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古風:十分鐘學寫詩,再不瞭解點古詩詞,這一國粹或將失傳!

古詩 詩歌 文章 詩經 初未 初未 2017-09-27

你是否羨慕他人能寫出一首美輪美奐的古詩詞?“初未”目前已開啟【古詩詞學堂】,教各位讀者零基礎學寫古詩詞,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關注“初未”,一起感受古風的魅力,保護傳統文化。

遇見古風:十分鐘學寫詩,再不瞭解點古詩詞,這一國粹或將失傳!

古詩主要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其中,唐代以前出現的各種詩體為古體詩,一般是不講究音調格律的,如詩經。

唐代開始,慢慢產生了律詩和絕句(律絕)。這種格律嚴謹的詩體被稱為近體詩,也就是所謂的格律詩。我們今天主要介紹格律詩。

格律詩按每句字數分只有五言和七言兩種——五言每句5個字,七言每句7個字。

按句數分為絕句(律絕)、律詩、排律——絕句為4句,律詩為8句,超過8句為排律(一個逗號或句號代表一句,如“床前明月光”)

下面,先森我為大家介紹寫詩的三大基本規則:押韻、平仄和對仗,都是精心簡化出來的,務求大家能懂。下面進入正題。

遇見古風:十分鐘學寫詩,再不瞭解點古詩詞,這一國粹或將失傳!


押韻

韻,是我們中華詩詞的特色,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了解,但也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用韻的一些規則大家應該掌握一番,否則作出來的詩可能就變成打油詩或是順口溜。

格律詩都是偶數句押韻,一般只用平聲韻(用韻標準詳見本節結尾),這個一般都知道。所以下面先森我重點介紹幾個大家不太知道的“雷區”。

一是忌“出韻”。出韻就是不押韻。但有借鄰韻的說法(鄰韻就是讀音相近但不同韻的字,如江和陽)。比如首句為韻句的允許借鄰韻,再有就是孤雁入群格等特殊詩格。但若按中華新韻,基本是不存在借鄰韻這一說法。

二是忌“重韻”。即使用重複的字作為韻。這好理解,我們這裡說個“複韻”,就是押韻的字是相近含義,如“憂”和“愁”,有點像重韻,也忌諱。

二是忌“擠韻”。即不是韻腳的地方也用了韻。如韻句“峭壁攢龍千萬重”,“龍”和韻腳“重”也押了韻,導致原來的韻好像“變擠了”,太過密集。另有忌“撞韻”。即不是韻句的句子(如3,5句),最後一個字也和韻腳同韻。

三是忌“連韻”。即相鄰的兩個韻句使用了同音字作為韻。如“花香吹四溢,草色遠萋萋。莫問何時雨,遲遲未有期。”"萋“和”期“音相同,就屬於連韻。

還有湊韻、啞韻、倒韻等忌諱,更為高深的還有活韻和死韻的變通。或擔心太過繁瑣,或先森我覺得可放寬的,便不再贅言,省得大家看暈了。總而言之,韻,本質是為了音律,為了聽覺美觀,大家可以多感受。

如果大家自己去網上看這一部分,解說非常複雜,主要矛盾在用韻標準,很多文章抄來抄去,將平水韻和中華新韻的例子混著用,讓大家雲裡霧裡。先森簡單說明下。

用韻標準,最為出名的是“平水韻”,古代用得多,現在還有很多人用。但是現在古代和現代讀音差很多,比如“平水韻”中,“東”和“冬”是兩個韻(因為古代東是dung的音,而冬是dong的音,所以不同),我們沒辦法理解。後面又出了“中華新韻”,是根據普通話來制定標準的,且只分平仄,不分陰陽上去。但許多人認為用韻太寬,少了些音韻美。

要參照“平水韻”還是“中華新韻”,先森我不敢評說。但對不深入研究的愛好者而言,建議自己感覺比較押韻就好,不用過分苛求。

遇見古風:十分鐘學寫詩,再不瞭解點古詩詞,這一國粹或將失傳!

平仄

無論是絕句還是律詩,都要守一定的平仄格律。前文中先森我有介紹過,這裡再簡單回顧一下。(友情提示:關注就不用怕再錯過知識點啦)

古代詩多為吟誦(類似唱),所以對於格律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但我們現在沒有這個習慣,所以先森認為守一些較為基本的即可,而且複雜的非常難講明白。有興趣的可以自己進一步研究或在評論裡詢問。

一是同句中平仄交替。即一句中2、4、6字的平仄要不斷交替,否則稱為“失替”。這裡說下”孤平“和”三平調“這兩大忌諱。孤平即符合偶數字數平仄交替的情況下,整句只有一個平聲(平聲韻句除韻腳外只有一個平聲,“仄仄仄平平”除外)。三平調即最後三個字全部是平。“孤平”和“三平調”是大忌,律詩中千萬不能犯。

二是上下句平仄相對。古詩兩句為一聯,上句稱為出句,下句稱為對句。出句和對句相同位置平仄要相反,偶數位置原則上必須遵守,奇數位置不強求(即135不論,246分明),否則稱為“失對”。

三是相鄰兩聯要相粘。即相鄰的兩聯,上一聯對句和下一聯出句,偶數位置平仄要相同,否則稱為“失粘”。這個大家要記住,很多人不知道這。

如果看了這些還是雲裡霧裡的,大家可以看最後一部分“保姆式”平仄句式,看完應該就會懂了。

遇見古風:十分鐘學寫詩,再不瞭解點古詩詞,這一國粹或將失傳!

律詩的對仗

很多人認為,律詩是簡單的八句四聯(兩句一聯),事實上並非如此。

律詩四聯依次是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按以前的習慣,分別承擔”起、承、轉、合”的作用。

其中,頷聯和頸聯必須要對仗(具體參照先森我前面整理出的對聯規則),產生一種意境上的氣場。絕句則並無這規則。我們以《蜀相》為例。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其中的頷聯和頸聯“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完全符合對聯的規則。

許多人認為,首聯和尾聯可對也可不對,但先森我私以為最好不要對仗,因為全部對仗,就失去了氣場的變化,淡化了整體意境。

遇見古風:十分鐘學寫詩,再不瞭解點古詩詞,這一國粹或將失傳!

幾種固定平仄句式

看完前三塊內容,大家就基本掌握了寫詩的基本規則。如果前面的平仄大家還沒有很清楚,先森我又為大家整理了平仄的固定句式,大家套著用即可。

前面說了,最標準的平仄句式,五言和七言各四種,五言為”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七言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採用標準句式,由於對、粘、韻的規則,大家可以發現一個問題,只要確定了首句,後面的全部被限定了。如五言“仄仄平平仄“開始,下一句只能”平平仄仄平“(對),再下一句只能“平平平仄仄”(粘),然後“仄仄仄平平”,再到“仄仄平平仄“,一直循環。

七言同樣如此,“平平仄仄平平仄”開始,下一句只能“仄仄平平仄仄平”,再下一句“仄仄平平平仄仄”,然後”平平仄仄仄平平“,再到”平平仄仄平平仄“,一直循環。

遇見古風:十分鐘學寫詩,再不瞭解點古詩詞,這一國粹或將失傳!

有四種特別情況:五言的”平平仄仄平“開始,下一句是“仄仄仄平平”,然後再按前面規則循環。如果是“仄仄仄平平”開始,下一句只能“平平仄仄平”。七言也一樣,“平平仄仄仄平平”開始,下一句只能“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開始,下一句只能“平平仄仄仄平平”。(首句為平聲結尾的,也要押韻)

大家可按這固定句式參照著寫,然後按照“135不論,246分明”的原則進行放寬,再採用“拗救”的方式,每換一個字的平仄,在同句或對句(出句)中“135”的位置,換一個平仄回來。

遇見古風:十分鐘學寫詩,再不瞭解點古詩詞,這一國粹或將失傳!

鄭重聲明:先森我此文觀點僅代表個人,並非是最為標準的規則。古詩規則素來眾說紛紜,且非常複雜,如“孤平”“疊韻”“不當韻破解”等,本文都並未詳細提及,若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深究,或是留言詢問。但此文也是先森我花了非常多時間一一研究考證的結晶,基本符合寫詩較為通行的標準。謹希望能降低古詩入門檻,讓大家參與其中。若有不對之處,還望指出斧正!

大家若有興趣,也可將自己(嘗試)寫的格律詩發在評論中,先森我將為大家判斷是否合律。


下一期【古詩詞學堂】,”初未“將為大家講解古詩的寫作方法,讓大家真正能寫出屬於自己的古詩。如果喜歡古詩詞、喜歡古風、喜歡傳統文化,【點擊關注】千萬不要錯過。你的支持,是先森我碼字最大的動力!

遇見古風:十分鐘學寫詩,再不瞭解點古詩詞,這一國粹或將失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