝備3座三聯裝381毫米巨炮,但在戰爭中毫無作為

二、新型軍艦

意大利的目光沒有瞄準“排水量3.5萬噸、406毫米主炮”的上限,而是將注意力集中在了更低的目標上,比如“1.8萬噸+343毫米主炮”或“2.65萬噸與343毫米主炮”的搭配。

這樣的搭配主要是利用主力艦艇的相對高速性,1933年,意大利完成2.65萬噸級戰列巡洋艦的設計工作。這個主要是為了針對法國的“敦刻爾克”級戰列艦。

“敦刻爾克”級最大的特色就是四聯裝的主炮,之前的文章也介紹過,這種主炮塔看著雖然唬人,但是發射起來就像武俠小說的“七傷拳”一般,要傷別人,先傷自己,弄得炮兵苦不堪言。

45000噸鉅艦,裝備3座三聯裝381毫米巨炮,但在戰爭中毫無作為

可是意大利人天性灑脫,乾點什麼事都不著急,因此新艦因建造計劃太過拖沓而被海軍高層斃掉。此時意大利海軍又將目光瞄向了最高階的“標準排水量3.5萬噸+主炮口徑406毫米”的搭配。

當時,意大利海軍對3.5萬噸級的新戰艦的設計要求是:航速30節,裝甲防禦能抵禦1.8公里~2.7公里主炮的直接命中,水下防禦結構能承受350公斤TNT的近距離爆炸等。

因為排水量是動不了的,因此設計師只能在速度上想辦法。同時總設計是當時意大利海軍造船總監皮裡埃維,他在設計摸索的過程中發現,多層圓筒型結構可以有效吸收水下爆炸的衝擊力,使船體得到保護。這項設計被稱為“皮裡埃維”式防禦,至今仍影響著很多軍艦的設計。

新設計的艦艇被命名為“維托裡奧·維內託”,由於當時焊接技術還沒有得到基本應用,“皮裡埃維”式防禦構造全靠鉚釘鉚接,其施工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45000噸鉅艦,裝備3座三聯裝381毫米巨炮,但在戰爭中毫無作為

由於這樣複雜的人工和龐大的鉚釘數量超出了設計師的預想,因此“維托裡奧·維內託”級的標準排水量實際超過了3.5萬噸。同時由於“皮裡埃維”式的防禦構造工作繁複,造成成本暴漲,“維”級之後的意大利軍艦再也沒有應用過“皮裡埃維”式的防禦結構。

三、性能參數

“維托裡奧·維內託”級的實際排水量為4.3萬噸,滿載排水量4.5萬噸,全長237.8米,最大寬度32.9米,吃水10.5米。主炮為3座三聯裝的381毫米口徑火炮,副炮為4座三聯裝的152毫米口徑火炮。

除了90毫米高射炮、雙聯“37手拉機”和重機槍以外,軍艦還搭載了3架艦載機,以及1座配套的起飛彈射裝置。

動力系統有蒸汽輪機4臺、燃油鍋爐8臺,總輸出功率13萬馬力,採用4軸推進,航速30節。經濟航速分為兩種:14節的速度可以續航4700海里,20節則可以續航3900海里。

45000噸鉅艦,裝備3座三聯裝381毫米巨炮,但在戰爭中毫無作為

軍艦裝甲最厚的地方是主炮塔,有380毫米厚,最薄的地方是甲板有207毫米厚。全艦編制1830名,其中軍官80名,士兵1750名。

縱觀意大利海軍發展史認為,“維托裡奧·維內託”級在意系主力戰艦中,攻擊力和防禦力相對都比較平衡。軍艦採用長艏樓型,這種設計並不利於高速航行,因此在最初海試的時候發現耐波性非常差,後來進行了改進。

動力系統採用了意系常見的前、後機艙配置,這樣可以在一個動力設置損壞的情況下,軍艦繼續航行。但是這種設計加大主炮塔和機艙的外圍尺寸,導致吸引炮彈的機率非常大。

四、戰史

“維托裡奧·維內託”級的命運可以用“多舛”形容。該級戰艦陸續建造了4艘,從第2艘開始基本上都沒有在二戰期間有過什麼表現。

45000噸鉅艦,裝備3座三聯裝381毫米巨炮,但在戰爭中毫無作為

尤其是1938年才續訂的第3艘和第4艘,意大利向盟軍投降後,4號艦被德國接手,後遭到英軍的空襲而被炸成殘廢。1947年,二戰結束後的第2年,意大利整修無望,之後只能整船報廢。

3號艦想擺脫德國人的黑手,一路逃離想投靠駐紮在馬耳他的英軍。結果半路被德國戰機追擊,用炸彈鑿沉。

而最早服役的首艦“維托裡奧·維內託”號曾參加了馬塔潘海戰,戰鬥中被英國戰機擊傷。修好後又去利比亞執行任務,又被英國潛艇攻擊而喪失行動能力。這艘一輩子被英國人克的軍艦在二戰結束後強撐了3年,然後退役解體。

"

《華盛頓海軍條約》的幾個締約國基本上都是老牌的海軍強國,只不過意大利顯得十分突兀。其實,意大利的海軍實力也是比較可觀的。甚至在二戰前還設計了一款比較有代表性的主力戰艦。

一、條約後的尷尬

華盛頓召開了“海軍裁軍”會議後,簽定的條約要求締約國新建戰艦必須將標準排水量控制在3.5萬噸以內,同時主炮要在406毫米以下。

406毫米就是16英寸,要知道1910年的時候英國已經將艦炮的口徑擴展到了20英寸(508毫米),相比之下,對於老牌海軍強國來說,這是一項十分具有約束力的條約。

45000噸鉅艦,裝備3座三聯裝381毫米巨炮,但在戰爭中毫無作為

而非海軍強國意大利,則被允許擁有17.5萬噸總排水量的軍艦,這是全國主力艦的總噸數。在此之前,意大利已經中止了4艘大型“超無畏”級別戰艦的建造。而老舊的主力戰艦又無法滿足未來的戰備要求。

怎麼辦呢?

其他國家的辦法是對條約內允許擁有的主力艦,進行近代化改裝。但意大利沒有錢,改裝計劃沒法實行。意大利只能建造中型艦艇,來挽回海軍的頹靡。

畢竟世界級的大戰剛剛結束,大家都不認為未來還會發生什麼大型戰爭,因此保持基本戰備狀態就能夠勝任國防要求。

45000噸鉅艦,裝備3座三聯裝381毫米巨炮,但在戰爭中毫無作為

二、新型軍艦

意大利的目光沒有瞄準“排水量3.5萬噸、406毫米主炮”的上限,而是將注意力集中在了更低的目標上,比如“1.8萬噸+343毫米主炮”或“2.65萬噸與343毫米主炮”的搭配。

這樣的搭配主要是利用主力艦艇的相對高速性,1933年,意大利完成2.65萬噸級戰列巡洋艦的設計工作。這個主要是為了針對法國的“敦刻爾克”級戰列艦。

“敦刻爾克”級最大的特色就是四聯裝的主炮,之前的文章也介紹過,這種主炮塔看著雖然唬人,但是發射起來就像武俠小說的“七傷拳”一般,要傷別人,先傷自己,弄得炮兵苦不堪言。

45000噸鉅艦,裝備3座三聯裝381毫米巨炮,但在戰爭中毫無作為

可是意大利人天性灑脫,乾點什麼事都不著急,因此新艦因建造計劃太過拖沓而被海軍高層斃掉。此時意大利海軍又將目光瞄向了最高階的“標準排水量3.5萬噸+主炮口徑406毫米”的搭配。

當時,意大利海軍對3.5萬噸級的新戰艦的設計要求是:航速30節,裝甲防禦能抵禦1.8公里~2.7公里主炮的直接命中,水下防禦結構能承受350公斤TNT的近距離爆炸等。

因為排水量是動不了的,因此設計師只能在速度上想辦法。同時總設計是當時意大利海軍造船總監皮裡埃維,他在設計摸索的過程中發現,多層圓筒型結構可以有效吸收水下爆炸的衝擊力,使船體得到保護。這項設計被稱為“皮裡埃維”式防禦,至今仍影響著很多軍艦的設計。

新設計的艦艇被命名為“維托裡奧·維內託”,由於當時焊接技術還沒有得到基本應用,“皮裡埃維”式防禦構造全靠鉚釘鉚接,其施工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45000噸鉅艦,裝備3座三聯裝381毫米巨炮,但在戰爭中毫無作為

由於這樣複雜的人工和龐大的鉚釘數量超出了設計師的預想,因此“維托裡奧·維內託”級的標準排水量實際超過了3.5萬噸。同時由於“皮裡埃維”式的防禦構造工作繁複,造成成本暴漲,“維”級之後的意大利軍艦再也沒有應用過“皮裡埃維”式的防禦結構。

三、性能參數

“維托裡奧·維內託”級的實際排水量為4.3萬噸,滿載排水量4.5萬噸,全長237.8米,最大寬度32.9米,吃水10.5米。主炮為3座三聯裝的381毫米口徑火炮,副炮為4座三聯裝的152毫米口徑火炮。

除了90毫米高射炮、雙聯“37手拉機”和重機槍以外,軍艦還搭載了3架艦載機,以及1座配套的起飛彈射裝置。

動力系統有蒸汽輪機4臺、燃油鍋爐8臺,總輸出功率13萬馬力,採用4軸推進,航速30節。經濟航速分為兩種:14節的速度可以續航4700海里,20節則可以續航3900海里。

45000噸鉅艦,裝備3座三聯裝381毫米巨炮,但在戰爭中毫無作為

軍艦裝甲最厚的地方是主炮塔,有380毫米厚,最薄的地方是甲板有207毫米厚。全艦編制1830名,其中軍官80名,士兵1750名。

縱觀意大利海軍發展史認為,“維托裡奧·維內託”級在意系主力戰艦中,攻擊力和防禦力相對都比較平衡。軍艦採用長艏樓型,這種設計並不利於高速航行,因此在最初海試的時候發現耐波性非常差,後來進行了改進。

動力系統採用了意系常見的前、後機艙配置,這樣可以在一個動力設置損壞的情況下,軍艦繼續航行。但是這種設計加大主炮塔和機艙的外圍尺寸,導致吸引炮彈的機率非常大。

四、戰史

“維托裡奧·維內託”級的命運可以用“多舛”形容。該級戰艦陸續建造了4艘,從第2艘開始基本上都沒有在二戰期間有過什麼表現。

45000噸鉅艦,裝備3座三聯裝381毫米巨炮,但在戰爭中毫無作為

尤其是1938年才續訂的第3艘和第4艘,意大利向盟軍投降後,4號艦被德國接手,後遭到英軍的空襲而被炸成殘廢。1947年,二戰結束後的第2年,意大利整修無望,之後只能整船報廢。

3號艦想擺脫德國人的黑手,一路逃離想投靠駐紮在馬耳他的英軍。結果半路被德國戰機追擊,用炸彈鑿沉。

而最早服役的首艦“維托裡奧·維內託”號曾參加了馬塔潘海戰,戰鬥中被英國戰機擊傷。修好後又去利比亞執行任務,又被英國潛艇攻擊而喪失行動能力。這艘一輩子被英國人克的軍艦在二戰結束後強撐了3年,然後退役解體。

45000噸鉅艦,裝備3座三聯裝381毫米巨炮,但在戰爭中毫無作為

​2號艦也是類似,最初在塔蘭託遭到英國飛機轟炸而沉沒。經打撈、修理後又在港口被炸傷,最後撐到二戰結束被強制報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