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

出身寒微,黃袍加身,四娶寡婦,傳位外姓,被趙匡胤頂禮膜拜。這個皇帝太重情義?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還傳位外姓。

1/怎麼樣才能當上皇帝?


"

出身寒微,黃袍加身,四娶寡婦,傳位外姓,被趙匡胤頂禮膜拜。這個皇帝太重情義?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還傳位外姓。

1/怎麼樣才能當上皇帝?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在古代,要想成為一國之君,無外乎如下幾種途徑:其一,是靠真刀真槍打出來的;其二,是從自家親人手中繼承過來的;其三,是由他人禪位(多數是被逼無奈才禪的)得來;其四,就是發動兵變(宮變)。相比如真刀真槍地搶奪,發動兵變是最經濟、最簡捷的,這樣的操作,流血更少。

而在中國古代的兵變中,最成功的案例,當數宋太祖趙匡胤的“陳橋兵變”了。公元960年,後周恭帝年幼即位,大權旁落,政局不穩,正是後周最脆弱的時刻。時為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假,借抗敵為名率大軍出城,行軍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趙匡胤、趙匡義及趙普等人煽動士兵發起兵變。


"

出身寒微,黃袍加身,四娶寡婦,傳位外姓,被趙匡胤頂禮膜拜。這個皇帝太重情義?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還傳位外姓。

1/怎麼樣才能當上皇帝?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在古代,要想成為一國之君,無外乎如下幾種途徑:其一,是靠真刀真槍打出來的;其二,是從自家親人手中繼承過來的;其三,是由他人禪位(多數是被逼無奈才禪的)得來;其四,就是發動兵變(宮變)。相比如真刀真槍地搶奪,發動兵變是最經濟、最簡捷的,這樣的操作,流血更少。

而在中國古代的兵變中,最成功的案例,當數宋太祖趙匡胤的“陳橋兵變”了。公元960年,後周恭帝年幼即位,大權旁落,政局不穩,正是後周最脆弱的時刻。時為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假,借抗敵為名率大軍出城,行軍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趙匡胤、趙匡義及趙普等人煽動士兵發起兵變。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為了將戲演得逼真些,趙匡義及趙普等人還搞了個非常有趣的儀式,他們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呼喊萬歲,趙匡胤就這樣“被動”地被眾將士擁立為皇帝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小插曲,“陳橋兵變”又稱為“黃袍加身”。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脅迫周恭帝禪位,改國號為“宋”,定都開封。趙匡胤的“陳橋兵變”,創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個大王朝的奇蹟”。

其實,“陳橋兵變”似的“黃袍加身”,並非趙匡胤的首創,第一個“黃袍加身”的人,正是建立後周政權的後周太祖郭威,趙匡胤之所以會導演一出“黃袍加身”的鬧劇,都是向其前領導郭威致敬的結果。


"

出身寒微,黃袍加身,四娶寡婦,傳位外姓,被趙匡胤頂禮膜拜。這個皇帝太重情義?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還傳位外姓。

1/怎麼樣才能當上皇帝?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在古代,要想成為一國之君,無外乎如下幾種途徑:其一,是靠真刀真槍打出來的;其二,是從自家親人手中繼承過來的;其三,是由他人禪位(多數是被逼無奈才禪的)得來;其四,就是發動兵變(宮變)。相比如真刀真槍地搶奪,發動兵變是最經濟、最簡捷的,這樣的操作,流血更少。

而在中國古代的兵變中,最成功的案例,當數宋太祖趙匡胤的“陳橋兵變”了。公元960年,後周恭帝年幼即位,大權旁落,政局不穩,正是後周最脆弱的時刻。時為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假,借抗敵為名率大軍出城,行軍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趙匡胤、趙匡義及趙普等人煽動士兵發起兵變。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為了將戲演得逼真些,趙匡義及趙普等人還搞了個非常有趣的儀式,他們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呼喊萬歲,趙匡胤就這樣“被動”地被眾將士擁立為皇帝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小插曲,“陳橋兵變”又稱為“黃袍加身”。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脅迫周恭帝禪位,改國號為“宋”,定都開封。趙匡胤的“陳橋兵變”,創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個大王朝的奇蹟”。

其實,“陳橋兵變”似的“黃袍加身”,並非趙匡胤的首創,第一個“黃袍加身”的人,正是建立後周政權的後周太祖郭威,趙匡胤之所以會導演一出“黃袍加身”的鬧劇,都是向其前領導郭威致敬的結果。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與趙匡胤的人生有著許多相似之處,都是出身寒微,靠軍功進步,最終又以“武力”“和平”攫取大位。郭威生於亂世,長於軍伍,勇武有力,豪爽負氣,略通兵法,善撫將士,以軍功累遷至樞密使高位。終以軍事實力為後盾,取後漢而代之,是五代時期軍人專權的代表人物。

2/窮小子的人生逆襲

郭威的童年是不幸的,雖然,他的父親曾經官居刺史,但是,在郭威還未成年時,其父就被割據幽州的劉仁恭所殺。幼年喪父已經是夠不幸的了,但是,父親被殺不久,其母在投親途中也不幸病逝,郭威一下就淪為無父無母的孤兒。其後,是姨母常氏收養了他,郭威依靠姨母的撫育,始得成人。

父簡,事晉為順州刺史。劉仁恭攻破順州,簡見殺,子威少孤,依潞州人常氏(《新五代史·周本紀第十一》)


"

出身寒微,黃袍加身,四娶寡婦,傳位外姓,被趙匡胤頂禮膜拜。這個皇帝太重情義?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還傳位外姓。

1/怎麼樣才能當上皇帝?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在古代,要想成為一國之君,無外乎如下幾種途徑:其一,是靠真刀真槍打出來的;其二,是從自家親人手中繼承過來的;其三,是由他人禪位(多數是被逼無奈才禪的)得來;其四,就是發動兵變(宮變)。相比如真刀真槍地搶奪,發動兵變是最經濟、最簡捷的,這樣的操作,流血更少。

而在中國古代的兵變中,最成功的案例,當數宋太祖趙匡胤的“陳橋兵變”了。公元960年,後周恭帝年幼即位,大權旁落,政局不穩,正是後周最脆弱的時刻。時為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假,借抗敵為名率大軍出城,行軍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趙匡胤、趙匡義及趙普等人煽動士兵發起兵變。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為了將戲演得逼真些,趙匡義及趙普等人還搞了個非常有趣的儀式,他們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呼喊萬歲,趙匡胤就這樣“被動”地被眾將士擁立為皇帝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小插曲,“陳橋兵變”又稱為“黃袍加身”。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脅迫周恭帝禪位,改國號為“宋”,定都開封。趙匡胤的“陳橋兵變”,創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個大王朝的奇蹟”。

其實,“陳橋兵變”似的“黃袍加身”,並非趙匡胤的首創,第一個“黃袍加身”的人,正是建立後周政權的後周太祖郭威,趙匡胤之所以會導演一出“黃袍加身”的鬧劇,都是向其前領導郭威致敬的結果。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與趙匡胤的人生有著許多相似之處,都是出身寒微,靠軍功進步,最終又以“武力”“和平”攫取大位。郭威生於亂世,長於軍伍,勇武有力,豪爽負氣,略通兵法,善撫將士,以軍功累遷至樞密使高位。終以軍事實力為後盾,取後漢而代之,是五代時期軍人專權的代表人物。

2/窮小子的人生逆襲

郭威的童年是不幸的,雖然,他的父親曾經官居刺史,但是,在郭威還未成年時,其父就被割據幽州的劉仁恭所殺。幼年喪父已經是夠不幸的了,但是,父親被殺不久,其母在投親途中也不幸病逝,郭威一下就淪為無父無母的孤兒。其後,是姨母常氏收養了他,郭威依靠姨母的撫育,始得成人。

父簡,事晉為順州刺史。劉仁恭攻破順州,簡見殺,子威少孤,依潞州人常氏(《新五代史·周本紀第十一》)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郭威成年後,不想一直依賴姨母照顧,他要外出闖蕩江湖,打拼出自己的幸福未來。郭威十八歲時,恰逢澤潞節度使李繼韜招募兵士,他去應招。郭威身材魁梧,勇力過人,生來就是從軍的料,所以,李繼韜一見便收留了他,併成為其身邊一名親兵。

郭威辦事勤懇,為人又機靈,李繼韜非常喜歡欣賞他,有什麼小的過失也經常遷就他,這讓郭威慢慢變得有些張狂。郭威也有行伍者的共同弱點,那就是好鬥,喜歡賭博,又好喝酒,酒後還喜歡打抱不平。結果,郭威就吃了酒後鬧事的虧。

一天,郭威酒後又到街上閒逛,遇到一個屠戶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常常欺負他人。郭威趁著酒勁,上前與他理論,結果,一言不合,他就將屠戶給宰了。殺人償命,古今亦然,郭威因此被抓進了監獄。因為他是李繼韜的親信護兵,不久,郭威就被李繼韜放了。


"

出身寒微,黃袍加身,四娶寡婦,傳位外姓,被趙匡胤頂禮膜拜。這個皇帝太重情義?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還傳位外姓。

1/怎麼樣才能當上皇帝?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在古代,要想成為一國之君,無外乎如下幾種途徑:其一,是靠真刀真槍打出來的;其二,是從自家親人手中繼承過來的;其三,是由他人禪位(多數是被逼無奈才禪的)得來;其四,就是發動兵變(宮變)。相比如真刀真槍地搶奪,發動兵變是最經濟、最簡捷的,這樣的操作,流血更少。

而在中國古代的兵變中,最成功的案例,當數宋太祖趙匡胤的“陳橋兵變”了。公元960年,後周恭帝年幼即位,大權旁落,政局不穩,正是後周最脆弱的時刻。時為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假,借抗敵為名率大軍出城,行軍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趙匡胤、趙匡義及趙普等人煽動士兵發起兵變。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為了將戲演得逼真些,趙匡義及趙普等人還搞了個非常有趣的儀式,他們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呼喊萬歲,趙匡胤就這樣“被動”地被眾將士擁立為皇帝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小插曲,“陳橋兵變”又稱為“黃袍加身”。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脅迫周恭帝禪位,改國號為“宋”,定都開封。趙匡胤的“陳橋兵變”,創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個大王朝的奇蹟”。

其實,“陳橋兵變”似的“黃袍加身”,並非趙匡胤的首創,第一個“黃袍加身”的人,正是建立後周政權的後周太祖郭威,趙匡胤之所以會導演一出“黃袍加身”的鬧劇,都是向其前領導郭威致敬的結果。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與趙匡胤的人生有著許多相似之處,都是出身寒微,靠軍功進步,最終又以“武力”“和平”攫取大位。郭威生於亂世,長於軍伍,勇武有力,豪爽負氣,略通兵法,善撫將士,以軍功累遷至樞密使高位。終以軍事實力為後盾,取後漢而代之,是五代時期軍人專權的代表人物。

2/窮小子的人生逆襲

郭威的童年是不幸的,雖然,他的父親曾經官居刺史,但是,在郭威還未成年時,其父就被割據幽州的劉仁恭所殺。幼年喪父已經是夠不幸的了,但是,父親被殺不久,其母在投親途中也不幸病逝,郭威一下就淪為無父無母的孤兒。其後,是姨母常氏收養了他,郭威依靠姨母的撫育,始得成人。

父簡,事晉為順州刺史。劉仁恭攻破順州,簡見殺,子威少孤,依潞州人常氏(《新五代史·周本紀第十一》)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郭威成年後,不想一直依賴姨母照顧,他要外出闖蕩江湖,打拼出自己的幸福未來。郭威十八歲時,恰逢澤潞節度使李繼韜招募兵士,他去應招。郭威身材魁梧,勇力過人,生來就是從軍的料,所以,李繼韜一見便收留了他,併成為其身邊一名親兵。

郭威辦事勤懇,為人又機靈,李繼韜非常喜歡欣賞他,有什麼小的過失也經常遷就他,這讓郭威慢慢變得有些張狂。郭威也有行伍者的共同弱點,那就是好鬥,喜歡賭博,又好喝酒,酒後還喜歡打抱不平。結果,郭威就吃了酒後鬧事的虧。

一天,郭威酒後又到街上閒逛,遇到一個屠戶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常常欺負他人。郭威趁著酒勁,上前與他理論,結果,一言不合,他就將屠戶給宰了。殺人償命,古今亦然,郭威因此被抓進了監獄。因為他是李繼韜的親信護兵,不久,郭威就被李繼韜放了。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後來,李繼韜被後唐李存勖派兵攻滅,郭威被收編進了後唐軍隊,並且有幸成為李存勖的親軍“從馬直”(五代後唐時皇帝的親軍)。

3/被皇帝逼反的邊將

那是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特殊時代,追隨李存勖一段時間後,又跟隨石敬瑭攻戰,替石敬瑭掌管軍籍,得到倚愛;在石敬瑭稱帝后改隸於後晉侍衛親軍都虞侯、沙陀族人劉知遠名下,成為劉知遠的心腹,不管劉知遠走到哪裡都把他帶在身邊,讓他督率親軍。及至後晉為契丹所滅,郭威和蘇逢吉、史弘肇等人勸說劉知遠稱帝,成為後漢開國功臣。劉知遠稱帝后,牙將郭威升為執掌軍務的樞密副使、檢校司徒,時年郭威43歲。


"

出身寒微,黃袍加身,四娶寡婦,傳位外姓,被趙匡胤頂禮膜拜。這個皇帝太重情義?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還傳位外姓。

1/怎麼樣才能當上皇帝?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在古代,要想成為一國之君,無外乎如下幾種途徑:其一,是靠真刀真槍打出來的;其二,是從自家親人手中繼承過來的;其三,是由他人禪位(多數是被逼無奈才禪的)得來;其四,就是發動兵變(宮變)。相比如真刀真槍地搶奪,發動兵變是最經濟、最簡捷的,這樣的操作,流血更少。

而在中國古代的兵變中,最成功的案例,當數宋太祖趙匡胤的“陳橋兵變”了。公元960年,後周恭帝年幼即位,大權旁落,政局不穩,正是後周最脆弱的時刻。時為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假,借抗敵為名率大軍出城,行軍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趙匡胤、趙匡義及趙普等人煽動士兵發起兵變。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為了將戲演得逼真些,趙匡義及趙普等人還搞了個非常有趣的儀式,他們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呼喊萬歲,趙匡胤就這樣“被動”地被眾將士擁立為皇帝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小插曲,“陳橋兵變”又稱為“黃袍加身”。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脅迫周恭帝禪位,改國號為“宋”,定都開封。趙匡胤的“陳橋兵變”,創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個大王朝的奇蹟”。

其實,“陳橋兵變”似的“黃袍加身”,並非趙匡胤的首創,第一個“黃袍加身”的人,正是建立後周政權的後周太祖郭威,趙匡胤之所以會導演一出“黃袍加身”的鬧劇,都是向其前領導郭威致敬的結果。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與趙匡胤的人生有著許多相似之處,都是出身寒微,靠軍功進步,最終又以“武力”“和平”攫取大位。郭威生於亂世,長於軍伍,勇武有力,豪爽負氣,略通兵法,善撫將士,以軍功累遷至樞密使高位。終以軍事實力為後盾,取後漢而代之,是五代時期軍人專權的代表人物。

2/窮小子的人生逆襲

郭威的童年是不幸的,雖然,他的父親曾經官居刺史,但是,在郭威還未成年時,其父就被割據幽州的劉仁恭所殺。幼年喪父已經是夠不幸的了,但是,父親被殺不久,其母在投親途中也不幸病逝,郭威一下就淪為無父無母的孤兒。其後,是姨母常氏收養了他,郭威依靠姨母的撫育,始得成人。

父簡,事晉為順州刺史。劉仁恭攻破順州,簡見殺,子威少孤,依潞州人常氏(《新五代史·周本紀第十一》)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郭威成年後,不想一直依賴姨母照顧,他要外出闖蕩江湖,打拼出自己的幸福未來。郭威十八歲時,恰逢澤潞節度使李繼韜招募兵士,他去應招。郭威身材魁梧,勇力過人,生來就是從軍的料,所以,李繼韜一見便收留了他,併成為其身邊一名親兵。

郭威辦事勤懇,為人又機靈,李繼韜非常喜歡欣賞他,有什麼小的過失也經常遷就他,這讓郭威慢慢變得有些張狂。郭威也有行伍者的共同弱點,那就是好鬥,喜歡賭博,又好喝酒,酒後還喜歡打抱不平。結果,郭威就吃了酒後鬧事的虧。

一天,郭威酒後又到街上閒逛,遇到一個屠戶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常常欺負他人。郭威趁著酒勁,上前與他理論,結果,一言不合,他就將屠戶給宰了。殺人償命,古今亦然,郭威因此被抓進了監獄。因為他是李繼韜的親信護兵,不久,郭威就被李繼韜放了。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後來,李繼韜被後唐李存勖派兵攻滅,郭威被收編進了後唐軍隊,並且有幸成為李存勖的親軍“從馬直”(五代後唐時皇帝的親軍)。

3/被皇帝逼反的邊將

那是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特殊時代,追隨李存勖一段時間後,又跟隨石敬瑭攻戰,替石敬瑭掌管軍籍,得到倚愛;在石敬瑭稱帝后改隸於後晉侍衛親軍都虞侯、沙陀族人劉知遠名下,成為劉知遠的心腹,不管劉知遠走到哪裡都把他帶在身邊,讓他督率親軍。及至後晉為契丹所滅,郭威和蘇逢吉、史弘肇等人勸說劉知遠稱帝,成為後漢開國功臣。劉知遠稱帝后,牙將郭威升為執掌軍務的樞密副使、檢校司徒,時年郭威43歲。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知遠在位不到一年便一命嗚呼,郭威和蘇逢吉同受顧命,擁立劉承祐繼位,是為後漢隱帝。郭威官拜樞密使,掌管全國的兵權。劉承祐即位不久,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相繼擁兵造反,劉承祐命郭威率兵出征。郭威一舉蕩平叛賊,使風雨飄搖的後漢政權轉危為安。之後,郭威移師北伐,大敗契丹,以功進封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兼樞密使,河北諸州郡皆聽郭威節制。

俗話說,功高震主,是為人臣之大忌。也許,郭威的本義並不想造反,但是,由於碰到的領導後漢隱帝劉承祐太不靠譜,這位少年天子上位不久就開始濫殺大臣。並且,劉承祐自繼位後,就對郭威等有功大將十分疑忌,其後更是與親信李業密謀,詔令馬軍指揮使郭崇誅殺宣徽使王峻、郭威等。


"

出身寒微,黃袍加身,四娶寡婦,傳位外姓,被趙匡胤頂禮膜拜。這個皇帝太重情義?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還傳位外姓。

1/怎麼樣才能當上皇帝?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在古代,要想成為一國之君,無外乎如下幾種途徑:其一,是靠真刀真槍打出來的;其二,是從自家親人手中繼承過來的;其三,是由他人禪位(多數是被逼無奈才禪的)得來;其四,就是發動兵變(宮變)。相比如真刀真槍地搶奪,發動兵變是最經濟、最簡捷的,這樣的操作,流血更少。

而在中國古代的兵變中,最成功的案例,當數宋太祖趙匡胤的“陳橋兵變”了。公元960年,後周恭帝年幼即位,大權旁落,政局不穩,正是後周最脆弱的時刻。時為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假,借抗敵為名率大軍出城,行軍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趙匡胤、趙匡義及趙普等人煽動士兵發起兵變。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為了將戲演得逼真些,趙匡義及趙普等人還搞了個非常有趣的儀式,他們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呼喊萬歲,趙匡胤就這樣“被動”地被眾將士擁立為皇帝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小插曲,“陳橋兵變”又稱為“黃袍加身”。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脅迫周恭帝禪位,改國號為“宋”,定都開封。趙匡胤的“陳橋兵變”,創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個大王朝的奇蹟”。

其實,“陳橋兵變”似的“黃袍加身”,並非趙匡胤的首創,第一個“黃袍加身”的人,正是建立後周政權的後周太祖郭威,趙匡胤之所以會導演一出“黃袍加身”的鬧劇,都是向其前領導郭威致敬的結果。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與趙匡胤的人生有著許多相似之處,都是出身寒微,靠軍功進步,最終又以“武力”“和平”攫取大位。郭威生於亂世,長於軍伍,勇武有力,豪爽負氣,略通兵法,善撫將士,以軍功累遷至樞密使高位。終以軍事實力為後盾,取後漢而代之,是五代時期軍人專權的代表人物。

2/窮小子的人生逆襲

郭威的童年是不幸的,雖然,他的父親曾經官居刺史,但是,在郭威還未成年時,其父就被割據幽州的劉仁恭所殺。幼年喪父已經是夠不幸的了,但是,父親被殺不久,其母在投親途中也不幸病逝,郭威一下就淪為無父無母的孤兒。其後,是姨母常氏收養了他,郭威依靠姨母的撫育,始得成人。

父簡,事晉為順州刺史。劉仁恭攻破順州,簡見殺,子威少孤,依潞州人常氏(《新五代史·周本紀第十一》)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郭威成年後,不想一直依賴姨母照顧,他要外出闖蕩江湖,打拼出自己的幸福未來。郭威十八歲時,恰逢澤潞節度使李繼韜招募兵士,他去應招。郭威身材魁梧,勇力過人,生來就是從軍的料,所以,李繼韜一見便收留了他,併成為其身邊一名親兵。

郭威辦事勤懇,為人又機靈,李繼韜非常喜歡欣賞他,有什麼小的過失也經常遷就他,這讓郭威慢慢變得有些張狂。郭威也有行伍者的共同弱點,那就是好鬥,喜歡賭博,又好喝酒,酒後還喜歡打抱不平。結果,郭威就吃了酒後鬧事的虧。

一天,郭威酒後又到街上閒逛,遇到一個屠戶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常常欺負他人。郭威趁著酒勁,上前與他理論,結果,一言不合,他就將屠戶給宰了。殺人償命,古今亦然,郭威因此被抓進了監獄。因為他是李繼韜的親信護兵,不久,郭威就被李繼韜放了。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後來,李繼韜被後唐李存勖派兵攻滅,郭威被收編進了後唐軍隊,並且有幸成為李存勖的親軍“從馬直”(五代後唐時皇帝的親軍)。

3/被皇帝逼反的邊將

那是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特殊時代,追隨李存勖一段時間後,又跟隨石敬瑭攻戰,替石敬瑭掌管軍籍,得到倚愛;在石敬瑭稱帝后改隸於後晉侍衛親軍都虞侯、沙陀族人劉知遠名下,成為劉知遠的心腹,不管劉知遠走到哪裡都把他帶在身邊,讓他督率親軍。及至後晉為契丹所滅,郭威和蘇逢吉、史弘肇等人勸說劉知遠稱帝,成為後漢開國功臣。劉知遠稱帝后,牙將郭威升為執掌軍務的樞密副使、檢校司徒,時年郭威43歲。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知遠在位不到一年便一命嗚呼,郭威和蘇逢吉同受顧命,擁立劉承祐繼位,是為後漢隱帝。郭威官拜樞密使,掌管全國的兵權。劉承祐即位不久,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相繼擁兵造反,劉承祐命郭威率兵出征。郭威一舉蕩平叛賊,使風雨飄搖的後漢政權轉危為安。之後,郭威移師北伐,大敗契丹,以功進封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兼樞密使,河北諸州郡皆聽郭威節制。

俗話說,功高震主,是為人臣之大忌。也許,郭威的本義並不想造反,但是,由於碰到的領導後漢隱帝劉承祐太不靠譜,這位少年天子上位不久就開始濫殺大臣。並且,劉承祐自繼位後,就對郭威等有功大將十分疑忌,其後更是與親信李業密謀,詔令馬軍指揮使郭崇誅殺宣徽使王峻、郭威等。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還是年輕無腦,輕易對這對樣一個位高權重、擁兵一方的人輕易動手,往往會適得其反。本無反心的郭威,被逼到這一步,也不能不反了。為自保,郭威採用謀士魏仁浦之計,偽作詔書,宣稱劉承祐令郭威誅殺諸將,致使群情激憤,眾將推舉郭威為帥,起兵討伐奸邪,以“清君側”。

4/置之死地而後生


"

出身寒微,黃袍加身,四娶寡婦,傳位外姓,被趙匡胤頂禮膜拜。這個皇帝太重情義?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還傳位外姓。

1/怎麼樣才能當上皇帝?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在古代,要想成為一國之君,無外乎如下幾種途徑:其一,是靠真刀真槍打出來的;其二,是從自家親人手中繼承過來的;其三,是由他人禪位(多數是被逼無奈才禪的)得來;其四,就是發動兵變(宮變)。相比如真刀真槍地搶奪,發動兵變是最經濟、最簡捷的,這樣的操作,流血更少。

而在中國古代的兵變中,最成功的案例,當數宋太祖趙匡胤的“陳橋兵變”了。公元960年,後周恭帝年幼即位,大權旁落,政局不穩,正是後周最脆弱的時刻。時為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假,借抗敵為名率大軍出城,行軍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趙匡胤、趙匡義及趙普等人煽動士兵發起兵變。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為了將戲演得逼真些,趙匡義及趙普等人還搞了個非常有趣的儀式,他們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呼喊萬歲,趙匡胤就這樣“被動”地被眾將士擁立為皇帝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小插曲,“陳橋兵變”又稱為“黃袍加身”。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脅迫周恭帝禪位,改國號為“宋”,定都開封。趙匡胤的“陳橋兵變”,創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個大王朝的奇蹟”。

其實,“陳橋兵變”似的“黃袍加身”,並非趙匡胤的首創,第一個“黃袍加身”的人,正是建立後周政權的後周太祖郭威,趙匡胤之所以會導演一出“黃袍加身”的鬧劇,都是向其前領導郭威致敬的結果。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與趙匡胤的人生有著許多相似之處,都是出身寒微,靠軍功進步,最終又以“武力”“和平”攫取大位。郭威生於亂世,長於軍伍,勇武有力,豪爽負氣,略通兵法,善撫將士,以軍功累遷至樞密使高位。終以軍事實力為後盾,取後漢而代之,是五代時期軍人專權的代表人物。

2/窮小子的人生逆襲

郭威的童年是不幸的,雖然,他的父親曾經官居刺史,但是,在郭威還未成年時,其父就被割據幽州的劉仁恭所殺。幼年喪父已經是夠不幸的了,但是,父親被殺不久,其母在投親途中也不幸病逝,郭威一下就淪為無父無母的孤兒。其後,是姨母常氏收養了他,郭威依靠姨母的撫育,始得成人。

父簡,事晉為順州刺史。劉仁恭攻破順州,簡見殺,子威少孤,依潞州人常氏(《新五代史·周本紀第十一》)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郭威成年後,不想一直依賴姨母照顧,他要外出闖蕩江湖,打拼出自己的幸福未來。郭威十八歲時,恰逢澤潞節度使李繼韜招募兵士,他去應招。郭威身材魁梧,勇力過人,生來就是從軍的料,所以,李繼韜一見便收留了他,併成為其身邊一名親兵。

郭威辦事勤懇,為人又機靈,李繼韜非常喜歡欣賞他,有什麼小的過失也經常遷就他,這讓郭威慢慢變得有些張狂。郭威也有行伍者的共同弱點,那就是好鬥,喜歡賭博,又好喝酒,酒後還喜歡打抱不平。結果,郭威就吃了酒後鬧事的虧。

一天,郭威酒後又到街上閒逛,遇到一個屠戶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常常欺負他人。郭威趁著酒勁,上前與他理論,結果,一言不合,他就將屠戶給宰了。殺人償命,古今亦然,郭威因此被抓進了監獄。因為他是李繼韜的親信護兵,不久,郭威就被李繼韜放了。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後來,李繼韜被後唐李存勖派兵攻滅,郭威被收編進了後唐軍隊,並且有幸成為李存勖的親軍“從馬直”(五代後唐時皇帝的親軍)。

3/被皇帝逼反的邊將

那是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特殊時代,追隨李存勖一段時間後,又跟隨石敬瑭攻戰,替石敬瑭掌管軍籍,得到倚愛;在石敬瑭稱帝后改隸於後晉侍衛親軍都虞侯、沙陀族人劉知遠名下,成為劉知遠的心腹,不管劉知遠走到哪裡都把他帶在身邊,讓他督率親軍。及至後晉為契丹所滅,郭威和蘇逢吉、史弘肇等人勸說劉知遠稱帝,成為後漢開國功臣。劉知遠稱帝后,牙將郭威升為執掌軍務的樞密副使、檢校司徒,時年郭威43歲。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知遠在位不到一年便一命嗚呼,郭威和蘇逢吉同受顧命,擁立劉承祐繼位,是為後漢隱帝。郭威官拜樞密使,掌管全國的兵權。劉承祐即位不久,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相繼擁兵造反,劉承祐命郭威率兵出征。郭威一舉蕩平叛賊,使風雨飄搖的後漢政權轉危為安。之後,郭威移師北伐,大敗契丹,以功進封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兼樞密使,河北諸州郡皆聽郭威節制。

俗話說,功高震主,是為人臣之大忌。也許,郭威的本義並不想造反,但是,由於碰到的領導後漢隱帝劉承祐太不靠譜,這位少年天子上位不久就開始濫殺大臣。並且,劉承祐自繼位後,就對郭威等有功大將十分疑忌,其後更是與親信李業密謀,詔令馬軍指揮使郭崇誅殺宣徽使王峻、郭威等。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還是年輕無腦,輕易對這對樣一個位高權重、擁兵一方的人輕易動手,往往會適得其反。本無反心的郭威,被逼到這一步,也不能不反了。為自保,郭威採用謀士魏仁浦之計,偽作詔書,宣稱劉承祐令郭威誅殺諸將,致使群情激憤,眾將推舉郭威為帥,起兵討伐奸邪,以“清君側”。

4/置之死地而後生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見郭威起兵造反,一邊便派兵抵禦,一邊派宦官瑽脫偵察郭威的動向。瑽脫被郭威軍抓住,郭威叫瑽脫奏請劉承祐把國舅李業等人縛送軍中。劉承祐拿著郭威奏章給李業等人看,李業等都說郭威的反狀已明,就把郭威在京的家屬全部殺死。他命令將郭威家族的所有成員推上刑場,這裡包括郭威還尚在襁褓中的兒子。

隱帝得威奏,以示業等,業等皆言威反狀已白,乃悉誅威家屬於京師(《新五代史》)。

家人被害,這更激起了郭威的鬥志,於是,一鼓作氣拿下後漢的都城開封。郭威率軍抵達汴京城下時,劉承祐到城外觀戰,因後漢軍大敗,想逃回城去,不料開封尹劉銖據城不讓其入內。劉承祐只得帶著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


"

出身寒微,黃袍加身,四娶寡婦,傳位外姓,被趙匡胤頂禮膜拜。這個皇帝太重情義?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還傳位外姓。

1/怎麼樣才能當上皇帝?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在古代,要想成為一國之君,無外乎如下幾種途徑:其一,是靠真刀真槍打出來的;其二,是從自家親人手中繼承過來的;其三,是由他人禪位(多數是被逼無奈才禪的)得來;其四,就是發動兵變(宮變)。相比如真刀真槍地搶奪,發動兵變是最經濟、最簡捷的,這樣的操作,流血更少。

而在中國古代的兵變中,最成功的案例,當數宋太祖趙匡胤的“陳橋兵變”了。公元960年,後周恭帝年幼即位,大權旁落,政局不穩,正是後周最脆弱的時刻。時為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假,借抗敵為名率大軍出城,行軍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趙匡胤、趙匡義及趙普等人煽動士兵發起兵變。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為了將戲演得逼真些,趙匡義及趙普等人還搞了個非常有趣的儀式,他們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呼喊萬歲,趙匡胤就這樣“被動”地被眾將士擁立為皇帝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小插曲,“陳橋兵變”又稱為“黃袍加身”。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脅迫周恭帝禪位,改國號為“宋”,定都開封。趙匡胤的“陳橋兵變”,創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個大王朝的奇蹟”。

其實,“陳橋兵變”似的“黃袍加身”,並非趙匡胤的首創,第一個“黃袍加身”的人,正是建立後周政權的後周太祖郭威,趙匡胤之所以會導演一出“黃袍加身”的鬧劇,都是向其前領導郭威致敬的結果。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與趙匡胤的人生有著許多相似之處,都是出身寒微,靠軍功進步,最終又以“武力”“和平”攫取大位。郭威生於亂世,長於軍伍,勇武有力,豪爽負氣,略通兵法,善撫將士,以軍功累遷至樞密使高位。終以軍事實力為後盾,取後漢而代之,是五代時期軍人專權的代表人物。

2/窮小子的人生逆襲

郭威的童年是不幸的,雖然,他的父親曾經官居刺史,但是,在郭威還未成年時,其父就被割據幽州的劉仁恭所殺。幼年喪父已經是夠不幸的了,但是,父親被殺不久,其母在投親途中也不幸病逝,郭威一下就淪為無父無母的孤兒。其後,是姨母常氏收養了他,郭威依靠姨母的撫育,始得成人。

父簡,事晉為順州刺史。劉仁恭攻破順州,簡見殺,子威少孤,依潞州人常氏(《新五代史·周本紀第十一》)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郭威成年後,不想一直依賴姨母照顧,他要外出闖蕩江湖,打拼出自己的幸福未來。郭威十八歲時,恰逢澤潞節度使李繼韜招募兵士,他去應招。郭威身材魁梧,勇力過人,生來就是從軍的料,所以,李繼韜一見便收留了他,併成為其身邊一名親兵。

郭威辦事勤懇,為人又機靈,李繼韜非常喜歡欣賞他,有什麼小的過失也經常遷就他,這讓郭威慢慢變得有些張狂。郭威也有行伍者的共同弱點,那就是好鬥,喜歡賭博,又好喝酒,酒後還喜歡打抱不平。結果,郭威就吃了酒後鬧事的虧。

一天,郭威酒後又到街上閒逛,遇到一個屠戶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常常欺負他人。郭威趁著酒勁,上前與他理論,結果,一言不合,他就將屠戶給宰了。殺人償命,古今亦然,郭威因此被抓進了監獄。因為他是李繼韜的親信護兵,不久,郭威就被李繼韜放了。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後來,李繼韜被後唐李存勖派兵攻滅,郭威被收編進了後唐軍隊,並且有幸成為李存勖的親軍“從馬直”(五代後唐時皇帝的親軍)。

3/被皇帝逼反的邊將

那是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特殊時代,追隨李存勖一段時間後,又跟隨石敬瑭攻戰,替石敬瑭掌管軍籍,得到倚愛;在石敬瑭稱帝后改隸於後晉侍衛親軍都虞侯、沙陀族人劉知遠名下,成為劉知遠的心腹,不管劉知遠走到哪裡都把他帶在身邊,讓他督率親軍。及至後晉為契丹所滅,郭威和蘇逢吉、史弘肇等人勸說劉知遠稱帝,成為後漢開國功臣。劉知遠稱帝后,牙將郭威升為執掌軍務的樞密副使、檢校司徒,時年郭威43歲。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知遠在位不到一年便一命嗚呼,郭威和蘇逢吉同受顧命,擁立劉承祐繼位,是為後漢隱帝。郭威官拜樞密使,掌管全國的兵權。劉承祐即位不久,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相繼擁兵造反,劉承祐命郭威率兵出征。郭威一舉蕩平叛賊,使風雨飄搖的後漢政權轉危為安。之後,郭威移師北伐,大敗契丹,以功進封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兼樞密使,河北諸州郡皆聽郭威節制。

俗話說,功高震主,是為人臣之大忌。也許,郭威的本義並不想造反,但是,由於碰到的領導後漢隱帝劉承祐太不靠譜,這位少年天子上位不久就開始濫殺大臣。並且,劉承祐自繼位後,就對郭威等有功大將十分疑忌,其後更是與親信李業密謀,詔令馬軍指揮使郭崇誅殺宣徽使王峻、郭威等。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還是年輕無腦,輕易對這對樣一個位高權重、擁兵一方的人輕易動手,往往會適得其反。本無反心的郭威,被逼到這一步,也不能不反了。為自保,郭威採用謀士魏仁浦之計,偽作詔書,宣稱劉承祐令郭威誅殺諸將,致使群情激憤,眾將推舉郭威為帥,起兵討伐奸邪,以“清君側”。

4/置之死地而後生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見郭威起兵造反,一邊便派兵抵禦,一邊派宦官瑽脫偵察郭威的動向。瑽脫被郭威軍抓住,郭威叫瑽脫奏請劉承祐把國舅李業等人縛送軍中。劉承祐拿著郭威奏章給李業等人看,李業等都說郭威的反狀已明,就把郭威在京的家屬全部殺死。他命令將郭威家族的所有成員推上刑場,這裡包括郭威還尚在襁褓中的兒子。

隱帝得威奏,以示業等,業等皆言威反狀已白,乃悉誅威家屬於京師(《新五代史》)。

家人被害,這更激起了郭威的鬥志,於是,一鼓作氣拿下後漢的都城開封。郭威率軍抵達汴京城下時,劉承祐到城外觀戰,因後漢軍大敗,想逃回城去,不料開封尹劉銖據城不讓其入內。劉承祐只得帶著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等人逃到趙村,忽見後面塵埃大起,劉承祐以為是追兵,便倉皇下馬,打算躲入村民屋中。郭允明見形勢危急,想以劉承祐作為進見禮投降追兵,猛然趕上幾步,狠命一刀,將劉承祐刺死。其實,後面並不是追兵,而是劉承祐的親兵趕來護駕。郭允明見自己弄巧成拙,也就橫刀自刎而死。

5/澶州兵變黃袍加身

後漢隱帝劉承祐被殺後,郭威率大軍蜂擁而入京城,縱軍大肆搶掠。入京後,郭威覲見李太后(李三娘),同意立劉知遠之侄劉贇為帝,讓太后臨朝聽政,而政事則由自己決斷。


"

出身寒微,黃袍加身,四娶寡婦,傳位外姓,被趙匡胤頂禮膜拜。這個皇帝太重情義?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還傳位外姓。

1/怎麼樣才能當上皇帝?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在古代,要想成為一國之君,無外乎如下幾種途徑:其一,是靠真刀真槍打出來的;其二,是從自家親人手中繼承過來的;其三,是由他人禪位(多數是被逼無奈才禪的)得來;其四,就是發動兵變(宮變)。相比如真刀真槍地搶奪,發動兵變是最經濟、最簡捷的,這樣的操作,流血更少。

而在中國古代的兵變中,最成功的案例,當數宋太祖趙匡胤的“陳橋兵變”了。公元960年,後周恭帝年幼即位,大權旁落,政局不穩,正是後周最脆弱的時刻。時為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假,借抗敵為名率大軍出城,行軍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趙匡胤、趙匡義及趙普等人煽動士兵發起兵變。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為了將戲演得逼真些,趙匡義及趙普等人還搞了個非常有趣的儀式,他們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呼喊萬歲,趙匡胤就這樣“被動”地被眾將士擁立為皇帝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小插曲,“陳橋兵變”又稱為“黃袍加身”。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脅迫周恭帝禪位,改國號為“宋”,定都開封。趙匡胤的“陳橋兵變”,創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個大王朝的奇蹟”。

其實,“陳橋兵變”似的“黃袍加身”,並非趙匡胤的首創,第一個“黃袍加身”的人,正是建立後周政權的後周太祖郭威,趙匡胤之所以會導演一出“黃袍加身”的鬧劇,都是向其前領導郭威致敬的結果。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與趙匡胤的人生有著許多相似之處,都是出身寒微,靠軍功進步,最終又以“武力”“和平”攫取大位。郭威生於亂世,長於軍伍,勇武有力,豪爽負氣,略通兵法,善撫將士,以軍功累遷至樞密使高位。終以軍事實力為後盾,取後漢而代之,是五代時期軍人專權的代表人物。

2/窮小子的人生逆襲

郭威的童年是不幸的,雖然,他的父親曾經官居刺史,但是,在郭威還未成年時,其父就被割據幽州的劉仁恭所殺。幼年喪父已經是夠不幸的了,但是,父親被殺不久,其母在投親途中也不幸病逝,郭威一下就淪為無父無母的孤兒。其後,是姨母常氏收養了他,郭威依靠姨母的撫育,始得成人。

父簡,事晉為順州刺史。劉仁恭攻破順州,簡見殺,子威少孤,依潞州人常氏(《新五代史·周本紀第十一》)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郭威成年後,不想一直依賴姨母照顧,他要外出闖蕩江湖,打拼出自己的幸福未來。郭威十八歲時,恰逢澤潞節度使李繼韜招募兵士,他去應招。郭威身材魁梧,勇力過人,生來就是從軍的料,所以,李繼韜一見便收留了他,併成為其身邊一名親兵。

郭威辦事勤懇,為人又機靈,李繼韜非常喜歡欣賞他,有什麼小的過失也經常遷就他,這讓郭威慢慢變得有些張狂。郭威也有行伍者的共同弱點,那就是好鬥,喜歡賭博,又好喝酒,酒後還喜歡打抱不平。結果,郭威就吃了酒後鬧事的虧。

一天,郭威酒後又到街上閒逛,遇到一個屠戶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常常欺負他人。郭威趁著酒勁,上前與他理論,結果,一言不合,他就將屠戶給宰了。殺人償命,古今亦然,郭威因此被抓進了監獄。因為他是李繼韜的親信護兵,不久,郭威就被李繼韜放了。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後來,李繼韜被後唐李存勖派兵攻滅,郭威被收編進了後唐軍隊,並且有幸成為李存勖的親軍“從馬直”(五代後唐時皇帝的親軍)。

3/被皇帝逼反的邊將

那是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特殊時代,追隨李存勖一段時間後,又跟隨石敬瑭攻戰,替石敬瑭掌管軍籍,得到倚愛;在石敬瑭稱帝后改隸於後晉侍衛親軍都虞侯、沙陀族人劉知遠名下,成為劉知遠的心腹,不管劉知遠走到哪裡都把他帶在身邊,讓他督率親軍。及至後晉為契丹所滅,郭威和蘇逢吉、史弘肇等人勸說劉知遠稱帝,成為後漢開國功臣。劉知遠稱帝后,牙將郭威升為執掌軍務的樞密副使、檢校司徒,時年郭威43歲。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知遠在位不到一年便一命嗚呼,郭威和蘇逢吉同受顧命,擁立劉承祐繼位,是為後漢隱帝。郭威官拜樞密使,掌管全國的兵權。劉承祐即位不久,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相繼擁兵造反,劉承祐命郭威率兵出征。郭威一舉蕩平叛賊,使風雨飄搖的後漢政權轉危為安。之後,郭威移師北伐,大敗契丹,以功進封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兼樞密使,河北諸州郡皆聽郭威節制。

俗話說,功高震主,是為人臣之大忌。也許,郭威的本義並不想造反,但是,由於碰到的領導後漢隱帝劉承祐太不靠譜,這位少年天子上位不久就開始濫殺大臣。並且,劉承祐自繼位後,就對郭威等有功大將十分疑忌,其後更是與親信李業密謀,詔令馬軍指揮使郭崇誅殺宣徽使王峻、郭威等。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還是年輕無腦,輕易對這對樣一個位高權重、擁兵一方的人輕易動手,往往會適得其反。本無反心的郭威,被逼到這一步,也不能不反了。為自保,郭威採用謀士魏仁浦之計,偽作詔書,宣稱劉承祐令郭威誅殺諸將,致使群情激憤,眾將推舉郭威為帥,起兵討伐奸邪,以“清君側”。

4/置之死地而後生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見郭威起兵造反,一邊便派兵抵禦,一邊派宦官瑽脫偵察郭威的動向。瑽脫被郭威軍抓住,郭威叫瑽脫奏請劉承祐把國舅李業等人縛送軍中。劉承祐拿著郭威奏章給李業等人看,李業等都說郭威的反狀已明,就把郭威在京的家屬全部殺死。他命令將郭威家族的所有成員推上刑場,這裡包括郭威還尚在襁褓中的兒子。

隱帝得威奏,以示業等,業等皆言威反狀已白,乃悉誅威家屬於京師(《新五代史》)。

家人被害,這更激起了郭威的鬥志,於是,一鼓作氣拿下後漢的都城開封。郭威率軍抵達汴京城下時,劉承祐到城外觀戰,因後漢軍大敗,想逃回城去,不料開封尹劉銖據城不讓其入內。劉承祐只得帶著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等人逃到趙村,忽見後面塵埃大起,劉承祐以為是追兵,便倉皇下馬,打算躲入村民屋中。郭允明見形勢危急,想以劉承祐作為進見禮投降追兵,猛然趕上幾步,狠命一刀,將劉承祐刺死。其實,後面並不是追兵,而是劉承祐的親兵趕來護駕。郭允明見自己弄巧成拙,也就橫刀自刎而死。

5/澶州兵變黃袍加身

後漢隱帝劉承祐被殺後,郭威率大軍蜂擁而入京城,縱軍大肆搶掠。入京後,郭威覲見李太后(李三娘),同意立劉知遠之侄劉贇為帝,讓太后臨朝聽政,而政事則由自己決斷。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一直隱居幕後,並不是長久之計,為了站到前臺,郭威想到一招妙棋——他製造了契丹南下犯邊的假消息,於是將後漢主力都招至麾下,率軍北上。途徑澶州(今河南濮陽)時,數千將士發生兵變,以黃袍加於其身,被擁立為帝。

七天後,郭威再次進京,逼太后任他為“監國”。廣順元年(公元951年)正月丁卯日,郭威正式登基稱帝,改元“廣順”,改國號為“大周”,史稱“後周”。

廣順元年春正月丁卯,皇帝即位,大赦,改元,國號周。己巳,上漢太后尊號曰昭聖皇太后(《新五代史·周本紀第十一》)。


"

出身寒微,黃袍加身,四娶寡婦,傳位外姓,被趙匡胤頂禮膜拜。這個皇帝太重情義?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還傳位外姓。

1/怎麼樣才能當上皇帝?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在古代,要想成為一國之君,無外乎如下幾種途徑:其一,是靠真刀真槍打出來的;其二,是從自家親人手中繼承過來的;其三,是由他人禪位(多數是被逼無奈才禪的)得來;其四,就是發動兵變(宮變)。相比如真刀真槍地搶奪,發動兵變是最經濟、最簡捷的,這樣的操作,流血更少。

而在中國古代的兵變中,最成功的案例,當數宋太祖趙匡胤的“陳橋兵變”了。公元960年,後周恭帝年幼即位,大權旁落,政局不穩,正是後周最脆弱的時刻。時為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假,借抗敵為名率大軍出城,行軍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趙匡胤、趙匡義及趙普等人煽動士兵發起兵變。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為了將戲演得逼真些,趙匡義及趙普等人還搞了個非常有趣的儀式,他們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呼喊萬歲,趙匡胤就這樣“被動”地被眾將士擁立為皇帝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小插曲,“陳橋兵變”又稱為“黃袍加身”。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脅迫周恭帝禪位,改國號為“宋”,定都開封。趙匡胤的“陳橋兵變”,創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個大王朝的奇蹟”。

其實,“陳橋兵變”似的“黃袍加身”,並非趙匡胤的首創,第一個“黃袍加身”的人,正是建立後周政權的後周太祖郭威,趙匡胤之所以會導演一出“黃袍加身”的鬧劇,都是向其前領導郭威致敬的結果。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與趙匡胤的人生有著許多相似之處,都是出身寒微,靠軍功進步,最終又以“武力”“和平”攫取大位。郭威生於亂世,長於軍伍,勇武有力,豪爽負氣,略通兵法,善撫將士,以軍功累遷至樞密使高位。終以軍事實力為後盾,取後漢而代之,是五代時期軍人專權的代表人物。

2/窮小子的人生逆襲

郭威的童年是不幸的,雖然,他的父親曾經官居刺史,但是,在郭威還未成年時,其父就被割據幽州的劉仁恭所殺。幼年喪父已經是夠不幸的了,但是,父親被殺不久,其母在投親途中也不幸病逝,郭威一下就淪為無父無母的孤兒。其後,是姨母常氏收養了他,郭威依靠姨母的撫育,始得成人。

父簡,事晉為順州刺史。劉仁恭攻破順州,簡見殺,子威少孤,依潞州人常氏(《新五代史·周本紀第十一》)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郭威成年後,不想一直依賴姨母照顧,他要外出闖蕩江湖,打拼出自己的幸福未來。郭威十八歲時,恰逢澤潞節度使李繼韜招募兵士,他去應招。郭威身材魁梧,勇力過人,生來就是從軍的料,所以,李繼韜一見便收留了他,併成為其身邊一名親兵。

郭威辦事勤懇,為人又機靈,李繼韜非常喜歡欣賞他,有什麼小的過失也經常遷就他,這讓郭威慢慢變得有些張狂。郭威也有行伍者的共同弱點,那就是好鬥,喜歡賭博,又好喝酒,酒後還喜歡打抱不平。結果,郭威就吃了酒後鬧事的虧。

一天,郭威酒後又到街上閒逛,遇到一個屠戶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常常欺負他人。郭威趁著酒勁,上前與他理論,結果,一言不合,他就將屠戶給宰了。殺人償命,古今亦然,郭威因此被抓進了監獄。因為他是李繼韜的親信護兵,不久,郭威就被李繼韜放了。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後來,李繼韜被後唐李存勖派兵攻滅,郭威被收編進了後唐軍隊,並且有幸成為李存勖的親軍“從馬直”(五代後唐時皇帝的親軍)。

3/被皇帝逼反的邊將

那是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特殊時代,追隨李存勖一段時間後,又跟隨石敬瑭攻戰,替石敬瑭掌管軍籍,得到倚愛;在石敬瑭稱帝后改隸於後晉侍衛親軍都虞侯、沙陀族人劉知遠名下,成為劉知遠的心腹,不管劉知遠走到哪裡都把他帶在身邊,讓他督率親軍。及至後晉為契丹所滅,郭威和蘇逢吉、史弘肇等人勸說劉知遠稱帝,成為後漢開國功臣。劉知遠稱帝后,牙將郭威升為執掌軍務的樞密副使、檢校司徒,時年郭威43歲。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知遠在位不到一年便一命嗚呼,郭威和蘇逢吉同受顧命,擁立劉承祐繼位,是為後漢隱帝。郭威官拜樞密使,掌管全國的兵權。劉承祐即位不久,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相繼擁兵造反,劉承祐命郭威率兵出征。郭威一舉蕩平叛賊,使風雨飄搖的後漢政權轉危為安。之後,郭威移師北伐,大敗契丹,以功進封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兼樞密使,河北諸州郡皆聽郭威節制。

俗話說,功高震主,是為人臣之大忌。也許,郭威的本義並不想造反,但是,由於碰到的領導後漢隱帝劉承祐太不靠譜,這位少年天子上位不久就開始濫殺大臣。並且,劉承祐自繼位後,就對郭威等有功大將十分疑忌,其後更是與親信李業密謀,詔令馬軍指揮使郭崇誅殺宣徽使王峻、郭威等。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還是年輕無腦,輕易對這對樣一個位高權重、擁兵一方的人輕易動手,往往會適得其反。本無反心的郭威,被逼到這一步,也不能不反了。為自保,郭威採用謀士魏仁浦之計,偽作詔書,宣稱劉承祐令郭威誅殺諸將,致使群情激憤,眾將推舉郭威為帥,起兵討伐奸邪,以“清君側”。

4/置之死地而後生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見郭威起兵造反,一邊便派兵抵禦,一邊派宦官瑽脫偵察郭威的動向。瑽脫被郭威軍抓住,郭威叫瑽脫奏請劉承祐把國舅李業等人縛送軍中。劉承祐拿著郭威奏章給李業等人看,李業等都說郭威的反狀已明,就把郭威在京的家屬全部殺死。他命令將郭威家族的所有成員推上刑場,這裡包括郭威還尚在襁褓中的兒子。

隱帝得威奏,以示業等,業等皆言威反狀已白,乃悉誅威家屬於京師(《新五代史》)。

家人被害,這更激起了郭威的鬥志,於是,一鼓作氣拿下後漢的都城開封。郭威率軍抵達汴京城下時,劉承祐到城外觀戰,因後漢軍大敗,想逃回城去,不料開封尹劉銖據城不讓其入內。劉承祐只得帶著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等人逃到趙村,忽見後面塵埃大起,劉承祐以為是追兵,便倉皇下馬,打算躲入村民屋中。郭允明見形勢危急,想以劉承祐作為進見禮投降追兵,猛然趕上幾步,狠命一刀,將劉承祐刺死。其實,後面並不是追兵,而是劉承祐的親兵趕來護駕。郭允明見自己弄巧成拙,也就橫刀自刎而死。

5/澶州兵變黃袍加身

後漢隱帝劉承祐被殺後,郭威率大軍蜂擁而入京城,縱軍大肆搶掠。入京後,郭威覲見李太后(李三娘),同意立劉知遠之侄劉贇為帝,讓太后臨朝聽政,而政事則由自己決斷。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一直隱居幕後,並不是長久之計,為了站到前臺,郭威想到一招妙棋——他製造了契丹南下犯邊的假消息,於是將後漢主力都招至麾下,率軍北上。途徑澶州(今河南濮陽)時,數千將士發生兵變,以黃袍加於其身,被擁立為帝。

七天後,郭威再次進京,逼太后任他為“監國”。廣順元年(公元951年)正月丁卯日,郭威正式登基稱帝,改元“廣順”,改國號為“大周”,史稱“後周”。

廣順元年春正月丁卯,皇帝即位,大赦,改元,國號周。己巳,上漢太后尊號曰昭聖皇太后(《新五代史·周本紀第十一》)。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稱帝,趙匡胤補任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使。廣順三年(953年),郭威養子柴榮(後周世宗)為開封府尹,趙匡胤轉為開封府馬直軍使。可以說,這是郭威與柴榮在為自己挖坑,它為趙匡胤日後的“黃袍加身”打下了堅實基礎。當然,此是後話,略過不述。

“廣順初,補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世宗尹京,轉開封府馬直軍使(《宋史·太祖本紀》)。”

郭威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十年後的趙匡胤,在陳橋驛又如法炮製了一出黃袍加身的,代周立宋,這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6/勤儉治國


"

出身寒微,黃袍加身,四娶寡婦,傳位外姓,被趙匡胤頂禮膜拜。這個皇帝太重情義?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還傳位外姓。

1/怎麼樣才能當上皇帝?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在古代,要想成為一國之君,無外乎如下幾種途徑:其一,是靠真刀真槍打出來的;其二,是從自家親人手中繼承過來的;其三,是由他人禪位(多數是被逼無奈才禪的)得來;其四,就是發動兵變(宮變)。相比如真刀真槍地搶奪,發動兵變是最經濟、最簡捷的,這樣的操作,流血更少。

而在中國古代的兵變中,最成功的案例,當數宋太祖趙匡胤的“陳橋兵變”了。公元960年,後周恭帝年幼即位,大權旁落,政局不穩,正是後周最脆弱的時刻。時為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假,借抗敵為名率大軍出城,行軍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趙匡胤、趙匡義及趙普等人煽動士兵發起兵變。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為了將戲演得逼真些,趙匡義及趙普等人還搞了個非常有趣的儀式,他們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呼喊萬歲,趙匡胤就這樣“被動”地被眾將士擁立為皇帝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小插曲,“陳橋兵變”又稱為“黃袍加身”。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脅迫周恭帝禪位,改國號為“宋”,定都開封。趙匡胤的“陳橋兵變”,創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個大王朝的奇蹟”。

其實,“陳橋兵變”似的“黃袍加身”,並非趙匡胤的首創,第一個“黃袍加身”的人,正是建立後周政權的後周太祖郭威,趙匡胤之所以會導演一出“黃袍加身”的鬧劇,都是向其前領導郭威致敬的結果。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與趙匡胤的人生有著許多相似之處,都是出身寒微,靠軍功進步,最終又以“武力”“和平”攫取大位。郭威生於亂世,長於軍伍,勇武有力,豪爽負氣,略通兵法,善撫將士,以軍功累遷至樞密使高位。終以軍事實力為後盾,取後漢而代之,是五代時期軍人專權的代表人物。

2/窮小子的人生逆襲

郭威的童年是不幸的,雖然,他的父親曾經官居刺史,但是,在郭威還未成年時,其父就被割據幽州的劉仁恭所殺。幼年喪父已經是夠不幸的了,但是,父親被殺不久,其母在投親途中也不幸病逝,郭威一下就淪為無父無母的孤兒。其後,是姨母常氏收養了他,郭威依靠姨母的撫育,始得成人。

父簡,事晉為順州刺史。劉仁恭攻破順州,簡見殺,子威少孤,依潞州人常氏(《新五代史·周本紀第十一》)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郭威成年後,不想一直依賴姨母照顧,他要外出闖蕩江湖,打拼出自己的幸福未來。郭威十八歲時,恰逢澤潞節度使李繼韜招募兵士,他去應招。郭威身材魁梧,勇力過人,生來就是從軍的料,所以,李繼韜一見便收留了他,併成為其身邊一名親兵。

郭威辦事勤懇,為人又機靈,李繼韜非常喜歡欣賞他,有什麼小的過失也經常遷就他,這讓郭威慢慢變得有些張狂。郭威也有行伍者的共同弱點,那就是好鬥,喜歡賭博,又好喝酒,酒後還喜歡打抱不平。結果,郭威就吃了酒後鬧事的虧。

一天,郭威酒後又到街上閒逛,遇到一個屠戶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常常欺負他人。郭威趁著酒勁,上前與他理論,結果,一言不合,他就將屠戶給宰了。殺人償命,古今亦然,郭威因此被抓進了監獄。因為他是李繼韜的親信護兵,不久,郭威就被李繼韜放了。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後來,李繼韜被後唐李存勖派兵攻滅,郭威被收編進了後唐軍隊,並且有幸成為李存勖的親軍“從馬直”(五代後唐時皇帝的親軍)。

3/被皇帝逼反的邊將

那是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特殊時代,追隨李存勖一段時間後,又跟隨石敬瑭攻戰,替石敬瑭掌管軍籍,得到倚愛;在石敬瑭稱帝后改隸於後晉侍衛親軍都虞侯、沙陀族人劉知遠名下,成為劉知遠的心腹,不管劉知遠走到哪裡都把他帶在身邊,讓他督率親軍。及至後晉為契丹所滅,郭威和蘇逢吉、史弘肇等人勸說劉知遠稱帝,成為後漢開國功臣。劉知遠稱帝后,牙將郭威升為執掌軍務的樞密副使、檢校司徒,時年郭威43歲。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知遠在位不到一年便一命嗚呼,郭威和蘇逢吉同受顧命,擁立劉承祐繼位,是為後漢隱帝。郭威官拜樞密使,掌管全國的兵權。劉承祐即位不久,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相繼擁兵造反,劉承祐命郭威率兵出征。郭威一舉蕩平叛賊,使風雨飄搖的後漢政權轉危為安。之後,郭威移師北伐,大敗契丹,以功進封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兼樞密使,河北諸州郡皆聽郭威節制。

俗話說,功高震主,是為人臣之大忌。也許,郭威的本義並不想造反,但是,由於碰到的領導後漢隱帝劉承祐太不靠譜,這位少年天子上位不久就開始濫殺大臣。並且,劉承祐自繼位後,就對郭威等有功大將十分疑忌,其後更是與親信李業密謀,詔令馬軍指揮使郭崇誅殺宣徽使王峻、郭威等。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還是年輕無腦,輕易對這對樣一個位高權重、擁兵一方的人輕易動手,往往會適得其反。本無反心的郭威,被逼到這一步,也不能不反了。為自保,郭威採用謀士魏仁浦之計,偽作詔書,宣稱劉承祐令郭威誅殺諸將,致使群情激憤,眾將推舉郭威為帥,起兵討伐奸邪,以“清君側”。

4/置之死地而後生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見郭威起兵造反,一邊便派兵抵禦,一邊派宦官瑽脫偵察郭威的動向。瑽脫被郭威軍抓住,郭威叫瑽脫奏請劉承祐把國舅李業等人縛送軍中。劉承祐拿著郭威奏章給李業等人看,李業等都說郭威的反狀已明,就把郭威在京的家屬全部殺死。他命令將郭威家族的所有成員推上刑場,這裡包括郭威還尚在襁褓中的兒子。

隱帝得威奏,以示業等,業等皆言威反狀已白,乃悉誅威家屬於京師(《新五代史》)。

家人被害,這更激起了郭威的鬥志,於是,一鼓作氣拿下後漢的都城開封。郭威率軍抵達汴京城下時,劉承祐到城外觀戰,因後漢軍大敗,想逃回城去,不料開封尹劉銖據城不讓其入內。劉承祐只得帶著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等人逃到趙村,忽見後面塵埃大起,劉承祐以為是追兵,便倉皇下馬,打算躲入村民屋中。郭允明見形勢危急,想以劉承祐作為進見禮投降追兵,猛然趕上幾步,狠命一刀,將劉承祐刺死。其實,後面並不是追兵,而是劉承祐的親兵趕來護駕。郭允明見自己弄巧成拙,也就橫刀自刎而死。

5/澶州兵變黃袍加身

後漢隱帝劉承祐被殺後,郭威率大軍蜂擁而入京城,縱軍大肆搶掠。入京後,郭威覲見李太后(李三娘),同意立劉知遠之侄劉贇為帝,讓太后臨朝聽政,而政事則由自己決斷。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一直隱居幕後,並不是長久之計,為了站到前臺,郭威想到一招妙棋——他製造了契丹南下犯邊的假消息,於是將後漢主力都招至麾下,率軍北上。途徑澶州(今河南濮陽)時,數千將士發生兵變,以黃袍加於其身,被擁立為帝。

七天後,郭威再次進京,逼太后任他為“監國”。廣順元年(公元951年)正月丁卯日,郭威正式登基稱帝,改元“廣順”,改國號為“大周”,史稱“後周”。

廣順元年春正月丁卯,皇帝即位,大赦,改元,國號周。己巳,上漢太后尊號曰昭聖皇太后(《新五代史·周本紀第十一》)。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稱帝,趙匡胤補任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使。廣順三年(953年),郭威養子柴榮(後周世宗)為開封府尹,趙匡胤轉為開封府馬直軍使。可以說,這是郭威與柴榮在為自己挖坑,它為趙匡胤日後的“黃袍加身”打下了堅實基礎。當然,此是後話,略過不述。

“廣順初,補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世宗尹京,轉開封府馬直軍使(《宋史·太祖本紀》)。”

郭威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十年後的趙匡胤,在陳橋驛又如法炮製了一出黃袍加身的,代周立宋,這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6/勤儉治國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自小經歷了很多苦難,對民間疾苦有親身體會,當上了皇帝之後,他首先提出要減輕百姓的負擔。郭威為此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罷除不合理的牛租,二是撤消營田務。“讓百姓得利,就像國家得利一樣,朕要這些錢幹什麼?”

在他的精心治理下,中國長期戰亂的局面開始轉向統一,開始顯露出民富國強的跡象,為周世宗也為趙匡胤的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出身寒微,黃袍加身,四娶寡婦,傳位外姓,被趙匡胤頂禮膜拜。這個皇帝太重情義?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還傳位外姓。

1/怎麼樣才能當上皇帝?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在古代,要想成為一國之君,無外乎如下幾種途徑:其一,是靠真刀真槍打出來的;其二,是從自家親人手中繼承過來的;其三,是由他人禪位(多數是被逼無奈才禪的)得來;其四,就是發動兵變(宮變)。相比如真刀真槍地搶奪,發動兵變是最經濟、最簡捷的,這樣的操作,流血更少。

而在中國古代的兵變中,最成功的案例,當數宋太祖趙匡胤的“陳橋兵變”了。公元960年,後周恭帝年幼即位,大權旁落,政局不穩,正是後周最脆弱的時刻。時為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假,借抗敵為名率大軍出城,行軍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趙匡胤、趙匡義及趙普等人煽動士兵發起兵變。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為了將戲演得逼真些,趙匡義及趙普等人還搞了個非常有趣的儀式,他們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呼喊萬歲,趙匡胤就這樣“被動”地被眾將士擁立為皇帝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小插曲,“陳橋兵變”又稱為“黃袍加身”。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脅迫周恭帝禪位,改國號為“宋”,定都開封。趙匡胤的“陳橋兵變”,創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個大王朝的奇蹟”。

其實,“陳橋兵變”似的“黃袍加身”,並非趙匡胤的首創,第一個“黃袍加身”的人,正是建立後周政權的後周太祖郭威,趙匡胤之所以會導演一出“黃袍加身”的鬧劇,都是向其前領導郭威致敬的結果。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與趙匡胤的人生有著許多相似之處,都是出身寒微,靠軍功進步,最終又以“武力”“和平”攫取大位。郭威生於亂世,長於軍伍,勇武有力,豪爽負氣,略通兵法,善撫將士,以軍功累遷至樞密使高位。終以軍事實力為後盾,取後漢而代之,是五代時期軍人專權的代表人物。

2/窮小子的人生逆襲

郭威的童年是不幸的,雖然,他的父親曾經官居刺史,但是,在郭威還未成年時,其父就被割據幽州的劉仁恭所殺。幼年喪父已經是夠不幸的了,但是,父親被殺不久,其母在投親途中也不幸病逝,郭威一下就淪為無父無母的孤兒。其後,是姨母常氏收養了他,郭威依靠姨母的撫育,始得成人。

父簡,事晉為順州刺史。劉仁恭攻破順州,簡見殺,子威少孤,依潞州人常氏(《新五代史·周本紀第十一》)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郭威成年後,不想一直依賴姨母照顧,他要外出闖蕩江湖,打拼出自己的幸福未來。郭威十八歲時,恰逢澤潞節度使李繼韜招募兵士,他去應招。郭威身材魁梧,勇力過人,生來就是從軍的料,所以,李繼韜一見便收留了他,併成為其身邊一名親兵。

郭威辦事勤懇,為人又機靈,李繼韜非常喜歡欣賞他,有什麼小的過失也經常遷就他,這讓郭威慢慢變得有些張狂。郭威也有行伍者的共同弱點,那就是好鬥,喜歡賭博,又好喝酒,酒後還喜歡打抱不平。結果,郭威就吃了酒後鬧事的虧。

一天,郭威酒後又到街上閒逛,遇到一個屠戶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常常欺負他人。郭威趁著酒勁,上前與他理論,結果,一言不合,他就將屠戶給宰了。殺人償命,古今亦然,郭威因此被抓進了監獄。因為他是李繼韜的親信護兵,不久,郭威就被李繼韜放了。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後來,李繼韜被後唐李存勖派兵攻滅,郭威被收編進了後唐軍隊,並且有幸成為李存勖的親軍“從馬直”(五代後唐時皇帝的親軍)。

3/被皇帝逼反的邊將

那是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特殊時代,追隨李存勖一段時間後,又跟隨石敬瑭攻戰,替石敬瑭掌管軍籍,得到倚愛;在石敬瑭稱帝后改隸於後晉侍衛親軍都虞侯、沙陀族人劉知遠名下,成為劉知遠的心腹,不管劉知遠走到哪裡都把他帶在身邊,讓他督率親軍。及至後晉為契丹所滅,郭威和蘇逢吉、史弘肇等人勸說劉知遠稱帝,成為後漢開國功臣。劉知遠稱帝后,牙將郭威升為執掌軍務的樞密副使、檢校司徒,時年郭威43歲。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知遠在位不到一年便一命嗚呼,郭威和蘇逢吉同受顧命,擁立劉承祐繼位,是為後漢隱帝。郭威官拜樞密使,掌管全國的兵權。劉承祐即位不久,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相繼擁兵造反,劉承祐命郭威率兵出征。郭威一舉蕩平叛賊,使風雨飄搖的後漢政權轉危為安。之後,郭威移師北伐,大敗契丹,以功進封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兼樞密使,河北諸州郡皆聽郭威節制。

俗話說,功高震主,是為人臣之大忌。也許,郭威的本義並不想造反,但是,由於碰到的領導後漢隱帝劉承祐太不靠譜,這位少年天子上位不久就開始濫殺大臣。並且,劉承祐自繼位後,就對郭威等有功大將十分疑忌,其後更是與親信李業密謀,詔令馬軍指揮使郭崇誅殺宣徽使王峻、郭威等。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還是年輕無腦,輕易對這對樣一個位高權重、擁兵一方的人輕易動手,往往會適得其反。本無反心的郭威,被逼到這一步,也不能不反了。為自保,郭威採用謀士魏仁浦之計,偽作詔書,宣稱劉承祐令郭威誅殺諸將,致使群情激憤,眾將推舉郭威為帥,起兵討伐奸邪,以“清君側”。

4/置之死地而後生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見郭威起兵造反,一邊便派兵抵禦,一邊派宦官瑽脫偵察郭威的動向。瑽脫被郭威軍抓住,郭威叫瑽脫奏請劉承祐把國舅李業等人縛送軍中。劉承祐拿著郭威奏章給李業等人看,李業等都說郭威的反狀已明,就把郭威在京的家屬全部殺死。他命令將郭威家族的所有成員推上刑場,這裡包括郭威還尚在襁褓中的兒子。

隱帝得威奏,以示業等,業等皆言威反狀已白,乃悉誅威家屬於京師(《新五代史》)。

家人被害,這更激起了郭威的鬥志,於是,一鼓作氣拿下後漢的都城開封。郭威率軍抵達汴京城下時,劉承祐到城外觀戰,因後漢軍大敗,想逃回城去,不料開封尹劉銖據城不讓其入內。劉承祐只得帶著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等人逃到趙村,忽見後面塵埃大起,劉承祐以為是追兵,便倉皇下馬,打算躲入村民屋中。郭允明見形勢危急,想以劉承祐作為進見禮投降追兵,猛然趕上幾步,狠命一刀,將劉承祐刺死。其實,後面並不是追兵,而是劉承祐的親兵趕來護駕。郭允明見自己弄巧成拙,也就橫刀自刎而死。

5/澶州兵變黃袍加身

後漢隱帝劉承祐被殺後,郭威率大軍蜂擁而入京城,縱軍大肆搶掠。入京後,郭威覲見李太后(李三娘),同意立劉知遠之侄劉贇為帝,讓太后臨朝聽政,而政事則由自己決斷。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一直隱居幕後,並不是長久之計,為了站到前臺,郭威想到一招妙棋——他製造了契丹南下犯邊的假消息,於是將後漢主力都招至麾下,率軍北上。途徑澶州(今河南濮陽)時,數千將士發生兵變,以黃袍加於其身,被擁立為帝。

七天後,郭威再次進京,逼太后任他為“監國”。廣順元年(公元951年)正月丁卯日,郭威正式登基稱帝,改元“廣順”,改國號為“大周”,史稱“後周”。

廣順元年春正月丁卯,皇帝即位,大赦,改元,國號周。己巳,上漢太后尊號曰昭聖皇太后(《新五代史·周本紀第十一》)。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稱帝,趙匡胤補任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使。廣順三年(953年),郭威養子柴榮(後周世宗)為開封府尹,趙匡胤轉為開封府馬直軍使。可以說,這是郭威與柴榮在為自己挖坑,它為趙匡胤日後的“黃袍加身”打下了堅實基礎。當然,此是後話,略過不述。

“廣順初,補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世宗尹京,轉開封府馬直軍使(《宋史·太祖本紀》)。”

郭威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十年後的趙匡胤,在陳橋驛又如法炮製了一出黃袍加身的,代周立宋,這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6/勤儉治國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自小經歷了很多苦難,對民間疾苦有親身體會,當上了皇帝之後,他首先提出要減輕百姓的負擔。郭威為此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罷除不合理的牛租,二是撤消營田務。“讓百姓得利,就像國家得利一樣,朕要這些錢幹什麼?”

在他的精心治理下,中國長期戰亂的局面開始轉向統一,開始顯露出民富國強的跡象,為周世宗也為趙匡胤的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除了改革利民之外,自己也非常注意節儉,儘量減輕人民的負擔。他生活異常儉樸,衣食住行都很節儉。他對大臣們說:“朕出身微寒,嚐盡人間疾苦,也經歷了國與家的災難,現在當了皇帝,怎麼能養尊處優拖累天下百姓呢!”

病危之際,他仍不忘節儉,郭威鄭重地留下了遺言,“要薄葬,不要強徵民工,也不要宮人長年守陵”,只需每年的寒食節不忙時適當派人到陵上祭奠一下就行了;如果沒有人去,遙祭即可!”


"

出身寒微,黃袍加身,四娶寡婦,傳位外姓,被趙匡胤頂禮膜拜。這個皇帝太重情義?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還傳位外姓。

1/怎麼樣才能當上皇帝?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在古代,要想成為一國之君,無外乎如下幾種途徑:其一,是靠真刀真槍打出來的;其二,是從自家親人手中繼承過來的;其三,是由他人禪位(多數是被逼無奈才禪的)得來;其四,就是發動兵變(宮變)。相比如真刀真槍地搶奪,發動兵變是最經濟、最簡捷的,這樣的操作,流血更少。

而在中國古代的兵變中,最成功的案例,當數宋太祖趙匡胤的“陳橋兵變”了。公元960年,後周恭帝年幼即位,大權旁落,政局不穩,正是後周最脆弱的時刻。時為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假,借抗敵為名率大軍出城,行軍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趙匡胤、趙匡義及趙普等人煽動士兵發起兵變。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為了將戲演得逼真些,趙匡義及趙普等人還搞了個非常有趣的儀式,他們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呼喊萬歲,趙匡胤就這樣“被動”地被眾將士擁立為皇帝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小插曲,“陳橋兵變”又稱為“黃袍加身”。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脅迫周恭帝禪位,改國號為“宋”,定都開封。趙匡胤的“陳橋兵變”,創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個大王朝的奇蹟”。

其實,“陳橋兵變”似的“黃袍加身”,並非趙匡胤的首創,第一個“黃袍加身”的人,正是建立後周政權的後周太祖郭威,趙匡胤之所以會導演一出“黃袍加身”的鬧劇,都是向其前領導郭威致敬的結果。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與趙匡胤的人生有著許多相似之處,都是出身寒微,靠軍功進步,最終又以“武力”“和平”攫取大位。郭威生於亂世,長於軍伍,勇武有力,豪爽負氣,略通兵法,善撫將士,以軍功累遷至樞密使高位。終以軍事實力為後盾,取後漢而代之,是五代時期軍人專權的代表人物。

2/窮小子的人生逆襲

郭威的童年是不幸的,雖然,他的父親曾經官居刺史,但是,在郭威還未成年時,其父就被割據幽州的劉仁恭所殺。幼年喪父已經是夠不幸的了,但是,父親被殺不久,其母在投親途中也不幸病逝,郭威一下就淪為無父無母的孤兒。其後,是姨母常氏收養了他,郭威依靠姨母的撫育,始得成人。

父簡,事晉為順州刺史。劉仁恭攻破順州,簡見殺,子威少孤,依潞州人常氏(《新五代史·周本紀第十一》)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郭威成年後,不想一直依賴姨母照顧,他要外出闖蕩江湖,打拼出自己的幸福未來。郭威十八歲時,恰逢澤潞節度使李繼韜招募兵士,他去應招。郭威身材魁梧,勇力過人,生來就是從軍的料,所以,李繼韜一見便收留了他,併成為其身邊一名親兵。

郭威辦事勤懇,為人又機靈,李繼韜非常喜歡欣賞他,有什麼小的過失也經常遷就他,這讓郭威慢慢變得有些張狂。郭威也有行伍者的共同弱點,那就是好鬥,喜歡賭博,又好喝酒,酒後還喜歡打抱不平。結果,郭威就吃了酒後鬧事的虧。

一天,郭威酒後又到街上閒逛,遇到一個屠戶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常常欺負他人。郭威趁著酒勁,上前與他理論,結果,一言不合,他就將屠戶給宰了。殺人償命,古今亦然,郭威因此被抓進了監獄。因為他是李繼韜的親信護兵,不久,郭威就被李繼韜放了。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後來,李繼韜被後唐李存勖派兵攻滅,郭威被收編進了後唐軍隊,並且有幸成為李存勖的親軍“從馬直”(五代後唐時皇帝的親軍)。

3/被皇帝逼反的邊將

那是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特殊時代,追隨李存勖一段時間後,又跟隨石敬瑭攻戰,替石敬瑭掌管軍籍,得到倚愛;在石敬瑭稱帝后改隸於後晉侍衛親軍都虞侯、沙陀族人劉知遠名下,成為劉知遠的心腹,不管劉知遠走到哪裡都把他帶在身邊,讓他督率親軍。及至後晉為契丹所滅,郭威和蘇逢吉、史弘肇等人勸說劉知遠稱帝,成為後漢開國功臣。劉知遠稱帝后,牙將郭威升為執掌軍務的樞密副使、檢校司徒,時年郭威43歲。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知遠在位不到一年便一命嗚呼,郭威和蘇逢吉同受顧命,擁立劉承祐繼位,是為後漢隱帝。郭威官拜樞密使,掌管全國的兵權。劉承祐即位不久,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相繼擁兵造反,劉承祐命郭威率兵出征。郭威一舉蕩平叛賊,使風雨飄搖的後漢政權轉危為安。之後,郭威移師北伐,大敗契丹,以功進封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兼樞密使,河北諸州郡皆聽郭威節制。

俗話說,功高震主,是為人臣之大忌。也許,郭威的本義並不想造反,但是,由於碰到的領導後漢隱帝劉承祐太不靠譜,這位少年天子上位不久就開始濫殺大臣。並且,劉承祐自繼位後,就對郭威等有功大將十分疑忌,其後更是與親信李業密謀,詔令馬軍指揮使郭崇誅殺宣徽使王峻、郭威等。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還是年輕無腦,輕易對這對樣一個位高權重、擁兵一方的人輕易動手,往往會適得其反。本無反心的郭威,被逼到這一步,也不能不反了。為自保,郭威採用謀士魏仁浦之計,偽作詔書,宣稱劉承祐令郭威誅殺諸將,致使群情激憤,眾將推舉郭威為帥,起兵討伐奸邪,以“清君側”。

4/置之死地而後生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見郭威起兵造反,一邊便派兵抵禦,一邊派宦官瑽脫偵察郭威的動向。瑽脫被郭威軍抓住,郭威叫瑽脫奏請劉承祐把國舅李業等人縛送軍中。劉承祐拿著郭威奏章給李業等人看,李業等都說郭威的反狀已明,就把郭威在京的家屬全部殺死。他命令將郭威家族的所有成員推上刑場,這裡包括郭威還尚在襁褓中的兒子。

隱帝得威奏,以示業等,業等皆言威反狀已白,乃悉誅威家屬於京師(《新五代史》)。

家人被害,這更激起了郭威的鬥志,於是,一鼓作氣拿下後漢的都城開封。郭威率軍抵達汴京城下時,劉承祐到城外觀戰,因後漢軍大敗,想逃回城去,不料開封尹劉銖據城不讓其入內。劉承祐只得帶著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等人逃到趙村,忽見後面塵埃大起,劉承祐以為是追兵,便倉皇下馬,打算躲入村民屋中。郭允明見形勢危急,想以劉承祐作為進見禮投降追兵,猛然趕上幾步,狠命一刀,將劉承祐刺死。其實,後面並不是追兵,而是劉承祐的親兵趕來護駕。郭允明見自己弄巧成拙,也就橫刀自刎而死。

5/澶州兵變黃袍加身

後漢隱帝劉承祐被殺後,郭威率大軍蜂擁而入京城,縱軍大肆搶掠。入京後,郭威覲見李太后(李三娘),同意立劉知遠之侄劉贇為帝,讓太后臨朝聽政,而政事則由自己決斷。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一直隱居幕後,並不是長久之計,為了站到前臺,郭威想到一招妙棋——他製造了契丹南下犯邊的假消息,於是將後漢主力都招至麾下,率軍北上。途徑澶州(今河南濮陽)時,數千將士發生兵變,以黃袍加於其身,被擁立為帝。

七天後,郭威再次進京,逼太后任他為“監國”。廣順元年(公元951年)正月丁卯日,郭威正式登基稱帝,改元“廣順”,改國號為“大周”,史稱“後周”。

廣順元年春正月丁卯,皇帝即位,大赦,改元,國號周。己巳,上漢太后尊號曰昭聖皇太后(《新五代史·周本紀第十一》)。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稱帝,趙匡胤補任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使。廣順三年(953年),郭威養子柴榮(後周世宗)為開封府尹,趙匡胤轉為開封府馬直軍使。可以說,這是郭威與柴榮在為自己挖坑,它為趙匡胤日後的“黃袍加身”打下了堅實基礎。當然,此是後話,略過不述。

“廣順初,補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世宗尹京,轉開封府馬直軍使(《宋史·太祖本紀》)。”

郭威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十年後的趙匡胤,在陳橋驛又如法炮製了一出黃袍加身的,代周立宋,這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6/勤儉治國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自小經歷了很多苦難,對民間疾苦有親身體會,當上了皇帝之後,他首先提出要減輕百姓的負擔。郭威為此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罷除不合理的牛租,二是撤消營田務。“讓百姓得利,就像國家得利一樣,朕要這些錢幹什麼?”

在他的精心治理下,中國長期戰亂的局面開始轉向統一,開始顯露出民富國強的跡象,為周世宗也為趙匡胤的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除了改革利民之外,自己也非常注意節儉,儘量減輕人民的負擔。他生活異常儉樸,衣食住行都很節儉。他對大臣們說:“朕出身微寒,嚐盡人間疾苦,也經歷了國與家的災難,現在當了皇帝,怎麼能養尊處優拖累天下百姓呢!”

病危之際,他仍不忘節儉,郭威鄭重地留下了遺言,“要薄葬,不要強徵民工,也不要宮人長年守陵”,只需每年的寒食節不忙時適當派人到陵上祭奠一下就行了;如果沒有人去,遙祭即可!”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一共在皇位上坐了三年,從正月裡稱帝,正好又在正月裡病逝,終年僅五十一歲。死後葬嵩陵,一後三妃皆陪葬(是死後入葬,不是人殉)。

7/一後三妃皆寡婦


"

出身寒微,黃袍加身,四娶寡婦,傳位外姓,被趙匡胤頂禮膜拜。這個皇帝太重情義?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還傳位外姓。

1/怎麼樣才能當上皇帝?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在古代,要想成為一國之君,無外乎如下幾種途徑:其一,是靠真刀真槍打出來的;其二,是從自家親人手中繼承過來的;其三,是由他人禪位(多數是被逼無奈才禪的)得來;其四,就是發動兵變(宮變)。相比如真刀真槍地搶奪,發動兵變是最經濟、最簡捷的,這樣的操作,流血更少。

而在中國古代的兵變中,最成功的案例,當數宋太祖趙匡胤的“陳橋兵變”了。公元960年,後周恭帝年幼即位,大權旁落,政局不穩,正是後周最脆弱的時刻。時為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假,借抗敵為名率大軍出城,行軍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趙匡胤、趙匡義及趙普等人煽動士兵發起兵變。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為了將戲演得逼真些,趙匡義及趙普等人還搞了個非常有趣的儀式,他們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呼喊萬歲,趙匡胤就這樣“被動”地被眾將士擁立為皇帝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小插曲,“陳橋兵變”又稱為“黃袍加身”。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脅迫周恭帝禪位,改國號為“宋”,定都開封。趙匡胤的“陳橋兵變”,創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個大王朝的奇蹟”。

其實,“陳橋兵變”似的“黃袍加身”,並非趙匡胤的首創,第一個“黃袍加身”的人,正是建立後周政權的後周太祖郭威,趙匡胤之所以會導演一出“黃袍加身”的鬧劇,都是向其前領導郭威致敬的結果。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與趙匡胤的人生有著許多相似之處,都是出身寒微,靠軍功進步,最終又以“武力”“和平”攫取大位。郭威生於亂世,長於軍伍,勇武有力,豪爽負氣,略通兵法,善撫將士,以軍功累遷至樞密使高位。終以軍事實力為後盾,取後漢而代之,是五代時期軍人專權的代表人物。

2/窮小子的人生逆襲

郭威的童年是不幸的,雖然,他的父親曾經官居刺史,但是,在郭威還未成年時,其父就被割據幽州的劉仁恭所殺。幼年喪父已經是夠不幸的了,但是,父親被殺不久,其母在投親途中也不幸病逝,郭威一下就淪為無父無母的孤兒。其後,是姨母常氏收養了他,郭威依靠姨母的撫育,始得成人。

父簡,事晉為順州刺史。劉仁恭攻破順州,簡見殺,子威少孤,依潞州人常氏(《新五代史·周本紀第十一》)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郭威成年後,不想一直依賴姨母照顧,他要外出闖蕩江湖,打拼出自己的幸福未來。郭威十八歲時,恰逢澤潞節度使李繼韜招募兵士,他去應招。郭威身材魁梧,勇力過人,生來就是從軍的料,所以,李繼韜一見便收留了他,併成為其身邊一名親兵。

郭威辦事勤懇,為人又機靈,李繼韜非常喜歡欣賞他,有什麼小的過失也經常遷就他,這讓郭威慢慢變得有些張狂。郭威也有行伍者的共同弱點,那就是好鬥,喜歡賭博,又好喝酒,酒後還喜歡打抱不平。結果,郭威就吃了酒後鬧事的虧。

一天,郭威酒後又到街上閒逛,遇到一個屠戶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常常欺負他人。郭威趁著酒勁,上前與他理論,結果,一言不合,他就將屠戶給宰了。殺人償命,古今亦然,郭威因此被抓進了監獄。因為他是李繼韜的親信護兵,不久,郭威就被李繼韜放了。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後來,李繼韜被後唐李存勖派兵攻滅,郭威被收編進了後唐軍隊,並且有幸成為李存勖的親軍“從馬直”(五代後唐時皇帝的親軍)。

3/被皇帝逼反的邊將

那是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特殊時代,追隨李存勖一段時間後,又跟隨石敬瑭攻戰,替石敬瑭掌管軍籍,得到倚愛;在石敬瑭稱帝后改隸於後晉侍衛親軍都虞侯、沙陀族人劉知遠名下,成為劉知遠的心腹,不管劉知遠走到哪裡都把他帶在身邊,讓他督率親軍。及至後晉為契丹所滅,郭威和蘇逢吉、史弘肇等人勸說劉知遠稱帝,成為後漢開國功臣。劉知遠稱帝后,牙將郭威升為執掌軍務的樞密副使、檢校司徒,時年郭威43歲。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知遠在位不到一年便一命嗚呼,郭威和蘇逢吉同受顧命,擁立劉承祐繼位,是為後漢隱帝。郭威官拜樞密使,掌管全國的兵權。劉承祐即位不久,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相繼擁兵造反,劉承祐命郭威率兵出征。郭威一舉蕩平叛賊,使風雨飄搖的後漢政權轉危為安。之後,郭威移師北伐,大敗契丹,以功進封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兼樞密使,河北諸州郡皆聽郭威節制。

俗話說,功高震主,是為人臣之大忌。也許,郭威的本義並不想造反,但是,由於碰到的領導後漢隱帝劉承祐太不靠譜,這位少年天子上位不久就開始濫殺大臣。並且,劉承祐自繼位後,就對郭威等有功大將十分疑忌,其後更是與親信李業密謀,詔令馬軍指揮使郭崇誅殺宣徽使王峻、郭威等。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還是年輕無腦,輕易對這對樣一個位高權重、擁兵一方的人輕易動手,往往會適得其反。本無反心的郭威,被逼到這一步,也不能不反了。為自保,郭威採用謀士魏仁浦之計,偽作詔書,宣稱劉承祐令郭威誅殺諸將,致使群情激憤,眾將推舉郭威為帥,起兵討伐奸邪,以“清君側”。

4/置之死地而後生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見郭威起兵造反,一邊便派兵抵禦,一邊派宦官瑽脫偵察郭威的動向。瑽脫被郭威軍抓住,郭威叫瑽脫奏請劉承祐把國舅李業等人縛送軍中。劉承祐拿著郭威奏章給李業等人看,李業等都說郭威的反狀已明,就把郭威在京的家屬全部殺死。他命令將郭威家族的所有成員推上刑場,這裡包括郭威還尚在襁褓中的兒子。

隱帝得威奏,以示業等,業等皆言威反狀已白,乃悉誅威家屬於京師(《新五代史》)。

家人被害,這更激起了郭威的鬥志,於是,一鼓作氣拿下後漢的都城開封。郭威率軍抵達汴京城下時,劉承祐到城外觀戰,因後漢軍大敗,想逃回城去,不料開封尹劉銖據城不讓其入內。劉承祐只得帶著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等人逃到趙村,忽見後面塵埃大起,劉承祐以為是追兵,便倉皇下馬,打算躲入村民屋中。郭允明見形勢危急,想以劉承祐作為進見禮投降追兵,猛然趕上幾步,狠命一刀,將劉承祐刺死。其實,後面並不是追兵,而是劉承祐的親兵趕來護駕。郭允明見自己弄巧成拙,也就橫刀自刎而死。

5/澶州兵變黃袍加身

後漢隱帝劉承祐被殺後,郭威率大軍蜂擁而入京城,縱軍大肆搶掠。入京後,郭威覲見李太后(李三娘),同意立劉知遠之侄劉贇為帝,讓太后臨朝聽政,而政事則由自己決斷。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一直隱居幕後,並不是長久之計,為了站到前臺,郭威想到一招妙棋——他製造了契丹南下犯邊的假消息,於是將後漢主力都招至麾下,率軍北上。途徑澶州(今河南濮陽)時,數千將士發生兵變,以黃袍加於其身,被擁立為帝。

七天後,郭威再次進京,逼太后任他為“監國”。廣順元年(公元951年)正月丁卯日,郭威正式登基稱帝,改元“廣順”,改國號為“大周”,史稱“後周”。

廣順元年春正月丁卯,皇帝即位,大赦,改元,國號周。己巳,上漢太后尊號曰昭聖皇太后(《新五代史·周本紀第十一》)。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稱帝,趙匡胤補任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使。廣順三年(953年),郭威養子柴榮(後周世宗)為開封府尹,趙匡胤轉為開封府馬直軍使。可以說,這是郭威與柴榮在為自己挖坑,它為趙匡胤日後的“黃袍加身”打下了堅實基礎。當然,此是後話,略過不述。

“廣順初,補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世宗尹京,轉開封府馬直軍使(《宋史·太祖本紀》)。”

郭威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十年後的趙匡胤,在陳橋驛又如法炮製了一出黃袍加身的,代周立宋,這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6/勤儉治國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自小經歷了很多苦難,對民間疾苦有親身體會,當上了皇帝之後,他首先提出要減輕百姓的負擔。郭威為此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罷除不合理的牛租,二是撤消營田務。“讓百姓得利,就像國家得利一樣,朕要這些錢幹什麼?”

在他的精心治理下,中國長期戰亂的局面開始轉向統一,開始顯露出民富國強的跡象,為周世宗也為趙匡胤的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除了改革利民之外,自己也非常注意節儉,儘量減輕人民的負擔。他生活異常儉樸,衣食住行都很節儉。他對大臣們說:“朕出身微寒,嚐盡人間疾苦,也經歷了國與家的災難,現在當了皇帝,怎麼能養尊處優拖累天下百姓呢!”

病危之際,他仍不忘節儉,郭威鄭重地留下了遺言,“要薄葬,不要強徵民工,也不要宮人長年守陵”,只需每年的寒食節不忙時適當派人到陵上祭奠一下就行了;如果沒有人去,遙祭即可!”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一共在皇位上坐了三年,從正月裡稱帝,正好又在正月裡病逝,終年僅五十一歲。死後葬嵩陵,一後三妃皆陪葬(是死後入葬,不是人殉)。

7/一後三妃皆寡婦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的確“一後三妃”四任正室,分別是柴氏、楊氏、張氏、董氏。相比於開國創業,郭威在情感和私生活方面更為傳奇,原因是他的四任正室,在嫁給他之前均嫁過人,有的還不止嫁過一次。

柴氏:她原是後唐莊宗李存勖的嬪妃,莊宗去世後,被後唐明宗裁撤出宮,發遣回鄉。回鄉途中,柴氏遇見了當時擔任低級軍官的郭威,兩人一見傾心,一見鍾情,於是排除干擾而結成夫妻,時年郭威24歲。但沒幾年,柴氏便病逝,郭威稱帝后,追封她為柴氏為“聖穆皇后”。因郭威無子嗣,將柴氏的侄子柴榮養在身邊,非常器重,並最終將帝位傳給了他(即周世宗),可見郭威對柴氏的感情之深。


"

出身寒微,黃袍加身,四娶寡婦,傳位外姓,被趙匡胤頂禮膜拜。這個皇帝太重情義?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還傳位外姓。

1/怎麼樣才能當上皇帝?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在古代,要想成為一國之君,無外乎如下幾種途徑:其一,是靠真刀真槍打出來的;其二,是從自家親人手中繼承過來的;其三,是由他人禪位(多數是被逼無奈才禪的)得來;其四,就是發動兵變(宮變)。相比如真刀真槍地搶奪,發動兵變是最經濟、最簡捷的,這樣的操作,流血更少。

而在中國古代的兵變中,最成功的案例,當數宋太祖趙匡胤的“陳橋兵變”了。公元960年,後周恭帝年幼即位,大權旁落,政局不穩,正是後周最脆弱的時刻。時為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假,借抗敵為名率大軍出城,行軍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趙匡胤、趙匡義及趙普等人煽動士兵發起兵變。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為了將戲演得逼真些,趙匡義及趙普等人還搞了個非常有趣的儀式,他們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呼喊萬歲,趙匡胤就這樣“被動”地被眾將士擁立為皇帝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小插曲,“陳橋兵變”又稱為“黃袍加身”。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脅迫周恭帝禪位,改國號為“宋”,定都開封。趙匡胤的“陳橋兵變”,創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個大王朝的奇蹟”。

其實,“陳橋兵變”似的“黃袍加身”,並非趙匡胤的首創,第一個“黃袍加身”的人,正是建立後周政權的後周太祖郭威,趙匡胤之所以會導演一出“黃袍加身”的鬧劇,都是向其前領導郭威致敬的結果。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與趙匡胤的人生有著許多相似之處,都是出身寒微,靠軍功進步,最終又以“武力”“和平”攫取大位。郭威生於亂世,長於軍伍,勇武有力,豪爽負氣,略通兵法,善撫將士,以軍功累遷至樞密使高位。終以軍事實力為後盾,取後漢而代之,是五代時期軍人專權的代表人物。

2/窮小子的人生逆襲

郭威的童年是不幸的,雖然,他的父親曾經官居刺史,但是,在郭威還未成年時,其父就被割據幽州的劉仁恭所殺。幼年喪父已經是夠不幸的了,但是,父親被殺不久,其母在投親途中也不幸病逝,郭威一下就淪為無父無母的孤兒。其後,是姨母常氏收養了他,郭威依靠姨母的撫育,始得成人。

父簡,事晉為順州刺史。劉仁恭攻破順州,簡見殺,子威少孤,依潞州人常氏(《新五代史·周本紀第十一》)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郭威成年後,不想一直依賴姨母照顧,他要外出闖蕩江湖,打拼出自己的幸福未來。郭威十八歲時,恰逢澤潞節度使李繼韜招募兵士,他去應招。郭威身材魁梧,勇力過人,生來就是從軍的料,所以,李繼韜一見便收留了他,併成為其身邊一名親兵。

郭威辦事勤懇,為人又機靈,李繼韜非常喜歡欣賞他,有什麼小的過失也經常遷就他,這讓郭威慢慢變得有些張狂。郭威也有行伍者的共同弱點,那就是好鬥,喜歡賭博,又好喝酒,酒後還喜歡打抱不平。結果,郭威就吃了酒後鬧事的虧。

一天,郭威酒後又到街上閒逛,遇到一個屠戶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常常欺負他人。郭威趁著酒勁,上前與他理論,結果,一言不合,他就將屠戶給宰了。殺人償命,古今亦然,郭威因此被抓進了監獄。因為他是李繼韜的親信護兵,不久,郭威就被李繼韜放了。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後來,李繼韜被後唐李存勖派兵攻滅,郭威被收編進了後唐軍隊,並且有幸成為李存勖的親軍“從馬直”(五代後唐時皇帝的親軍)。

3/被皇帝逼反的邊將

那是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特殊時代,追隨李存勖一段時間後,又跟隨石敬瑭攻戰,替石敬瑭掌管軍籍,得到倚愛;在石敬瑭稱帝后改隸於後晉侍衛親軍都虞侯、沙陀族人劉知遠名下,成為劉知遠的心腹,不管劉知遠走到哪裡都把他帶在身邊,讓他督率親軍。及至後晉為契丹所滅,郭威和蘇逢吉、史弘肇等人勸說劉知遠稱帝,成為後漢開國功臣。劉知遠稱帝后,牙將郭威升為執掌軍務的樞密副使、檢校司徒,時年郭威43歲。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知遠在位不到一年便一命嗚呼,郭威和蘇逢吉同受顧命,擁立劉承祐繼位,是為後漢隱帝。郭威官拜樞密使,掌管全國的兵權。劉承祐即位不久,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相繼擁兵造反,劉承祐命郭威率兵出征。郭威一舉蕩平叛賊,使風雨飄搖的後漢政權轉危為安。之後,郭威移師北伐,大敗契丹,以功進封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兼樞密使,河北諸州郡皆聽郭威節制。

俗話說,功高震主,是為人臣之大忌。也許,郭威的本義並不想造反,但是,由於碰到的領導後漢隱帝劉承祐太不靠譜,這位少年天子上位不久就開始濫殺大臣。並且,劉承祐自繼位後,就對郭威等有功大將十分疑忌,其後更是與親信李業密謀,詔令馬軍指揮使郭崇誅殺宣徽使王峻、郭威等。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還是年輕無腦,輕易對這對樣一個位高權重、擁兵一方的人輕易動手,往往會適得其反。本無反心的郭威,被逼到這一步,也不能不反了。為自保,郭威採用謀士魏仁浦之計,偽作詔書,宣稱劉承祐令郭威誅殺諸將,致使群情激憤,眾將推舉郭威為帥,起兵討伐奸邪,以“清君側”。

4/置之死地而後生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見郭威起兵造反,一邊便派兵抵禦,一邊派宦官瑽脫偵察郭威的動向。瑽脫被郭威軍抓住,郭威叫瑽脫奏請劉承祐把國舅李業等人縛送軍中。劉承祐拿著郭威奏章給李業等人看,李業等都說郭威的反狀已明,就把郭威在京的家屬全部殺死。他命令將郭威家族的所有成員推上刑場,這裡包括郭威還尚在襁褓中的兒子。

隱帝得威奏,以示業等,業等皆言威反狀已白,乃悉誅威家屬於京師(《新五代史》)。

家人被害,這更激起了郭威的鬥志,於是,一鼓作氣拿下後漢的都城開封。郭威率軍抵達汴京城下時,劉承祐到城外觀戰,因後漢軍大敗,想逃回城去,不料開封尹劉銖據城不讓其入內。劉承祐只得帶著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等人逃到趙村,忽見後面塵埃大起,劉承祐以為是追兵,便倉皇下馬,打算躲入村民屋中。郭允明見形勢危急,想以劉承祐作為進見禮投降追兵,猛然趕上幾步,狠命一刀,將劉承祐刺死。其實,後面並不是追兵,而是劉承祐的親兵趕來護駕。郭允明見自己弄巧成拙,也就橫刀自刎而死。

5/澶州兵變黃袍加身

後漢隱帝劉承祐被殺後,郭威率大軍蜂擁而入京城,縱軍大肆搶掠。入京後,郭威覲見李太后(李三娘),同意立劉知遠之侄劉贇為帝,讓太后臨朝聽政,而政事則由自己決斷。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一直隱居幕後,並不是長久之計,為了站到前臺,郭威想到一招妙棋——他製造了契丹南下犯邊的假消息,於是將後漢主力都招至麾下,率軍北上。途徑澶州(今河南濮陽)時,數千將士發生兵變,以黃袍加於其身,被擁立為帝。

七天後,郭威再次進京,逼太后任他為“監國”。廣順元年(公元951年)正月丁卯日,郭威正式登基稱帝,改元“廣順”,改國號為“大周”,史稱“後周”。

廣順元年春正月丁卯,皇帝即位,大赦,改元,國號周。己巳,上漢太后尊號曰昭聖皇太后(《新五代史·周本紀第十一》)。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稱帝,趙匡胤補任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使。廣順三年(953年),郭威養子柴榮(後周世宗)為開封府尹,趙匡胤轉為開封府馬直軍使。可以說,這是郭威與柴榮在為自己挖坑,它為趙匡胤日後的“黃袍加身”打下了堅實基礎。當然,此是後話,略過不述。

“廣順初,補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世宗尹京,轉開封府馬直軍使(《宋史·太祖本紀》)。”

郭威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十年後的趙匡胤,在陳橋驛又如法炮製了一出黃袍加身的,代周立宋,這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6/勤儉治國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自小經歷了很多苦難,對民間疾苦有親身體會,當上了皇帝之後,他首先提出要減輕百姓的負擔。郭威為此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罷除不合理的牛租,二是撤消營田務。“讓百姓得利,就像國家得利一樣,朕要這些錢幹什麼?”

在他的精心治理下,中國長期戰亂的局面開始轉向統一,開始顯露出民富國強的跡象,為周世宗也為趙匡胤的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除了改革利民之外,自己也非常注意節儉,儘量減輕人民的負擔。他生活異常儉樸,衣食住行都很節儉。他對大臣們說:“朕出身微寒,嚐盡人間疾苦,也經歷了國與家的災難,現在當了皇帝,怎麼能養尊處優拖累天下百姓呢!”

病危之際,他仍不忘節儉,郭威鄭重地留下了遺言,“要薄葬,不要強徵民工,也不要宮人長年守陵”,只需每年的寒食節不忙時適當派人到陵上祭奠一下就行了;如果沒有人去,遙祭即可!”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一共在皇位上坐了三年,從正月裡稱帝,正好又在正月裡病逝,終年僅五十一歲。死後葬嵩陵,一後三妃皆陪葬(是死後入葬,不是人殉)。

7/一後三妃皆寡婦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的確“一後三妃”四任正室,分別是柴氏、楊氏、張氏、董氏。相比於開國創業,郭威在情感和私生活方面更為傳奇,原因是他的四任正室,在嫁給他之前均嫁過人,有的還不止嫁過一次。

柴氏:她原是後唐莊宗李存勖的嬪妃,莊宗去世後,被後唐明宗裁撤出宮,發遣回鄉。回鄉途中,柴氏遇見了當時擔任低級軍官的郭威,兩人一見傾心,一見鍾情,於是排除干擾而結成夫妻,時年郭威24歲。但沒幾年,柴氏便病逝,郭威稱帝后,追封她為柴氏為“聖穆皇后”。因郭威無子嗣,將柴氏的侄子柴榮養在身邊,非常器重,並最終將帝位傳給了他(即周世宗),可見郭威對柴氏的感情之深。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楊氏:她曾兩次嫁人,兩次守寡。楊氏年輕時,以美貌而被選入後梁趙王宮中為姬妾。後來趙王死於宮廷政變,楊氏流落民間嫁給平民,但沒幾年第二任丈夫也死了。此時,郭威的結髮妻子柴氏已過世,郭威聞聽楊氏美而賢,在楊氏之弟的極力撮合,娶為繼室。後來楊氏同樣英年早逝,郭威稱帝后,追封她為淑妃。

張氏:出身於官宦世家,父親在後樑趙王手下任職。前來平亂的軍隊禆將看到張氏的美貌,而帶回太原老家做兒媳婦。後來,張氏丈夫去世。而此時身在太原的郭威,由於第二任正室楊氏已逝,便娶了張氏。在郭威起兵反漢時,張氏和羈留在東京的郭威其他家屬一起被斬首。郭威稱帝后,追封張氏為貴妃。


"

出身寒微,黃袍加身,四娶寡婦,傳位外姓,被趙匡胤頂禮膜拜。這個皇帝太重情義?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還傳位外姓。

1/怎麼樣才能當上皇帝?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在古代,要想成為一國之君,無外乎如下幾種途徑:其一,是靠真刀真槍打出來的;其二,是從自家親人手中繼承過來的;其三,是由他人禪位(多數是被逼無奈才禪的)得來;其四,就是發動兵變(宮變)。相比如真刀真槍地搶奪,發動兵變是最經濟、最簡捷的,這樣的操作,流血更少。

而在中國古代的兵變中,最成功的案例,當數宋太祖趙匡胤的“陳橋兵變”了。公元960年,後周恭帝年幼即位,大權旁落,政局不穩,正是後周最脆弱的時刻。時為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假,借抗敵為名率大軍出城,行軍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趙匡胤、趙匡義及趙普等人煽動士兵發起兵變。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為了將戲演得逼真些,趙匡義及趙普等人還搞了個非常有趣的儀式,他們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呼喊萬歲,趙匡胤就這樣“被動”地被眾將士擁立為皇帝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小插曲,“陳橋兵變”又稱為“黃袍加身”。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脅迫周恭帝禪位,改國號為“宋”,定都開封。趙匡胤的“陳橋兵變”,創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個大王朝的奇蹟”。

其實,“陳橋兵變”似的“黃袍加身”,並非趙匡胤的首創,第一個“黃袍加身”的人,正是建立後周政權的後周太祖郭威,趙匡胤之所以會導演一出“黃袍加身”的鬧劇,都是向其前領導郭威致敬的結果。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與趙匡胤的人生有著許多相似之處,都是出身寒微,靠軍功進步,最終又以“武力”“和平”攫取大位。郭威生於亂世,長於軍伍,勇武有力,豪爽負氣,略通兵法,善撫將士,以軍功累遷至樞密使高位。終以軍事實力為後盾,取後漢而代之,是五代時期軍人專權的代表人物。

2/窮小子的人生逆襲

郭威的童年是不幸的,雖然,他的父親曾經官居刺史,但是,在郭威還未成年時,其父就被割據幽州的劉仁恭所殺。幼年喪父已經是夠不幸的了,但是,父親被殺不久,其母在投親途中也不幸病逝,郭威一下就淪為無父無母的孤兒。其後,是姨母常氏收養了他,郭威依靠姨母的撫育,始得成人。

父簡,事晉為順州刺史。劉仁恭攻破順州,簡見殺,子威少孤,依潞州人常氏(《新五代史·周本紀第十一》)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郭威成年後,不想一直依賴姨母照顧,他要外出闖蕩江湖,打拼出自己的幸福未來。郭威十八歲時,恰逢澤潞節度使李繼韜招募兵士,他去應招。郭威身材魁梧,勇力過人,生來就是從軍的料,所以,李繼韜一見便收留了他,併成為其身邊一名親兵。

郭威辦事勤懇,為人又機靈,李繼韜非常喜歡欣賞他,有什麼小的過失也經常遷就他,這讓郭威慢慢變得有些張狂。郭威也有行伍者的共同弱點,那就是好鬥,喜歡賭博,又好喝酒,酒後還喜歡打抱不平。結果,郭威就吃了酒後鬧事的虧。

一天,郭威酒後又到街上閒逛,遇到一個屠戶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常常欺負他人。郭威趁著酒勁,上前與他理論,結果,一言不合,他就將屠戶給宰了。殺人償命,古今亦然,郭威因此被抓進了監獄。因為他是李繼韜的親信護兵,不久,郭威就被李繼韜放了。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後來,李繼韜被後唐李存勖派兵攻滅,郭威被收編進了後唐軍隊,並且有幸成為李存勖的親軍“從馬直”(五代後唐時皇帝的親軍)。

3/被皇帝逼反的邊將

那是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特殊時代,追隨李存勖一段時間後,又跟隨石敬瑭攻戰,替石敬瑭掌管軍籍,得到倚愛;在石敬瑭稱帝后改隸於後晉侍衛親軍都虞侯、沙陀族人劉知遠名下,成為劉知遠的心腹,不管劉知遠走到哪裡都把他帶在身邊,讓他督率親軍。及至後晉為契丹所滅,郭威和蘇逢吉、史弘肇等人勸說劉知遠稱帝,成為後漢開國功臣。劉知遠稱帝后,牙將郭威升為執掌軍務的樞密副使、檢校司徒,時年郭威43歲。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知遠在位不到一年便一命嗚呼,郭威和蘇逢吉同受顧命,擁立劉承祐繼位,是為後漢隱帝。郭威官拜樞密使,掌管全國的兵權。劉承祐即位不久,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相繼擁兵造反,劉承祐命郭威率兵出征。郭威一舉蕩平叛賊,使風雨飄搖的後漢政權轉危為安。之後,郭威移師北伐,大敗契丹,以功進封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兼樞密使,河北諸州郡皆聽郭威節制。

俗話說,功高震主,是為人臣之大忌。也許,郭威的本義並不想造反,但是,由於碰到的領導後漢隱帝劉承祐太不靠譜,這位少年天子上位不久就開始濫殺大臣。並且,劉承祐自繼位後,就對郭威等有功大將十分疑忌,其後更是與親信李業密謀,詔令馬軍指揮使郭崇誅殺宣徽使王峻、郭威等。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還是年輕無腦,輕易對這對樣一個位高權重、擁兵一方的人輕易動手,往往會適得其反。本無反心的郭威,被逼到這一步,也不能不反了。為自保,郭威採用謀士魏仁浦之計,偽作詔書,宣稱劉承祐令郭威誅殺諸將,致使群情激憤,眾將推舉郭威為帥,起兵討伐奸邪,以“清君側”。

4/置之死地而後生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見郭威起兵造反,一邊便派兵抵禦,一邊派宦官瑽脫偵察郭威的動向。瑽脫被郭威軍抓住,郭威叫瑽脫奏請劉承祐把國舅李業等人縛送軍中。劉承祐拿著郭威奏章給李業等人看,李業等都說郭威的反狀已明,就把郭威在京的家屬全部殺死。他命令將郭威家族的所有成員推上刑場,這裡包括郭威還尚在襁褓中的兒子。

隱帝得威奏,以示業等,業等皆言威反狀已白,乃悉誅威家屬於京師(《新五代史》)。

家人被害,這更激起了郭威的鬥志,於是,一鼓作氣拿下後漢的都城開封。郭威率軍抵達汴京城下時,劉承祐到城外觀戰,因後漢軍大敗,想逃回城去,不料開封尹劉銖據城不讓其入內。劉承祐只得帶著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等人逃到趙村,忽見後面塵埃大起,劉承祐以為是追兵,便倉皇下馬,打算躲入村民屋中。郭允明見形勢危急,想以劉承祐作為進見禮投降追兵,猛然趕上幾步,狠命一刀,將劉承祐刺死。其實,後面並不是追兵,而是劉承祐的親兵趕來護駕。郭允明見自己弄巧成拙,也就橫刀自刎而死。

5/澶州兵變黃袍加身

後漢隱帝劉承祐被殺後,郭威率大軍蜂擁而入京城,縱軍大肆搶掠。入京後,郭威覲見李太后(李三娘),同意立劉知遠之侄劉贇為帝,讓太后臨朝聽政,而政事則由自己決斷。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一直隱居幕後,並不是長久之計,為了站到前臺,郭威想到一招妙棋——他製造了契丹南下犯邊的假消息,於是將後漢主力都招至麾下,率軍北上。途徑澶州(今河南濮陽)時,數千將士發生兵變,以黃袍加於其身,被擁立為帝。

七天後,郭威再次進京,逼太后任他為“監國”。廣順元年(公元951年)正月丁卯日,郭威正式登基稱帝,改元“廣順”,改國號為“大周”,史稱“後周”。

廣順元年春正月丁卯,皇帝即位,大赦,改元,國號周。己巳,上漢太后尊號曰昭聖皇太后(《新五代史·周本紀第十一》)。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稱帝,趙匡胤補任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使。廣順三年(953年),郭威養子柴榮(後周世宗)為開封府尹,趙匡胤轉為開封府馬直軍使。可以說,這是郭威與柴榮在為自己挖坑,它為趙匡胤日後的“黃袍加身”打下了堅實基礎。當然,此是後話,略過不述。

“廣順初,補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世宗尹京,轉開封府馬直軍使(《宋史·太祖本紀》)。”

郭威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十年後的趙匡胤,在陳橋驛又如法炮製了一出黃袍加身的,代周立宋,這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6/勤儉治國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自小經歷了很多苦難,對民間疾苦有親身體會,當上了皇帝之後,他首先提出要減輕百姓的負擔。郭威為此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罷除不合理的牛租,二是撤消營田務。“讓百姓得利,就像國家得利一樣,朕要這些錢幹什麼?”

在他的精心治理下,中國長期戰亂的局面開始轉向統一,開始顯露出民富國強的跡象,為周世宗也為趙匡胤的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除了改革利民之外,自己也非常注意節儉,儘量減輕人民的負擔。他生活異常儉樸,衣食住行都很節儉。他對大臣們說:“朕出身微寒,嚐盡人間疾苦,也經歷了國與家的災難,現在當了皇帝,怎麼能養尊處優拖累天下百姓呢!”

病危之際,他仍不忘節儉,郭威鄭重地留下了遺言,“要薄葬,不要強徵民工,也不要宮人長年守陵”,只需每年的寒食節不忙時適當派人到陵上祭奠一下就行了;如果沒有人去,遙祭即可!”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一共在皇位上坐了三年,從正月裡稱帝,正好又在正月裡病逝,終年僅五十一歲。死後葬嵩陵,一後三妃皆陪葬(是死後入葬,不是人殉)。

7/一後三妃皆寡婦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的確“一後三妃”四任正室,分別是柴氏、楊氏、張氏、董氏。相比於開國創業,郭威在情感和私生活方面更為傳奇,原因是他的四任正室,在嫁給他之前均嫁過人,有的還不止嫁過一次。

柴氏:她原是後唐莊宗李存勖的嬪妃,莊宗去世後,被後唐明宗裁撤出宮,發遣回鄉。回鄉途中,柴氏遇見了當時擔任低級軍官的郭威,兩人一見傾心,一見鍾情,於是排除干擾而結成夫妻,時年郭威24歲。但沒幾年,柴氏便病逝,郭威稱帝后,追封她為柴氏為“聖穆皇后”。因郭威無子嗣,將柴氏的侄子柴榮養在身邊,非常器重,並最終將帝位傳給了他(即周世宗),可見郭威對柴氏的感情之深。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楊氏:她曾兩次嫁人,兩次守寡。楊氏年輕時,以美貌而被選入後梁趙王宮中為姬妾。後來趙王死於宮廷政變,楊氏流落民間嫁給平民,但沒幾年第二任丈夫也死了。此時,郭威的結髮妻子柴氏已過世,郭威聞聽楊氏美而賢,在楊氏之弟的極力撮合,娶為繼室。後來楊氏同樣英年早逝,郭威稱帝后,追封她為淑妃。

張氏:出身於官宦世家,父親在後樑趙王手下任職。前來平亂的軍隊禆將看到張氏的美貌,而帶回太原老家做兒媳婦。後來,張氏丈夫去世。而此時身在太原的郭威,由於第二任正室楊氏已逝,便娶了張氏。在郭威起兵反漢時,張氏和羈留在東京的郭威其他家屬一起被斬首。郭威稱帝后,追封張氏為貴妃。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董氏:原是一個底層小吏的女兒,戰亂中曾與家人失散,十三歲時回到親人身邊,由大哥做主嫁給一位後晉官員為妻。後晉滅亡後,她的丈夫被擄身亡。郭威帶兵路過洛陽時將寡居的董氏聘納為妾。郭威稱帝后,沒有正室,於是將董氏升為正室,冊封德妃,成為郭威的賢內助。郭威對董氏也是一往情深,在董氏病重期間,連續率兵征戰的郭威不忘牽掛;在董氏死後半年,一介健壯武夫的郭威竟然身心崩潰,緊隨而去。

8/為他人做嫁衣裳


"

出身寒微,黃袍加身,四娶寡婦,傳位外姓,被趙匡胤頂禮膜拜。這個皇帝太重情義?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還傳位外姓。

1/怎麼樣才能當上皇帝?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在古代,要想成為一國之君,無外乎如下幾種途徑:其一,是靠真刀真槍打出來的;其二,是從自家親人手中繼承過來的;其三,是由他人禪位(多數是被逼無奈才禪的)得來;其四,就是發動兵變(宮變)。相比如真刀真槍地搶奪,發動兵變是最經濟、最簡捷的,這樣的操作,流血更少。

而在中國古代的兵變中,最成功的案例,當數宋太祖趙匡胤的“陳橋兵變”了。公元960年,後周恭帝年幼即位,大權旁落,政局不穩,正是後周最脆弱的時刻。時為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假,借抗敵為名率大軍出城,行軍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趙匡胤、趙匡義及趙普等人煽動士兵發起兵變。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為了將戲演得逼真些,趙匡義及趙普等人還搞了個非常有趣的儀式,他們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呼喊萬歲,趙匡胤就這樣“被動”地被眾將士擁立為皇帝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小插曲,“陳橋兵變”又稱為“黃袍加身”。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脅迫周恭帝禪位,改國號為“宋”,定都開封。趙匡胤的“陳橋兵變”,創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個大王朝的奇蹟”。

其實,“陳橋兵變”似的“黃袍加身”,並非趙匡胤的首創,第一個“黃袍加身”的人,正是建立後周政權的後周太祖郭威,趙匡胤之所以會導演一出“黃袍加身”的鬧劇,都是向其前領導郭威致敬的結果。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與趙匡胤的人生有著許多相似之處,都是出身寒微,靠軍功進步,最終又以“武力”“和平”攫取大位。郭威生於亂世,長於軍伍,勇武有力,豪爽負氣,略通兵法,善撫將士,以軍功累遷至樞密使高位。終以軍事實力為後盾,取後漢而代之,是五代時期軍人專權的代表人物。

2/窮小子的人生逆襲

郭威的童年是不幸的,雖然,他的父親曾經官居刺史,但是,在郭威還未成年時,其父就被割據幽州的劉仁恭所殺。幼年喪父已經是夠不幸的了,但是,父親被殺不久,其母在投親途中也不幸病逝,郭威一下就淪為無父無母的孤兒。其後,是姨母常氏收養了他,郭威依靠姨母的撫育,始得成人。

父簡,事晉為順州刺史。劉仁恭攻破順州,簡見殺,子威少孤,依潞州人常氏(《新五代史·周本紀第十一》)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郭威成年後,不想一直依賴姨母照顧,他要外出闖蕩江湖,打拼出自己的幸福未來。郭威十八歲時,恰逢澤潞節度使李繼韜招募兵士,他去應招。郭威身材魁梧,勇力過人,生來就是從軍的料,所以,李繼韜一見便收留了他,併成為其身邊一名親兵。

郭威辦事勤懇,為人又機靈,李繼韜非常喜歡欣賞他,有什麼小的過失也經常遷就他,這讓郭威慢慢變得有些張狂。郭威也有行伍者的共同弱點,那就是好鬥,喜歡賭博,又好喝酒,酒後還喜歡打抱不平。結果,郭威就吃了酒後鬧事的虧。

一天,郭威酒後又到街上閒逛,遇到一個屠戶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常常欺負他人。郭威趁著酒勁,上前與他理論,結果,一言不合,他就將屠戶給宰了。殺人償命,古今亦然,郭威因此被抓進了監獄。因為他是李繼韜的親信護兵,不久,郭威就被李繼韜放了。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後來,李繼韜被後唐李存勖派兵攻滅,郭威被收編進了後唐軍隊,並且有幸成為李存勖的親軍“從馬直”(五代後唐時皇帝的親軍)。

3/被皇帝逼反的邊將

那是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特殊時代,追隨李存勖一段時間後,又跟隨石敬瑭攻戰,替石敬瑭掌管軍籍,得到倚愛;在石敬瑭稱帝后改隸於後晉侍衛親軍都虞侯、沙陀族人劉知遠名下,成為劉知遠的心腹,不管劉知遠走到哪裡都把他帶在身邊,讓他督率親軍。及至後晉為契丹所滅,郭威和蘇逢吉、史弘肇等人勸說劉知遠稱帝,成為後漢開國功臣。劉知遠稱帝后,牙將郭威升為執掌軍務的樞密副使、檢校司徒,時年郭威43歲。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知遠在位不到一年便一命嗚呼,郭威和蘇逢吉同受顧命,擁立劉承祐繼位,是為後漢隱帝。郭威官拜樞密使,掌管全國的兵權。劉承祐即位不久,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相繼擁兵造反,劉承祐命郭威率兵出征。郭威一舉蕩平叛賊,使風雨飄搖的後漢政權轉危為安。之後,郭威移師北伐,大敗契丹,以功進封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兼樞密使,河北諸州郡皆聽郭威節制。

俗話說,功高震主,是為人臣之大忌。也許,郭威的本義並不想造反,但是,由於碰到的領導後漢隱帝劉承祐太不靠譜,這位少年天子上位不久就開始濫殺大臣。並且,劉承祐自繼位後,就對郭威等有功大將十分疑忌,其後更是與親信李業密謀,詔令馬軍指揮使郭崇誅殺宣徽使王峻、郭威等。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還是年輕無腦,輕易對這對樣一個位高權重、擁兵一方的人輕易動手,往往會適得其反。本無反心的郭威,被逼到這一步,也不能不反了。為自保,郭威採用謀士魏仁浦之計,偽作詔書,宣稱劉承祐令郭威誅殺諸將,致使群情激憤,眾將推舉郭威為帥,起兵討伐奸邪,以“清君側”。

4/置之死地而後生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見郭威起兵造反,一邊便派兵抵禦,一邊派宦官瑽脫偵察郭威的動向。瑽脫被郭威軍抓住,郭威叫瑽脫奏請劉承祐把國舅李業等人縛送軍中。劉承祐拿著郭威奏章給李業等人看,李業等都說郭威的反狀已明,就把郭威在京的家屬全部殺死。他命令將郭威家族的所有成員推上刑場,這裡包括郭威還尚在襁褓中的兒子。

隱帝得威奏,以示業等,業等皆言威反狀已白,乃悉誅威家屬於京師(《新五代史》)。

家人被害,這更激起了郭威的鬥志,於是,一鼓作氣拿下後漢的都城開封。郭威率軍抵達汴京城下時,劉承祐到城外觀戰,因後漢軍大敗,想逃回城去,不料開封尹劉銖據城不讓其入內。劉承祐只得帶著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等人逃到趙村,忽見後面塵埃大起,劉承祐以為是追兵,便倉皇下馬,打算躲入村民屋中。郭允明見形勢危急,想以劉承祐作為進見禮投降追兵,猛然趕上幾步,狠命一刀,將劉承祐刺死。其實,後面並不是追兵,而是劉承祐的親兵趕來護駕。郭允明見自己弄巧成拙,也就橫刀自刎而死。

5/澶州兵變黃袍加身

後漢隱帝劉承祐被殺後,郭威率大軍蜂擁而入京城,縱軍大肆搶掠。入京後,郭威覲見李太后(李三娘),同意立劉知遠之侄劉贇為帝,讓太后臨朝聽政,而政事則由自己決斷。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一直隱居幕後,並不是長久之計,為了站到前臺,郭威想到一招妙棋——他製造了契丹南下犯邊的假消息,於是將後漢主力都招至麾下,率軍北上。途徑澶州(今河南濮陽)時,數千將士發生兵變,以黃袍加於其身,被擁立為帝。

七天後,郭威再次進京,逼太后任他為“監國”。廣順元年(公元951年)正月丁卯日,郭威正式登基稱帝,改元“廣順”,改國號為“大周”,史稱“後周”。

廣順元年春正月丁卯,皇帝即位,大赦,改元,國號周。己巳,上漢太后尊號曰昭聖皇太后(《新五代史·周本紀第十一》)。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稱帝,趙匡胤補任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使。廣順三年(953年),郭威養子柴榮(後周世宗)為開封府尹,趙匡胤轉為開封府馬直軍使。可以說,這是郭威與柴榮在為自己挖坑,它為趙匡胤日後的“黃袍加身”打下了堅實基礎。當然,此是後話,略過不述。

“廣順初,補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世宗尹京,轉開封府馬直軍使(《宋史·太祖本紀》)。”

郭威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十年後的趙匡胤,在陳橋驛又如法炮製了一出黃袍加身的,代周立宋,這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6/勤儉治國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自小經歷了很多苦難,對民間疾苦有親身體會,當上了皇帝之後,他首先提出要減輕百姓的負擔。郭威為此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罷除不合理的牛租,二是撤消營田務。“讓百姓得利,就像國家得利一樣,朕要這些錢幹什麼?”

在他的精心治理下,中國長期戰亂的局面開始轉向統一,開始顯露出民富國強的跡象,為周世宗也為趙匡胤的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除了改革利民之外,自己也非常注意節儉,儘量減輕人民的負擔。他生活異常儉樸,衣食住行都很節儉。他對大臣們說:“朕出身微寒,嚐盡人間疾苦,也經歷了國與家的災難,現在當了皇帝,怎麼能養尊處優拖累天下百姓呢!”

病危之際,他仍不忘節儉,郭威鄭重地留下了遺言,“要薄葬,不要強徵民工,也不要宮人長年守陵”,只需每年的寒食節不忙時適當派人到陵上祭奠一下就行了;如果沒有人去,遙祭即可!”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一共在皇位上坐了三年,從正月裡稱帝,正好又在正月裡病逝,終年僅五十一歲。死後葬嵩陵,一後三妃皆陪葬(是死後入葬,不是人殉)。

7/一後三妃皆寡婦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的確“一後三妃”四任正室,分別是柴氏、楊氏、張氏、董氏。相比於開國創業,郭威在情感和私生活方面更為傳奇,原因是他的四任正室,在嫁給他之前均嫁過人,有的還不止嫁過一次。

柴氏:她原是後唐莊宗李存勖的嬪妃,莊宗去世後,被後唐明宗裁撤出宮,發遣回鄉。回鄉途中,柴氏遇見了當時擔任低級軍官的郭威,兩人一見傾心,一見鍾情,於是排除干擾而結成夫妻,時年郭威24歲。但沒幾年,柴氏便病逝,郭威稱帝后,追封她為柴氏為“聖穆皇后”。因郭威無子嗣,將柴氏的侄子柴榮養在身邊,非常器重,並最終將帝位傳給了他(即周世宗),可見郭威對柴氏的感情之深。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楊氏:她曾兩次嫁人,兩次守寡。楊氏年輕時,以美貌而被選入後梁趙王宮中為姬妾。後來趙王死於宮廷政變,楊氏流落民間嫁給平民,但沒幾年第二任丈夫也死了。此時,郭威的結髮妻子柴氏已過世,郭威聞聽楊氏美而賢,在楊氏之弟的極力撮合,娶為繼室。後來楊氏同樣英年早逝,郭威稱帝后,追封她為淑妃。

張氏:出身於官宦世家,父親在後樑趙王手下任職。前來平亂的軍隊禆將看到張氏的美貌,而帶回太原老家做兒媳婦。後來,張氏丈夫去世。而此時身在太原的郭威,由於第二任正室楊氏已逝,便娶了張氏。在郭威起兵反漢時,張氏和羈留在東京的郭威其他家屬一起被斬首。郭威稱帝后,追封張氏為貴妃。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董氏:原是一個底層小吏的女兒,戰亂中曾與家人失散,十三歲時回到親人身邊,由大哥做主嫁給一位後晉官員為妻。後晉滅亡後,她的丈夫被擄身亡。郭威帶兵路過洛陽時將寡居的董氏聘納為妾。郭威稱帝后,沒有正室,於是將董氏升為正室,冊封德妃,成為郭威的賢內助。郭威對董氏也是一往情深,在董氏病重期間,連續率兵征戰的郭威不忘牽掛;在董氏死後半年,一介健壯武夫的郭威竟然身心崩潰,緊隨而去。

8/為他人做嫁衣裳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深愛其元配妻子柴氏,在其妻亡後,不再另立皇后,後進者皆稱妃。郭威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紀念亡妻柴氏,一方面也看到柴氏的侄子柴榮的確有才,所以,最終他才決定將帝位傳給了沒有血緣關係的妻侄柴榮。能這樣做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是唯一的。歷史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柴榮繼任後,將他的未竟事業發揚光大。歷史上對柴榮的評價很高,歐陽修的《新五代史》說“其英武之材可謂雄傑”,《舊五代史》則稱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後人更是譽他為“中國十大賢君”之一。可惜的是,柴榮當政6年後即英年早逝,享年39歲。


"

出身寒微,黃袍加身,四娶寡婦,傳位外姓,被趙匡胤頂禮膜拜。這個皇帝太重情義?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還傳位外姓。

1/怎麼樣才能當上皇帝?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在古代,要想成為一國之君,無外乎如下幾種途徑:其一,是靠真刀真槍打出來的;其二,是從自家親人手中繼承過來的;其三,是由他人禪位(多數是被逼無奈才禪的)得來;其四,就是發動兵變(宮變)。相比如真刀真槍地搶奪,發動兵變是最經濟、最簡捷的,這樣的操作,流血更少。

而在中國古代的兵變中,最成功的案例,當數宋太祖趙匡胤的“陳橋兵變”了。公元960年,後周恭帝年幼即位,大權旁落,政局不穩,正是後周最脆弱的時刻。時為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假,借抗敵為名率大軍出城,行軍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趙匡胤、趙匡義及趙普等人煽動士兵發起兵變。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為了將戲演得逼真些,趙匡義及趙普等人還搞了個非常有趣的儀式,他們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呼喊萬歲,趙匡胤就這樣“被動”地被眾將士擁立為皇帝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小插曲,“陳橋兵變”又稱為“黃袍加身”。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脅迫周恭帝禪位,改國號為“宋”,定都開封。趙匡胤的“陳橋兵變”,創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個大王朝的奇蹟”。

其實,“陳橋兵變”似的“黃袍加身”,並非趙匡胤的首創,第一個“黃袍加身”的人,正是建立後周政權的後周太祖郭威,趙匡胤之所以會導演一出“黃袍加身”的鬧劇,都是向其前領導郭威致敬的結果。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與趙匡胤的人生有著許多相似之處,都是出身寒微,靠軍功進步,最終又以“武力”“和平”攫取大位。郭威生於亂世,長於軍伍,勇武有力,豪爽負氣,略通兵法,善撫將士,以軍功累遷至樞密使高位。終以軍事實力為後盾,取後漢而代之,是五代時期軍人專權的代表人物。

2/窮小子的人生逆襲

郭威的童年是不幸的,雖然,他的父親曾經官居刺史,但是,在郭威還未成年時,其父就被割據幽州的劉仁恭所殺。幼年喪父已經是夠不幸的了,但是,父親被殺不久,其母在投親途中也不幸病逝,郭威一下就淪為無父無母的孤兒。其後,是姨母常氏收養了他,郭威依靠姨母的撫育,始得成人。

父簡,事晉為順州刺史。劉仁恭攻破順州,簡見殺,子威少孤,依潞州人常氏(《新五代史·周本紀第十一》)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郭威成年後,不想一直依賴姨母照顧,他要外出闖蕩江湖,打拼出自己的幸福未來。郭威十八歲時,恰逢澤潞節度使李繼韜招募兵士,他去應招。郭威身材魁梧,勇力過人,生來就是從軍的料,所以,李繼韜一見便收留了他,併成為其身邊一名親兵。

郭威辦事勤懇,為人又機靈,李繼韜非常喜歡欣賞他,有什麼小的過失也經常遷就他,這讓郭威慢慢變得有些張狂。郭威也有行伍者的共同弱點,那就是好鬥,喜歡賭博,又好喝酒,酒後還喜歡打抱不平。結果,郭威就吃了酒後鬧事的虧。

一天,郭威酒後又到街上閒逛,遇到一個屠戶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常常欺負他人。郭威趁著酒勁,上前與他理論,結果,一言不合,他就將屠戶給宰了。殺人償命,古今亦然,郭威因此被抓進了監獄。因為他是李繼韜的親信護兵,不久,郭威就被李繼韜放了。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後來,李繼韜被後唐李存勖派兵攻滅,郭威被收編進了後唐軍隊,並且有幸成為李存勖的親軍“從馬直”(五代後唐時皇帝的親軍)。

3/被皇帝逼反的邊將

那是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特殊時代,追隨李存勖一段時間後,又跟隨石敬瑭攻戰,替石敬瑭掌管軍籍,得到倚愛;在石敬瑭稱帝后改隸於後晉侍衛親軍都虞侯、沙陀族人劉知遠名下,成為劉知遠的心腹,不管劉知遠走到哪裡都把他帶在身邊,讓他督率親軍。及至後晉為契丹所滅,郭威和蘇逢吉、史弘肇等人勸說劉知遠稱帝,成為後漢開國功臣。劉知遠稱帝后,牙將郭威升為執掌軍務的樞密副使、檢校司徒,時年郭威43歲。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知遠在位不到一年便一命嗚呼,郭威和蘇逢吉同受顧命,擁立劉承祐繼位,是為後漢隱帝。郭威官拜樞密使,掌管全國的兵權。劉承祐即位不久,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相繼擁兵造反,劉承祐命郭威率兵出征。郭威一舉蕩平叛賊,使風雨飄搖的後漢政權轉危為安。之後,郭威移師北伐,大敗契丹,以功進封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兼樞密使,河北諸州郡皆聽郭威節制。

俗話說,功高震主,是為人臣之大忌。也許,郭威的本義並不想造反,但是,由於碰到的領導後漢隱帝劉承祐太不靠譜,這位少年天子上位不久就開始濫殺大臣。並且,劉承祐自繼位後,就對郭威等有功大將十分疑忌,其後更是與親信李業密謀,詔令馬軍指揮使郭崇誅殺宣徽使王峻、郭威等。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還是年輕無腦,輕易對這對樣一個位高權重、擁兵一方的人輕易動手,往往會適得其反。本無反心的郭威,被逼到這一步,也不能不反了。為自保,郭威採用謀士魏仁浦之計,偽作詔書,宣稱劉承祐令郭威誅殺諸將,致使群情激憤,眾將推舉郭威為帥,起兵討伐奸邪,以“清君側”。

4/置之死地而後生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見郭威起兵造反,一邊便派兵抵禦,一邊派宦官瑽脫偵察郭威的動向。瑽脫被郭威軍抓住,郭威叫瑽脫奏請劉承祐把國舅李業等人縛送軍中。劉承祐拿著郭威奏章給李業等人看,李業等都說郭威的反狀已明,就把郭威在京的家屬全部殺死。他命令將郭威家族的所有成員推上刑場,這裡包括郭威還尚在襁褓中的兒子。

隱帝得威奏,以示業等,業等皆言威反狀已白,乃悉誅威家屬於京師(《新五代史》)。

家人被害,這更激起了郭威的鬥志,於是,一鼓作氣拿下後漢的都城開封。郭威率軍抵達汴京城下時,劉承祐到城外觀戰,因後漢軍大敗,想逃回城去,不料開封尹劉銖據城不讓其入內。劉承祐只得帶著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劉承祐等人逃到趙村,忽見後面塵埃大起,劉承祐以為是追兵,便倉皇下馬,打算躲入村民屋中。郭允明見形勢危急,想以劉承祐作為進見禮投降追兵,猛然趕上幾步,狠命一刀,將劉承祐刺死。其實,後面並不是追兵,而是劉承祐的親兵趕來護駕。郭允明見自己弄巧成拙,也就橫刀自刎而死。

5/澶州兵變黃袍加身

後漢隱帝劉承祐被殺後,郭威率大軍蜂擁而入京城,縱軍大肆搶掠。入京後,郭威覲見李太后(李三娘),同意立劉知遠之侄劉贇為帝,讓太后臨朝聽政,而政事則由自己決斷。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一直隱居幕後,並不是長久之計,為了站到前臺,郭威想到一招妙棋——他製造了契丹南下犯邊的假消息,於是將後漢主力都招至麾下,率軍北上。途徑澶州(今河南濮陽)時,數千將士發生兵變,以黃袍加於其身,被擁立為帝。

七天後,郭威再次進京,逼太后任他為“監國”。廣順元年(公元951年)正月丁卯日,郭威正式登基稱帝,改元“廣順”,改國號為“大周”,史稱“後周”。

廣順元年春正月丁卯,皇帝即位,大赦,改元,國號周。己巳,上漢太后尊號曰昭聖皇太后(《新五代史·周本紀第十一》)。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稱帝,趙匡胤補任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使。廣順三年(953年),郭威養子柴榮(後周世宗)為開封府尹,趙匡胤轉為開封府馬直軍使。可以說,這是郭威與柴榮在為自己挖坑,它為趙匡胤日後的“黃袍加身”打下了堅實基礎。當然,此是後話,略過不述。

“廣順初,補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世宗尹京,轉開封府馬直軍使(《宋史·太祖本紀》)。”

郭威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十年後的趙匡胤,在陳橋驛又如法炮製了一出黃袍加身的,代周立宋,這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6/勤儉治國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自小經歷了很多苦難,對民間疾苦有親身體會,當上了皇帝之後,他首先提出要減輕百姓的負擔。郭威為此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罷除不合理的牛租,二是撤消營田務。“讓百姓得利,就像國家得利一樣,朕要這些錢幹什麼?”

在他的精心治理下,中國長期戰亂的局面開始轉向統一,開始顯露出民富國強的跡象,為周世宗也為趙匡胤的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除了改革利民之外,自己也非常注意節儉,儘量減輕人民的負擔。他生活異常儉樸,衣食住行都很節儉。他對大臣們說:“朕出身微寒,嚐盡人間疾苦,也經歷了國與家的災難,現在當了皇帝,怎麼能養尊處優拖累天下百姓呢!”

病危之際,他仍不忘節儉,郭威鄭重地留下了遺言,“要薄葬,不要強徵民工,也不要宮人長年守陵”,只需每年的寒食節不忙時適當派人到陵上祭奠一下就行了;如果沒有人去,遙祭即可!”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一共在皇位上坐了三年,從正月裡稱帝,正好又在正月裡病逝,終年僅五十一歲。死後葬嵩陵,一後三妃皆陪葬(是死後入葬,不是人殉)。

7/一後三妃皆寡婦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的確“一後三妃”四任正室,分別是柴氏、楊氏、張氏、董氏。相比於開國創業,郭威在情感和私生活方面更為傳奇,原因是他的四任正室,在嫁給他之前均嫁過人,有的還不止嫁過一次。

柴氏:她原是後唐莊宗李存勖的嬪妃,莊宗去世後,被後唐明宗裁撤出宮,發遣回鄉。回鄉途中,柴氏遇見了當時擔任低級軍官的郭威,兩人一見傾心,一見鍾情,於是排除干擾而結成夫妻,時年郭威24歲。但沒幾年,柴氏便病逝,郭威稱帝后,追封她為柴氏為“聖穆皇后”。因郭威無子嗣,將柴氏的侄子柴榮養在身邊,非常器重,並最終將帝位傳給了他(即周世宗),可見郭威對柴氏的感情之深。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楊氏:她曾兩次嫁人,兩次守寡。楊氏年輕時,以美貌而被選入後梁趙王宮中為姬妾。後來趙王死於宮廷政變,楊氏流落民間嫁給平民,但沒幾年第二任丈夫也死了。此時,郭威的結髮妻子柴氏已過世,郭威聞聽楊氏美而賢,在楊氏之弟的極力撮合,娶為繼室。後來楊氏同樣英年早逝,郭威稱帝后,追封她為淑妃。

張氏:出身於官宦世家,父親在後樑趙王手下任職。前來平亂的軍隊禆將看到張氏的美貌,而帶回太原老家做兒媳婦。後來,張氏丈夫去世。而此時身在太原的郭威,由於第二任正室楊氏已逝,便娶了張氏。在郭威起兵反漢時,張氏和羈留在東京的郭威其他家屬一起被斬首。郭威稱帝后,追封張氏為貴妃。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董氏:原是一個底層小吏的女兒,戰亂中曾與家人失散,十三歲時回到親人身邊,由大哥做主嫁給一位後晉官員為妻。後晉滅亡後,她的丈夫被擄身亡。郭威帶兵路過洛陽時將寡居的董氏聘納為妾。郭威稱帝后,沒有正室,於是將董氏升為正室,冊封德妃,成為郭威的賢內助。郭威對董氏也是一往情深,在董氏病重期間,連續率兵征戰的郭威不忘牽掛;在董氏死後半年,一介健壯武夫的郭威竟然身心崩潰,緊隨而去。

8/為他人做嫁衣裳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郭威深愛其元配妻子柴氏,在其妻亡後,不再另立皇后,後進者皆稱妃。郭威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紀念亡妻柴氏,一方面也看到柴氏的侄子柴榮的確有才,所以,最終他才決定將帝位傳給了沒有血緣關係的妻侄柴榮。能這樣做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是唯一的。歷史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柴榮繼任後,將他的未竟事業發揚光大。歷史上對柴榮的評價很高,歐陽修的《新五代史》說“其英武之材可謂雄傑”,《舊五代史》則稱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後人更是譽他為“中國十大賢君”之一。可惜的是,柴榮當政6年後即英年早逝,享年39歲。


皇帝是個二婚控:一後三妃皆寡婦,死後傳位外姓,一生替人做嫁衣


由於柴榮當年在開封的家人也被株連,這才導致其長子柴宗訓即位時只有6歲。由於新皇太年幼,守不住郭威與柴榮打下的家業,後來只有白白送給了趙家。

(圖片來自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