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出任外長,他後被迫流亡20年,花甲之年當上總統、連任四屆

國際 閒來讀史 2017-07-18

布特弗利卡,阿爾及利亞總統。阿國位於非洲西北部,19世紀30年代以來,開始遭到法國殖民者入侵,20世紀初完全淪為法國殖民地。二戰期間,阿國幫助法國反對德國法西斯,戰後希望能夠獲得獨立,結果遭到法國人血腥鎮壓。1954年,阿國"民族解放陣線"率先發動起義,帶領人民走上武裝獨立之路。兩年後,19歲的布特弗利卡棄學從戎,毅然參加了"民族解放軍",併成為一名出色的偵查兵。

26歲出任外長,他後被迫流亡20年,花甲之年當上總統、連任四屆

在軍中,長官布邁丁挺賞識布特弗利卡,將其提拔為自己的行政祕書。在接下來幾年間,布邁丁由於軍功突出,不斷得到升遷,最後出任為"民族解放軍"總參謀長。作為最倚重的親信之一,布特弗利卡也跟著不斷提拔,逐漸靠近"民族解放陣線"決策層,積累了豐富的政治經驗和人脈網絡。經過近十年的武裝鬥爭,阿國人民終於將法國殖民者驅趕出去。1962年7月3日,阿爾及利亞正式宣佈獨立。

翌年9月,阿國建立了民選政府,本·貝拉當選首任總統,布邁丁出任國防部長,掌握國家軍事大權。作為布邁丁的"股肱羽翼",年僅26歲的布特弗利卡也被委以重任,出任新政府外交部長。他頗具外交才能,為新獨立的祖國走向世界立下了汗馬功勞,連他的政治對手都不得不承認"乾得很出色"。1965年,布邁丁發動政變,推翻了本·貝拉政權。布邁丁當總統後,布特弗利卡成為布邁丁政壇核心人物之一。

26歲出任外長,他後被迫流亡20年,花甲之年當上總統、連任四屆

1978年12月,布邁丁因病去世,圍繞誰來繼承大位展開了激烈的爭奪。當年41歲的布特弗利卡成為最熱門接班人之一。但由於和反對派實力相當、相持不下,最終被迫採取妥協折衷的方式,讓權勢稍弱的沙德利上校接管權力。沙德利上臺後,自認根基比較薄弱,於是大肆培植親信黨羽,對"布邁丁時代的紅人"極力打壓排擠。1979年下半年,布特弗利卡被踢出國家權力高層,為免遭迫害他被迫流亡海外,這一走就是20年。

在流亡海外期間,布特弗利卡時刻關注國內局勢發展,也曾短暫返回國內。1991年阿國舉行議會選舉,伊斯蘭主義勢力大獲全勝,引起軍方極大擔憂。於是軍方將沙德利總統趕下臺,並宣佈選舉結果無效,結果引發了一場慘絕人寰的內戰。1994年,發動政變又平亂無力的軍方招致諸多非議,亟須尋找兼具威望與能力者收拾殘局,希望布特弗利卡回國主持大局。但他權衡再三,認為此時並不適合出山,於是拒絕了軍方邀請。

26歲出任外長,他後被迫流亡20年,花甲之年當上總統、連任四屆

結果不出他所料,軍方對新任總統處處掣肘,局勢沒有絲毫好轉。1998年,時任總統澤魯阿勒宣佈提前辭職,軍方再次對布特弗利卡發出邀請。他提出可以破解"救局",但條件是要當名副其實的領袖,軍方被迫答應了他的條件。1999年,布特弗利卡結束了20年流亡生涯,回國輕鬆勝選當上總統。主政以來,布特弗利卡結束了曠日持久的內戰,推動了國家穩定與持續發展,被國內媒體稱讚為"阿爾及利亞的大救星",迄今為止他已4次當選總統。

26歲出任外長,他後被迫流亡20年,花甲之年當上總統、連任四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