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


"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從漢代開始,西域就是東西方交匯的要道,也是經濟文化十分發達的一個地區,誰控制西域,誰就能壟斷東西方貿易。

為了控制西域,唐貞觀十四年(640年)九月,唐太宗派大將侯君集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雅爾郭勒)設安西都護府,統轄安西四鎮,用以針對西突厥。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安西都護郭孝恪擊敗龜茲國,把安西都護府遷至龜茲(今新疆庫車縣)。

唐高宗顯慶顯慶三年,安西都護府升格為大都護府,下轄蒙池、昆陵兩個都護府,並將其附屬小國分別設置州府,管轄範圍西抵波斯,是到迄今為止中國政府在西邊管轄範圍最遠的地方。比現在的新疆地盤大多了。

"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從漢代開始,西域就是東西方交匯的要道,也是經濟文化十分發達的一個地區,誰控制西域,誰就能壟斷東西方貿易。

為了控制西域,唐貞觀十四年(640年)九月,唐太宗派大將侯君集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雅爾郭勒)設安西都護府,統轄安西四鎮,用以針對西突厥。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安西都護郭孝恪擊敗龜茲國,把安西都護府遷至龜茲(今新疆庫車縣)。

唐高宗顯慶顯慶三年,安西都護府升格為大都護府,下轄蒙池、昆陵兩個都護府,並將其附屬小國分別設置州府,管轄範圍西抵波斯,是到迄今為止中國政府在西邊管轄範圍最遠的地方。比現在的新疆地盤大多了。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此後,新崛起的吐蕃和唐朝反覆爭奪安西四鎮。吐蕃軍隊曾一度攻陷安西都護府,唐朝也曾兩次放棄安西四鎮,但最終在名將王孝傑的努力下穩定了局勢。

但是,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

"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從漢代開始,西域就是東西方交匯的要道,也是經濟文化十分發達的一個地區,誰控制西域,誰就能壟斷東西方貿易。

為了控制西域,唐貞觀十四年(640年)九月,唐太宗派大將侯君集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雅爾郭勒)設安西都護府,統轄安西四鎮,用以針對西突厥。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安西都護郭孝恪擊敗龜茲國,把安西都護府遷至龜茲(今新疆庫車縣)。

唐高宗顯慶顯慶三年,安西都護府升格為大都護府,下轄蒙池、昆陵兩個都護府,並將其附屬小國分別設置州府,管轄範圍西抵波斯,是到迄今為止中國政府在西邊管轄範圍最遠的地方。比現在的新疆地盤大多了。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此後,新崛起的吐蕃和唐朝反覆爭奪安西四鎮。吐蕃軍隊曾一度攻陷安西都護府,唐朝也曾兩次放棄安西四鎮,但最終在名將王孝傑的努力下穩定了局勢。

但是,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安祿山、史思明率領東北邊疆叛軍長驅南下,攻陷東、西兩京。唐玄宗愴惶逃出長安,南下四川盆地。玄宗的兒子李亨在靈武繼位,是為唐肅宗,不斷調集西北邊軍勤王平叛。

安西兵長年與周邊的異族勢力爭奪控制權,凶猛剽悍,驍勇善戰,被大批內調。

安西兵的內調對平定安史之亂起了重要的作用,卻大大削弱了唐朝在西域的勢力。

吐蕃乘機大舉進攻河西,唐代宗廣德元年到(763年)時,盡陷蘭、廓、河、都、洮、岷、秦、成、渭等州,佔領了河西、隴右的大部分地區。

在平定安史之亂中,世人皆知郭子儀、李光弼居功至偉。

"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從漢代開始,西域就是東西方交匯的要道,也是經濟文化十分發達的一個地區,誰控制西域,誰就能壟斷東西方貿易。

為了控制西域,唐貞觀十四年(640年)九月,唐太宗派大將侯君集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雅爾郭勒)設安西都護府,統轄安西四鎮,用以針對西突厥。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安西都護郭孝恪擊敗龜茲國,把安西都護府遷至龜茲(今新疆庫車縣)。

唐高宗顯慶顯慶三年,安西都護府升格為大都護府,下轄蒙池、昆陵兩個都護府,並將其附屬小國分別設置州府,管轄範圍西抵波斯,是到迄今為止中國政府在西邊管轄範圍最遠的地方。比現在的新疆地盤大多了。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此後,新崛起的吐蕃和唐朝反覆爭奪安西四鎮。吐蕃軍隊曾一度攻陷安西都護府,唐朝也曾兩次放棄安西四鎮,但最終在名將王孝傑的努力下穩定了局勢。

但是,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安祿山、史思明率領東北邊疆叛軍長驅南下,攻陷東、西兩京。唐玄宗愴惶逃出長安,南下四川盆地。玄宗的兒子李亨在靈武繼位,是為唐肅宗,不斷調集西北邊軍勤王平叛。

安西兵長年與周邊的異族勢力爭奪控制權,凶猛剽悍,驍勇善戰,被大批內調。

安西兵的內調對平定安史之亂起了重要的作用,卻大大削弱了唐朝在西域的勢力。

吐蕃乘機大舉進攻河西,唐代宗廣德元年到(763年)時,盡陷蘭、廓、河、都、洮、岷、秦、成、渭等州,佔領了河西、隴右的大部分地區。

在平定安史之亂中,世人皆知郭子儀、李光弼居功至偉。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但鐵勒族僕固部人的僕固懷恩也功不可沒。

僕固懷恩為人忠勇,在安祿山叛亂之初,他就立刻趕赴靈武肅宗帳前討賊護國,每戰必躍馬爭先,盡力死戰。

非但僕固懷恩本人對唐朝忠心耿耿,其一家上下,莫不如此。

安史之亂結束,僕固一家為國捐軀64人,滿門忠烈。

僕固懷恩因此升尚書左僕射兼中書令、河北副元帥、朔方節度使、加太子少師銜,實封一千一百戶,賜爵大寧郡王。

不過,受安祿山、史思明的影響,李唐王室不再信任武將,朝內宦官擅權、朋黨爭鬥,僕固懷恩因得罪了宦官被誣告,遭受猜疑,被逼起兵對抗朝廷。

廣德二年(公元764年)八月,僕固懷恩引回鶻、吐蕃十萬兵將直逼長安。

關鍵時刻,河已西元帥、河西節度使楊志烈採用圍魏救趙之策,從敦煌、肅州、甘州、涼州調集五千精兵攻打僕固懷恩的駐地靈武,迫使僕固懷恩撤軍回救。

結果,長安雖然得救,得這五千精兵苦戰數日,全軍覆滅。

一個月後,僕固懷恩再次引兵進犯長安。

"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從漢代開始,西域就是東西方交匯的要道,也是經濟文化十分發達的一個地區,誰控制西域,誰就能壟斷東西方貿易。

為了控制西域,唐貞觀十四年(640年)九月,唐太宗派大將侯君集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雅爾郭勒)設安西都護府,統轄安西四鎮,用以針對西突厥。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安西都護郭孝恪擊敗龜茲國,把安西都護府遷至龜茲(今新疆庫車縣)。

唐高宗顯慶顯慶三年,安西都護府升格為大都護府,下轄蒙池、昆陵兩個都護府,並將其附屬小國分別設置州府,管轄範圍西抵波斯,是到迄今為止中國政府在西邊管轄範圍最遠的地方。比現在的新疆地盤大多了。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此後,新崛起的吐蕃和唐朝反覆爭奪安西四鎮。吐蕃軍隊曾一度攻陷安西都護府,唐朝也曾兩次放棄安西四鎮,但最終在名將王孝傑的努力下穩定了局勢。

但是,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安祿山、史思明率領東北邊疆叛軍長驅南下,攻陷東、西兩京。唐玄宗愴惶逃出長安,南下四川盆地。玄宗的兒子李亨在靈武繼位,是為唐肅宗,不斷調集西北邊軍勤王平叛。

安西兵長年與周邊的異族勢力爭奪控制權,凶猛剽悍,驍勇善戰,被大批內調。

安西兵的內調對平定安史之亂起了重要的作用,卻大大削弱了唐朝在西域的勢力。

吐蕃乘機大舉進攻河西,唐代宗廣德元年到(763年)時,盡陷蘭、廓、河、都、洮、岷、秦、成、渭等州,佔領了河西、隴右的大部分地區。

在平定安史之亂中,世人皆知郭子儀、李光弼居功至偉。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但鐵勒族僕固部人的僕固懷恩也功不可沒。

僕固懷恩為人忠勇,在安祿山叛亂之初,他就立刻趕赴靈武肅宗帳前討賊護國,每戰必躍馬爭先,盡力死戰。

非但僕固懷恩本人對唐朝忠心耿耿,其一家上下,莫不如此。

安史之亂結束,僕固一家為國捐軀64人,滿門忠烈。

僕固懷恩因此升尚書左僕射兼中書令、河北副元帥、朔方節度使、加太子少師銜,實封一千一百戶,賜爵大寧郡王。

不過,受安祿山、史思明的影響,李唐王室不再信任武將,朝內宦官擅權、朋黨爭鬥,僕固懷恩因得罪了宦官被誣告,遭受猜疑,被逼起兵對抗朝廷。

廣德二年(公元764年)八月,僕固懷恩引回鶻、吐蕃十萬兵將直逼長安。

關鍵時刻,河已西元帥、河西節度使楊志烈採用圍魏救趙之策,從敦煌、肅州、甘州、涼州調集五千精兵攻打僕固懷恩的駐地靈武,迫使僕固懷恩撤軍回救。

結果,長安雖然得救,得這五千精兵苦戰數日,全軍覆滅。

一個月後,僕固懷恩再次引兵進犯長安。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郭子儀英雄虎膽,單騎直入回紇大營,與後來成為回鶻可汗的藥羅葛氏和後來成為回紇大相的白婆帝等人一起,會盟彭原,簽署了唐與回紇共同對付吐蕃的盟約,史稱“彭原之盟”。又一次化解了危機。

不過,楊志烈經過“圍魏救趙”之戰,河西主力喪失過半。吐蕃又抓準了時機,重兵進攻河西。

楊志烈無力抵擋,棄守涼州,退避甘州,不久被叛軍殺害。

由於楊志烈主管地區包括河西、北庭與安西,他突然遇難,西北猶如擎天柱崩。

郭子儀入請遣使巡撫河西及置涼、甘、肅、瓜、沙等州長史。

"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從漢代開始,西域就是東西方交匯的要道,也是經濟文化十分發達的一個地區,誰控制西域,誰就能壟斷東西方貿易。

為了控制西域,唐貞觀十四年(640年)九月,唐太宗派大將侯君集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雅爾郭勒)設安西都護府,統轄安西四鎮,用以針對西突厥。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安西都護郭孝恪擊敗龜茲國,把安西都護府遷至龜茲(今新疆庫車縣)。

唐高宗顯慶顯慶三年,安西都護府升格為大都護府,下轄蒙池、昆陵兩個都護府,並將其附屬小國分別設置州府,管轄範圍西抵波斯,是到迄今為止中國政府在西邊管轄範圍最遠的地方。比現在的新疆地盤大多了。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此後,新崛起的吐蕃和唐朝反覆爭奪安西四鎮。吐蕃軍隊曾一度攻陷安西都護府,唐朝也曾兩次放棄安西四鎮,但最終在名將王孝傑的努力下穩定了局勢。

但是,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安祿山、史思明率領東北邊疆叛軍長驅南下,攻陷東、西兩京。唐玄宗愴惶逃出長安,南下四川盆地。玄宗的兒子李亨在靈武繼位,是為唐肅宗,不斷調集西北邊軍勤王平叛。

安西兵長年與周邊的異族勢力爭奪控制權,凶猛剽悍,驍勇善戰,被大批內調。

安西兵的內調對平定安史之亂起了重要的作用,卻大大削弱了唐朝在西域的勢力。

吐蕃乘機大舉進攻河西,唐代宗廣德元年到(763年)時,盡陷蘭、廓、河、都、洮、岷、秦、成、渭等州,佔領了河西、隴右的大部分地區。

在平定安史之亂中,世人皆知郭子儀、李光弼居功至偉。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但鐵勒族僕固部人的僕固懷恩也功不可沒。

僕固懷恩為人忠勇,在安祿山叛亂之初,他就立刻趕赴靈武肅宗帳前討賊護國,每戰必躍馬爭先,盡力死戰。

非但僕固懷恩本人對唐朝忠心耿耿,其一家上下,莫不如此。

安史之亂結束,僕固一家為國捐軀64人,滿門忠烈。

僕固懷恩因此升尚書左僕射兼中書令、河北副元帥、朔方節度使、加太子少師銜,實封一千一百戶,賜爵大寧郡王。

不過,受安祿山、史思明的影響,李唐王室不再信任武將,朝內宦官擅權、朋黨爭鬥,僕固懷恩因得罪了宦官被誣告,遭受猜疑,被逼起兵對抗朝廷。

廣德二年(公元764年)八月,僕固懷恩引回鶻、吐蕃十萬兵將直逼長安。

關鍵時刻,河已西元帥、河西節度使楊志烈採用圍魏救趙之策,從敦煌、肅州、甘州、涼州調集五千精兵攻打僕固懷恩的駐地靈武,迫使僕固懷恩撤軍回救。

結果,長安雖然得救,得這五千精兵苦戰數日,全軍覆滅。

一個月後,僕固懷恩再次引兵進犯長安。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郭子儀英雄虎膽,單騎直入回紇大營,與後來成為回鶻可汗的藥羅葛氏和後來成為回紇大相的白婆帝等人一起,會盟彭原,簽署了唐與回紇共同對付吐蕃的盟約,史稱“彭原之盟”。又一次化解了危機。

不過,楊志烈經過“圍魏救趙”之戰,河西主力喪失過半。吐蕃又抓準了時機,重兵進攻河西。

楊志烈無力抵擋,棄守涼州,退避甘州,不久被叛軍殺害。

由於楊志烈主管地區包括河西、北庭與安西,他突然遇難,西北猶如擎天柱崩。

郭子儀入請遣使巡撫河西及置涼、甘、肅、瓜、沙等州長史。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在此背景下,郭子儀的侄子郭昕作為朝廷的西巡使臣派到了安西。

郭昕的身份是西巡使臣,責任是巡視邊關,安撫將士。但是,吐蕃的大舉入侵把他隔絕在永了安西。永泰二年(766年) ,吐蕃相繼攻陷甘州、肅州,接替楊志烈出任河西節度使兼河已西副元帥的堂弟楊休明戰死,河西唐軍主力被殲滅,西陲飛地與唐廷直轄本土之間的交通和聯繫完全被切斷。

吐蕃移師東向,不斷向唐廷發動政治攻勢,以和議為誘餌,要求唐廷重新劃分邊界,不戰而取西陲諸飛地。

"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從漢代開始,西域就是東西方交匯的要道,也是經濟文化十分發達的一個地區,誰控制西域,誰就能壟斷東西方貿易。

為了控制西域,唐貞觀十四年(640年)九月,唐太宗派大將侯君集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雅爾郭勒)設安西都護府,統轄安西四鎮,用以針對西突厥。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安西都護郭孝恪擊敗龜茲國,把安西都護府遷至龜茲(今新疆庫車縣)。

唐高宗顯慶顯慶三年,安西都護府升格為大都護府,下轄蒙池、昆陵兩個都護府,並將其附屬小國分別設置州府,管轄範圍西抵波斯,是到迄今為止中國政府在西邊管轄範圍最遠的地方。比現在的新疆地盤大多了。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此後,新崛起的吐蕃和唐朝反覆爭奪安西四鎮。吐蕃軍隊曾一度攻陷安西都護府,唐朝也曾兩次放棄安西四鎮,但最終在名將王孝傑的努力下穩定了局勢。

但是,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安祿山、史思明率領東北邊疆叛軍長驅南下,攻陷東、西兩京。唐玄宗愴惶逃出長安,南下四川盆地。玄宗的兒子李亨在靈武繼位,是為唐肅宗,不斷調集西北邊軍勤王平叛。

安西兵長年與周邊的異族勢力爭奪控制權,凶猛剽悍,驍勇善戰,被大批內調。

安西兵的內調對平定安史之亂起了重要的作用,卻大大削弱了唐朝在西域的勢力。

吐蕃乘機大舉進攻河西,唐代宗廣德元年到(763年)時,盡陷蘭、廓、河、都、洮、岷、秦、成、渭等州,佔領了河西、隴右的大部分地區。

在平定安史之亂中,世人皆知郭子儀、李光弼居功至偉。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但鐵勒族僕固部人的僕固懷恩也功不可沒。

僕固懷恩為人忠勇,在安祿山叛亂之初,他就立刻趕赴靈武肅宗帳前討賊護國,每戰必躍馬爭先,盡力死戰。

非但僕固懷恩本人對唐朝忠心耿耿,其一家上下,莫不如此。

安史之亂結束,僕固一家為國捐軀64人,滿門忠烈。

僕固懷恩因此升尚書左僕射兼中書令、河北副元帥、朔方節度使、加太子少師銜,實封一千一百戶,賜爵大寧郡王。

不過,受安祿山、史思明的影響,李唐王室不再信任武將,朝內宦官擅權、朋黨爭鬥,僕固懷恩因得罪了宦官被誣告,遭受猜疑,被逼起兵對抗朝廷。

廣德二年(公元764年)八月,僕固懷恩引回鶻、吐蕃十萬兵將直逼長安。

關鍵時刻,河已西元帥、河西節度使楊志烈採用圍魏救趙之策,從敦煌、肅州、甘州、涼州調集五千精兵攻打僕固懷恩的駐地靈武,迫使僕固懷恩撤軍回救。

結果,長安雖然得救,得這五千精兵苦戰數日,全軍覆滅。

一個月後,僕固懷恩再次引兵進犯長安。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郭子儀英雄虎膽,單騎直入回紇大營,與後來成為回鶻可汗的藥羅葛氏和後來成為回紇大相的白婆帝等人一起,會盟彭原,簽署了唐與回紇共同對付吐蕃的盟約,史稱“彭原之盟”。又一次化解了危機。

不過,楊志烈經過“圍魏救趙”之戰,河西主力喪失過半。吐蕃又抓準了時機,重兵進攻河西。

楊志烈無力抵擋,棄守涼州,退避甘州,不久被叛軍殺害。

由於楊志烈主管地區包括河西、北庭與安西,他突然遇難,西北猶如擎天柱崩。

郭子儀入請遣使巡撫河西及置涼、甘、肅、瓜、沙等州長史。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在此背景下,郭子儀的侄子郭昕作為朝廷的西巡使臣派到了安西。

郭昕的身份是西巡使臣,責任是巡視邊關,安撫將士。但是,吐蕃的大舉入侵把他隔絕在永了安西。永泰二年(766年) ,吐蕃相繼攻陷甘州、肅州,接替楊志烈出任河西節度使兼河已西副元帥的堂弟楊休明戰死,河西唐軍主力被殲滅,西陲飛地與唐廷直轄本土之間的交通和聯繫完全被切斷。

吐蕃移師東向,不斷向唐廷發動政治攻勢,以和議為誘餌,要求唐廷重新劃分邊界,不戰而取西陲諸飛地。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安西經過兩次分兵,四鎮僅餘萬餘兵馬,與強大的吐蕃大軍相抗衡,可謂步履維艱,險象環生。

大曆七年(772年),唐代宗密遣出的使臣終於抵達安西,和李元忠,郭昕接上了頭。封李元忠為北庭都護,郭昕為安西都護,並慰問了西陲將士。將士們抗蕃守土的決心大增。

建中四年(783年),唐朝將領朱泚發動兵變,唐德宗出奔奉天,長安陷落。

"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從漢代開始,西域就是東西方交匯的要道,也是經濟文化十分發達的一個地區,誰控制西域,誰就能壟斷東西方貿易。

為了控制西域,唐貞觀十四年(640年)九月,唐太宗派大將侯君集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雅爾郭勒)設安西都護府,統轄安西四鎮,用以針對西突厥。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安西都護郭孝恪擊敗龜茲國,把安西都護府遷至龜茲(今新疆庫車縣)。

唐高宗顯慶顯慶三年,安西都護府升格為大都護府,下轄蒙池、昆陵兩個都護府,並將其附屬小國分別設置州府,管轄範圍西抵波斯,是到迄今為止中國政府在西邊管轄範圍最遠的地方。比現在的新疆地盤大多了。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此後,新崛起的吐蕃和唐朝反覆爭奪安西四鎮。吐蕃軍隊曾一度攻陷安西都護府,唐朝也曾兩次放棄安西四鎮,但最終在名將王孝傑的努力下穩定了局勢。

但是,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安祿山、史思明率領東北邊疆叛軍長驅南下,攻陷東、西兩京。唐玄宗愴惶逃出長安,南下四川盆地。玄宗的兒子李亨在靈武繼位,是為唐肅宗,不斷調集西北邊軍勤王平叛。

安西兵長年與周邊的異族勢力爭奪控制權,凶猛剽悍,驍勇善戰,被大批內調。

安西兵的內調對平定安史之亂起了重要的作用,卻大大削弱了唐朝在西域的勢力。

吐蕃乘機大舉進攻河西,唐代宗廣德元年到(763年)時,盡陷蘭、廓、河、都、洮、岷、秦、成、渭等州,佔領了河西、隴右的大部分地區。

在平定安史之亂中,世人皆知郭子儀、李光弼居功至偉。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但鐵勒族僕固部人的僕固懷恩也功不可沒。

僕固懷恩為人忠勇,在安祿山叛亂之初,他就立刻趕赴靈武肅宗帳前討賊護國,每戰必躍馬爭先,盡力死戰。

非但僕固懷恩本人對唐朝忠心耿耿,其一家上下,莫不如此。

安史之亂結束,僕固一家為國捐軀64人,滿門忠烈。

僕固懷恩因此升尚書左僕射兼中書令、河北副元帥、朔方節度使、加太子少師銜,實封一千一百戶,賜爵大寧郡王。

不過,受安祿山、史思明的影響,李唐王室不再信任武將,朝內宦官擅權、朋黨爭鬥,僕固懷恩因得罪了宦官被誣告,遭受猜疑,被逼起兵對抗朝廷。

廣德二年(公元764年)八月,僕固懷恩引回鶻、吐蕃十萬兵將直逼長安。

關鍵時刻,河已西元帥、河西節度使楊志烈採用圍魏救趙之策,從敦煌、肅州、甘州、涼州調集五千精兵攻打僕固懷恩的駐地靈武,迫使僕固懷恩撤軍回救。

結果,長安雖然得救,得這五千精兵苦戰數日,全軍覆滅。

一個月後,僕固懷恩再次引兵進犯長安。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郭子儀英雄虎膽,單騎直入回紇大營,與後來成為回鶻可汗的藥羅葛氏和後來成為回紇大相的白婆帝等人一起,會盟彭原,簽署了唐與回紇共同對付吐蕃的盟約,史稱“彭原之盟”。又一次化解了危機。

不過,楊志烈經過“圍魏救趙”之戰,河西主力喪失過半。吐蕃又抓準了時機,重兵進攻河西。

楊志烈無力抵擋,棄守涼州,退避甘州,不久被叛軍殺害。

由於楊志烈主管地區包括河西、北庭與安西,他突然遇難,西北猶如擎天柱崩。

郭子儀入請遣使巡撫河西及置涼、甘、肅、瓜、沙等州長史。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在此背景下,郭子儀的侄子郭昕作為朝廷的西巡使臣派到了安西。

郭昕的身份是西巡使臣,責任是巡視邊關,安撫將士。但是,吐蕃的大舉入侵把他隔絕在永了安西。永泰二年(766年) ,吐蕃相繼攻陷甘州、肅州,接替楊志烈出任河西節度使兼河已西副元帥的堂弟楊休明戰死,河西唐軍主力被殲滅,西陲飛地與唐廷直轄本土之間的交通和聯繫完全被切斷。

吐蕃移師東向,不斷向唐廷發動政治攻勢,以和議為誘餌,要求唐廷重新劃分邊界,不戰而取西陲諸飛地。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安西經過兩次分兵,四鎮僅餘萬餘兵馬,與強大的吐蕃大軍相抗衡,可謂步履維艱,險象環生。

大曆七年(772年),唐代宗密遣出的使臣終於抵達安西,和李元忠,郭昕接上了頭。封李元忠為北庭都護,郭昕為安西都護,並慰問了西陲將士。將士們抗蕃守土的決心大增。

建中四年(783年),唐朝將領朱泚發動兵變,唐德宗出奔奉天,長安陷落。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吐蕃藉機提出以徑、靈等四州以及安西、北庭作為交換條件派遣援兵助德宗收復長安。

德宗應允了吐蕃的條件,與吐蕃簽署了誓約,並且準備派遣沈房、韓朝彩等人前往西域辦理交割事宜。

不過,吐蕃人所云出兵相助不過是一場陰謀,其在戰爭中觀望不進,反而又乘亂劫掠武功。

興元元年(784年)四月,唐德宗以吐蕃沒有履約為由,拒絕將四鎮北庭交給吐蕃,遣太常少卿兼御史中丞沈房為安西,北庭宣慰使,赴安西冊封郭昕為四鎮節度使。

"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從漢代開始,西域就是東西方交匯的要道,也是經濟文化十分發達的一個地區,誰控制西域,誰就能壟斷東西方貿易。

為了控制西域,唐貞觀十四年(640年)九月,唐太宗派大將侯君集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雅爾郭勒)設安西都護府,統轄安西四鎮,用以針對西突厥。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安西都護郭孝恪擊敗龜茲國,把安西都護府遷至龜茲(今新疆庫車縣)。

唐高宗顯慶顯慶三年,安西都護府升格為大都護府,下轄蒙池、昆陵兩個都護府,並將其附屬小國分別設置州府,管轄範圍西抵波斯,是到迄今為止中國政府在西邊管轄範圍最遠的地方。比現在的新疆地盤大多了。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此後,新崛起的吐蕃和唐朝反覆爭奪安西四鎮。吐蕃軍隊曾一度攻陷安西都護府,唐朝也曾兩次放棄安西四鎮,但最終在名將王孝傑的努力下穩定了局勢。

但是,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安祿山、史思明率領東北邊疆叛軍長驅南下,攻陷東、西兩京。唐玄宗愴惶逃出長安,南下四川盆地。玄宗的兒子李亨在靈武繼位,是為唐肅宗,不斷調集西北邊軍勤王平叛。

安西兵長年與周邊的異族勢力爭奪控制權,凶猛剽悍,驍勇善戰,被大批內調。

安西兵的內調對平定安史之亂起了重要的作用,卻大大削弱了唐朝在西域的勢力。

吐蕃乘機大舉進攻河西,唐代宗廣德元年到(763年)時,盡陷蘭、廓、河、都、洮、岷、秦、成、渭等州,佔領了河西、隴右的大部分地區。

在平定安史之亂中,世人皆知郭子儀、李光弼居功至偉。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但鐵勒族僕固部人的僕固懷恩也功不可沒。

僕固懷恩為人忠勇,在安祿山叛亂之初,他就立刻趕赴靈武肅宗帳前討賊護國,每戰必躍馬爭先,盡力死戰。

非但僕固懷恩本人對唐朝忠心耿耿,其一家上下,莫不如此。

安史之亂結束,僕固一家為國捐軀64人,滿門忠烈。

僕固懷恩因此升尚書左僕射兼中書令、河北副元帥、朔方節度使、加太子少師銜,實封一千一百戶,賜爵大寧郡王。

不過,受安祿山、史思明的影響,李唐王室不再信任武將,朝內宦官擅權、朋黨爭鬥,僕固懷恩因得罪了宦官被誣告,遭受猜疑,被逼起兵對抗朝廷。

廣德二年(公元764年)八月,僕固懷恩引回鶻、吐蕃十萬兵將直逼長安。

關鍵時刻,河已西元帥、河西節度使楊志烈採用圍魏救趙之策,從敦煌、肅州、甘州、涼州調集五千精兵攻打僕固懷恩的駐地靈武,迫使僕固懷恩撤軍回救。

結果,長安雖然得救,得這五千精兵苦戰數日,全軍覆滅。

一個月後,僕固懷恩再次引兵進犯長安。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郭子儀英雄虎膽,單騎直入回紇大營,與後來成為回鶻可汗的藥羅葛氏和後來成為回紇大相的白婆帝等人一起,會盟彭原,簽署了唐與回紇共同對付吐蕃的盟約,史稱“彭原之盟”。又一次化解了危機。

不過,楊志烈經過“圍魏救趙”之戰,河西主力喪失過半。吐蕃又抓準了時機,重兵進攻河西。

楊志烈無力抵擋,棄守涼州,退避甘州,不久被叛軍殺害。

由於楊志烈主管地區包括河西、北庭與安西,他突然遇難,西北猶如擎天柱崩。

郭子儀入請遣使巡撫河西及置涼、甘、肅、瓜、沙等州長史。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在此背景下,郭子儀的侄子郭昕作為朝廷的西巡使臣派到了安西。

郭昕的身份是西巡使臣,責任是巡視邊關,安撫將士。但是,吐蕃的大舉入侵把他隔絕在永了安西。永泰二年(766年) ,吐蕃相繼攻陷甘州、肅州,接替楊志烈出任河西節度使兼河已西副元帥的堂弟楊休明戰死,河西唐軍主力被殲滅,西陲飛地與唐廷直轄本土之間的交通和聯繫完全被切斷。

吐蕃移師東向,不斷向唐廷發動政治攻勢,以和議為誘餌,要求唐廷重新劃分邊界,不戰而取西陲諸飛地。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安西經過兩次分兵,四鎮僅餘萬餘兵馬,與強大的吐蕃大軍相抗衡,可謂步履維艱,險象環生。

大曆七年(772年),唐代宗密遣出的使臣終於抵達安西,和李元忠,郭昕接上了頭。封李元忠為北庭都護,郭昕為安西都護,並慰問了西陲將士。將士們抗蕃守土的決心大增。

建中四年(783年),唐朝將領朱泚發動兵變,唐德宗出奔奉天,長安陷落。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吐蕃藉機提出以徑、靈等四州以及安西、北庭作為交換條件派遣援兵助德宗收復長安。

德宗應允了吐蕃的條件,與吐蕃簽署了誓約,並且準備派遣沈房、韓朝彩等人前往西域辦理交割事宜。

不過,吐蕃人所云出兵相助不過是一場陰謀,其在戰爭中觀望不進,反而又乘亂劫掠武功。

興元元年(784年)四月,唐德宗以吐蕃沒有履約為由,拒絕將四鎮北庭交給吐蕃,遣太常少卿兼御史中丞沈房為安西,北庭宣慰使,赴安西冊封郭昕為四鎮節度使。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其實就歷代原王朝而言,經營西域不外乎內外兩方面的原因。就內部來說,控制了西域既可張揚國威,又保證了絲綢之路貿易的繁榮;就對外來說,控制了西域就可以牽制和削弱北方遊牧民族的勢力,並進而保障河西,隴右的安全,防止南、北兩個方向遊牧民族勢力的匯合。吐蕃攻陷關隴之後,已深入唐朝心腹地區,西域地區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戰略意義,西域的存亡對整個唐朝邊防來說已經沒有多少實際的意義,所以西域雖有“奉國之誠“,朝廷卻因“事勢不及相恤“,不得不採取了任其自生自滅的態度。

貞元二年(786年)六月,吐蕃又攻陷涇、隴、邠、寧四州。

同年年底,吐蕃贊普親臨一線指揮,攻陷了西部重鎮、戰略通道沙州城。

貞元三年(787年),吐蕃遣使約盟,在平涼埋下伏兵,劫殺唐朝參加談判的官員10餘人。

貞元五年(789年)吐蕃圍攻北庭,於次年(貞元六年、790年)攻陷庭州。

至此,安西成為大唐最後的飛地。

"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從漢代開始,西域就是東西方交匯的要道,也是經濟文化十分發達的一個地區,誰控制西域,誰就能壟斷東西方貿易。

為了控制西域,唐貞觀十四年(640年)九月,唐太宗派大將侯君集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雅爾郭勒)設安西都護府,統轄安西四鎮,用以針對西突厥。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安西都護郭孝恪擊敗龜茲國,把安西都護府遷至龜茲(今新疆庫車縣)。

唐高宗顯慶顯慶三年,安西都護府升格為大都護府,下轄蒙池、昆陵兩個都護府,並將其附屬小國分別設置州府,管轄範圍西抵波斯,是到迄今為止中國政府在西邊管轄範圍最遠的地方。比現在的新疆地盤大多了。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此後,新崛起的吐蕃和唐朝反覆爭奪安西四鎮。吐蕃軍隊曾一度攻陷安西都護府,唐朝也曾兩次放棄安西四鎮,但最終在名將王孝傑的努力下穩定了局勢。

但是,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安祿山、史思明率領東北邊疆叛軍長驅南下,攻陷東、西兩京。唐玄宗愴惶逃出長安,南下四川盆地。玄宗的兒子李亨在靈武繼位,是為唐肅宗,不斷調集西北邊軍勤王平叛。

安西兵長年與周邊的異族勢力爭奪控制權,凶猛剽悍,驍勇善戰,被大批內調。

安西兵的內調對平定安史之亂起了重要的作用,卻大大削弱了唐朝在西域的勢力。

吐蕃乘機大舉進攻河西,唐代宗廣德元年到(763年)時,盡陷蘭、廓、河、都、洮、岷、秦、成、渭等州,佔領了河西、隴右的大部分地區。

在平定安史之亂中,世人皆知郭子儀、李光弼居功至偉。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但鐵勒族僕固部人的僕固懷恩也功不可沒。

僕固懷恩為人忠勇,在安祿山叛亂之初,他就立刻趕赴靈武肅宗帳前討賊護國,每戰必躍馬爭先,盡力死戰。

非但僕固懷恩本人對唐朝忠心耿耿,其一家上下,莫不如此。

安史之亂結束,僕固一家為國捐軀64人,滿門忠烈。

僕固懷恩因此升尚書左僕射兼中書令、河北副元帥、朔方節度使、加太子少師銜,實封一千一百戶,賜爵大寧郡王。

不過,受安祿山、史思明的影響,李唐王室不再信任武將,朝內宦官擅權、朋黨爭鬥,僕固懷恩因得罪了宦官被誣告,遭受猜疑,被逼起兵對抗朝廷。

廣德二年(公元764年)八月,僕固懷恩引回鶻、吐蕃十萬兵將直逼長安。

關鍵時刻,河已西元帥、河西節度使楊志烈採用圍魏救趙之策,從敦煌、肅州、甘州、涼州調集五千精兵攻打僕固懷恩的駐地靈武,迫使僕固懷恩撤軍回救。

結果,長安雖然得救,得這五千精兵苦戰數日,全軍覆滅。

一個月後,僕固懷恩再次引兵進犯長安。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郭子儀英雄虎膽,單騎直入回紇大營,與後來成為回鶻可汗的藥羅葛氏和後來成為回紇大相的白婆帝等人一起,會盟彭原,簽署了唐與回紇共同對付吐蕃的盟約,史稱“彭原之盟”。又一次化解了危機。

不過,楊志烈經過“圍魏救趙”之戰,河西主力喪失過半。吐蕃又抓準了時機,重兵進攻河西。

楊志烈無力抵擋,棄守涼州,退避甘州,不久被叛軍殺害。

由於楊志烈主管地區包括河西、北庭與安西,他突然遇難,西北猶如擎天柱崩。

郭子儀入請遣使巡撫河西及置涼、甘、肅、瓜、沙等州長史。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在此背景下,郭子儀的侄子郭昕作為朝廷的西巡使臣派到了安西。

郭昕的身份是西巡使臣,責任是巡視邊關,安撫將士。但是,吐蕃的大舉入侵把他隔絕在永了安西。永泰二年(766年) ,吐蕃相繼攻陷甘州、肅州,接替楊志烈出任河西節度使兼河已西副元帥的堂弟楊休明戰死,河西唐軍主力被殲滅,西陲飛地與唐廷直轄本土之間的交通和聯繫完全被切斷。

吐蕃移師東向,不斷向唐廷發動政治攻勢,以和議為誘餌,要求唐廷重新劃分邊界,不戰而取西陲諸飛地。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安西經過兩次分兵,四鎮僅餘萬餘兵馬,與強大的吐蕃大軍相抗衡,可謂步履維艱,險象環生。

大曆七年(772年),唐代宗密遣出的使臣終於抵達安西,和李元忠,郭昕接上了頭。封李元忠為北庭都護,郭昕為安西都護,並慰問了西陲將士。將士們抗蕃守土的決心大增。

建中四年(783年),唐朝將領朱泚發動兵變,唐德宗出奔奉天,長安陷落。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吐蕃藉機提出以徑、靈等四州以及安西、北庭作為交換條件派遣援兵助德宗收復長安。

德宗應允了吐蕃的條件,與吐蕃簽署了誓約,並且準備派遣沈房、韓朝彩等人前往西域辦理交割事宜。

不過,吐蕃人所云出兵相助不過是一場陰謀,其在戰爭中觀望不進,反而又乘亂劫掠武功。

興元元年(784年)四月,唐德宗以吐蕃沒有履約為由,拒絕將四鎮北庭交給吐蕃,遣太常少卿兼御史中丞沈房為安西,北庭宣慰使,赴安西冊封郭昕為四鎮節度使。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其實就歷代原王朝而言,經營西域不外乎內外兩方面的原因。就內部來說,控制了西域既可張揚國威,又保證了絲綢之路貿易的繁榮;就對外來說,控制了西域就可以牽制和削弱北方遊牧民族的勢力,並進而保障河西,隴右的安全,防止南、北兩個方向遊牧民族勢力的匯合。吐蕃攻陷關隴之後,已深入唐朝心腹地區,西域地區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戰略意義,西域的存亡對整個唐朝邊防來說已經沒有多少實際的意義,所以西域雖有“奉國之誠“,朝廷卻因“事勢不及相恤“,不得不採取了任其自生自滅的態度。

貞元二年(786年)六月,吐蕃又攻陷涇、隴、邠、寧四州。

同年年底,吐蕃贊普親臨一線指揮,攻陷了西部重鎮、戰略通道沙州城。

貞元三年(787年),吐蕃遣使約盟,在平涼埋下伏兵,劫殺唐朝參加談判的官員10餘人。

貞元五年(789年)吐蕃圍攻北庭,於次年(貞元六年、790年)攻陷庭州。

至此,安西成為大唐最後的飛地。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無兵源、糧餉補充,四鎮節度使郭昕還在堅持。

從貞元六年(790年) 到元和三年(808年)近二十年的時間裡,郭昕全力抗蕃,苦苦支撐。

不過,郭昕艱苦卓絕的堅守並沒能迎來最終的勝利,相反,壞消息一個又一個接踵而來。

"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從漢代開始,西域就是東西方交匯的要道,也是經濟文化十分發達的一個地區,誰控制西域,誰就能壟斷東西方貿易。

為了控制西域,唐貞觀十四年(640年)九月,唐太宗派大將侯君集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雅爾郭勒)設安西都護府,統轄安西四鎮,用以針對西突厥。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安西都護郭孝恪擊敗龜茲國,把安西都護府遷至龜茲(今新疆庫車縣)。

唐高宗顯慶顯慶三年,安西都護府升格為大都護府,下轄蒙池、昆陵兩個都護府,並將其附屬小國分別設置州府,管轄範圍西抵波斯,是到迄今為止中國政府在西邊管轄範圍最遠的地方。比現在的新疆地盤大多了。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此後,新崛起的吐蕃和唐朝反覆爭奪安西四鎮。吐蕃軍隊曾一度攻陷安西都護府,唐朝也曾兩次放棄安西四鎮,但最終在名將王孝傑的努力下穩定了局勢。

但是,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安祿山、史思明率領東北邊疆叛軍長驅南下,攻陷東、西兩京。唐玄宗愴惶逃出長安,南下四川盆地。玄宗的兒子李亨在靈武繼位,是為唐肅宗,不斷調集西北邊軍勤王平叛。

安西兵長年與周邊的異族勢力爭奪控制權,凶猛剽悍,驍勇善戰,被大批內調。

安西兵的內調對平定安史之亂起了重要的作用,卻大大削弱了唐朝在西域的勢力。

吐蕃乘機大舉進攻河西,唐代宗廣德元年到(763年)時,盡陷蘭、廓、河、都、洮、岷、秦、成、渭等州,佔領了河西、隴右的大部分地區。

在平定安史之亂中,世人皆知郭子儀、李光弼居功至偉。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但鐵勒族僕固部人的僕固懷恩也功不可沒。

僕固懷恩為人忠勇,在安祿山叛亂之初,他就立刻趕赴靈武肅宗帳前討賊護國,每戰必躍馬爭先,盡力死戰。

非但僕固懷恩本人對唐朝忠心耿耿,其一家上下,莫不如此。

安史之亂結束,僕固一家為國捐軀64人,滿門忠烈。

僕固懷恩因此升尚書左僕射兼中書令、河北副元帥、朔方節度使、加太子少師銜,實封一千一百戶,賜爵大寧郡王。

不過,受安祿山、史思明的影響,李唐王室不再信任武將,朝內宦官擅權、朋黨爭鬥,僕固懷恩因得罪了宦官被誣告,遭受猜疑,被逼起兵對抗朝廷。

廣德二年(公元764年)八月,僕固懷恩引回鶻、吐蕃十萬兵將直逼長安。

關鍵時刻,河已西元帥、河西節度使楊志烈採用圍魏救趙之策,從敦煌、肅州、甘州、涼州調集五千精兵攻打僕固懷恩的駐地靈武,迫使僕固懷恩撤軍回救。

結果,長安雖然得救,得這五千精兵苦戰數日,全軍覆滅。

一個月後,僕固懷恩再次引兵進犯長安。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郭子儀英雄虎膽,單騎直入回紇大營,與後來成為回鶻可汗的藥羅葛氏和後來成為回紇大相的白婆帝等人一起,會盟彭原,簽署了唐與回紇共同對付吐蕃的盟約,史稱“彭原之盟”。又一次化解了危機。

不過,楊志烈經過“圍魏救趙”之戰,河西主力喪失過半。吐蕃又抓準了時機,重兵進攻河西。

楊志烈無力抵擋,棄守涼州,退避甘州,不久被叛軍殺害。

由於楊志烈主管地區包括河西、北庭與安西,他突然遇難,西北猶如擎天柱崩。

郭子儀入請遣使巡撫河西及置涼、甘、肅、瓜、沙等州長史。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在此背景下,郭子儀的侄子郭昕作為朝廷的西巡使臣派到了安西。

郭昕的身份是西巡使臣,責任是巡視邊關,安撫將士。但是,吐蕃的大舉入侵把他隔絕在永了安西。永泰二年(766年) ,吐蕃相繼攻陷甘州、肅州,接替楊志烈出任河西節度使兼河已西副元帥的堂弟楊休明戰死,河西唐軍主力被殲滅,西陲飛地與唐廷直轄本土之間的交通和聯繫完全被切斷。

吐蕃移師東向,不斷向唐廷發動政治攻勢,以和議為誘餌,要求唐廷重新劃分邊界,不戰而取西陲諸飛地。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安西經過兩次分兵,四鎮僅餘萬餘兵馬,與強大的吐蕃大軍相抗衡,可謂步履維艱,險象環生。

大曆七年(772年),唐代宗密遣出的使臣終於抵達安西,和李元忠,郭昕接上了頭。封李元忠為北庭都護,郭昕為安西都護,並慰問了西陲將士。將士們抗蕃守土的決心大增。

建中四年(783年),唐朝將領朱泚發動兵變,唐德宗出奔奉天,長安陷落。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吐蕃藉機提出以徑、靈等四州以及安西、北庭作為交換條件派遣援兵助德宗收復長安。

德宗應允了吐蕃的條件,與吐蕃簽署了誓約,並且準備派遣沈房、韓朝彩等人前往西域辦理交割事宜。

不過,吐蕃人所云出兵相助不過是一場陰謀,其在戰爭中觀望不進,反而又乘亂劫掠武功。

興元元年(784年)四月,唐德宗以吐蕃沒有履約為由,拒絕將四鎮北庭交給吐蕃,遣太常少卿兼御史中丞沈房為安西,北庭宣慰使,赴安西冊封郭昕為四鎮節度使。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其實就歷代原王朝而言,經營西域不外乎內外兩方面的原因。就內部來說,控制了西域既可張揚國威,又保證了絲綢之路貿易的繁榮;就對外來說,控制了西域就可以牽制和削弱北方遊牧民族的勢力,並進而保障河西,隴右的安全,防止南、北兩個方向遊牧民族勢力的匯合。吐蕃攻陷關隴之後,已深入唐朝心腹地區,西域地區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戰略意義,西域的存亡對整個唐朝邊防來說已經沒有多少實際的意義,所以西域雖有“奉國之誠“,朝廷卻因“事勢不及相恤“,不得不採取了任其自生自滅的態度。

貞元二年(786年)六月,吐蕃又攻陷涇、隴、邠、寧四州。

同年年底,吐蕃贊普親臨一線指揮,攻陷了西部重鎮、戰略通道沙州城。

貞元三年(787年),吐蕃遣使約盟,在平涼埋下伏兵,劫殺唐朝參加談判的官員10餘人。

貞元五年(789年)吐蕃圍攻北庭,於次年(貞元六年、790年)攻陷庭州。

至此,安西成為大唐最後的飛地。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無兵源、糧餉補充,四鎮節度使郭昕還在堅持。

從貞元六年(790年) 到元和三年(808年)近二十年的時間裡,郭昕全力抗蕃,苦苦支撐。

不過,郭昕艱苦卓絕的堅守並沒能迎來最終的勝利,相反,壞消息一個又一個接踵而來。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貞元十七(801)年七月,吐蕃陷麟州,刺史郭鉾戰死。

郭鉾是汾陽王郭子儀之孫,郭曜之子,郭昕之侄,貞元中以鴻臚卿調任麟州刺史,殉難於亂軍之中。

貞元十九年(803年),大漠重鎮、戰略要地西州(今吐魯蕃)陷落。

"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從漢代開始,西域就是東西方交匯的要道,也是經濟文化十分發達的一個地區,誰控制西域,誰就能壟斷東西方貿易。

為了控制西域,唐貞觀十四年(640年)九月,唐太宗派大將侯君集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雅爾郭勒)設安西都護府,統轄安西四鎮,用以針對西突厥。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安西都護郭孝恪擊敗龜茲國,把安西都護府遷至龜茲(今新疆庫車縣)。

唐高宗顯慶顯慶三年,安西都護府升格為大都護府,下轄蒙池、昆陵兩個都護府,並將其附屬小國分別設置州府,管轄範圍西抵波斯,是到迄今為止中國政府在西邊管轄範圍最遠的地方。比現在的新疆地盤大多了。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此後,新崛起的吐蕃和唐朝反覆爭奪安西四鎮。吐蕃軍隊曾一度攻陷安西都護府,唐朝也曾兩次放棄安西四鎮,但最終在名將王孝傑的努力下穩定了局勢。

但是,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安祿山、史思明率領東北邊疆叛軍長驅南下,攻陷東、西兩京。唐玄宗愴惶逃出長安,南下四川盆地。玄宗的兒子李亨在靈武繼位,是為唐肅宗,不斷調集西北邊軍勤王平叛。

安西兵長年與周邊的異族勢力爭奪控制權,凶猛剽悍,驍勇善戰,被大批內調。

安西兵的內調對平定安史之亂起了重要的作用,卻大大削弱了唐朝在西域的勢力。

吐蕃乘機大舉進攻河西,唐代宗廣德元年到(763年)時,盡陷蘭、廓、河、都、洮、岷、秦、成、渭等州,佔領了河西、隴右的大部分地區。

在平定安史之亂中,世人皆知郭子儀、李光弼居功至偉。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但鐵勒族僕固部人的僕固懷恩也功不可沒。

僕固懷恩為人忠勇,在安祿山叛亂之初,他就立刻趕赴靈武肅宗帳前討賊護國,每戰必躍馬爭先,盡力死戰。

非但僕固懷恩本人對唐朝忠心耿耿,其一家上下,莫不如此。

安史之亂結束,僕固一家為國捐軀64人,滿門忠烈。

僕固懷恩因此升尚書左僕射兼中書令、河北副元帥、朔方節度使、加太子少師銜,實封一千一百戶,賜爵大寧郡王。

不過,受安祿山、史思明的影響,李唐王室不再信任武將,朝內宦官擅權、朋黨爭鬥,僕固懷恩因得罪了宦官被誣告,遭受猜疑,被逼起兵對抗朝廷。

廣德二年(公元764年)八月,僕固懷恩引回鶻、吐蕃十萬兵將直逼長安。

關鍵時刻,河已西元帥、河西節度使楊志烈採用圍魏救趙之策,從敦煌、肅州、甘州、涼州調集五千精兵攻打僕固懷恩的駐地靈武,迫使僕固懷恩撤軍回救。

結果,長安雖然得救,得這五千精兵苦戰數日,全軍覆滅。

一個月後,僕固懷恩再次引兵進犯長安。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郭子儀英雄虎膽,單騎直入回紇大營,與後來成為回鶻可汗的藥羅葛氏和後來成為回紇大相的白婆帝等人一起,會盟彭原,簽署了唐與回紇共同對付吐蕃的盟約,史稱“彭原之盟”。又一次化解了危機。

不過,楊志烈經過“圍魏救趙”之戰,河西主力喪失過半。吐蕃又抓準了時機,重兵進攻河西。

楊志烈無力抵擋,棄守涼州,退避甘州,不久被叛軍殺害。

由於楊志烈主管地區包括河西、北庭與安西,他突然遇難,西北猶如擎天柱崩。

郭子儀入請遣使巡撫河西及置涼、甘、肅、瓜、沙等州長史。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在此背景下,郭子儀的侄子郭昕作為朝廷的西巡使臣派到了安西。

郭昕的身份是西巡使臣,責任是巡視邊關,安撫將士。但是,吐蕃的大舉入侵把他隔絕在永了安西。永泰二年(766年) ,吐蕃相繼攻陷甘州、肅州,接替楊志烈出任河西節度使兼河已西副元帥的堂弟楊休明戰死,河西唐軍主力被殲滅,西陲飛地與唐廷直轄本土之間的交通和聯繫完全被切斷。

吐蕃移師東向,不斷向唐廷發動政治攻勢,以和議為誘餌,要求唐廷重新劃分邊界,不戰而取西陲諸飛地。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安西經過兩次分兵,四鎮僅餘萬餘兵馬,與強大的吐蕃大軍相抗衡,可謂步履維艱,險象環生。

大曆七年(772年),唐代宗密遣出的使臣終於抵達安西,和李元忠,郭昕接上了頭。封李元忠為北庭都護,郭昕為安西都護,並慰問了西陲將士。將士們抗蕃守土的決心大增。

建中四年(783年),唐朝將領朱泚發動兵變,唐德宗出奔奉天,長安陷落。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吐蕃藉機提出以徑、靈等四州以及安西、北庭作為交換條件派遣援兵助德宗收復長安。

德宗應允了吐蕃的條件,與吐蕃簽署了誓約,並且準備派遣沈房、韓朝彩等人前往西域辦理交割事宜。

不過,吐蕃人所云出兵相助不過是一場陰謀,其在戰爭中觀望不進,反而又乘亂劫掠武功。

興元元年(784年)四月,唐德宗以吐蕃沒有履約為由,拒絕將四鎮北庭交給吐蕃,遣太常少卿兼御史中丞沈房為安西,北庭宣慰使,赴安西冊封郭昕為四鎮節度使。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其實就歷代原王朝而言,經營西域不外乎內外兩方面的原因。就內部來說,控制了西域既可張揚國威,又保證了絲綢之路貿易的繁榮;就對外來說,控制了西域就可以牽制和削弱北方遊牧民族的勢力,並進而保障河西,隴右的安全,防止南、北兩個方向遊牧民族勢力的匯合。吐蕃攻陷關隴之後,已深入唐朝心腹地區,西域地區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戰略意義,西域的存亡對整個唐朝邊防來說已經沒有多少實際的意義,所以西域雖有“奉國之誠“,朝廷卻因“事勢不及相恤“,不得不採取了任其自生自滅的態度。

貞元二年(786年)六月,吐蕃又攻陷涇、隴、邠、寧四州。

同年年底,吐蕃贊普親臨一線指揮,攻陷了西部重鎮、戰略通道沙州城。

貞元三年(787年),吐蕃遣使約盟,在平涼埋下伏兵,劫殺唐朝參加談判的官員10餘人。

貞元五年(789年)吐蕃圍攻北庭,於次年(貞元六年、790年)攻陷庭州。

至此,安西成為大唐最後的飛地。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無兵源、糧餉補充,四鎮節度使郭昕還在堅持。

從貞元六年(790年) 到元和三年(808年)近二十年的時間裡,郭昕全力抗蕃,苦苦支撐。

不過,郭昕艱苦卓絕的堅守並沒能迎來最終的勝利,相反,壞消息一個又一個接踵而來。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貞元十七(801)年七月,吐蕃陷麟州,刺史郭鉾戰死。

郭鉾是汾陽王郭子儀之孫,郭曜之子,郭昕之侄,貞元中以鴻臚卿調任麟州刺史,殉難於亂軍之中。

貞元十九年(803年),大漠重鎮、戰略要地西州(今吐魯蕃)陷落。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元和三年(808年)冬,已是古稀之年的郭昕率領數千和他一樣自廣德初年、甚至更早就守衛在安西的近半個世紀的殘兵與棄獵鬆贊親率的十萬虎狼之師展開生死決戰。

戰鬥的結果毫無懸念,安西唐兵全部戰死,武威郡王郭昕壯烈捐軀。

孤懸大漠西部42年的安西宣告陷落。

棄獵鬆贊在打掃戰場時,驚呆了,所有灑血沙場的唐朝士兵,盡皆斑斑白頭!

"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從漢代開始,西域就是東西方交匯的要道,也是經濟文化十分發達的一個地區,誰控制西域,誰就能壟斷東西方貿易。

為了控制西域,唐貞觀十四年(640年)九月,唐太宗派大將侯君集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雅爾郭勒)設安西都護府,統轄安西四鎮,用以針對西突厥。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安西都護郭孝恪擊敗龜茲國,把安西都護府遷至龜茲(今新疆庫車縣)。

唐高宗顯慶顯慶三年,安西都護府升格為大都護府,下轄蒙池、昆陵兩個都護府,並將其附屬小國分別設置州府,管轄範圍西抵波斯,是到迄今為止中國政府在西邊管轄範圍最遠的地方。比現在的新疆地盤大多了。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此後,新崛起的吐蕃和唐朝反覆爭奪安西四鎮。吐蕃軍隊曾一度攻陷安西都護府,唐朝也曾兩次放棄安西四鎮,但最終在名將王孝傑的努力下穩定了局勢。

但是,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安祿山、史思明率領東北邊疆叛軍長驅南下,攻陷東、西兩京。唐玄宗愴惶逃出長安,南下四川盆地。玄宗的兒子李亨在靈武繼位,是為唐肅宗,不斷調集西北邊軍勤王平叛。

安西兵長年與周邊的異族勢力爭奪控制權,凶猛剽悍,驍勇善戰,被大批內調。

安西兵的內調對平定安史之亂起了重要的作用,卻大大削弱了唐朝在西域的勢力。

吐蕃乘機大舉進攻河西,唐代宗廣德元年到(763年)時,盡陷蘭、廓、河、都、洮、岷、秦、成、渭等州,佔領了河西、隴右的大部分地區。

在平定安史之亂中,世人皆知郭子儀、李光弼居功至偉。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但鐵勒族僕固部人的僕固懷恩也功不可沒。

僕固懷恩為人忠勇,在安祿山叛亂之初,他就立刻趕赴靈武肅宗帳前討賊護國,每戰必躍馬爭先,盡力死戰。

非但僕固懷恩本人對唐朝忠心耿耿,其一家上下,莫不如此。

安史之亂結束,僕固一家為國捐軀64人,滿門忠烈。

僕固懷恩因此升尚書左僕射兼中書令、河北副元帥、朔方節度使、加太子少師銜,實封一千一百戶,賜爵大寧郡王。

不過,受安祿山、史思明的影響,李唐王室不再信任武將,朝內宦官擅權、朋黨爭鬥,僕固懷恩因得罪了宦官被誣告,遭受猜疑,被逼起兵對抗朝廷。

廣德二年(公元764年)八月,僕固懷恩引回鶻、吐蕃十萬兵將直逼長安。

關鍵時刻,河已西元帥、河西節度使楊志烈採用圍魏救趙之策,從敦煌、肅州、甘州、涼州調集五千精兵攻打僕固懷恩的駐地靈武,迫使僕固懷恩撤軍回救。

結果,長安雖然得救,得這五千精兵苦戰數日,全軍覆滅。

一個月後,僕固懷恩再次引兵進犯長安。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郭子儀英雄虎膽,單騎直入回紇大營,與後來成為回鶻可汗的藥羅葛氏和後來成為回紇大相的白婆帝等人一起,會盟彭原,簽署了唐與回紇共同對付吐蕃的盟約,史稱“彭原之盟”。又一次化解了危機。

不過,楊志烈經過“圍魏救趙”之戰,河西主力喪失過半。吐蕃又抓準了時機,重兵進攻河西。

楊志烈無力抵擋,棄守涼州,退避甘州,不久被叛軍殺害。

由於楊志烈主管地區包括河西、北庭與安西,他突然遇難,西北猶如擎天柱崩。

郭子儀入請遣使巡撫河西及置涼、甘、肅、瓜、沙等州長史。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在此背景下,郭子儀的侄子郭昕作為朝廷的西巡使臣派到了安西。

郭昕的身份是西巡使臣,責任是巡視邊關,安撫將士。但是,吐蕃的大舉入侵把他隔絕在永了安西。永泰二年(766年) ,吐蕃相繼攻陷甘州、肅州,接替楊志烈出任河西節度使兼河已西副元帥的堂弟楊休明戰死,河西唐軍主力被殲滅,西陲飛地與唐廷直轄本土之間的交通和聯繫完全被切斷。

吐蕃移師東向,不斷向唐廷發動政治攻勢,以和議為誘餌,要求唐廷重新劃分邊界,不戰而取西陲諸飛地。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安西經過兩次分兵,四鎮僅餘萬餘兵馬,與強大的吐蕃大軍相抗衡,可謂步履維艱,險象環生。

大曆七年(772年),唐代宗密遣出的使臣終於抵達安西,和李元忠,郭昕接上了頭。封李元忠為北庭都護,郭昕為安西都護,並慰問了西陲將士。將士們抗蕃守土的決心大增。

建中四年(783年),唐朝將領朱泚發動兵變,唐德宗出奔奉天,長安陷落。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吐蕃藉機提出以徑、靈等四州以及安西、北庭作為交換條件派遣援兵助德宗收復長安。

德宗應允了吐蕃的條件,與吐蕃簽署了誓約,並且準備派遣沈房、韓朝彩等人前往西域辦理交割事宜。

不過,吐蕃人所云出兵相助不過是一場陰謀,其在戰爭中觀望不進,反而又乘亂劫掠武功。

興元元年(784年)四月,唐德宗以吐蕃沒有履約為由,拒絕將四鎮北庭交給吐蕃,遣太常少卿兼御史中丞沈房為安西,北庭宣慰使,赴安西冊封郭昕為四鎮節度使。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其實就歷代原王朝而言,經營西域不外乎內外兩方面的原因。就內部來說,控制了西域既可張揚國威,又保證了絲綢之路貿易的繁榮;就對外來說,控制了西域就可以牽制和削弱北方遊牧民族的勢力,並進而保障河西,隴右的安全,防止南、北兩個方向遊牧民族勢力的匯合。吐蕃攻陷關隴之後,已深入唐朝心腹地區,西域地區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戰略意義,西域的存亡對整個唐朝邊防來說已經沒有多少實際的意義,所以西域雖有“奉國之誠“,朝廷卻因“事勢不及相恤“,不得不採取了任其自生自滅的態度。

貞元二年(786年)六月,吐蕃又攻陷涇、隴、邠、寧四州。

同年年底,吐蕃贊普親臨一線指揮,攻陷了西部重鎮、戰略通道沙州城。

貞元三年(787年),吐蕃遣使約盟,在平涼埋下伏兵,劫殺唐朝參加談判的官員10餘人。

貞元五年(789年)吐蕃圍攻北庭,於次年(貞元六年、790年)攻陷庭州。

至此,安西成為大唐最後的飛地。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無兵源、糧餉補充,四鎮節度使郭昕還在堅持。

從貞元六年(790年) 到元和三年(808年)近二十年的時間裡,郭昕全力抗蕃,苦苦支撐。

不過,郭昕艱苦卓絕的堅守並沒能迎來最終的勝利,相反,壞消息一個又一個接踵而來。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貞元十七(801)年七月,吐蕃陷麟州,刺史郭鉾戰死。

郭鉾是汾陽王郭子儀之孫,郭曜之子,郭昕之侄,貞元中以鴻臚卿調任麟州刺史,殉難於亂軍之中。

貞元十九年(803年),大漠重鎮、戰略要地西州(今吐魯蕃)陷落。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元和三年(808年)冬,已是古稀之年的郭昕率領數千和他一樣自廣德初年、甚至更早就守衛在安西的近半個世紀的殘兵與棄獵鬆贊親率的十萬虎狼之師展開生死決戰。

戰鬥的結果毫無懸念,安西唐兵全部戰死,武威郡王郭昕壯烈捐軀。

孤懸大漠西部42年的安西宣告陷落。

棄獵鬆贊在打掃戰場時,驚呆了,所有灑血沙場的唐朝士兵,盡皆斑斑白頭!

一支被遺忘的部隊,孤守絕域半世紀,最後一戰,三軍將士盡白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