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論》第2卷讀後感:房屋不是固定資產?利息率肯定越來越低?

國富論 亞當·斯密 金融 打老王 打老王 2017-11-07

第二卷主講了“論財富的性質及其儲蓄和用途”只有50頁,共分2章,算是本書比較靜短的章節,基本沒有太多冗餘的例子,除過第1章有少部分。當然,即使如此裡面也有很多有意思的理論,不排除有錯誤的部分。

《國富論》第2卷讀後感:房屋不是固定資產?利息率肯定越來越低?

1666年的倫敦大火

首先一開始,作者就將個人或社會財富分成了2部分:一部分用來滿足基本需求,稱為消費財富;另外一部分用來獲得利潤或者收入,便是“資本”。

隨後,資本也繼續被作者分成2部分:一部分資本用來購買原材料、生產、銷售貨物,只有不停地流動才能產生利潤,便是“流動資本”;另外一部分用來購買工具、土地或者其它無需流動易主就能產生利潤的物品,這種便是“固定資本”。——此處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厲害之處,在1766年左右就提出了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概念。

文中作者認為消費財富不產生利潤,因而不能稱為資本,作者還特意舉了房屋的例子,認為房屋是消費財富中消費的最慢的,因為房屋不能產生任何收益,因而不是資本,它終歸還是消費品——這一點確實出乎我的意料的,跟我們目前大部分人的認知是不同的,看來確實時代背景差異,情況變化很大,估計那時候房屋租賃、頻繁易手買賣還不是特別流行吧,沒有計入作者的考量範圍。

《國富論》第2卷讀後感:房屋不是固定資產?利息率肯定越來越低?

房屋不是資本的論述

亞當·斯密把國內貨幣的流通可以分為兩種方式:商人和商人之間的流通、商人和消費者之間的流通。第一次讀到這裡的時候佩服作者的清晰和明瞭,今天再次讀起的時候發現了其中好像有點問題,“商人和商人之間”其實沒有100%意義的商人,這個概念本來都很模糊,商人其實也是一種消費者,只不過他消費的量可能更大,有可能是消費原材料也有可能是技術科技等,另外,這種分法忽略了這個流通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那就是在民眾和政府機構間的流通(比如銀行等)。當然,作者通過自己的分類方法,分析出了另外一個精闢點,那就是小面額貨幣比大面額貨幣流通更快頻次更高。這或許就是常見的小額貨幣通常用金屬或者小面積紙張(比如零錢硬幣或者5毛、1元、5元紙幣等)製作而成的原因吧。前一種情況金屬貨幣增加了其耐用性,後一種小面積紙張降低了損耗再生成本(當然,小金額貨幣用小面積紙張,比如1元比百元大鈔小很多,還有其它原因,後續討論)

《國富論》第2卷讀後感:房屋不是固定資產?利息率肯定越來越低?

資本逐利的描述

本卷第二章,作者區分了生產性勞動和非生產性勞動,進而辯述出了節儉可以增加公共資本,奢侈會減少公共資本。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有種中國文化勤儉持家的感覺,但是這個真的正確嗎?個人覺得有待考證;此外,在本章作者還提出金屬貨幣數量的增加比如會導致利息率下降。通過這一點我們也不難理解歐美銀行家及華爾街金融大亨為什麼要努力推動廢除貨幣的金本位和銀本位。

《國富論》第2卷讀後感:房屋不是固定資產?利息率肯定越來越低?

美第奇家族