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

疏密很容易瞭解,這裡不做過多解釋,我們先了解一下下何為“虛實”?

虛實,是從中國繪畫畫材佈局而講的。不同於西方畫,對於虛實他們講的較少,而我們講得深入,就像戲劇,僅用兩塊布來代替城牆,突顯出主體,而不讓複雜的背景亂了主題,可以說這套藝術規律,更符合我們東方本民族的欣賞習慣及要求。

那麼什麼是虛,什麼是實呢?舉個例子說明!

"

疏密很容易瞭解,這裡不做過多解釋,我們先了解一下下何為“虛實”?

虛實,是從中國繪畫畫材佈局而講的。不同於西方畫,對於虛實他們講的較少,而我們講得深入,就像戲劇,僅用兩塊布來代替城牆,突顯出主體,而不讓複雜的背景亂了主題,可以說這套藝術規律,更符合我們東方本民族的欣賞習慣及要求。

那麼什麼是虛,什麼是實呢?舉個例子說明!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如上面這張花卉圖,儘管沒有畫背景,但是我們看起來會想象到這些東西擺在桌子上或平地上,總不會感到放在空中,使全幅畫材十分清楚而突出。

因為自然界中最明亮的色彩為白色,略去繁瑣的背景成為白底,以白來襯托畫材,而畫材自然十分突出了。西洋畫家往往評論中國繪畫為明豁,也是這個道理,然而空白處究竟是什麼呢?可以由看畫的人隨意去聯想,使人產生更多聯想的趣味。

因此,在中國畫中,“虛”就是畫幅上空白,“實”即是畫幅上的畫材。如上圖的畫,空白處就是“虛”,畫材是“實”。

我們常常聽到繪畫中的虛實、疏密的名詞,那麼虛實和疏密是一個意思嗎?繼續往下看!

虛實與疏密的關係

1.虛實和疏密不能混淆

虛實與疏密是有區別的,往往有人把它混為一談。有人說疏處空白多些,密處空白少些,這話有一定道理。一般說來,山水畫中對虛實講得多些,花卉中對疏密講得多些。如畫蘭竹,必須要有線條的疏密交叉關係。畫松針也是同樣的道理,松針的線條交叉,就是處理部分疏密關係。(如圖一)。

"

疏密很容易瞭解,這裡不做過多解釋,我們先了解一下下何為“虛實”?

虛實,是從中國繪畫畫材佈局而講的。不同於西方畫,對於虛實他們講的較少,而我們講得深入,就像戲劇,僅用兩塊布來代替城牆,突顯出主體,而不讓複雜的背景亂了主題,可以說這套藝術規律,更符合我們東方本民族的欣賞習慣及要求。

那麼什麼是虛,什麼是實呢?舉個例子說明!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如上面這張花卉圖,儘管沒有畫背景,但是我們看起來會想象到這些東西擺在桌子上或平地上,總不會感到放在空中,使全幅畫材十分清楚而突出。

因為自然界中最明亮的色彩為白色,略去繁瑣的背景成為白底,以白來襯托畫材,而畫材自然十分突出了。西洋畫家往往評論中國繪畫為明豁,也是這個道理,然而空白處究竟是什麼呢?可以由看畫的人隨意去聯想,使人產生更多聯想的趣味。

因此,在中國畫中,“虛”就是畫幅上空白,“實”即是畫幅上的畫材。如上圖的畫,空白處就是“虛”,畫材是“實”。

我們常常聽到繪畫中的虛實、疏密的名詞,那麼虛實和疏密是一個意思嗎?繼續往下看!

虛實與疏密的關係

1.虛實和疏密不能混淆

虛實與疏密是有區別的,往往有人把它混為一談。有人說疏處空白多些,密處空白少些,這話有一定道理。一般說來,山水畫中對虛實講得多些,花卉中對疏密講得多些。如畫蘭竹,必須要有線條的疏密交叉關係。畫松針也是同樣的道理,松針的線條交叉,就是處理部分疏密關係。(如圖一)。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一

在山水畫中,一般講虛實是多些,但也要疏密。應從實際情況出發,比如天和水都是有色彩的,可是山水畫中往往不畫色就以留空白,這空白就是天和水,不是空洞無物的。白描人物、白描花卉全不畫色的,也是一種創作,不著色的地方,也不是空洞無物的。藝術畢竟是藝術,藝術不等於自然,自然也不等於藝術。因為宇宙萬物之色是千變萬化的,因所看的人不同,所表現出色的變化也各有不同。

老子說:“知白守黑。”就是說黑從白現,深知白處才能處理好黑處。然而一般人只注意在畫面上擺實,而不知道怎麼布虛。實際上擺實就是布虛,布虛就是擺實。任何一樣東西,放在空間都不可能沒有環境背景的,西洋的繪畫根據自然存在的規律表現於畫面上,所以總是布實的。然而中國畫卻根椐眼睛視覺的能域來畫畫的,因為眼睛看東西,必須聽腦子的命令,腦子命令看某物,就注意某物,腦子命令看某物的某點,就注意某點,其他就不注意了。譬如我們看一個人的臉,就忘掉了身體,看到鼻子,就會忽視嘴,不可能如攝影機一樣,在視域的範圍內絲毫不會遺漏。這就是《論詔》中所寫道的“心不在焉,視而不見”的這個道理,中國人的作畫就以視而不見作根據的。視而不見就無物可畫。無物可畫,就是空白。有了空白,也即是有了可不必注意的地方,那麼主體就更注目和突出。這就是以虛顯實的虛實問題。至於如何布好空白,就必須進一步研究虛和實的問題,其中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探討。

2.虛實與疏密有相通之處

"

疏密很容易瞭解,這裡不做過多解釋,我們先了解一下下何為“虛實”?

虛實,是從中國繪畫畫材佈局而講的。不同於西方畫,對於虛實他們講的較少,而我們講得深入,就像戲劇,僅用兩塊布來代替城牆,突顯出主體,而不讓複雜的背景亂了主題,可以說這套藝術規律,更符合我們東方本民族的欣賞習慣及要求。

那麼什麼是虛,什麼是實呢?舉個例子說明!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如上面這張花卉圖,儘管沒有畫背景,但是我們看起來會想象到這些東西擺在桌子上或平地上,總不會感到放在空中,使全幅畫材十分清楚而突出。

因為自然界中最明亮的色彩為白色,略去繁瑣的背景成為白底,以白來襯托畫材,而畫材自然十分突出了。西洋畫家往往評論中國繪畫為明豁,也是這個道理,然而空白處究竟是什麼呢?可以由看畫的人隨意去聯想,使人產生更多聯想的趣味。

因此,在中國畫中,“虛”就是畫幅上空白,“實”即是畫幅上的畫材。如上圖的畫,空白處就是“虛”,畫材是“實”。

我們常常聽到繪畫中的虛實、疏密的名詞,那麼虛實和疏密是一個意思嗎?繼續往下看!

虛實與疏密的關係

1.虛實和疏密不能混淆

虛實與疏密是有區別的,往往有人把它混為一談。有人說疏處空白多些,密處空白少些,這話有一定道理。一般說來,山水畫中對虛實講得多些,花卉中對疏密講得多些。如畫蘭竹,必須要有線條的疏密交叉關係。畫松針也是同樣的道理,松針的線條交叉,就是處理部分疏密關係。(如圖一)。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一

在山水畫中,一般講虛實是多些,但也要疏密。應從實際情況出發,比如天和水都是有色彩的,可是山水畫中往往不畫色就以留空白,這空白就是天和水,不是空洞無物的。白描人物、白描花卉全不畫色的,也是一種創作,不著色的地方,也不是空洞無物的。藝術畢竟是藝術,藝術不等於自然,自然也不等於藝術。因為宇宙萬物之色是千變萬化的,因所看的人不同,所表現出色的變化也各有不同。

老子說:“知白守黑。”就是說黑從白現,深知白處才能處理好黑處。然而一般人只注意在畫面上擺實,而不知道怎麼布虛。實際上擺實就是布虛,布虛就是擺實。任何一樣東西,放在空間都不可能沒有環境背景的,西洋的繪畫根據自然存在的規律表現於畫面上,所以總是布實的。然而中國畫卻根椐眼睛視覺的能域來畫畫的,因為眼睛看東西,必須聽腦子的命令,腦子命令看某物,就注意某物,腦子命令看某物的某點,就注意某點,其他就不注意了。譬如我們看一個人的臉,就忘掉了身體,看到鼻子,就會忽視嘴,不可能如攝影機一樣,在視域的範圍內絲毫不會遺漏。這就是《論詔》中所寫道的“心不在焉,視而不見”的這個道理,中國人的作畫就以視而不見作根據的。視而不見就無物可畫。無物可畫,就是空白。有了空白,也即是有了可不必注意的地方,那麼主體就更注目和突出。這就是以虛顯實的虛實問題。至於如何布好空白,就必須進一步研究虛和實的問題,其中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探討。

2.虛實與疏密有相通之處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二

虛實和疏密有所不同,但也有相通的地方。疏密無非是講畫材與線的排列交叉問題,如上面的圖二,兩個蘋果排得近些,而另一個排得遠些,中間有兩個距離,近的,如①,遠的距離疏,如②,即疏密二字是對兩個距離間講的。又蘋果是畫材,是實的,蘋果以外的空白,是虛的。這就是虛實。然兩個蘋果排得密些,其中的空白,是小空白,叫小虛,排得疏些中間的空處,是比較大的,是大空白,叫大虛。蘋果上面的更大空白,那自然是更大的虛了。因此,大虛、大實、小虛、小實,與畫材的疏密有關,故一般人就將疏密與虛實混同起來了。

"

疏密很容易瞭解,這裡不做過多解釋,我們先了解一下下何為“虛實”?

虛實,是從中國繪畫畫材佈局而講的。不同於西方畫,對於虛實他們講的較少,而我們講得深入,就像戲劇,僅用兩塊布來代替城牆,突顯出主體,而不讓複雜的背景亂了主題,可以說這套藝術規律,更符合我們東方本民族的欣賞習慣及要求。

那麼什麼是虛,什麼是實呢?舉個例子說明!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如上面這張花卉圖,儘管沒有畫背景,但是我們看起來會想象到這些東西擺在桌子上或平地上,總不會感到放在空中,使全幅畫材十分清楚而突出。

因為自然界中最明亮的色彩為白色,略去繁瑣的背景成為白底,以白來襯托畫材,而畫材自然十分突出了。西洋畫家往往評論中國繪畫為明豁,也是這個道理,然而空白處究竟是什麼呢?可以由看畫的人隨意去聯想,使人產生更多聯想的趣味。

因此,在中國畫中,“虛”就是畫幅上空白,“實”即是畫幅上的畫材。如上圖的畫,空白處就是“虛”,畫材是“實”。

我們常常聽到繪畫中的虛實、疏密的名詞,那麼虛實和疏密是一個意思嗎?繼續往下看!

虛實與疏密的關係

1.虛實和疏密不能混淆

虛實與疏密是有區別的,往往有人把它混為一談。有人說疏處空白多些,密處空白少些,這話有一定道理。一般說來,山水畫中對虛實講得多些,花卉中對疏密講得多些。如畫蘭竹,必須要有線條的疏密交叉關係。畫松針也是同樣的道理,松針的線條交叉,就是處理部分疏密關係。(如圖一)。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一

在山水畫中,一般講虛實是多些,但也要疏密。應從實際情況出發,比如天和水都是有色彩的,可是山水畫中往往不畫色就以留空白,這空白就是天和水,不是空洞無物的。白描人物、白描花卉全不畫色的,也是一種創作,不著色的地方,也不是空洞無物的。藝術畢竟是藝術,藝術不等於自然,自然也不等於藝術。因為宇宙萬物之色是千變萬化的,因所看的人不同,所表現出色的變化也各有不同。

老子說:“知白守黑。”就是說黑從白現,深知白處才能處理好黑處。然而一般人只注意在畫面上擺實,而不知道怎麼布虛。實際上擺實就是布虛,布虛就是擺實。任何一樣東西,放在空間都不可能沒有環境背景的,西洋的繪畫根據自然存在的規律表現於畫面上,所以總是布實的。然而中國畫卻根椐眼睛視覺的能域來畫畫的,因為眼睛看東西,必須聽腦子的命令,腦子命令看某物,就注意某物,腦子命令看某物的某點,就注意某點,其他就不注意了。譬如我們看一個人的臉,就忘掉了身體,看到鼻子,就會忽視嘴,不可能如攝影機一樣,在視域的範圍內絲毫不會遺漏。這就是《論詔》中所寫道的“心不在焉,視而不見”的這個道理,中國人的作畫就以視而不見作根據的。視而不見就無物可畫。無物可畫,就是空白。有了空白,也即是有了可不必注意的地方,那麼主體就更注目和突出。這就是以虛顯實的虛實問題。至於如何布好空白,就必須進一步研究虛和實的問題,其中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探討。

2.虛實與疏密有相通之處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二

虛實和疏密有所不同,但也有相通的地方。疏密無非是講畫材與線的排列交叉問題,如上面的圖二,兩個蘋果排得近些,而另一個排得遠些,中間有兩個距離,近的,如①,遠的距離疏,如②,即疏密二字是對兩個距離間講的。又蘋果是畫材,是實的,蘋果以外的空白,是虛的。這就是虛實。然兩個蘋果排得密些,其中的空白,是小空白,叫小虛,排得疏些中間的空處,是比較大的,是大空白,叫大虛。蘋果上面的更大空白,那自然是更大的虛了。因此,大虛、大實、小虛、小實,與畫材的疏密有關,故一般人就將疏密與虛實混同起來了。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三

花卉中的疏密主要是線與線的組織,成塊的東西較少。當然,有的畫也能講虛實。如一幅蘭竹圖(圖三),從整體上看來,幾塊大空白叫虛,蘭花和竹子稱實;從局部來講,竹子的運筆用線有疏有密,線條交叉的處理就是疏密問題。

"

疏密很容易瞭解,這裡不做過多解釋,我們先了解一下下何為“虛實”?

虛實,是從中國繪畫畫材佈局而講的。不同於西方畫,對於虛實他們講的較少,而我們講得深入,就像戲劇,僅用兩塊布來代替城牆,突顯出主體,而不讓複雜的背景亂了主題,可以說這套藝術規律,更符合我們東方本民族的欣賞習慣及要求。

那麼什麼是虛,什麼是實呢?舉個例子說明!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如上面這張花卉圖,儘管沒有畫背景,但是我們看起來會想象到這些東西擺在桌子上或平地上,總不會感到放在空中,使全幅畫材十分清楚而突出。

因為自然界中最明亮的色彩為白色,略去繁瑣的背景成為白底,以白來襯托畫材,而畫材自然十分突出了。西洋畫家往往評論中國繪畫為明豁,也是這個道理,然而空白處究竟是什麼呢?可以由看畫的人隨意去聯想,使人產生更多聯想的趣味。

因此,在中國畫中,“虛”就是畫幅上空白,“實”即是畫幅上的畫材。如上圖的畫,空白處就是“虛”,畫材是“實”。

我們常常聽到繪畫中的虛實、疏密的名詞,那麼虛實和疏密是一個意思嗎?繼續往下看!

虛實與疏密的關係

1.虛實和疏密不能混淆

虛實與疏密是有區別的,往往有人把它混為一談。有人說疏處空白多些,密處空白少些,這話有一定道理。一般說來,山水畫中對虛實講得多些,花卉中對疏密講得多些。如畫蘭竹,必須要有線條的疏密交叉關係。畫松針也是同樣的道理,松針的線條交叉,就是處理部分疏密關係。(如圖一)。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一

在山水畫中,一般講虛實是多些,但也要疏密。應從實際情況出發,比如天和水都是有色彩的,可是山水畫中往往不畫色就以留空白,這空白就是天和水,不是空洞無物的。白描人物、白描花卉全不畫色的,也是一種創作,不著色的地方,也不是空洞無物的。藝術畢竟是藝術,藝術不等於自然,自然也不等於藝術。因為宇宙萬物之色是千變萬化的,因所看的人不同,所表現出色的變化也各有不同。

老子說:“知白守黑。”就是說黑從白現,深知白處才能處理好黑處。然而一般人只注意在畫面上擺實,而不知道怎麼布虛。實際上擺實就是布虛,布虛就是擺實。任何一樣東西,放在空間都不可能沒有環境背景的,西洋的繪畫根據自然存在的規律表現於畫面上,所以總是布實的。然而中國畫卻根椐眼睛視覺的能域來畫畫的,因為眼睛看東西,必須聽腦子的命令,腦子命令看某物,就注意某物,腦子命令看某物的某點,就注意某點,其他就不注意了。譬如我們看一個人的臉,就忘掉了身體,看到鼻子,就會忽視嘴,不可能如攝影機一樣,在視域的範圍內絲毫不會遺漏。這就是《論詔》中所寫道的“心不在焉,視而不見”的這個道理,中國人的作畫就以視而不見作根據的。視而不見就無物可畫。無物可畫,就是空白。有了空白,也即是有了可不必注意的地方,那麼主體就更注目和突出。這就是以虛顯實的虛實問題。至於如何布好空白,就必須進一步研究虛和實的問題,其中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探討。

2.虛實與疏密有相通之處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二

虛實和疏密有所不同,但也有相通的地方。疏密無非是講畫材與線的排列交叉問題,如上面的圖二,兩個蘋果排得近些,而另一個排得遠些,中間有兩個距離,近的,如①,遠的距離疏,如②,即疏密二字是對兩個距離間講的。又蘋果是畫材,是實的,蘋果以外的空白,是虛的。這就是虛實。然兩個蘋果排得密些,其中的空白,是小空白,叫小虛,排得疏些中間的空處,是比較大的,是大空白,叫大虛。蘋果上面的更大空白,那自然是更大的虛了。因此,大虛、大實、小虛、小實,與畫材的疏密有關,故一般人就將疏密與虛實混同起來了。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三

花卉中的疏密主要是線與線的組織,成塊的東西較少。當然,有的畫也能講虛實。如一幅蘭竹圖(圖三),從整體上看來,幾塊大空白叫虛,蘭花和竹子稱實;從局部來講,竹子的運筆用線有疏有密,線條交叉的處理就是疏密問題。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四

又如圖四,也是由線組成的,畫中沒有大塊東西。如左上角是大空白,即是虛,右下一角是小空白,也即是虛。石頭是實的,樹由線組成,樹枝交叉和樹葉點子,都是講線條的疏密,而不是虛實了。

■小結:

“虛實”:即有畫與無畫的問題,凡有畫處為實,無畫處為虛。

“疏密”:即畫材與畫材的排比問題。

疏密的排比,應有三件以上畫材相配,否則便沒有疏密。同時從虛實來說:凡無畫處為虛,有畫處為實。疏的空處為虛,密的空處也為虛。因此,虛實和疏密有相異之點,但也有相似之處。

中國畫所謂無畫處有空白,這是符合人的眼睛看東西的限度的,實際上畫中的空白,並不是沒有東西,而是眼睛不注意看的東西,故成為空白,因為眼睛不注意的東西就等於沒有東西了。

凡三件以上東西擺在一起,能求其有疏有密,如用三個以上的蘋果來排比,才能排出規律來,又有變化。如何排得好,就得靠有藝術處理了。如畫一個蘋果或畫二個蘋果都沒有疏密,只有虛實。如果畫三個蘋果,便有疏密了。

"

疏密很容易瞭解,這裡不做過多解釋,我們先了解一下下何為“虛實”?

虛實,是從中國繪畫畫材佈局而講的。不同於西方畫,對於虛實他們講的較少,而我們講得深入,就像戲劇,僅用兩塊布來代替城牆,突顯出主體,而不讓複雜的背景亂了主題,可以說這套藝術規律,更符合我們東方本民族的欣賞習慣及要求。

那麼什麼是虛,什麼是實呢?舉個例子說明!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如上面這張花卉圖,儘管沒有畫背景,但是我們看起來會想象到這些東西擺在桌子上或平地上,總不會感到放在空中,使全幅畫材十分清楚而突出。

因為自然界中最明亮的色彩為白色,略去繁瑣的背景成為白底,以白來襯托畫材,而畫材自然十分突出了。西洋畫家往往評論中國繪畫為明豁,也是這個道理,然而空白處究竟是什麼呢?可以由看畫的人隨意去聯想,使人產生更多聯想的趣味。

因此,在中國畫中,“虛”就是畫幅上空白,“實”即是畫幅上的畫材。如上圖的畫,空白處就是“虛”,畫材是“實”。

我們常常聽到繪畫中的虛實、疏密的名詞,那麼虛實和疏密是一個意思嗎?繼續往下看!

虛實與疏密的關係

1.虛實和疏密不能混淆

虛實與疏密是有區別的,往往有人把它混為一談。有人說疏處空白多些,密處空白少些,這話有一定道理。一般說來,山水畫中對虛實講得多些,花卉中對疏密講得多些。如畫蘭竹,必須要有線條的疏密交叉關係。畫松針也是同樣的道理,松針的線條交叉,就是處理部分疏密關係。(如圖一)。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一

在山水畫中,一般講虛實是多些,但也要疏密。應從實際情況出發,比如天和水都是有色彩的,可是山水畫中往往不畫色就以留空白,這空白就是天和水,不是空洞無物的。白描人物、白描花卉全不畫色的,也是一種創作,不著色的地方,也不是空洞無物的。藝術畢竟是藝術,藝術不等於自然,自然也不等於藝術。因為宇宙萬物之色是千變萬化的,因所看的人不同,所表現出色的變化也各有不同。

老子說:“知白守黑。”就是說黑從白現,深知白處才能處理好黑處。然而一般人只注意在畫面上擺實,而不知道怎麼布虛。實際上擺實就是布虛,布虛就是擺實。任何一樣東西,放在空間都不可能沒有環境背景的,西洋的繪畫根據自然存在的規律表現於畫面上,所以總是布實的。然而中國畫卻根椐眼睛視覺的能域來畫畫的,因為眼睛看東西,必須聽腦子的命令,腦子命令看某物,就注意某物,腦子命令看某物的某點,就注意某點,其他就不注意了。譬如我們看一個人的臉,就忘掉了身體,看到鼻子,就會忽視嘴,不可能如攝影機一樣,在視域的範圍內絲毫不會遺漏。這就是《論詔》中所寫道的“心不在焉,視而不見”的這個道理,中國人的作畫就以視而不見作根據的。視而不見就無物可畫。無物可畫,就是空白。有了空白,也即是有了可不必注意的地方,那麼主體就更注目和突出。這就是以虛顯實的虛實問題。至於如何布好空白,就必須進一步研究虛和實的問題,其中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探討。

2.虛實與疏密有相通之處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二

虛實和疏密有所不同,但也有相通的地方。疏密無非是講畫材與線的排列交叉問題,如上面的圖二,兩個蘋果排得近些,而另一個排得遠些,中間有兩個距離,近的,如①,遠的距離疏,如②,即疏密二字是對兩個距離間講的。又蘋果是畫材,是實的,蘋果以外的空白,是虛的。這就是虛實。然兩個蘋果排得密些,其中的空白,是小空白,叫小虛,排得疏些中間的空處,是比較大的,是大空白,叫大虛。蘋果上面的更大空白,那自然是更大的虛了。因此,大虛、大實、小虛、小實,與畫材的疏密有關,故一般人就將疏密與虛實混同起來了。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三

花卉中的疏密主要是線與線的組織,成塊的東西較少。當然,有的畫也能講虛實。如一幅蘭竹圖(圖三),從整體上看來,幾塊大空白叫虛,蘭花和竹子稱實;從局部來講,竹子的運筆用線有疏有密,線條交叉的處理就是疏密問題。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四

又如圖四,也是由線組成的,畫中沒有大塊東西。如左上角是大空白,即是虛,右下一角是小空白,也即是虛。石頭是實的,樹由線組成,樹枝交叉和樹葉點子,都是講線條的疏密,而不是虛實了。

■小結:

“虛實”:即有畫與無畫的問題,凡有畫處為實,無畫處為虛。

“疏密”:即畫材與畫材的排比問題。

疏密的排比,應有三件以上畫材相配,否則便沒有疏密。同時從虛實來說:凡無畫處為虛,有畫處為實。疏的空處為虛,密的空處也為虛。因此,虛實和疏密有相異之點,但也有相似之處。

中國畫所謂無畫處有空白,這是符合人的眼睛看東西的限度的,實際上畫中的空白,並不是沒有東西,而是眼睛不注意看的東西,故成為空白,因為眼睛不注意的東西就等於沒有東西了。

凡三件以上東西擺在一起,能求其有疏有密,如用三個以上的蘋果來排比,才能排出規律來,又有變化。如何排得好,就得靠有藝術處理了。如畫一個蘋果或畫二個蘋果都沒有疏密,只有虛實。如果畫三個蘋果,便有疏密了。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五

我們擺三根線的交叉,是基本方法,只要三根線的交叉擺好了,即使三十根以至三百根也同樣能擺好。有的內行的人,請別人畫蘭花,他只說請你為我撇三筆蘭花就行,而不說撇一筆蘭花或撇二筆蘭花,這是最內行的話。構圖要簡單,卻有限度,然而也有例外的構圖,如圖五,畫中只有一塊巨石為畫材,而沒有別的東西,似乎只有虛實而沒有疏密,可是八大山人就是這樣佈置,他只在左上角蓋二方圖章,有時又蓋上一方壓腳章,圖章也作畫材看,即有主有客,有疏有密,成一幅完整的構圖了。八大山人畫兩隻小麻雀,加上題款和印章後,也就成為一幅完整的構圖了。因為印章、題款都作畫材用,就有疏密主客的作用了。佈置時要看整個構圖,故圖章題款與整個構圖有血肉的關聯,不能隨便佈置。

畫竹子和梅花,用線交叉極其複雜,若沒有疏密交叉則不成畫,所以有人說梅、蘭、竹、菊為花卉畫的基礎,是有道理的。

虛實、疏密在國畫中的一些處理方法

實中求虛,比較容易講;虛中求實,不大容易體會,以虛為空白,其實並不是沒有東西,主要在於求其空靈,但是空不是空而無物。

"

疏密很容易瞭解,這裡不做過多解釋,我們先了解一下下何為“虛實”?

虛實,是從中國繪畫畫材佈局而講的。不同於西方畫,對於虛實他們講的較少,而我們講得深入,就像戲劇,僅用兩塊布來代替城牆,突顯出主體,而不讓複雜的背景亂了主題,可以說這套藝術規律,更符合我們東方本民族的欣賞習慣及要求。

那麼什麼是虛,什麼是實呢?舉個例子說明!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如上面這張花卉圖,儘管沒有畫背景,但是我們看起來會想象到這些東西擺在桌子上或平地上,總不會感到放在空中,使全幅畫材十分清楚而突出。

因為自然界中最明亮的色彩為白色,略去繁瑣的背景成為白底,以白來襯托畫材,而畫材自然十分突出了。西洋畫家往往評論中國繪畫為明豁,也是這個道理,然而空白處究竟是什麼呢?可以由看畫的人隨意去聯想,使人產生更多聯想的趣味。

因此,在中國畫中,“虛”就是畫幅上空白,“實”即是畫幅上的畫材。如上圖的畫,空白處就是“虛”,畫材是“實”。

我們常常聽到繪畫中的虛實、疏密的名詞,那麼虛實和疏密是一個意思嗎?繼續往下看!

虛實與疏密的關係

1.虛實和疏密不能混淆

虛實與疏密是有區別的,往往有人把它混為一談。有人說疏處空白多些,密處空白少些,這話有一定道理。一般說來,山水畫中對虛實講得多些,花卉中對疏密講得多些。如畫蘭竹,必須要有線條的疏密交叉關係。畫松針也是同樣的道理,松針的線條交叉,就是處理部分疏密關係。(如圖一)。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一

在山水畫中,一般講虛實是多些,但也要疏密。應從實際情況出發,比如天和水都是有色彩的,可是山水畫中往往不畫色就以留空白,這空白就是天和水,不是空洞無物的。白描人物、白描花卉全不畫色的,也是一種創作,不著色的地方,也不是空洞無物的。藝術畢竟是藝術,藝術不等於自然,自然也不等於藝術。因為宇宙萬物之色是千變萬化的,因所看的人不同,所表現出色的變化也各有不同。

老子說:“知白守黑。”就是說黑從白現,深知白處才能處理好黑處。然而一般人只注意在畫面上擺實,而不知道怎麼布虛。實際上擺實就是布虛,布虛就是擺實。任何一樣東西,放在空間都不可能沒有環境背景的,西洋的繪畫根據自然存在的規律表現於畫面上,所以總是布實的。然而中國畫卻根椐眼睛視覺的能域來畫畫的,因為眼睛看東西,必須聽腦子的命令,腦子命令看某物,就注意某物,腦子命令看某物的某點,就注意某點,其他就不注意了。譬如我們看一個人的臉,就忘掉了身體,看到鼻子,就會忽視嘴,不可能如攝影機一樣,在視域的範圍內絲毫不會遺漏。這就是《論詔》中所寫道的“心不在焉,視而不見”的這個道理,中國人的作畫就以視而不見作根據的。視而不見就無物可畫。無物可畫,就是空白。有了空白,也即是有了可不必注意的地方,那麼主體就更注目和突出。這就是以虛顯實的虛實問題。至於如何布好空白,就必須進一步研究虛和實的問題,其中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探討。

2.虛實與疏密有相通之處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二

虛實和疏密有所不同,但也有相通的地方。疏密無非是講畫材與線的排列交叉問題,如上面的圖二,兩個蘋果排得近些,而另一個排得遠些,中間有兩個距離,近的,如①,遠的距離疏,如②,即疏密二字是對兩個距離間講的。又蘋果是畫材,是實的,蘋果以外的空白,是虛的。這就是虛實。然兩個蘋果排得密些,其中的空白,是小空白,叫小虛,排得疏些中間的空處,是比較大的,是大空白,叫大虛。蘋果上面的更大空白,那自然是更大的虛了。因此,大虛、大實、小虛、小實,與畫材的疏密有關,故一般人就將疏密與虛實混同起來了。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三

花卉中的疏密主要是線與線的組織,成塊的東西較少。當然,有的畫也能講虛實。如一幅蘭竹圖(圖三),從整體上看來,幾塊大空白叫虛,蘭花和竹子稱實;從局部來講,竹子的運筆用線有疏有密,線條交叉的處理就是疏密問題。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四

又如圖四,也是由線組成的,畫中沒有大塊東西。如左上角是大空白,即是虛,右下一角是小空白,也即是虛。石頭是實的,樹由線組成,樹枝交叉和樹葉點子,都是講線條的疏密,而不是虛實了。

■小結:

“虛實”:即有畫與無畫的問題,凡有畫處為實,無畫處為虛。

“疏密”:即畫材與畫材的排比問題。

疏密的排比,應有三件以上畫材相配,否則便沒有疏密。同時從虛實來說:凡無畫處為虛,有畫處為實。疏的空處為虛,密的空處也為虛。因此,虛實和疏密有相異之點,但也有相似之處。

中國畫所謂無畫處有空白,這是符合人的眼睛看東西的限度的,實際上畫中的空白,並不是沒有東西,而是眼睛不注意看的東西,故成為空白,因為眼睛不注意的東西就等於沒有東西了。

凡三件以上東西擺在一起,能求其有疏有密,如用三個以上的蘋果來排比,才能排出規律來,又有變化。如何排得好,就得靠有藝術處理了。如畫一個蘋果或畫二個蘋果都沒有疏密,只有虛實。如果畫三個蘋果,便有疏密了。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五

我們擺三根線的交叉,是基本方法,只要三根線的交叉擺好了,即使三十根以至三百根也同樣能擺好。有的內行的人,請別人畫蘭花,他只說請你為我撇三筆蘭花就行,而不說撇一筆蘭花或撇二筆蘭花,這是最內行的話。構圖要簡單,卻有限度,然而也有例外的構圖,如圖五,畫中只有一塊巨石為畫材,而沒有別的東西,似乎只有虛實而沒有疏密,可是八大山人就是這樣佈置,他只在左上角蓋二方圖章,有時又蓋上一方壓腳章,圖章也作畫材看,即有主有客,有疏有密,成一幅完整的構圖了。八大山人畫兩隻小麻雀,加上題款和印章後,也就成為一幅完整的構圖了。因為印章、題款都作畫材用,就有疏密主客的作用了。佈置時要看整個構圖,故圖章題款與整個構圖有血肉的關聯,不能隨便佈置。

畫竹子和梅花,用線交叉極其複雜,若沒有疏密交叉則不成畫,所以有人說梅、蘭、竹、菊為花卉畫的基礎,是有道理的。

虛實、疏密在國畫中的一些處理方法

實中求虛,比較容易講;虛中求實,不大容易體會,以虛為空白,其實並不是沒有東西,主要在於求其空靈,但是空不是空而無物。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六

如山水畫,畫一片密樹林,其中密林太密,覺得平了,可插畫點房子,或畫幾株在雲霧中的樹,使其有虛的意義,房子、雲霧是實的畫材,不著色,同樣有白的感覺,即為實中有虛(如圖六)。

"

疏密很容易瞭解,這裡不做過多解釋,我們先了解一下下何為“虛實”?

虛實,是從中國繪畫畫材佈局而講的。不同於西方畫,對於虛實他們講的較少,而我們講得深入,就像戲劇,僅用兩塊布來代替城牆,突顯出主體,而不讓複雜的背景亂了主題,可以說這套藝術規律,更符合我們東方本民族的欣賞習慣及要求。

那麼什麼是虛,什麼是實呢?舉個例子說明!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如上面這張花卉圖,儘管沒有畫背景,但是我們看起來會想象到這些東西擺在桌子上或平地上,總不會感到放在空中,使全幅畫材十分清楚而突出。

因為自然界中最明亮的色彩為白色,略去繁瑣的背景成為白底,以白來襯托畫材,而畫材自然十分突出了。西洋畫家往往評論中國繪畫為明豁,也是這個道理,然而空白處究竟是什麼呢?可以由看畫的人隨意去聯想,使人產生更多聯想的趣味。

因此,在中國畫中,“虛”就是畫幅上空白,“實”即是畫幅上的畫材。如上圖的畫,空白處就是“虛”,畫材是“實”。

我們常常聽到繪畫中的虛實、疏密的名詞,那麼虛實和疏密是一個意思嗎?繼續往下看!

虛實與疏密的關係

1.虛實和疏密不能混淆

虛實與疏密是有區別的,往往有人把它混為一談。有人說疏處空白多些,密處空白少些,這話有一定道理。一般說來,山水畫中對虛實講得多些,花卉中對疏密講得多些。如畫蘭竹,必須要有線條的疏密交叉關係。畫松針也是同樣的道理,松針的線條交叉,就是處理部分疏密關係。(如圖一)。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一

在山水畫中,一般講虛實是多些,但也要疏密。應從實際情況出發,比如天和水都是有色彩的,可是山水畫中往往不畫色就以留空白,這空白就是天和水,不是空洞無物的。白描人物、白描花卉全不畫色的,也是一種創作,不著色的地方,也不是空洞無物的。藝術畢竟是藝術,藝術不等於自然,自然也不等於藝術。因為宇宙萬物之色是千變萬化的,因所看的人不同,所表現出色的變化也各有不同。

老子說:“知白守黑。”就是說黑從白現,深知白處才能處理好黑處。然而一般人只注意在畫面上擺實,而不知道怎麼布虛。實際上擺實就是布虛,布虛就是擺實。任何一樣東西,放在空間都不可能沒有環境背景的,西洋的繪畫根據自然存在的規律表現於畫面上,所以總是布實的。然而中國畫卻根椐眼睛視覺的能域來畫畫的,因為眼睛看東西,必須聽腦子的命令,腦子命令看某物,就注意某物,腦子命令看某物的某點,就注意某點,其他就不注意了。譬如我們看一個人的臉,就忘掉了身體,看到鼻子,就會忽視嘴,不可能如攝影機一樣,在視域的範圍內絲毫不會遺漏。這就是《論詔》中所寫道的“心不在焉,視而不見”的這個道理,中國人的作畫就以視而不見作根據的。視而不見就無物可畫。無物可畫,就是空白。有了空白,也即是有了可不必注意的地方,那麼主體就更注目和突出。這就是以虛顯實的虛實問題。至於如何布好空白,就必須進一步研究虛和實的問題,其中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探討。

2.虛實與疏密有相通之處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二

虛實和疏密有所不同,但也有相通的地方。疏密無非是講畫材與線的排列交叉問題,如上面的圖二,兩個蘋果排得近些,而另一個排得遠些,中間有兩個距離,近的,如①,遠的距離疏,如②,即疏密二字是對兩個距離間講的。又蘋果是畫材,是實的,蘋果以外的空白,是虛的。這就是虛實。然兩個蘋果排得密些,其中的空白,是小空白,叫小虛,排得疏些中間的空處,是比較大的,是大空白,叫大虛。蘋果上面的更大空白,那自然是更大的虛了。因此,大虛、大實、小虛、小實,與畫材的疏密有關,故一般人就將疏密與虛實混同起來了。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三

花卉中的疏密主要是線與線的組織,成塊的東西較少。當然,有的畫也能講虛實。如一幅蘭竹圖(圖三),從整體上看來,幾塊大空白叫虛,蘭花和竹子稱實;從局部來講,竹子的運筆用線有疏有密,線條交叉的處理就是疏密問題。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四

又如圖四,也是由線組成的,畫中沒有大塊東西。如左上角是大空白,即是虛,右下一角是小空白,也即是虛。石頭是實的,樹由線組成,樹枝交叉和樹葉點子,都是講線條的疏密,而不是虛實了。

■小結:

“虛實”:即有畫與無畫的問題,凡有畫處為實,無畫處為虛。

“疏密”:即畫材與畫材的排比問題。

疏密的排比,應有三件以上畫材相配,否則便沒有疏密。同時從虛實來說:凡無畫處為虛,有畫處為實。疏的空處為虛,密的空處也為虛。因此,虛實和疏密有相異之點,但也有相似之處。

中國畫所謂無畫處有空白,這是符合人的眼睛看東西的限度的,實際上畫中的空白,並不是沒有東西,而是眼睛不注意看的東西,故成為空白,因為眼睛不注意的東西就等於沒有東西了。

凡三件以上東西擺在一起,能求其有疏有密,如用三個以上的蘋果來排比,才能排出規律來,又有變化。如何排得好,就得靠有藝術處理了。如畫一個蘋果或畫二個蘋果都沒有疏密,只有虛實。如果畫三個蘋果,便有疏密了。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五

我們擺三根線的交叉,是基本方法,只要三根線的交叉擺好了,即使三十根以至三百根也同樣能擺好。有的內行的人,請別人畫蘭花,他只說請你為我撇三筆蘭花就行,而不說撇一筆蘭花或撇二筆蘭花,這是最內行的話。構圖要簡單,卻有限度,然而也有例外的構圖,如圖五,畫中只有一塊巨石為畫材,而沒有別的東西,似乎只有虛實而沒有疏密,可是八大山人就是這樣佈置,他只在左上角蓋二方圖章,有時又蓋上一方壓腳章,圖章也作畫材看,即有主有客,有疏有密,成一幅完整的構圖了。八大山人畫兩隻小麻雀,加上題款和印章後,也就成為一幅完整的構圖了。因為印章、題款都作畫材用,就有疏密主客的作用了。佈置時要看整個構圖,故圖章題款與整個構圖有血肉的關聯,不能隨便佈置。

畫竹子和梅花,用線交叉極其複雜,若沒有疏密交叉則不成畫,所以有人說梅、蘭、竹、菊為花卉畫的基礎,是有道理的。

虛實、疏密在國畫中的一些處理方法

實中求虛,比較容易講;虛中求實,不大容易體會,以虛為空白,其實並不是沒有東西,主要在於求其空靈,但是空不是空而無物。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六

如山水畫,畫一片密樹林,其中密林太密,覺得平了,可插畫點房子,或畫幾株在雲霧中的樹,使其有虛的意義,房子、雲霧是實的畫材,不著色,同樣有白的感覺,即為實中有虛(如圖六)。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七

再如一幅山水,上部兩塊大山,實畫太實,中間留空白畫瀑布,求其空靈,即是實中求虛。所以,實中求虛即為實中求其空靈,並不是虛掉沒有東西,而是白色之瀑布(如圖七)。

"

疏密很容易瞭解,這裡不做過多解釋,我們先了解一下下何為“虛實”?

虛實,是從中國繪畫畫材佈局而講的。不同於西方畫,對於虛實他們講的較少,而我們講得深入,就像戲劇,僅用兩塊布來代替城牆,突顯出主體,而不讓複雜的背景亂了主題,可以說這套藝術規律,更符合我們東方本民族的欣賞習慣及要求。

那麼什麼是虛,什麼是實呢?舉個例子說明!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如上面這張花卉圖,儘管沒有畫背景,但是我們看起來會想象到這些東西擺在桌子上或平地上,總不會感到放在空中,使全幅畫材十分清楚而突出。

因為自然界中最明亮的色彩為白色,略去繁瑣的背景成為白底,以白來襯托畫材,而畫材自然十分突出了。西洋畫家往往評論中國繪畫為明豁,也是這個道理,然而空白處究竟是什麼呢?可以由看畫的人隨意去聯想,使人產生更多聯想的趣味。

因此,在中國畫中,“虛”就是畫幅上空白,“實”即是畫幅上的畫材。如上圖的畫,空白處就是“虛”,畫材是“實”。

我們常常聽到繪畫中的虛實、疏密的名詞,那麼虛實和疏密是一個意思嗎?繼續往下看!

虛實與疏密的關係

1.虛實和疏密不能混淆

虛實與疏密是有區別的,往往有人把它混為一談。有人說疏處空白多些,密處空白少些,這話有一定道理。一般說來,山水畫中對虛實講得多些,花卉中對疏密講得多些。如畫蘭竹,必須要有線條的疏密交叉關係。畫松針也是同樣的道理,松針的線條交叉,就是處理部分疏密關係。(如圖一)。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一

在山水畫中,一般講虛實是多些,但也要疏密。應從實際情況出發,比如天和水都是有色彩的,可是山水畫中往往不畫色就以留空白,這空白就是天和水,不是空洞無物的。白描人物、白描花卉全不畫色的,也是一種創作,不著色的地方,也不是空洞無物的。藝術畢竟是藝術,藝術不等於自然,自然也不等於藝術。因為宇宙萬物之色是千變萬化的,因所看的人不同,所表現出色的變化也各有不同。

老子說:“知白守黑。”就是說黑從白現,深知白處才能處理好黑處。然而一般人只注意在畫面上擺實,而不知道怎麼布虛。實際上擺實就是布虛,布虛就是擺實。任何一樣東西,放在空間都不可能沒有環境背景的,西洋的繪畫根據自然存在的規律表現於畫面上,所以總是布實的。然而中國畫卻根椐眼睛視覺的能域來畫畫的,因為眼睛看東西,必須聽腦子的命令,腦子命令看某物,就注意某物,腦子命令看某物的某點,就注意某點,其他就不注意了。譬如我們看一個人的臉,就忘掉了身體,看到鼻子,就會忽視嘴,不可能如攝影機一樣,在視域的範圍內絲毫不會遺漏。這就是《論詔》中所寫道的“心不在焉,視而不見”的這個道理,中國人的作畫就以視而不見作根據的。視而不見就無物可畫。無物可畫,就是空白。有了空白,也即是有了可不必注意的地方,那麼主體就更注目和突出。這就是以虛顯實的虛實問題。至於如何布好空白,就必須進一步研究虛和實的問題,其中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探討。

2.虛實與疏密有相通之處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二

虛實和疏密有所不同,但也有相通的地方。疏密無非是講畫材與線的排列交叉問題,如上面的圖二,兩個蘋果排得近些,而另一個排得遠些,中間有兩個距離,近的,如①,遠的距離疏,如②,即疏密二字是對兩個距離間講的。又蘋果是畫材,是實的,蘋果以外的空白,是虛的。這就是虛實。然兩個蘋果排得密些,其中的空白,是小空白,叫小虛,排得疏些中間的空處,是比較大的,是大空白,叫大虛。蘋果上面的更大空白,那自然是更大的虛了。因此,大虛、大實、小虛、小實,與畫材的疏密有關,故一般人就將疏密與虛實混同起來了。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三

花卉中的疏密主要是線與線的組織,成塊的東西較少。當然,有的畫也能講虛實。如一幅蘭竹圖(圖三),從整體上看來,幾塊大空白叫虛,蘭花和竹子稱實;從局部來講,竹子的運筆用線有疏有密,線條交叉的處理就是疏密問題。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四

又如圖四,也是由線組成的,畫中沒有大塊東西。如左上角是大空白,即是虛,右下一角是小空白,也即是虛。石頭是實的,樹由線組成,樹枝交叉和樹葉點子,都是講線條的疏密,而不是虛實了。

■小結:

“虛實”:即有畫與無畫的問題,凡有畫處為實,無畫處為虛。

“疏密”:即畫材與畫材的排比問題。

疏密的排比,應有三件以上畫材相配,否則便沒有疏密。同時從虛實來說:凡無畫處為虛,有畫處為實。疏的空處為虛,密的空處也為虛。因此,虛實和疏密有相異之點,但也有相似之處。

中國畫所謂無畫處有空白,這是符合人的眼睛看東西的限度的,實際上畫中的空白,並不是沒有東西,而是眼睛不注意看的東西,故成為空白,因為眼睛不注意的東西就等於沒有東西了。

凡三件以上東西擺在一起,能求其有疏有密,如用三個以上的蘋果來排比,才能排出規律來,又有變化。如何排得好,就得靠有藝術處理了。如畫一個蘋果或畫二個蘋果都沒有疏密,只有虛實。如果畫三個蘋果,便有疏密了。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五

我們擺三根線的交叉,是基本方法,只要三根線的交叉擺好了,即使三十根以至三百根也同樣能擺好。有的內行的人,請別人畫蘭花,他只說請你為我撇三筆蘭花就行,而不說撇一筆蘭花或撇二筆蘭花,這是最內行的話。構圖要簡單,卻有限度,然而也有例外的構圖,如圖五,畫中只有一塊巨石為畫材,而沒有別的東西,似乎只有虛實而沒有疏密,可是八大山人就是這樣佈置,他只在左上角蓋二方圖章,有時又蓋上一方壓腳章,圖章也作畫材看,即有主有客,有疏有密,成一幅完整的構圖了。八大山人畫兩隻小麻雀,加上題款和印章後,也就成為一幅完整的構圖了。因為印章、題款都作畫材用,就有疏密主客的作用了。佈置時要看整個構圖,故圖章題款與整個構圖有血肉的關聯,不能隨便佈置。

畫竹子和梅花,用線交叉極其複雜,若沒有疏密交叉則不成畫,所以有人說梅、蘭、竹、菊為花卉畫的基礎,是有道理的。

虛實、疏密在國畫中的一些處理方法

實中求虛,比較容易講;虛中求實,不大容易體會,以虛為空白,其實並不是沒有東西,主要在於求其空靈,但是空不是空而無物。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六

如山水畫,畫一片密樹林,其中密林太密,覺得平了,可插畫點房子,或畫幾株在雲霧中的樹,使其有虛的意義,房子、雲霧是實的畫材,不著色,同樣有白的感覺,即為實中有虛(如圖六)。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七

再如一幅山水,上部兩塊大山,實畫太實,中間留空白畫瀑布,求其空靈,即是實中求虛。所以,實中求虛即為實中求其空靈,並不是虛掉沒有東西,而是白色之瀑布(如圖七)。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八

黃賓虹先生的山水畫中,往往以白色之路來破實,求空靈的變化。有時在叢山中,留一空白畫人,求其以虛(白)顯實。黃先生曾說一燭之光,迎室皆明。”畫中以一點一線之白,使作品空靈起來,這就是以實求虛的道理(如圖八)。

"

疏密很容易瞭解,這裡不做過多解釋,我們先了解一下下何為“虛實”?

虛實,是從中國繪畫畫材佈局而講的。不同於西方畫,對於虛實他們講的較少,而我們講得深入,就像戲劇,僅用兩塊布來代替城牆,突顯出主體,而不讓複雜的背景亂了主題,可以說這套藝術規律,更符合我們東方本民族的欣賞習慣及要求。

那麼什麼是虛,什麼是實呢?舉個例子說明!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如上面這張花卉圖,儘管沒有畫背景,但是我們看起來會想象到這些東西擺在桌子上或平地上,總不會感到放在空中,使全幅畫材十分清楚而突出。

因為自然界中最明亮的色彩為白色,略去繁瑣的背景成為白底,以白來襯托畫材,而畫材自然十分突出了。西洋畫家往往評論中國繪畫為明豁,也是這個道理,然而空白處究竟是什麼呢?可以由看畫的人隨意去聯想,使人產生更多聯想的趣味。

因此,在中國畫中,“虛”就是畫幅上空白,“實”即是畫幅上的畫材。如上圖的畫,空白處就是“虛”,畫材是“實”。

我們常常聽到繪畫中的虛實、疏密的名詞,那麼虛實和疏密是一個意思嗎?繼續往下看!

虛實與疏密的關係

1.虛實和疏密不能混淆

虛實與疏密是有區別的,往往有人把它混為一談。有人說疏處空白多些,密處空白少些,這話有一定道理。一般說來,山水畫中對虛實講得多些,花卉中對疏密講得多些。如畫蘭竹,必須要有線條的疏密交叉關係。畫松針也是同樣的道理,松針的線條交叉,就是處理部分疏密關係。(如圖一)。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一

在山水畫中,一般講虛實是多些,但也要疏密。應從實際情況出發,比如天和水都是有色彩的,可是山水畫中往往不畫色就以留空白,這空白就是天和水,不是空洞無物的。白描人物、白描花卉全不畫色的,也是一種創作,不著色的地方,也不是空洞無物的。藝術畢竟是藝術,藝術不等於自然,自然也不等於藝術。因為宇宙萬物之色是千變萬化的,因所看的人不同,所表現出色的變化也各有不同。

老子說:“知白守黑。”就是說黑從白現,深知白處才能處理好黑處。然而一般人只注意在畫面上擺實,而不知道怎麼布虛。實際上擺實就是布虛,布虛就是擺實。任何一樣東西,放在空間都不可能沒有環境背景的,西洋的繪畫根據自然存在的規律表現於畫面上,所以總是布實的。然而中國畫卻根椐眼睛視覺的能域來畫畫的,因為眼睛看東西,必須聽腦子的命令,腦子命令看某物,就注意某物,腦子命令看某物的某點,就注意某點,其他就不注意了。譬如我們看一個人的臉,就忘掉了身體,看到鼻子,就會忽視嘴,不可能如攝影機一樣,在視域的範圍內絲毫不會遺漏。這就是《論詔》中所寫道的“心不在焉,視而不見”的這個道理,中國人的作畫就以視而不見作根據的。視而不見就無物可畫。無物可畫,就是空白。有了空白,也即是有了可不必注意的地方,那麼主體就更注目和突出。這就是以虛顯實的虛實問題。至於如何布好空白,就必須進一步研究虛和實的問題,其中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探討。

2.虛實與疏密有相通之處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二

虛實和疏密有所不同,但也有相通的地方。疏密無非是講畫材與線的排列交叉問題,如上面的圖二,兩個蘋果排得近些,而另一個排得遠些,中間有兩個距離,近的,如①,遠的距離疏,如②,即疏密二字是對兩個距離間講的。又蘋果是畫材,是實的,蘋果以外的空白,是虛的。這就是虛實。然兩個蘋果排得密些,其中的空白,是小空白,叫小虛,排得疏些中間的空處,是比較大的,是大空白,叫大虛。蘋果上面的更大空白,那自然是更大的虛了。因此,大虛、大實、小虛、小實,與畫材的疏密有關,故一般人就將疏密與虛實混同起來了。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三

花卉中的疏密主要是線與線的組織,成塊的東西較少。當然,有的畫也能講虛實。如一幅蘭竹圖(圖三),從整體上看來,幾塊大空白叫虛,蘭花和竹子稱實;從局部來講,竹子的運筆用線有疏有密,線條交叉的處理就是疏密問題。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四

又如圖四,也是由線組成的,畫中沒有大塊東西。如左上角是大空白,即是虛,右下一角是小空白,也即是虛。石頭是實的,樹由線組成,樹枝交叉和樹葉點子,都是講線條的疏密,而不是虛實了。

■小結:

“虛實”:即有畫與無畫的問題,凡有畫處為實,無畫處為虛。

“疏密”:即畫材與畫材的排比問題。

疏密的排比,應有三件以上畫材相配,否則便沒有疏密。同時從虛實來說:凡無畫處為虛,有畫處為實。疏的空處為虛,密的空處也為虛。因此,虛實和疏密有相異之點,但也有相似之處。

中國畫所謂無畫處有空白,這是符合人的眼睛看東西的限度的,實際上畫中的空白,並不是沒有東西,而是眼睛不注意看的東西,故成為空白,因為眼睛不注意的東西就等於沒有東西了。

凡三件以上東西擺在一起,能求其有疏有密,如用三個以上的蘋果來排比,才能排出規律來,又有變化。如何排得好,就得靠有藝術處理了。如畫一個蘋果或畫二個蘋果都沒有疏密,只有虛實。如果畫三個蘋果,便有疏密了。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五

我們擺三根線的交叉,是基本方法,只要三根線的交叉擺好了,即使三十根以至三百根也同樣能擺好。有的內行的人,請別人畫蘭花,他只說請你為我撇三筆蘭花就行,而不說撇一筆蘭花或撇二筆蘭花,這是最內行的話。構圖要簡單,卻有限度,然而也有例外的構圖,如圖五,畫中只有一塊巨石為畫材,而沒有別的東西,似乎只有虛實而沒有疏密,可是八大山人就是這樣佈置,他只在左上角蓋二方圖章,有時又蓋上一方壓腳章,圖章也作畫材看,即有主有客,有疏有密,成一幅完整的構圖了。八大山人畫兩隻小麻雀,加上題款和印章後,也就成為一幅完整的構圖了。因為印章、題款都作畫材用,就有疏密主客的作用了。佈置時要看整個構圖,故圖章題款與整個構圖有血肉的關聯,不能隨便佈置。

畫竹子和梅花,用線交叉極其複雜,若沒有疏密交叉則不成畫,所以有人說梅、蘭、竹、菊為花卉畫的基礎,是有道理的。

虛實、疏密在國畫中的一些處理方法

實中求虛,比較容易講;虛中求實,不大容易體會,以虛為空白,其實並不是沒有東西,主要在於求其空靈,但是空不是空而無物。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六

如山水畫,畫一片密樹林,其中密林太密,覺得平了,可插畫點房子,或畫幾株在雲霧中的樹,使其有虛的意義,房子、雲霧是實的畫材,不著色,同樣有白的感覺,即為實中有虛(如圖六)。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七

再如一幅山水,上部兩塊大山,實畫太實,中間留空白畫瀑布,求其空靈,即是實中求虛。所以,實中求虛即為實中求其空靈,並不是虛掉沒有東西,而是白色之瀑布(如圖七)。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八

黃賓虹先生的山水畫中,往往以白色之路來破實,求空靈的變化。有時在叢山中,留一空白畫人,求其以虛(白)顯實。黃先生曾說一燭之光,迎室皆明。”畫中以一點一線之白,使作品空靈起來,這就是以實求虛的道理(如圖八)。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九

在花鳥畫中以虛求實較困難,山水中較易理解。如圖九中,山是實的,天是白的,山下以霧虛之,而云下還有山,雖然雲下的山未曾畫出,卻同樣感到是山之延伸,山勢很高,山下雲霧籠罩,頗為虛中有實之感。畫中的不畫天空,即為空白,雲和天同樣是虛,則感覺不同。倘若天空中畫一排雁,而天空格外空曠,感到空處是天,引人注意了。即為虛中有實,空而不空也。

虛實、疏密都是相對名詞,無實不能成虛,無疏不能成密;虛以實來對比,疏以密來對比。如善惡二字相似,無惡就無所謂善,無善亦就無所謂惡了。

所以,我們講疏密的問題,不僅是遠近的距離,而且還有交叉問題,不交叉易散,交叉了就密,平行線沒有交叉點的是最呆扳的線,故作畫時,最須注意線與線不要平行,線與畫邊不要平行。山上的小樹可以畫平行線,但是近樹畫平行線就不好。同樣畫芭蕉時,有的不畫直杆子,僅畫幾張葉子,更易避免平行線。如圖十,如果畫了直杆子就感到呆板,但如果將杆了斜一點,再旁邊添一小芭蕉就增加了它的變化。

"

疏密很容易瞭解,這裡不做過多解釋,我們先了解一下下何為“虛實”?

虛實,是從中國繪畫畫材佈局而講的。不同於西方畫,對於虛實他們講的較少,而我們講得深入,就像戲劇,僅用兩塊布來代替城牆,突顯出主體,而不讓複雜的背景亂了主題,可以說這套藝術規律,更符合我們東方本民族的欣賞習慣及要求。

那麼什麼是虛,什麼是實呢?舉個例子說明!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如上面這張花卉圖,儘管沒有畫背景,但是我們看起來會想象到這些東西擺在桌子上或平地上,總不會感到放在空中,使全幅畫材十分清楚而突出。

因為自然界中最明亮的色彩為白色,略去繁瑣的背景成為白底,以白來襯托畫材,而畫材自然十分突出了。西洋畫家往往評論中國繪畫為明豁,也是這個道理,然而空白處究竟是什麼呢?可以由看畫的人隨意去聯想,使人產生更多聯想的趣味。

因此,在中國畫中,“虛”就是畫幅上空白,“實”即是畫幅上的畫材。如上圖的畫,空白處就是“虛”,畫材是“實”。

我們常常聽到繪畫中的虛實、疏密的名詞,那麼虛實和疏密是一個意思嗎?繼續往下看!

虛實與疏密的關係

1.虛實和疏密不能混淆

虛實與疏密是有區別的,往往有人把它混為一談。有人說疏處空白多些,密處空白少些,這話有一定道理。一般說來,山水畫中對虛實講得多些,花卉中對疏密講得多些。如畫蘭竹,必須要有線條的疏密交叉關係。畫松針也是同樣的道理,松針的線條交叉,就是處理部分疏密關係。(如圖一)。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一

在山水畫中,一般講虛實是多些,但也要疏密。應從實際情況出發,比如天和水都是有色彩的,可是山水畫中往往不畫色就以留空白,這空白就是天和水,不是空洞無物的。白描人物、白描花卉全不畫色的,也是一種創作,不著色的地方,也不是空洞無物的。藝術畢竟是藝術,藝術不等於自然,自然也不等於藝術。因為宇宙萬物之色是千變萬化的,因所看的人不同,所表現出色的變化也各有不同。

老子說:“知白守黑。”就是說黑從白現,深知白處才能處理好黑處。然而一般人只注意在畫面上擺實,而不知道怎麼布虛。實際上擺實就是布虛,布虛就是擺實。任何一樣東西,放在空間都不可能沒有環境背景的,西洋的繪畫根據自然存在的規律表現於畫面上,所以總是布實的。然而中國畫卻根椐眼睛視覺的能域來畫畫的,因為眼睛看東西,必須聽腦子的命令,腦子命令看某物,就注意某物,腦子命令看某物的某點,就注意某點,其他就不注意了。譬如我們看一個人的臉,就忘掉了身體,看到鼻子,就會忽視嘴,不可能如攝影機一樣,在視域的範圍內絲毫不會遺漏。這就是《論詔》中所寫道的“心不在焉,視而不見”的這個道理,中國人的作畫就以視而不見作根據的。視而不見就無物可畫。無物可畫,就是空白。有了空白,也即是有了可不必注意的地方,那麼主體就更注目和突出。這就是以虛顯實的虛實問題。至於如何布好空白,就必須進一步研究虛和實的問題,其中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探討。

2.虛實與疏密有相通之處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二

虛實和疏密有所不同,但也有相通的地方。疏密無非是講畫材與線的排列交叉問題,如上面的圖二,兩個蘋果排得近些,而另一個排得遠些,中間有兩個距離,近的,如①,遠的距離疏,如②,即疏密二字是對兩個距離間講的。又蘋果是畫材,是實的,蘋果以外的空白,是虛的。這就是虛實。然兩個蘋果排得密些,其中的空白,是小空白,叫小虛,排得疏些中間的空處,是比較大的,是大空白,叫大虛。蘋果上面的更大空白,那自然是更大的虛了。因此,大虛、大實、小虛、小實,與畫材的疏密有關,故一般人就將疏密與虛實混同起來了。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三

花卉中的疏密主要是線與線的組織,成塊的東西較少。當然,有的畫也能講虛實。如一幅蘭竹圖(圖三),從整體上看來,幾塊大空白叫虛,蘭花和竹子稱實;從局部來講,竹子的運筆用線有疏有密,線條交叉的處理就是疏密問題。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四

又如圖四,也是由線組成的,畫中沒有大塊東西。如左上角是大空白,即是虛,右下一角是小空白,也即是虛。石頭是實的,樹由線組成,樹枝交叉和樹葉點子,都是講線條的疏密,而不是虛實了。

■小結:

“虛實”:即有畫與無畫的問題,凡有畫處為實,無畫處為虛。

“疏密”:即畫材與畫材的排比問題。

疏密的排比,應有三件以上畫材相配,否則便沒有疏密。同時從虛實來說:凡無畫處為虛,有畫處為實。疏的空處為虛,密的空處也為虛。因此,虛實和疏密有相異之點,但也有相似之處。

中國畫所謂無畫處有空白,這是符合人的眼睛看東西的限度的,實際上畫中的空白,並不是沒有東西,而是眼睛不注意看的東西,故成為空白,因為眼睛不注意的東西就等於沒有東西了。

凡三件以上東西擺在一起,能求其有疏有密,如用三個以上的蘋果來排比,才能排出規律來,又有變化。如何排得好,就得靠有藝術處理了。如畫一個蘋果或畫二個蘋果都沒有疏密,只有虛實。如果畫三個蘋果,便有疏密了。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五

我們擺三根線的交叉,是基本方法,只要三根線的交叉擺好了,即使三十根以至三百根也同樣能擺好。有的內行的人,請別人畫蘭花,他只說請你為我撇三筆蘭花就行,而不說撇一筆蘭花或撇二筆蘭花,這是最內行的話。構圖要簡單,卻有限度,然而也有例外的構圖,如圖五,畫中只有一塊巨石為畫材,而沒有別的東西,似乎只有虛實而沒有疏密,可是八大山人就是這樣佈置,他只在左上角蓋二方圖章,有時又蓋上一方壓腳章,圖章也作畫材看,即有主有客,有疏有密,成一幅完整的構圖了。八大山人畫兩隻小麻雀,加上題款和印章後,也就成為一幅完整的構圖了。因為印章、題款都作畫材用,就有疏密主客的作用了。佈置時要看整個構圖,故圖章題款與整個構圖有血肉的關聯,不能隨便佈置。

畫竹子和梅花,用線交叉極其複雜,若沒有疏密交叉則不成畫,所以有人說梅、蘭、竹、菊為花卉畫的基礎,是有道理的。

虛實、疏密在國畫中的一些處理方法

實中求虛,比較容易講;虛中求實,不大容易體會,以虛為空白,其實並不是沒有東西,主要在於求其空靈,但是空不是空而無物。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六

如山水畫,畫一片密樹林,其中密林太密,覺得平了,可插畫點房子,或畫幾株在雲霧中的樹,使其有虛的意義,房子、雲霧是實的畫材,不著色,同樣有白的感覺,即為實中有虛(如圖六)。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七

再如一幅山水,上部兩塊大山,實畫太實,中間留空白畫瀑布,求其空靈,即是實中求虛。所以,實中求虛即為實中求其空靈,並不是虛掉沒有東西,而是白色之瀑布(如圖七)。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八

黃賓虹先生的山水畫中,往往以白色之路來破實,求空靈的變化。有時在叢山中,留一空白畫人,求其以虛(白)顯實。黃先生曾說一燭之光,迎室皆明。”畫中以一點一線之白,使作品空靈起來,這就是以實求虛的道理(如圖八)。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九

在花鳥畫中以虛求實較困難,山水中較易理解。如圖九中,山是實的,天是白的,山下以霧虛之,而云下還有山,雖然雲下的山未曾畫出,卻同樣感到是山之延伸,山勢很高,山下雲霧籠罩,頗為虛中有實之感。畫中的不畫天空,即為空白,雲和天同樣是虛,則感覺不同。倘若天空中畫一排雁,而天空格外空曠,感到空處是天,引人注意了。即為虛中有實,空而不空也。

虛實、疏密都是相對名詞,無實不能成虛,無疏不能成密;虛以實來對比,疏以密來對比。如善惡二字相似,無惡就無所謂善,無善亦就無所謂惡了。

所以,我們講疏密的問題,不僅是遠近的距離,而且還有交叉問題,不交叉易散,交叉了就密,平行線沒有交叉點的是最呆扳的線,故作畫時,最須注意線與線不要平行,線與畫邊不要平行。山上的小樹可以畫平行線,但是近樹畫平行線就不好。同樣畫芭蕉時,有的不畫直杆子,僅畫幾張葉子,更易避免平行線。如圖十,如果畫了直杆子就感到呆板,但如果將杆了斜一點,再旁邊添一小芭蕉就增加了它的變化。

好的國畫作品,怎能少得了中國畫構圖中特有的虛實、疏密關係?

圖十

凡是畫,必須要空中有物,而不是空中無物,但我們往往感到虛中求實較難,實表現得不好,虛中也不能有東西,中國畫自宋代以後,常用題款來幫助布實的,花卉也是這樣。

綜上所述

疏密與虛實兩個問題,是構圖中的主要問題。以上講的都是構圖、佈局的技巧,而佈局是通過筆墨技巧表現出來的,即使構圖再好,筆墨不好,不能成為成功的作品,構圖好,筆墨也好,沒有好的思想性,仍舊不是很成功的作品。畢竟繪畫是意識形態的東西,藝術作品是作者自己思想的反映,什麼樣的作品,就反映了什麼樣的思想。因此,思想性和藝術性是並重的,是缺一不可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