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藏品“論語玉燭”酒籌亮相央視《國寶檔案》

國學 論語 CCTV 博物館 人間正道 2017-03-28
瀋陽藏品“論語玉燭”酒籌亮相央視《國寶檔案》

酒令行千古,每朝各不同。唐代人如何喝酒行酒令?近日,瀋陽人收藏的一件龜負“論語玉燭”酒籌亮相中央電視臺《國寶檔案》,該節目向眾人講述了古人喝酒風俗。3月18日,瀋陽晚報、瀋陽網記者輾轉聯繫到持寶人陳先生,解開了這件藏品的前世今生。

瀋陽藏品亮相央視

3月15日晚,瀋陽陳先生收藏的龜負“論語玉燭”酒籌亮相中央電視臺《國寶檔案》的《金色江南觥籌之色》節目中。

節目中稱,從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可知,自唐代起,用酒籌行酒令就已經十分流行了,以至於詩人在醉態中,錯把花枝當酒籌了。因為種種原因,中國古代留存至今的酒籌實物非常少。江蘇省鎮江博物館收藏的唐代龜負“論語玉燭”酒籌、瀋陽東方美術館收藏的小“論語玉燭”酒籌,讓人們看到了唐代的酒籌實物。

兩個酒籌一大一小,相映成趣,它們都是銀質鎏金,器身以魚子紋為地,上面鏨刻龍鳳、蘆雁等唐代經典圖案,紋飾華麗,造型巧妙,把唐代宮廷金銀器的雍容華貴和儒家經典巧妙地融入到飲酒遊戲中。專家說,大的酒籌有50支酒籌,還有酒旗,適用於大型宴飲,玩法也更為豐富;小的只有10支酒籌,比較精緻小巧,更適合家庭聚會和閨房小酌。

持寶人稱酒籌系祖傳

說起這件藏品,陳先生透露,兒時他經常去外婆家,外婆家的佛堂上供奉著這件“論語玉燭”。當時,自己並不知道這件物品到底是什麼,因為愛收藏,這件寶物就輾轉到了自己手中。

2013年11月,陳先生看電視時發現,《國寶檔案》正在播出鎮江博物館收藏的唐代“論語玉燭”酒籌的相關情況:1982年元旦,在江蘇省鎮江市丁卯橋基建施工時,當地發現一處唐代銀器窖藏。在出土的950餘件銀器中,最為珍貴的一組就是 “論語玉燭”酒籌筒和酒籌、酒旗等,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

看到這後,陳先生心中極為震驚,自己收藏的物品和鎮江博物館收藏的唐代“論語玉燭”酒籌極為相似,兩件器物造型、裝飾圖案几乎一致。只是鎮江博物館的“論語玉燭”個體較大,有50支酒籌,而自家的這件個體較小,只有10支酒籌。

專家稱其彌足珍貴

因無法斷定自己收藏的物品是不是真品,陳先生開始了求證之路。陳先生查閱了大量有關金銀器的資料,並多次跑到鎮江博物館近距離觀察,還找了多位知名文博專家鑑賞。最終,陳先生聯繫上了《國寶檔案》欄目組的編導和鎮江博物館的專家。

將兩個“論語玉燭”酒籌認真對比過後,專家認為,小的與大的相映成趣,是唐代真品。從精緻程度看,鎏金、捶蹀、鏨刻工藝製作,兩者幾無差別,特別是龍鳳造型,鳳呈短翅長尾,S形身段優美,龍則蟒身虎口,長角鷹爪,唐風濃郁。

同時,專家鑑定認為,在製作年代上,大的略早,為中晚唐時期;小的應在晚唐,相差不到百年,兩個都彌足珍貴,一大一小,相映成趣。大的端莊雍容,更符合唐代大型宴飲中的群聚豪飲。而小的精緻玲瓏,更適合家宴閨房淺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