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誠,商道酬信,業道酬精

國學 孔子 北宋 文化 京博國學 2017-04-18

來源:微信公眾號“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目前品質最高的國學微信公號,貼近生活和時代的原創國學好文章,每天首發推送,歡迎關注。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誠,商道酬信,業道酬精

萬物之理,古人稱之為“道”,中國是一個“道”的國度,從春秋起,便為此爭論不休,老子講天道,孔子講人道,莊子也說盜亦有道……可以說,“道”是中國傳統哲學中最豐富的表達之一。

人在道中,而不知其存在,就如同魚在水中,不知水的存在,但我們也如同魚離不開水一般,無法脫離道而存在。許多人蔘悟一世,或許只得其百分之一的精髓,而我們,卻可在諸子百家的典籍裡,知道、明道、得道、守道。

那麼到底我們應該遵循什麼樣的道呢?那就是: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誠、商道酬信、業道酬精。得這五道神髓者,不僅可獨善其身,也能兼濟天下。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誠,商道酬信,業道酬精

1、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取典於《周易》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和《尚書》“天道酬勤”,昭示勤奮逆轉人生的真諦。何為勤?珍惜時間,辛勞認真為勤。何為奮?奮發有為,自力創造為奮。勤奮的人大多都是有著辛勞奮力的思想,所以勤奮的人能努力的對待所有的事,因此勤奮的人在自身發展上也更加的得力。

戰國時期的著名縱橫家蘇秦,年輕時候,欲說服秦王實行連橫政策,十次上書都未被採納。這時他的衣服已經穿破,盤纏也已用光,面如枯槁,只得打著裹腳,穿著草鞋,揹著書籍,挑著行李,懷著慚愧的心情離開秦國。

回到家,妻子不下織機迎接,嫂子不為他做飯,父母不同他答話。但他並沒有責備家人,也沒灰心喪氣。而是當天晚上就打開數十個書籍中的大量書籍,從中找到輔佐周武王伐紂取得勝利的姜太公所著的兵書《陰符經》,立即伏案閱讀,並選擇其中有用的部分不斷熟悉,反覆揣摩。讀至深夜疲勞欲睡時,就用錐子猛刺自己的大腿來提精神,致使鮮血沿大腿流到腳後跟。經過一年的刻苦學習,仔細研究,終於掌握了書中的精髓,確立了制秦的策略。然後他再次周遊列國,說服趙、魏、齊等六國合縱抗秦。他自己也同時佩六國相印,成為前無古人的六國之相。

一個人的成功,環境、天賦、學識等外部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依賴自身的勤奮與努力。人生是長跑,不僅僅考驗速度,更重要的是考驗耐力。應當說,機遇對大家都是公平的,它不會一直特別垂青於某個人,也不會永遠迴避某個人。挫折與失敗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經歷,勤奮和刻苦才是真正的成功法寶。

靠天才能做到的事,靠勤奮同樣能做到;靠天才做不到的,靠勤奮也能做到。後天的勤奮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讓輸在起跑線上的人同樣可以贏在終點。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誠,商道酬信,業道酬精

2、地道酬善

“地道酬善”出自《周易》卦辭“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寓意助人行善,逢凶化吉。

善良,人人向上提升為善;先天具有的判斷是非與善惡的能力為良。合起來,善良的意思是,人人具備的、向上提升的本質、本性、本能。自古以來就有善有善報的說法,正所謂“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春秋時,趙盾在翳桑看見一人將要餓死,趕緊給他食物。那餓漢卻只吃一半,趙盾問他原由,餓漢說想把食物留給母親。趙盾憐其孝心,讓他盡情吃,另外又為他準備了一籃飯和肉。後來晉靈公襲殺趙盾,搏鬥中有一名晉靈公的武士突然倒戈一擊,救出趙盾。趙盾納悶問他為何這樣做,他回答道“我就是當年翳桑的那個餓漢。”趙盾再問他的姓名時,武士不告而退。原來那名餓漢武士名叫靈輒,是春秋時代著名的俠士之一。

有一種品德,看不見摸不著,但能用心體會,它就是善良。人在自我向上提升、自我完善的過程當中,必定利於他人、利於眾生而被眾口所讚頌,立成品;與此同時,其若自願捨去其品積累所得(功、名、利、祿等)的回報、反饋社會,即積累成德。善良不需要安排,不需要策劃,它是發自內心的一種修養。

真正的善良是以誠相待,不欺騙,不撒謊,以誠懇善良的心去面對所有的人。真正的善良,是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樂善好施,是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走出困境。一個善良的人,會蔚藍成海,一個善念,會遼闊成整片草原。

而當下,我們只需要播種一個善良,傳遞一縷溫暖,讓心中燦爛成海,互相取暖,度過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光。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誠,商道酬信,業道酬精

3、人道酬誠

人道即人生之道,《易·繫辭下》中言:“有天道焉,有人道焉。”經過儒家的不斷修飾,人道一詞被賦予了更高的人文含義。人道,成為一種對做人基本價值的追求,成為一種是否還稱得起為人的底線。《中庸》裡講:“誠之者,人之道。人要真誠,做事如做人,先學做人、後學做事。

晏殊少年時,張知白以“神童”名義把他推薦給朝廷,召至殿下,正趕上皇帝親自考試進士,就命晏殊做試卷。晏殊見到試題,就說“臣十天前已做過這樣的題目,有草稿在,請另選試題。”宋真宗非常讚賞他的誠實,便賜他“同進士出身”。

入朝辦事後,當時天下無事,容許百官擇勝景之處宴飲,當時的朝臣士大夫們各自飲宴歡會。而晏殊卻在家與兄弟們講習詩書。一天皇宮中給太子選講官,忽然皇帝御點晏殊上任。原來,皇上認為:“最近聽說館閣大臣們都嬉遊宴飲,只有晏殊與兄弟閉門讀書,這麼謹慎忠厚的人,正可教習太子讀書。”

晏殊上任後,有了面聖的機會,皇帝當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語言質樸不拘,說:“為臣我並非不喜歡宴遊玩樂,只是家裡貧窮沒有錢出去玩。臣如果有錢,也會去宴飲,只是因為沒錢出不了門。”皇上因此更欣賞他,眷寵日深。仁宗登位後,得以大用(官至宰相)。

誠實守信、信守諾言是為人處世的一種美德,更是為人處世之本。如果一個人言而無信,失去了別人對自己的信任,就如同失去了比千金還寶貴的東西。誠實的人能忠實於事物的本來面目,不歪曲,不篡改事實,同時也不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光明磊落,言語真切,處世實在。誠實的人反對投機取巧,趨炎附勢,見風使舵,爭功推過,弄虛作假,口是心非。

誠實守信不僅是一種社會公德,更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誠,商道酬信,業道酬精

4、商道酬信

“商道酬信”出自《論語》“民無信不立”,反映誠信經商,無往不利。

《摭青雜記》曾有過一段記述:宋代東京樊樓旁邊,有一家小茶坊,鋪面瀟灑,器皿雅潔,買賣十分興隆。北宋熙寧元豐年間(公元1068~1085年),一位姓李的士人與朋友在此店飲茶,匆促之間,將一個裝有幾十兩黃金的錢袋遺落在桌子上走了。數年之後,李某再次來到這個茶館,與同行的朋友提起這樁往事。店主聽見,立即插話說:“官人所說的這個錢袋,被小可拾得。如果你說的數額相符,便可領去。”李某極為吃驚,興奮地說:“店家果真拾得,我當奉送一半。”店主笑而不答。

茶坊中有個小閣樓,店主扶梯而上。只見樓上收藏了大量顧客遺失之物,有雨傘、木屐、衣服、器皿之類,每一件都用紙條標明:某年某月某日,某種形狀的人遺失。店主在樓角尋得一個小包袱,仍原封未動,取下樓來詢問李某。李某報了包中黃金的塊數和重量。當面打開檢點,所言相符,店主立即全數交還失主。李某取出一半要送給這位至誠君子。店主卻推辭說:“小可如果重利輕義,早就全部藏進自己腰包裡了。”於是,李某感激萬分,在座的顧客們也都以手加額,大為稱頌。

為商者要想獲得成功,離不開顧客的信任和支持。古今中外成功的商者,無不強調信譽第一,忠誠至上,把“信”作為立身之本。信用、信譽是商人價值連城的無形資產。一個企業與公眾之間,絕不能運用詭詐之術,弄虛作假,而應該“一諾千金”,把“信”作為立身之本。

“得黃金萬兩,不如得季布一諾。”如今,從這句古語化出的成語“一諾千金”已成為商人“信譽第一”的代名詞。惟有言必信,行必果,才能贏得人心,引來財源滾滾。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誠,商道酬信,業道酬精

5、業道酬精

“業道酬精”典出韓愈《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揭示了勤學苦練、術業精進的道理。

孔子年輕的時候,曾向魯國一位叫師襄子的樂官學琴。師襄子對孔子說:“這首曲子你已經彈得不錯了,可以學新的曲子。”孔子回答:“不行啊,我還沒有掌握它的彈奏技巧呢。”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對孔子說:“你現在已經掌握了這首曲子的彈奏技巧,可以學新曲子了。”孔子說:但我還沒有體會到這首曲子的意境啊。

又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你已經體會到它的意境,這回可以學新曲子了。”孔子卻說:“我還不知道這首曲子是誰作的啊。”

就這樣,孔子始終在彈奏同一首曲子。有一天,孔子在彈奏中忽然心有所悟,他站起來眺望著遠方說:“我知道這首曲子是誰作的,這個人皮膚黝黑,身材修長,胸懷開闊,志向高遠,除了周文王還會是誰呢!”師襄子聽後馬上站起來,一邊向孔子行禮一邊說道:“你真是聖人啊,這首曲子就叫作《文王操》。”

成功與否,取決於你是否精於此道。精通絕不僅限於專業技術,專業技術是必要條件,但不是充要條件。業道酬精,如何做到精呢?首先要精於專業技術。不僅僅是把眼前的事情當作賺錢的工具,更要樹立一種對工作執著,對所做事情、所造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做任何事只有做到心到、神到、手到,才能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再就是要有精幹的精神,用切實有用的思維和眼光審視自己,從中找出真正能創造價值的東西,今天找一點、明天找一點,持續改進,只要能有正確的審視眼光,假以時日肯定會找到有價值的東西,哪怕只是一點點的進步,積少成多,逐步積累,持續改進,必將會出類拔萃。

來源:微信公眾號“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目前品質最高的國學微信公號,貼近生活和時代的原創國學好文章,每天首發推送,歡迎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