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一、寫在前面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俗話說的好,買東西要掐準時機。7月1日,河北、河南、海南、重慶、安徽、陝西、四川、成都、杭州、南京、山東、陝西12個省市執行國六標準排放,深圳、北京、廣州、天津、上海、廣東6個省市執行國六b標準排放,於是一大批國五車輛需要在這個節點前清庫處理完畢。優惠力度最大的是凱迪拉克,XT5都優惠12萬了。長期霸佔暢銷榜前幾名的日系豐田、本田優惠也不小,比如RAV4、CR-V也有2-3萬的優惠幅度,當然了,筆者端午去各大4S店諮詢,發現基本上都清理完畢了,目前只能預定國六車型了。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同樣,7月,AMD第三代銳龍處理器要來了,據說規格上碾壓牙膏廠的第九代酷睿。今年以來,存儲產品價格一路跌,固態硬盤從以前的SATA3.0一G一元,到現在的M.2(NVMe)一G不到一元,單條8G內存條從年初的500元多一路狂鐵,618期間各種199元特價。如果在去年底或今年年初入手固態硬盤和內存條的話,要多花一兩倍的Money了。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於是,618期間,各大平臺搞起了促銷,筆者也是蹲守數天後,終於各種滿減後1689元拿下銳龍7-2700+微星B450M迫擊炮套裝。想想,這價格在前段時間,可是一顆銳龍銳龍7-2700的價格了。銳龍7-2700的性能高於i7-9700K,與i7-8700K持平,但價格要便宜好幾百元,性價比十足。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家裡原先用了6年的E3平臺至今依然夠用,但是礙於平臺太老,M.2(NVMe)用不了,內存條插槽也壞了3個,無法享受到16G以上的大內存了,導致像《APEX英雄》這種佔內存比較高的遊戲運行不太流暢。本次裝機只入了CPU主板套裝,以及256GM.2固態硬盤和8GX2內存,總投入2300多元,其餘硬件都是以前的積攢的。


二、硬件配置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銳龍7-2700+微星B450M迫擊炮套裝,挺火的一套配置,看了下,618期間銷量僅次於銳龍5-2600X+微星B450M迫擊炮套裝。從6月1日以來一直關注這個套裝,京東自營曾經出過1699元的神價,但是很多網友反饋根本就是無貨,618期間,這個套裝售價一直在2000元左右徘徊,而淘寶則便宜了300元,雖說淘寶售後沒有京東自營好,但這個價格差還是值得一搏的。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一開始筆者也是考慮上i7-8700或i5-8600K的,但是權衡了性能與價格後,還是選擇了性價比更高的銳龍7-2700。AM4接口,8核16線程,12nm製程,“Zen+”構架,基頻3.2GHz,單核最高主頻4.1GHz,TDP功耗65W,最高內存速度支持DDR4 2933MHz。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AMD的CPU包裝還是挺酷的,塑封外部有個黑盒,單獨給處理器開了窗,以便玩家查看。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銳龍7-2700附帶的散熱器就有點掉價了,還是銳龍7-2700X的高大上,多了銅管,燈光也更炫酷,這個散熱器只是鋁散熱片,燈光遜色很多。用它來壓銳龍7-2700到底如何呢,後面測給大家看。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微星B450M迫擊炮,4+2相供電,帶有簡易散熱盔甲,京東自營售價也才500元左右,B450M主板裡這個價位的不二選擇。我的機箱是全塔的,為啥選擇這個M-ATX主板呢,一是價格便宜了100元,二是多了一個M.2接口,以後可以上兩塊。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主板配有4 組DDR4 DIMM插槽,支持Dual Channel 雙通道內存技術,最高支持64G內存容量,插槽順序如圖所示,大家要上雙通道的話,記得上2、4兩個插槽。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主板自帶的兩個M.2接口,上面的是PCIe Gen3 X4接口,最高傳輸速度32Gb/s,支持M.Key 2242/ 2260 /2280 SSD產品,可兼容SATA M. 2 SSD。下面這個是PCIe Gen2 X4接口,最高傳輸速度16Gbps,支持M.Key 2242/ 2260 /2280 SSD產品,不支持SATA 規格的M.2 SSD,使用後PCI_E4 將會被屏蔽。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十銓火神系列DDR4 2400 8GX2內存套裝,如果打造雙通道,建議大家還是直接上套裝,時序、顆粒方面會比較接近,性能、穩定性也會更好一些。曾經一千多的套裝,現在400多就到手了,當初一根的價格都不止400元。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十銓火神系列我在6年前就入過,當初入得是DDR3 1600 4GX2套裝,性能穩定性方面還是可以的,而且終身保固,這種政策對於我們這些愛折騰的主來說,很實用。只是後來,主板的內存槽壞了,只有一個插槽可用,所以又換了根8G單條使用。這套內存時序CL14-16-16-31 1.2V,A-XMP可選擇2133、2400兩種方案。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通過Thaiphoon Burner軟件查看,內存條採用的是“Micron Technology”鎂光顆粒。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火神系列,內存條外部帶有紅色鋁製散熱馬甲,散熱片頂部刻有十銓產品LOGO。現在很多內存條加入燈光了,有的還加入了RGB燈帶,個人覺得燈光可以有,但不建議開啟動態效果,這樣有點晃眼。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鋁合金材質的散熱馬甲,與我以前的DDR3相比,以前的馬甲是分體式的,左右各一片,而這個是一個完整的,左右延伸到頂部,理論上散熱更好一點點,散熱片與與內存條之間貼了導熱墊。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威剛M.2(NVMe) XPG-S11 Lite固態硬盤,256GB容量,京東售價已經降到239元,算起來一G不足一元。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硬盤自帶散熱馬甲,黑色散熱片,中間是一個大大的“V”字,上面標有XPG LOGO,散熱片與PCB板之間貼有全覆蓋式的大面積導熱貼,官方宣稱可以降低10度。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硬盤規格為M.2280,閃存為NAND TLC,鎂光原廠顆粒,接口為PCIe Gen3 X4,主控為瑞昱RTS5763DL,定位主流,支持NVMe 1.3和AES256加密,最高讀寫2150MB/s和1474MB/s,性能和慧榮SM2263XT差不多。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左邊為威剛M.2 XPG-S11 Lite固態硬盤,容量為256G,目前售價239元;右邊為東芝TR200固態硬盤,容量為240G,目前售價219元。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兩個產品容量差不多,售價也差不多。不過,重量不一樣,威剛的只有8g,而東芝的則為46g,相差近5倍。接口不一樣,前者為PCIe Gen3 X4接口,後者為SATA3接口。前者只需要插到主板上就行了,後者則需要硬盤盒來固定,另外要單獨接電源和數據線,沒有前者方便,而且前者的性能也比後者好很多,具體差多少,我會在後面的測試部門詳解。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其餘的機箱、電源、顯卡三大件則是筆者這幾年積攢下來的,機箱為酷冷至尊5T,全塔機箱,模組化設計,當時售價1699元,做工沒得說,非常緊緻,而且也非常重。Tt TPG RGB 650W電源,80PLUS金牌認證,全日系電容,模組化線材,RGB燈光,售價699元,基本上一元一瓦了。顯卡有點老,2013年入得基恩希仕(HIS)R9 270X冰立方顯卡,IceQ X²散熱器,2GB顯存,性能接近GTX760,但價格要便宜300元左右。這塊老爺級的中端主流顯卡,目前來說,玩玩《CS:GO》、《守望先鋒》問題不大,《APEX英雄》、《絕地求生》等還可以湊合湊合,特效不要開太高。其實我是有一塊GTX960的,不過這不是AMD平臺嘛,怎麼也得搞個3A不是。


三、整機性能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這就是我的電腦桌面,機箱的左側玻璃面板拆了是為了給大家看看內部結構。平時裝上去後,顏值還是挺高的,裡面風扇的噪音也會降低很多。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M.2固態安裝很簡單,對好接口,插進去,硬盤會翹起來,這時候下壓,擰好螺絲即可。固態硬盤的位置比較特殊,左邊是顯卡,右邊是CPU,兩個用電大戶,溫度也不低,夾在中間,如果散熱不好,真會影響硬盤性能。如果你的主板M.2接口不帶散熱鎧甲,或者你的硬盤不帶散熱馬甲,建議還是淘一個散熱片,雖然效果不及前面兩個,但多多少少會有點用。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拿出內存條,直接插到主板的2、4插槽上,固定好卡扣,如果是燈條就更帥啦。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這是開機後的效果,顯卡的風往上吹,CPU散熱器的風往四周吹,機箱主風道是前進後出,前面兩枚12CM風扇,尾部一枚14CM風扇,形成一個水平主風道,顯卡、CPU的熱量基本上都從機箱尾部送出去了。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這是機箱內部的燈光效果,機箱是紅黑主題色,所以散熱器和主板、燈帶都選擇了紅色燈光,看著簡單一些,不花哨,散熱器左上角的白色“AMD”LOGO燈還是很帥的。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這是電腦的硬件配置一覽,大部分的硬件還是跟不上時代啦。比如2G顯存的顯卡,大型遊戲有點不夠用,23寸的老顯示器,比起27寸、曲面屏、帶魚屏太不夠逼格啦。預算有限吶,兄弟們,就這點資金還是跟家裡那位做了N天的功課才特批的。哎,慢慢來吧,說不定哪天“領導”一高興,新的顯卡、顯示器什麼的,還是會有的。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開機時間,我這是裝了N多軟件和遊戲後的成績,基本上在12-15秒之間徘徊,剛裝完的新系統,開機時間約8秒左右。也就幾秒而已,咱等得起,其實那種40多秒的開機時間也沒什麼,也就倒杯水的時間,大家也無需太在意。畢竟很少有人一天裡反覆重啟,除非像我們這些愛折騰電腦硬件的人,各種調整、重啟、調整、重啟……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再看看電腦硬件的溫度,室內溫度在25℃左右,CPU待機溫度為48℃,這個溫度不算低,不過也能湊合用,如果換成多熱管塔式風冷或一體式水冷,溫度應該能控制在30℃左右;東芝TR200硬盤33℃,由於裝在機箱背部,遠離了高溫區域,溫度低一些;威剛XPG-S11 Lite溫度為40℃,只比前者高了幾度,要知道這貨可是在左右火爐中煎熬啊,可以可以。對於銳龍7 2700自帶的散熱器性能到底如何,筆者單選FPU烤機測試,CPU的MAX溫度在70℃以內,雖然待機溫度不怎麼樣,但烤機溫度控制的還可以,暫且就不用換散熱器了。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軟件跑分就不單獨介紹了,主要還是顯卡太弱了,跑分不怎麼好看,直接運行幾款筆者常玩的遊戲,看看幀數如何。《CS:GO》,默認視頻配置,FPS在150左右,流暢度還是不錯的。也是,當初我E3+270X也差不多這個水平。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APEX英雄》,當初苦於電腦只有8G內存,雖然增大了虛擬內存,可依然有點卡卡的。現在換成了16G內存,CPU提升了性能,顯卡還從GTX960換成R9 270X,結果很流暢,視頻配置都是系統默認,沒有特意去改成最低,幀數能保持在60左右。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戰地V》,只玩玩劇情模式,體驗體驗。同樣,系統默認視頻配置,幀數在60左右波動,遊戲同樣挺流暢的。只是遊戲好大啊,50G,佔了我那256G硬盤老鼻子容量了。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再來看看這兩款比較吃內存的大作,《APEX英雄》佔約6G左右,《戰地V》佔約8G左右,所以,這兩款遊戲8G內存肯定是不夠用的,16G內存還是沒問題的。鑑於目前內存的價格如何親民,大家可以考慮把內存槽插滿。


四、內存超頻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不得不說微星主板的BIOS真心好用,傻瓜式操作界面,一鍵查閱硬件信息,一鍵超頻。可以看到當前內存容量、頻率、電壓,以及XMP預置文件。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CPU-Z可以查看一下內存條的頻率和時序,兩條內存都是CL16-16-16-16-39,生產週期為48/18。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BIOS按F7進入高級設置界面,可以進行OC超頻。同樣BIOS很人性化,可以直接選擇自己想要的時序來設置。筆者直奔2933,選擇了主板自帶的CL16-18-18-18-36時序。筆者分別採用2133、2400、2933三個頻率進行AIDA64跑分測試,默認電壓,沒有仔細微調,所以數據不太好看。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2133頻率:讀取32435MB/s,寫入31979 MB/s,複製30577 MB/s,延時90.4ns。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2400頻率:讀取36484MB/s,寫入35863 MB/s,複製33175 MB/s,延時83.2ns。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2933頻率:讀取44629MB/s,寫入43367MB/s,複製39272 MB/s,延時77.3ns。

以2133為參照,讀取方面,2400提升了12.5%,2933提升了37.6%;寫入方面,2400提升了12.1%,2933提升了23.5%;複製方面,2400提升了8.5%,2933提升了19.9%。頻率的提升,跑分性能也有明細的提升。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再看看魯大師的跑分,上圖為2400頻率,下圖為2933頻率,可以看出,內存頻率提升後,處理器、顯卡、內存、磁盤的性能都提升了,好神奇哦,總分增加了39053,提升了17.2%。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通過MemTest軟件測試,運行了5個程序才佔用了97%的內存,運行了很長時間後,基本上都達到覆蓋100%了,都是0錯誤。2133、2400,平時操作無問題,但是2933,由於我用的是系統默認電壓,所以有點不穩定,偶爾會黑屏了,看來,需要再微調一下內存電壓了。雖然我的主板供電一般,但個人覺得這條子如果耐心微調一下時序、電壓,穩定在2933還是沒問題的。


五、性能對比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兩種固態硬盤的info,接口方面,東芝TR200為SATA接口,XPG S11 Lite為PCIe Gen3 X4接口,溫度方面,前者為31℃,後者為40℃。通電時間和次數都不多,由於都是跑分測試,寫入量都有幾百G以上了。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通過ATTO Disk Benchmark軟件測試,512B、1KB、2KB、4KB、8KB、16KB,讀取和寫入速度威剛XPG-S11 Lite稍稍領先,差距不是很大。32KB以後,兩個固態的讀寫速度都比較穩定了,東芝TR200的讀取和寫入速度穩定在522MB/s和535MB/s,威剛XPG-S11 Lite的讀取和寫入速度穩定在1.12GB/s和1.97GB/s。後者讀取速度較前者快一倍多,寫入速度較前者快接近四倍。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CrystalDiskMark軟件測試,左為東芝TR200,右為威剛XPG-S11 Lite。連續讀寫,前者分別為552.4MB/s、493.7MB/s,後者為2092.7MB/s、1173.5MB/s。後者較前者,連續讀取快了近2.8倍,連續寫入快了近1.4倍。4K隨機,後者較前者提升了1.2-1.4倍。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AS SSD Benchmark軟件測試,先選擇1GB來測試,分數沒有CrystalDiskMark好看,總分上,威剛XPG-S11 Lite比東芝TR200高了57.7%。連續讀寫,兩者差距跟CrystalDiskMark差不多,4K則沒有CrystalDiskMark差距那麼大了。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再選擇10GB測試發現,東芝TR200的連續寫入掉速了,下降了70%左右,4K則下降了50%左右;威剛XPG-S11 Lite的連續寫入、4K基本上沒變,連續讀取下降的也比較小,只有12%左右。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PCMark8軟件測試,東芝TR200總耗時1小時10分鐘24秒,總分為4733,帶寬147.67 MB/s,《魔獸世界》遊戲載入速度60.9s,《戰地3》遊戲載入速度137.1s,Photoshop light 117.6s,Photoshop heavy 386.3s,Adobe InDesign 62.0s,Adobe After Effects 73.1s,Adobe lllustrator 74.9s,Office Word 29.5s、Office Excel 9.9s,Office PowerPoint 9.7s。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威剛XPG-S11 Lite總耗時1小時6分鐘31秒,總分為4920,帶寬319.22 MB/s,《魔獸世界》遊戲載入速度58.7s,《戰地3》遊戲載入速度133.5s,Photoshop light 112.0s,Photoshop heavy 358.6s,Adobe InDesign 57.2s,Adobe After Effects 71.4s,Adobe lllustrator 73.0s,Office Word 29.1s、Office Excel 9.6s,Office PowerPoint 9.4s。

總分方面,威剛XPG-S11 Lite比東芝TR200高了187分,遊戲載入速度、其他軟件,前者比後者快了3-5秒,差距也不是很大,差距較大的有為Photoshop heavy,快了27秒。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大文件拷貝測試,先拷貝兩部電影,容量大約3GB左右,從東芝拷貝到威剛速度穩定在1.4GB/s,反過來從威剛拷貝到東芝,速度中途從800MB/s降到650MB/s,總用時比前者要長不少;再拷貝軟件安裝包,容量大約3GB左右,軟件有多個零散小文件組成,從東芝拷貝到威剛速度中途從1.1GB/s降到980 MB/s左右並穩定持續到最後,反過來從威剛拷貝到東芝,速度波動比較大,最高的時候800MB/s左右,穩定後降到98MB/s左右,速度只有前者的10%。當然了,我這個測試不夠嚴謹,應該同時拿兩塊同樣的固態硬盤來測試單個大文件和多個大文件的拷貝速度,這樣不會由於對方的速度瓶頸而限制了速度了發揮,大家暫且參考著看吧。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戰地V》遊戲載入速度測試,完全載入到遊戲中,威剛XPG-S11 Lite花了57秒,東芝TR200花了69秒,相差了12秒。載入到遊戲菜單界面,兩款固態所花時間基本上一致,都是24秒左右。看來真正相差的還是遊戲存檔和場景加載所用的時間。


六、寫在最後

趕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攢了臺機,剛好內存固態大跳水,價格真香

▲以前一直用Win7系統,感覺自己要用到老的那種,現在改用Win10後,發現Win10還是挺好用的。界面美觀,軟件啟動運行速度快,開機也挺快,只是目前對“開始”菜單需要再熟悉熟悉。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人不能原地踏步,好不好一定要自己試一試,不要人云亦云。換了性能更強的CPU、頻率更高容量更大的內存條、速度更快的固態硬盤,不論是日常瀏覽網頁、觀看視頻、運行遊戲,都感覺較以前有蠻大的提升。現在的寬帶發展也很不錯,我幾年前的20M包年套餐,現在給我免費升級到100M了,下個電影也能達到10MB/s的速度了,所以我現在基本上很少區下載電影,直接在線觀看了。如果想新裝電腦,建議大家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制定攢機方案,需要什麼等級的CPU和顯卡,內存硬盤多大容量等等。有的時候並不需要太高的配置,就能滿足自己當前需求,何必多花錢呢。比如筆者自己,感覺銳龍7 2700足夠用了,也不用等三代新品了,而且乘著商家清庫存,更低的價格就可以入手了。估計有人會說再等一等啊,到7月再看看會不會再降價。主要筆者等不了啊,一是急等著用新平臺,二是新品推出價格必然堅挺,想要好價估計又要再等小半年了。況且現在固態、內存價格這麼低,我還真擔心哪天反彈了。筆者也是多次經歷內存條從199-599-199這種大風大浪了,真的怕了。

以前的電腦只有8G內存,大型遊戲玩著吃力,這次換成2400MHz的16G套裝後,還是能明顯感受到性能提升的。即便我的顯卡還是老掉牙的R9 270X,但是運行《APEX英雄》這種比較吃內存的遊戲時,發現竟然比我以前那GTX960還順暢,個人覺得除了系統的緣故外,就是內存了,以前運行遊戲時,內存長期處於飽和狀態,幀數很不穩定。

再說說固態硬盤,筆者分別測試了SATA3和M.2(PCIe Gen3 X4)接口固態硬盤,發現價格雖然相差不大,但M.2(PCIe Gen3 X4)跑分成績提升巨大,實際應用方面也有一定的優勢,比如大文件拷貝,速度更快更穩定,遊戲載入速度也有一定的提升。如果在主板支持的情況下,價格又差不多,可以更多的考慮的M.2(PCIe Gen3 X4)固態硬盤,更小的體積,不用單獨接電源和數據線,當然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身居散熱漩渦,需要良好的通風散熱條件來支持,加上自帶散熱馬甲或主板帶的散熱鎧甲,能一定程度上加強散熱效果。機箱的風道一定要設計好,個人的建議是直接水平風道即可,前進後出,前面上兩枚12CM或14CM風扇,後部上一枚12CM或14CM風扇,就差不多了,前面儘量採用濾網的,最好是可拆卸式的,方面日後清洗。灰層堵塞了濾網,也會導致機箱散熱效果大大折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